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出湯汁濃鬱,鬆軟又不失嚼頭的的包子來,有兩個點是關鍵,那就是皮和陷!
今天賈不假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那些在做包子過程中的一些小竅門。
一、如何做出蓬鬆柔軟又不失嚼勁的包子皮?
1.重點是:揉面和發酵。
揉面:擠出麵粉裡的氣泡,揉至光滑的麵團。然後醒發至2倍大後,再揉一次。
醒面:麵團封保鮮膜,放到溫度較高的地方,根據依據酵母溫度等要素的不同,時刻長短也不一樣,規範為發到兩倍大最適合。
小貼士:醒面溫度在20°-30°之間,溼度在70-75%之間最適宜
2.酵母和麵粉的比例也很關鍵。
不同品牌的酵母粉發酵力不同,一般情況下是1:100,市場常見的酵母粉都有說明
小貼士:酵母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發酵粉是天然物質,不用擔心用多了不好,只會提高發酵的速度。
二、調餡的竅門
1.素餡:素餡水分過多,包的時候要儘可能多的把蔬菜水分脫掉。
例如蘿蔔包,蘿蔔水分大,制餡中一定要脫幹水分,再攥幹,調入其他調料,包出的包子才有香味。
韭菜的話容易過度失水,所以需要先裹一層食用油鎖水或者鹽,再脫水。做出來的餡顏色亮也有湯汁了。
2. 肉餡:肉餡要鮮嫩多汁,注意肥瘦比例。
肉餡要想鮮嫩多汁,在調肉餡的時候一定要打水,加入花椒水調出來的餃子餡會更香更好吃。
調餃子餡一定要順著一個方向攪拌,是為了鎖住肉餡的水分,吃起來口感才會勁道。最後加上點熟油可以有效的鎖住水分。
這樣做出來的包子一口咬下去,鮮嫩多汁,鬆軟又不失嚼頭,鮮而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