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飛躍
    濟南華山省級地質公園東西長約14公裡,南北寬約10公裡,總面積為60.65平方公裡,公園面積和跨度均較大,也是擬建工程的必經之地。濟南黃河大橋新橋距離華山地質公園較近,體量如此巨大的大橋,將來會不會對華山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環評信息顯示,擬建工程位於地質遺蹟保護規劃的一般保護區內,一般保護區內沒有需要保護的地質遺蹟。工程建設不存在開山採石、爆破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開採地下熱水的情況,不存在破壞地質遺蹟的工程活動。
    新橋設置了兩個橋位,其中橋位一位於二環東路附近,穿越華山省級地質公園西部邊緣,位於地質遺蹟一般保護區內,距離景區較遠。橋位二則直接穿越華山地質公園中部,位於華山景區內,且需上跨華山湖,對華山地質公園景觀產生割裂。
    由於老橋上遊緊鄰鵲山水庫,為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區內禁止一切建設項目。根據洪評要求,並橋建設時新建橋梁不可位於老橋上遊,避免新橋橋墩阻水加大老橋基礎的局部衝刷,對老橋安全不利,故可行的橋位方案應布置在老橋下遊。
    綜合比選後,橋位一更符合新大橋工程定位,能夠合理利用既有橋通道資源,不會引起大規模的徵地拆遷,且與城市規劃相匹配,實施條件相對成熟,且生態環境影響較小。
    環評公示信息顯示,新橋初步擬定於8月底開工,工期48個月,2024年8月底建成。作為「三橋一隧」通道中的最後一橋,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濟南北部與先行區之間快速聯絡的關鍵性通道,具有完善「高快一體」公路網布局的重要意義。項目建成後運行不會對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蹟造成破壞,對區內地質遺蹟和自然人文資源影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