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半以上的人以麵食為主食,麵食的種類有很多。有人喜歡吃水餃,有人喜歡吃麵條,有人喜歡吃包子還有人喜歡吃饅頭。其實麵食的種類數不勝數每一樣都有它獨特的美好,也總能找到喜歡它的人群。
小編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主食不喜歡吃饅頭卻愛上了米飯。但是奇怪的是每天早上必須要吃幾個小籠包喝一碗小米粥再配一碟小鹹菜,這樣的日子過得才叫踏實。
雖然小籠包到處都有賣,外面的早餐攤八毛錢就可以買一個,而小編卻喜歡自己動手做。從買菜到調餡再到和面,每一步都怡然自得。看著一個一個的小麵團變身成美麗的小包子,圓鼓鼓的肚皮,西溜溜的褶子,就滿心的歡喜。
將一個個親手包好的小包子送上蒸籠,看著它們一點點變得鬆軟可口,在熱氣騰騰中享受經典小吃的誘惑。
不過很多人都說自己包的小籠包總是會出現塌皮或者麵皮發硬的現象,總覺得沒有外面賣的口感好,今天小編來給您分享三個蒸包子的小技巧,讓您蒸出的小包子鬆軟不塌皮,比包子鋪裡的好吃百倍。
蒸包子小技巧一:麵團要柔勻
很多人不知道怎樣的麵團是揉好了的,真正揉好的麵團表面是光滑的,麵團不沾手也不過硬。就是軟硬適中,表面光滑。蒸包子一般使用溫水和面,冷水和面太硬,熱水可能會把面燙熟。所以蒸包子要用溫水和面將麵團揉到軟硬適中並且表面光滑不沾手。
蒸包子小技巧二:麵團需要二次發酵
我們都知道揉好了麵團需要等到發酵好以後就可以拿來包包子了,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包子的二次發酵,就是包子包好之後需要讓他發酵幾分鐘,因為在擀皮的時候麵團都被擠壓了,等麵團再次發酵好之後入鍋,蒸出來的包子才不會發硬,吃起來才會口感鬆軟。
蒸包子小技巧三:很多人習慣在鍋裡的水開後再將包好的包子放進蒸籠裡去蒸,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冷水入鍋,包子的受熱會更加均勻,蒸出來包子口感鬆軟。即使遇到包子皮擀得太厚的現象也不會讓包子塌皮。
如果您也喜歡吃包子,不妨利用周末的時間自己動手蒸一鍋。既打發了時間又準備好了美食,何樂而不為呢?如果您也在為包子蒸的又硬又塌皮而煩惱,不妨試試小編分享的三個小技巧吧,希望能夠幫助到每一個愛好美食的你。如果您有其它的小方法或者小建議,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分享。
(本文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