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東:「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差異在哪裡?

2020-12-25 人民網

精彩導讀

○曾有「英國夢」「俄國夢」「日本夢」的提出,但今天引起世界關注的是「中國夢」「美國夢」。

○「中國夢」與「兩個百年」目標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和目標在努力。

○與「美國夢」突出個人和金錢不同,「中國夢」強調個人命運和國家緊密相連。

○「美國夢」強調追求一強獨大的單極世界。「中國夢」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美國夢」正變得虛無縹緲。「中國夢」將為探索人類文明多樣化發展開闢美好前景。

習近平同志去年11月2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無獨有偶,美國總統歐巴馬於去年11月6日發表演講時也表示,每個人都有著追求個人幸福權利的這一信念,也就是所謂的「美國夢」。此前也有「英國夢」「俄國夢」「日本夢」的提出,但真正引起世界關注的,卻是「中國夢」「美國夢」。

「中國夢」與「兩個百年」同一方向

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侵略者的槍炮把中國人從天朝大國的迷夢中驚醒,從英國人挑起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與民族精神再次被喚醒。1843年,魏源在其出版的《海國圖志》一書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1853年冬天,洪秀全頒布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天朝田畝制度》;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立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1902年,梁啓超發表《新中國未來記》,展現出了他對中國未來的夢想和期待;1917年至1920年期間,孫中山所著的《建國方略》,提出火車進藏、建三峽水庫和世界級港口、對外開放、漸進民主等,全面規劃大中華民主富強現代化的方略……他們的「中國夢」也是民族復興之夢,但最終都沒能真正實現。

中國共產黨1921年成立後,在中華大地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毛澤東1941年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中提出:「全國都要有人身自由的權利,參與政治的權利和保護財產的權利,全國人民都要有說話的機會,都要有衣穿、有飯吃、有事做、有書讀,總之要各得其所。」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中國夢」,也是很多人的期盼。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掀開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而奮鬥的新篇章。1961年,毛澤東在同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談話時指出:「在我國,要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我估計要花一百多年。」1962年,他在七千人大會上又強調說:「中國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我看是不行的。」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新的「中國夢」。

1984年,鄧小平同志會見參加中外經濟合作問題討論會全體中外代表時談到:我們第一步是實現翻兩番,需要二十年,還有第二步,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恐怕是要五十年,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兩步加起來,正好五十年至七十年。這是他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兩個百年」目標逐漸清晰。從20世紀80年代現代化發展「三步走」戰略,到黨的十五大上將其具體化提出「兩個百年目標」,從「翻一番實現溫飽」到「翻一番達到小康」,從「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從「建設小康」到「建成小康」……「兩個百年目標」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中心任務和核心環節。

回首「中國夢」100多年來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夢」與「兩個百年」目標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和目標在努力。

相關焦點

  • 「中國夢」不同於「他國夢」之美國夢的由來和演變
    不同民族由於歷史文化的差異,觀察同一事物往往得出不同的結論。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總是從自身的發展歷程出發觀察和理解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從而形成一些對中國發展的不理解、曲解甚至誤解,對於中國夢也存在同樣的情況。這是由於他們的歷史觀與中國不同造成的。
  •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
    因為不僅是旗幟,還廓清了中國夢的內涵、實現途徑及其力量之源。美國夢就是許多精英相繼闡述而進入理性和大眾層面。歷史學家亞當斯在《美國史詩》中提出:「讓我們所有階層的公民都過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國夢,這是迄今為止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偉大的貢獻。」當然,中國人更為熟悉的還是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影響了美國乃至世界。
  • 吳旭:中國夢和美國夢不同但相通
    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指出,中國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從字面上看,「相通」有兩層含義。首先,「相通」意味著兩者之間不是相互排斥、對抗和衝突的關係;雙方可以通融,通達,溝通,變通,本質上是一種合作和協調的夥伴關係。
  • 中國夢與美國夢殊途同歸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不同,是歷史邏輯演進的必然結果。兩國不同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經濟水平、地理環境等因素,決定了中國夢和美國夢的主要差別。其中,最為核心的在於價值導向的差異。中國夢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而美國夢則以個人主義為價值導向。
  • 當「美國夢」遇上「中國夢」
    習近平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隨後在2013年3月17日,新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人代會上講話指出,「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弗裡曼表示,他從內心中認可「中國夢」的概念,因為「中國夢」和「美國夢」具有最大的共同內涵,這就是兩國人民都迫切希望通過努力奮鬥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 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四大區別
    過去一個多世紀來,美國夢隨著美國強勢崛起、走向「一超」而廣為人知;如今,中國夢隨著中國的和平發展而走入全世界人民的視野。不久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時指出,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 為什麼中國夢通著美國夢?
    期間,習主席提綱挈領的一番表述,更是讓人浮想聯翩,「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換句話說,「中國夢」與「美國夢」是相通的。 單從字面上看,這裡的「相通」起碼有兩層含義。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二十五期:比較美國夢和中國夢
    當美國的資本力量一家獨大、出賣了美國夢的時候,中國夢出現強勁上升的勢頭。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中國人的眼光已遠遠超出美國模式。 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每周一晚21:30持續熱播。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比較中西文化,建構中國話語。 在7月7日的第二十五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比較了美國夢和中國夢的差異。
  • 張維為:美國夢的困境與中國夢的前景
    在廣泛討論中國夢的今天,人們經常提及美國夢。美國夢可以在兩個層次上探討,一個是狹義的、生活版的美國夢,也就是美國社會長期以來構建的一種想像乃至信仰,即一個人只要遵守規則,努力工作,不論其出生和背景,最終都可能獲得成功。另一個是廣義的、政治版的美國夢,它更多地強調美國的政治制度安排,包括美國人自己界定的民主、自由、人權等。
  • 美國夢與中國夢
    國內的媒體和部分人士,近些年來不斷地重申一個夢想:中國夢。在如此喧囂的聲音中,我不知道他們面對近些年來不斷湧現的中國精英階層不斷向外移民的浪潮 有何感想。我也不知道他們口中的中國夢,是否足以讓他們自己相信,中國夢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東西,並且為許多人所共同追求。
  • 中國夢與美國夢有啥區別
    美國夢是1931年美國歷史學家亞當斯首先提出來的概念。美國夢就是指一個人無論什麼背景,只要通過個人奮鬥,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中國夢則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和人民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是個人之夢的集合、是共同的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 中國前駐美國大使:中國夢和美國夢是相通的
    會晤期間,習近平就中國夢與世界的關係進行了闡述,他說: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合作、發展、和平、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是相通的。隨著中國日益強大,美對中國的戰略疑慮有所上升。從「轉向」、「重返亞太」到「戰略再平衡」,美的戰略焦慮如影隨行。為了避免重蹈歷史上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之間發生衝突的覆轍,中美迫切需要就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的新型大國關係達成共識,取得諒解。習奧會的成功首先在於緊緊抓住了中美關係下一步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命題。中美走出一條新型大國關係道路之日,就是中國人民與美國人民的美好夢想交相輝映之時。
  • 芮效儉:中國夢和美國夢能夠實現相容互通
    據新華社6月18日消息,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18日在美國著名網絡新聞媒體《赫芬頓郵報》上發表題為《美國夢與中國夢是否兼容》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國夢和美國夢相容互通的任務雖然十分艱巨,但仍可實現。構建美中新型大國關係對實現中國夢和美國夢的相容互通十分重要。
  • 石毓智:中國夢與美國夢的七大「相通點」
    「通」和「同」讀音相近,然而意思迥然有別。這是準確理解習主席話的語文基礎。  習主席強調的是中國夢與美國夢以及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是密切相關的,即不是互相對立相互矛盾的,同時說明中國夢有助於其他國家的人民實現自己的美好夢想。  具體說來,在以下幾點上中國夢與美國夢是「相通」的,互相銜接關聯的。
  • 趙梅:中國夢與美國夢之比較
    摘要中美兩國的政治制度、歷史與文化背景迥異,兩國人民的夢亦有所不同。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人民開始了對民族復興的追求,中國夢亦由此開始。2012年,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張維為:中國夢比美國夢更精彩
    美國夢下滑,中國夢強勁上升中國夢和美國夢都包含生活和政治兩個層面。在生活層面,兩者差別不大,兩國的百姓大都相信通過誠實的勞動,自己的生活可以變得更加美好。過去30多年中,至少已有超過美國人口總數的中國人實踐了這樣的夢想。但在政治層面,中國夢和美國夢存有相當的差別。
  • 夏春濤:「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本質區別
    夏春濤 時下熱議「中國夢」,有人不免會聯想到「美國夢」。「中國夢」與「美國夢」當然不是一回事,兩者有著本質區別。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從路徑選擇上講,美國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從概念內涵上講,「美國夢」主要以自由、繁榮為標籤,宣稱一個人無論什麼背景,只要來到北美新大陸,通過個人奮鬥,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但這經不起時間和事實的檢驗。
  • 中國夢區別於美國夢的七大特徵
    在十二屆人大會議上,習主席全面闡述了「中國夢」,熱議如潮。然而要透徹理解「中國夢」就是給中國人民量身定做的「一雙鞋子」,只有穿上它才舒適,才輕快,才青春煥發,才健步如飛,那麼最好的視角就是與著名的那雙美國鞋子——「美國夢」來比較一下。   迄今為止,敢以國家來「做夢」的只有中國和美國這種大國。
  • 跨國企業如何融通美國夢和中國夢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7月27日文章,原題:企業如何在美國夢和中國夢之間生存  美中之間目前打破了兩國原有的國家治理和對外關係,讓跨國公司和金融機構陷入了全新的困惑之中。不同的夢想與現實激起的湍流,源於兩國面對國內政治和經濟挑戰採取的看起來不可調和的政策和處理方式。
  • 美國夢的由來和演變
    亞當斯寫道,他書中的主題是「讓我們所有階層的公民過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國夢,這是我們迄今為止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偉大的貢獻」。從此,美國夢流行開來,成為美國人的共同信念。 美國夢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