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行方式知多少

2021-02-13 創意生活咖

在大家的思維裡,古人的出行方式無非就是舟車馬轎,可是許多人卻不知道與它們相關的許多有趣知識。下面跟隨小編一起對這些古人的出行工具作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吧。


舟的歷史由來已久,古代的舟可以分為筏子、獨木舟、木板船、舫。筏子的製作材料多為樹幹、竹竿、蘆葦等長條形的物體,把它們橫向排列,然後用野藤、草繩、皮條綑紮起來,在上面縛上其它具有浮力的物體,如皮囊、葫蘆等。舫則是兩船並列。古代皇室、貴族們往往加以裝飾,乘坐遊幸,稱為畫舫。兩船並列,可提高穩定性和增加承載能力,是古人對舟船的一個發展。談到古人的船,我們總是習慣想到離別「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離別總是在渡口,渡口送別,多為渭陽,南浦。渭陽,即是渭水之南,這設置了水邊送別的場景,此後,渭陽,也就成了人們送別的地方。另一個常見的水邊送別地點是南浦。屈原《九歌·河伯》中有詩句云:「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在送別詩中很常見:唐白居易《南浦別》中曰:「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

車有牛車、馬車、騾車、驢車、獨輪車.在古人眼裡,乘坐高車駟馬,是威權高貴與身份的象徵。古代的乘車等級十分森嚴,皇帝御駕之車,不僅高大寬敞,而且以黃陵為頂,嵌金綴寶,豪華自不用說,后妃乘鳳輦,儀仗威威,宮女太監侍奉兩側,鼓樂隨後,路人須預先迴避。至於官員所乘之車,當然也有不少規定,根據品級高低,拉車的馬或四匹或兩匹不等。但古代官員乘車,也並不完全講究身份等級,就是宰相,如果是一位清廉的,也可能坐牛車或驢車出門,倒是那種富豪之流,如石崇、沈萬三等,所謂的「香車寶馬」,就是指這類人。而且不僅有四輪車,還有兩輪車和六輪車。

古人代步最常用的,其實是馬,尤其是長途出行。關於馬有許多有趣的話題。比如項羽的烏騅馬,他在《垓下歌》中雲「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可以說馬對他是非常忠誠了。就馬的品質而言,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當屬汗血寶馬了,但其實馬留的還是汗,只是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從而誤認為血。在古代女人騎馬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唐朝,女人思想都比較開放。在騎馬的女人中,著名的有花木蘭,替父從軍,千古佳話;和蕃的王昭君,騎馬出塞,功在民族國家;而大破天門陣的穆桂英,在中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除馬之外,古人還有很多坐騎,如牛,驢,騾子等等。如戰國時期的老子,傳說他是騎著青牛過函谷關時寫下了《道德經》。騎驢的名人也很多,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賈島、李商隱,連詩聖杜甫也騎過驢。

轎子的運用,古來就很廣泛,上至天子,下至鄉間財佬,甚至老者、郎中之類,三教九流,但凡有點門道的,是無轎不行。不過轎子雖廣泛用於朝野城鄉,卻還是等級森嚴。天子所乘,就不稱轎,叫「步輦」或「輿」。閻立本的《步輦圖》就清楚的描繪了唐太宗乘步輦的圖景。乘轎成為一種制度(即明確規定怎樣的人才允許乘轎),應從明代始,但到了明代晚期,制度就亂了。其實,轎有很多種類,官轎之外,有女轎、涼轎、暖轎、臥轎等,從人數上來分,又有八人、六人、四人、二人抬的轎。

看了以上介紹,大家一定覺得古人的出行工具還是挺豐富的,但論出行的便捷舒適度和安全性那肯定是無法與當今相提並論了。現在出行我們可以乘坐飛機、火車、輪船、汽車,甚至買一輛私家車也不是什麼難事了。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遇到不方便駕車的時候,還可以叫一位滴滴代駕。

許多人以為只有醉酒的情況下才會需要代駕,其實不然,看完下面的視頻,你會發現生活的許多時刻都需要代駕的服務與關懷。例如在遭遇失戀無心駕車時、開會之前想要利用路上時間整理工作時.只要一個電話,隨時為你服務。

滴滴代駕不是字面上的「代你駕之」,當從你手上接過鑰匙之後,我們的使命不僅僅是把你送到目的地,更重要的是確保你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你和你的車成了我們的全部。我們也不只單單是個代駕者,你會多一個路程夥伴,和你聊聊天,如果剛好可以寬慰你的心情,那是我們很樂意去做的。

我們很願意去累加社會的聯結點,希望讓微弱的人間煙火燃起亮騰騰的火焰,照亮彼此最暖的一面。我們更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希望每一次相遇都有溫情之處,我們的代駕工作人員需要全方面熟悉你的車況,了解你的乘車需求,以及你的乘車偏好路線。唯有真心了解,才能給你滿意服務。

(圖片來自網絡,部分選自百度)

相關焦點

  • 古人是怎樣出行的?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發明計程車了
    私家車、飛機、火車、高鐵、輪船,出行方式可供選擇的太多了。而且私家車,想放多少吃的還不是自己說了算,坐火車、飛機等等,都有套餐可以吃,就算是起個小電車,路上也是看見好吃的就能停一下再去買。再想想古代,那馬車一顛一顛得連喝口水都費勁。
  • 古人九大雅事,你知多少?
    花卉藝術是人們表現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內心世界對自然、人生、藝術和社會生活體悟的媒介,是人們藉助於自然界的花草作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種方式。古人九大雅事,俱為修身養性之舉。身處喧囂塵世,吾輩當效古人,少一些物慾橫流,多一些閒情雅致。原標題《古人九大雅事,你知多少?》編輯:孫悅
  • 永年|下雨天,今人出行VS古人出行
    這樣的天氣下,如何出行就成了一大難事!面對這樣的難事,古人和我們有著一樣煩惱。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下古、今人雨天出行的方式,看看你更喜歡哪一種?古時候生產力比較低下,古人發明了這麼簡易的鞋,既可以登山,又可以防雨,可見古人智慧之高。
  • 敦煌壁畫中的「說走就走」:看佛國與古人天馬行空的出行方式
    一言不合就「上天」,天馬行空的出行方式在佛國世界裡,佛、菩薩等作為重要的角色,各自都有「絕活」,不同地點之間的往來,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瞬間的事。除了表現各種「座駕」之外,佛、菩薩還經常用更直接的方式,乘著祥雲就來了。
  • 古今取暖方式知多少?網友:圖五承載著童年回憶
    從古到今,取暖方式知多少?網友:圖五承載了童年回憶。最原始的取暖方式:明火取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篩選下,最早的人類先是發現利用自然火種,再慢慢的學會了打擊、磨、鑽等人工取火的方法。火的發現和使用,是舊石器時代原始的人的一項特別重大的成就。這種最原始的取暖方式,是人們在同險惡的自然條件做鬥爭得最大依仗。
  • 免費訂餐知多少,帶您了解訂餐方式
    訂餐的方式又有哪一些,雲快賣的小編帶您了解一下吧。1、免費訂餐訂餐是指客人向餐飲店預約訂好餐位或酒席、宴會。訂餐分為電話訂餐、面談訂餐、網上訂餐、信函訂餐、中介人訂餐等多種形式。2、訂餐的方式免費訂餐電話訂餐:電話訂餐是訂餐的主要方式,主要用於小型宴會預訂。撥通酒店訂餐電話,敬語問候,說明單位名稱、人數、標準、時間,留下聯繫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切記,你是客戶,即使你是在給城裡人氣最旺的飯店打電話預訂,也不必被電話那端傲慢無禮的聲音所擊退。
  • 民俗知多少|關於臘八節的文化在這了
    關於臘八節有許多豐富的文化知識,本期的民俗知多少就帶領大家走進臘八節。古代人臘八節都做什麼?答:祭祀。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叫做臘月,古人認為在臘月祭祀,可以消災驅邪。以上就是本期的民俗知多少,歡迎您將自己家鄉慶祝臘八節的方式在下方評論區交流。關注【匠心網論】獲取更多信息。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 七夕古人「送禮指南」:和古人一比,現在秀恩愛的方式弱爆了
    雖然七夕不送禮,但是面對心上人,浪漫的古人依舊會通過各種方式「撒狗糧」,送的禮物通常低調奢華有內涵。河南商報記者採訪到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士祥,透過詩詞來看看古人的「送禮指南」。河南南陽白灘漢墓出土的星象畫像石拓本,其中有牽牛、織女圖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送芍藥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 留學新加坡知多少—交通出行攻略
    出門在外,如何出行是一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事情。這一篇交通出行攻略將為你介紹在新加坡可以如何出行。滿滿乾貨,快快收藏吧!在新加坡,新加坡地鐵MRT是最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尤其是當你要遊覽市區時,新加坡地鐵 MRT顯得尤為方便。
  • 關於華夏出行你了解多少
    華夏出行相信大家都略有耳聞,可是關於他的知識你又了解多少呢?華夏出行是北汽集團旗下新能源汽車共享產品,旨在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模式為人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自駕出行解決方案。用戶的訂車、用車、還車及訂單支付等操作全部通過軟體線上完成。
  • 趣歷史|古人遇見花期:這才是賞花的正確打開方式
    可你知道嗎,古人賞花和我們大有區別,不僅儀式感十足,追求多形式、多層次的美的享受,更追求心靈上的感受。古人賞花「花樣多」曲賞:賞花詠歌,為唐代所好。以新編的曲子與脫俗的詩詞對花吟詠,使視覺與聽覺都盡情享受,相得益彰。
  • 富陽綠道,知多少?
    富陽綠道,知多少? 好消息!!! 富陽綠道知多少 坑西村——彩虹路 從度假區入口至礦坑梯田 沿路行道線以紅、黃、藍三色噴塗
  • 漢字知多少 甲骨文裡藏著養龍指南?
    漢字知多少 | 漢字中也有變形金剛?漢字知多少 | 我不是胖,只是受熱膨脹漢字知多少 | 什麼最大?吃貨們的腦洞最大!漢字知多少 | 活了這麼大,「元旦」到底是啥意思?漢字知多少 | 你愛的大雜「燴」在這裡漢字知多少 | 日本年度漢字:「金」開三度漢字知多少 | 臺灣年度漢字出爐「苦」漢字知多少 | 今天來講一個恐怖故事漢字知多少  |  古人的菜譜你見過嗎?漢字知多少 | 甲骨文什麼的最簡單了!
  • 知危險會避險 安全文明出行
    活動緊緊圍繞「知危險會避險 安全文明出行」這一主題,通過設立諮詢臺、懸掛條幅、擺放宣傳版面、發放交通安全宣傳資料等方式,廣泛宣傳酒後駕駛、疲勞駕駛、無證駕駛、超速超載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性以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安全常識,以案例警示大家,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樹立「除隱患、防事故、保安全」的安全理念;提醒大家既要遵守法律法規,文明參與交通,又要掌握防範技能,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
  • 易經「數往者順,知來者逆」,古人是如何知道天地規律的?真厲害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其中「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當是最有懸疑的內容了,至今未有定論。易經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心中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因為在很久很久之前,古人竟然知天地的運行規律,就比如「天道右旋,地道左旋」,古人那時候就已經知道天地在旋轉了,並且還知道地球在圍繞著太陽旋轉,再加上易靜中這一句「數往者順,知來者逆,陰順陽逆,易逆數也」,就更百思不得其解了!
  • 【端午節】端午,知多少?
    【端午節】端午,知多少?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設置端午節,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養生防病,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佩香囊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端午習俗1、吃粽子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
  • 知危險會避險,安全出行有保障!
    來自區預聯辦、區應急局、區交警三中隊、聯和派出所、街道各科室、街道環衛站、文化站、科學城第二園區、玉樹小學暹崗校區、滴滴出行、萬達廣場物業公司等人員及轄區群眾共500多人參加,共同倡導文明出行。活動圍繞「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的主題展開。
  • 趣歷史 | 古人遇見花期:這才是賞花的正確打開方式!
    古人賞花「花樣多」曲賞:賞花詠歌,為唐代所好。生動地翻譯下:炫技寫生唄……古人賞花「四大招」古人賞花首先是觀花「色」。明代袁宏道在《瓶史·品第》中稱:「故知色之絕者,蛾眉未免俯首,物之尤者,出乎其類。」什麼樣的花色最為絕美?古人以一個「豔」字做了概括。
  • 古人出趟遠門究竟有多難,有哪些制約因素?其遠行方式又有哪些?
    古人出遠門的方式,現代人都為之驚嘆如果說堅韌不拔是一種精神,那麼古人在出遠門這件事情上,就是堅韌不拔的忠實實踐者。因為在古代社會中想要出遠門,確實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古代社會根本沒有柏油路,而且很多地方壓根就沒有道路可走。
  • 宋詞知多少|百首經典宋詞05
    瑞典華人作家詩人蕭峰大哥,將以《宋詞知多少》、《唐詩知多少》、《元曲知多少》、《詩經知多少》等一系列專題與大家共享傳統詩詞的美好!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的間苑裡,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