張維為:中國夢比美國夢更精彩

2020-12-19 觀察者網

美國夢下滑,中國夢強勁上升

中國夢和美國夢都包含生活和政治兩個層面。在生活層面,兩者差別不大,兩國的百姓大都相信通過誠實的勞動,自己的生活可以變得更加美好。過去30多年中,至少已有超過美國人口總數的中國人實踐了這樣的夢想。但在政治層面,中國夢和美國夢存有相當的差別。美國夢強調美國人自己界定的民主、自由、人權等保證了生活版美國夢的實現,而中國夢則強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整體觀,強調中國今天所選擇的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最佳途徑。

問題是美國夢今天遇到不小的挑戰。過去20來年,美國多數人的收入不是增加了,而是減少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做了這樣的評估:儘管有經濟復甦的跡象,但現在美國經濟的規模仍比2008年金融危機前小15%。他認為GDP不是衡量成功的好指標,更相關的指標是家庭收入。美國今天的中位數實際收入比1989年(即25年前)的水平還要低;全職男性員工的中位數收入還不如40多年前的水平。他感嘆:「美國自稱『機會之地』或者至少機會比其他地區多,這在100年前也許是恰當的。但是,至少20多年來的情況不是這樣。」

中國夢已經比美國夢更精彩

與美國夢一路下滑的情況相比,中國夢則展現出強勁上升的勢頭。就筆者的觀察而言,中國夢已經比美國夢更加精彩。僅就物質生活而言,過去20來年,多數中國人事實上經歷了一場財富革命,如果一個中國人過去20年裡移民美國的話,今天再回到家鄉,他可能會強烈感受到中美兩國命運的巨變,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這個趨勢看來還將繼續下去。

最近的一些民調也印證了我的判斷。美國皮尤中心2013年跨國民調表明85%的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發展方向表示「非常滿意」,在美國,這個比例為31%。英國的WWP集團發布了《中國夢的力量與潛力》調查報告,認為「中國夢的吸引力未來可超越美國夢」。受訪中國人中有超過1/3認為,美國是當今世界的「理想國度」,但這種看法僅限於當前,有42%的中國民眾認為,再過10年,中國將會成為「理想國度」。

資本獨大,美國夢被「出賣」

這就涉及一個更大的問題,是不是政治版的美國夢出了問題?兩位普利茲新聞獎獲得者唐納德•巴利特、詹姆斯•斯蒂爾於2012年出版了《被出賣的美國夢》一書,他們認為美國的政客、政府、富人、大公司之間的權錢交易動搖了美國夢的基礎,使得普通美國人成功的機會越來越少。美國政府替富人減稅,用的理由是富人能給美國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但這種局面基本沒有出現。富人不熱心把利潤匯回美國國內,而是更多地把錢財轉移到開曼群島等逃稅天堂。

其實,美國與其天天不厭其煩地向全世界推銷自己的政治模式,還不如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政治體制的問題。對美國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國的民主制度,基本上已經被各種充分組織和動員起來的利益集團所綁架,美國人曾引以為自豪的「三權分立」今天幾乎成了政府「無能為力」甚至「政治癱瘓」的代名詞。

美國「三權分立」制度困境在於:從一個更大範圍看,它無法擺脫資本力量的控制。換言之,「三權分立」僅僅是一種局限於政治領域的制度安排,而在政治領域之外,強大的資本力量似乎可以左右美國的許多制度安排。一個良好的現代政治制度應該能夠確保在一個更大的範圍內,實現政治力量、社會力量、資本力量之間的平衡。這三股力量嚴重失衡,資本力量獨大,這就是美國夢被「出賣」的主要原因。

中國夢的前景更精彩

美國資本力量獨大的標誌性事件是2010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裁決:對公司和團體支持競選的捐款不設上限。《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哈羅德•邁耶森驚呼:「這個裁決似乎證實了中國人對美國民主的批評,即美國民主是富人的遊戲。」上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又裁決個人競選捐款也不設上限,美國民主就真成了「錢主」,連美國右翼參議員麥凱恩都憂心忡忡地說:「美國今後將醜聞不斷。」

相比之下,中國模式下政治力量、社會力量、資本力量的動態平衡,特別是中國政治力量的相對強勢和中立,在受到社會力量和資本力量必要制約的同時,大致維持了自己規範和引領資本力量和社會力量的能力,這是過去30多年中國崛起比較順利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們也可由此而推論:如果中美兩國都繼續沿著各自的道路走下去的話,多數中國人實現自己夢想的前景應該好於多數美國人,換言之,中國夢的前景總體上將比美國夢更加精彩。

相關焦點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二十五期:比較美國夢和中國夢
    當美國的資本力量一家獨大、出賣了美國夢的時候,中國夢出現強勁上升的勢頭。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中國人的眼光已遠遠超出美國模式。 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每周一晚21:30持續熱播。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比較中西文化,建構中國話語。 在7月7日的第二十五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比較了美國夢和中國夢的差異。
  • 留美學生該做「中國夢」還是「美國夢」,張維為這樣回答
    本文原標題:《張維為:很多留美學生都會問,該做「中國夢」還是「美國夢」?》來源:微信公眾號「觀察者網」(ID:guanchacn) 「一個同學站起來問我,說現在很多同學畢業後都想去美國留學,他們應該做美國夢還是做中國夢?
  • 張維為談中國夢:中國不要有大國小民心態
    2013年12月7日下午,主題為「中國夢與和平發展」的圓桌會議在上海舉行。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所所長張維為在活動中發表了題為《「美國夢」的處境與「中國夢」的前景》的演講。中國網 李佳 攝影中國網12月9日訊(記者 何珊)一場以中國夢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近日在上海舉行,近百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縱論中國夢的歷史傳承和現實意義,試圖從中國夢的內涵與外延中尋找到中國未來應當選擇的發展路徑。受邀的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所所長、《中國震撼》作者張維為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非西方國家採用西方制度無非兩種結局:希望到失望,失望到絕望。
  • 張維為:美國夢的困境與中國夢的前景
    美國夢最早的表述者、歷史學家詹姆斯•亞當斯在《美國史詩》中也是把兩種美國夢結合在一起論述的。他認為「在這片土地上,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變得更好,更富足,每個人都能以他的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機會。」但同時他也說,這是「一個關於社會秩序的夢」,強調美國的制度安排是實現個人幸福的好制度。從國際關係的實踐來看,政治版的美國夢也是美國對外輸出的一個主要產品。
  • 張維為:談市場,談美國夢,談中國模式
    【9月22日,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國學所所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維為教授同時在《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環球時報》分別刊發文章《「中國模式」成功的制度原因》、《「美國夢」出了什麼問題?》、《拒絕「市場原教旨主義」》,談市場,談美國夢,談中國模式。
  • 很多留美學生都會問:該做中國夢還是美國夢?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你可以做美國夢,也可以做中國夢,但是從過去30多年的情況來看,中國夢顯然已經比美國夢更加精彩。一個同學站起來問我,說現在很多同學畢業後都想去美國留學,他們應該做美國夢還是做中國夢?
  • 美國夢與中國夢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知識分子移 民潮到現在已經完全公開化的經濟精英分子的移民潮,在這其中,中國夢對於社會中下層的人民而言,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對於美國夢是非常熟悉的。因此,當中國近些年來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當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聲音日益洪亮時,中國夢也就應運而生了。然而 ,中國夢究竟意味著什麼呢?美國夢無疑是簡單明了的。
  •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
    三、怎樣評價中國夢與美國夢 中國夢至少可以追溯到孫中山,他領導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其實就是中華民族的富強夢,只是壯志未酬身先死。因為不僅是旗幟,還廓清了中國夢的內涵、實現途徑及其力量之源。美國夢就是許多精英相繼闡述而進入理性和大眾層面。歷史學家亞當斯在《美國史詩》中提出:「讓我們所有階層的公民都過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國夢,這是迄今為止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偉大的貢獻。」當然,中國人更為熟悉的還是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影響了美國乃至世界。
  • 獨家:「美國夢」出了什麼問題?
    參考消息網9月22日報導 長期以來,「美國夢」幾乎是很多美國人毫無懸念的信仰,也是很多外國人移民美國所追逐的願景:只要你遵守規則,勤奮工作,不論來自何方,不管你來自社會哪個階層,你最終都可以獲得成功。用如今「中國夢」的話語,就是「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 中國夢與美國夢殊途同歸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不同,是歷史邏輯演進的必然結果。兩國不同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經濟水平、地理環境等因素,決定了中國夢和美國夢的主要差別。其中,最為核心的在於價值導向的差異。中國夢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而美國夢則以個人主義為價值導向。
  • 朱繼東:「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差異在哪裡?
    精彩導讀 ○曾有「英國夢」「俄國夢」「日本夢」的提出,但今天引起世界關注的是「中國夢」「美國夢」。 ○「中國夢」與「兩個百年」目標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和目標在努力。 ○與「美國夢」突出個人和金錢不同,「中國夢」強調個人命運和國家緊密相連。 ○「美國夢」強調追求一強獨大的單極世界。「中國夢」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美國夢」正變得虛無縹緲。「中國夢」將為探索人類文明多樣化發展開闢美好前景。
  • 趙梅:中國夢與美國夢之比較
    摘要中美兩國的政治制度、歷史與文化背景迥異,兩國人民的夢亦有所不同。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人民開始了對民族復興的追求,中國夢亦由此開始。2012年,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當「美國夢」遇上「中國夢」
    「我此生最大的『創意』,也許就是在中國找到實現『美國夢』的機會。」弗裡曼說。  在國際金融危機依然陰雲重重的2010年,弗裡曼辭去在美國華爾街一家銀行的基層管理工作,攜妻來華,與中國合伙人聯合創立了一家專門提供商務決策信息的公司,並一舉成功,市場份額快速擴大。
  • 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四大區別
    過去一個多世紀來,美國夢隨著美國強勢崛起、走向「一超」而廣為人知;如今,中國夢隨著中國的和平發展而走入全世界人民的視野。不久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時指出,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 中國夢區別於美國夢的七大特徵
    在十二屆人大會議上,習主席全面闡述了「中國夢」,熱議如潮。然而要透徹理解「中國夢」就是給中國人民量身定做的「一雙鞋子」,只有穿上它才舒適,才輕快,才青春煥發,才健步如飛,那麼最好的視角就是與著名的那雙美國鞋子——「美國夢」來比較一下。   迄今為止,敢以國家來「做夢」的只有中國和美國這種大國。
  • 近代中國夢的破滅與歐洲夢、美國夢的興起
    原標題:近代中國夢的破滅與歐洲夢、美國夢的興起 為了能夠更好地詮釋「中國夢」這一文明復興的願景,我們需要重新理解曾經的中國夢為什麼破滅。
  •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相信中國模式,建立中國自信
    節目中,作為資深「中國模式」研究者,張維為教授不僅回憶了人生中改變他命運的幾個關鍵時刻,為我們揭開了他精彩的人生履歷,同時還分享了諸多關於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以及中國話語的研究成果及個人看法,讓觀眾切實感受到了「中國自信」的力量。
  • 中國夢與美國夢有啥區別
    美國夢是1931年美國歷史學家亞當斯首先提出來的概念。美國夢就是指一個人無論什麼背景,只要通過個人奮鬥,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中國夢則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和人民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是個人之夢的集合、是共同的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 影響21世紀的兩個夢:「中國夢」與「美國夢」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導,雖然「中國夢」和「美國夢」根植於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文明體系,但「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在宇宙和大自然的法則中,包容精神與和合之道隨處可見,人類社會也理應如此。    「美國夢」是當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夢。
  • 中國夢與拉美夢、美國夢交相輝映
    「中國夢」將與「拉美夢」、「美國夢」等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偉大夢想彼此映照、相互包容、共同進步 習近平主席5月31日至6月6日應邀對千里達及托巴哥、哥斯大黎加、墨西哥進行國事訪問。習主席結束拉美和加勒比之行後,又於6月7日至8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同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會晤。 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是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充滿發展活力。中國與拉美國家同屬發展中國家,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有共同利益和相同訴求。習近平主席此訪,為中國同三國及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關係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有力地增進了相互信任,推進了務實合作,加深了民間友好,加強了協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