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酒泉人工增雨助力降水 水庫水量大增

2020-12-09 中國天氣網

圖為18日,金塔鴛鴦池水庫蓄水量增加。(圖/於海躍)

圖為18日,金塔鴛鴦池水庫蓄水量增加。(圖/於海躍)

圖為18日,受降雨影響,肅州區討賴河流量明顯增加。(圖/於海躍)

圖為17日,酒泉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在祁連山一線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圖/於海躍)

中國天氣網訊 今年上半年,甘肅酒泉肅州區和金塔縣出現了嚴重乾旱,大部分水庫乾涸。7月17日中午到夜間,酒泉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搶抓有利時機,在祁連山一線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火箭彈 34 枚,效果顯著,全市出現區域性陣性降水,肅州區沿山鄉鎮達小到中雨,水庫水量也得以有效補給。圖為金塔鴛鴦池水庫,拍攝於6月28日。(圖/於海躍)

相關焦點

  • 人工增雨靈魂三問!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人工增雨靈魂三問 近期為何要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人工增雨作業為何總選在早/晚高峰? 近期人工增雨作業的效果如何? Q1 近期為何要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 巢湖本周出現降水天氣,現已啟動人工增雨
    日前,根據最新天氣分析預測:本周巢湖會有降溫降水天氣。而且巢湖市人民政府已發布人工增雨公告,巢湖市政府將抓住有利時機在烔煬鎮、壩鎮、欄杆集一線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根據省市氣象局關於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部署,氣象部門要抓住一切時機,全力以赴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助力改善空氣品質。
  • 8月17日福州市局部降雨乃人工增雨 今年已實施69次
    三地的降雨為人工增雨。記者17日從氣象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福州已實施了69次人工增雨。人工增雨是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向雲層釋放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緩解農田乾旱、增加水庫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發電水量等。
  • 市委書記點讚蘭溪人工增雨工作
    市委書記點讚蘭溪人工增雨工作
  • 寧波除夕這場雨,人工增雨的?接下來的天氣,一言難盡…
    從整點24小時雨情通報來看,2月10日17時到2月11日17時,全市面雨量28.3毫米;其中,奉化、寧海、象山三地雨勢最為明顯,分別達到了35.4毫米、34.5毫米和31.2毫米。對於這場雨,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郭宇光說,達到了「中等」量級,這其中既有自然降水的功勞,也有人工增雨的效果。
  • 黃河上遊12年人工增雨增加徑流量近100億立方米
    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5日下午對外披露,從2006年至2017年黃河上遊人工增雨12年來,共增加黃河徑流量近100億立方米。黃河上遊河曲地區地處青海、甘肅、四川三省區的交界處,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
  • 《為什麼要進行人工增雨》系列科普文章
    用國家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廣河的話來說,晴天做不了人工影響天氣,陰天如果天上的雲很薄也做不了影響天氣,只有在自然降水的條件滿足情況下,才能實施人工增雨作業。能進行人工增雨的天氣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一是雲要有一定的厚度,這個厚度一般是大於2公裡,而且,雲裡邊要有一定的過冷水含量,在雲發展的前期要有上升氣流,這樣我們通過地面的高炮和火箭,攜帶催化劑到雲裡面去,才能夠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
  • 水情吃緊 臺灣多個水庫啟動人工增雨
    臺灣水庫水情吃緊,臺「水利署」22日把握鋒面接近的機會,於石門水庫、寶山第二水庫、曾文水庫執行人工增雨作業,其餘水庫也完成整備作業,視天候情況隨時啟動人工增雨。  綜合「中央社」等多家臺媒報導,臺灣近期因雨量不夠充沛,以致水庫進水量不足,自來水公司上月還曾緊急調度桃園地區每天5萬到6萬噸水、苗慄地區每天調度4萬到6萬噸水給新竹地區應急,才得以度過短暫缺水危機。
  • 探秘人工增雨———我們如何巧取天上水(圖)
    專家告訴記者,一般自然降水的產生,除了需要一定的宏觀天氣條件外,還需要滿足雲中的微觀物理條件。比如說,0℃以上的暖雲中要有大的水滴,0℃以下的冷雲中則須有冰晶,不具備這些必要的條件,天氣形勢、雲層條件等再好也不會下雨。在自然條件下,有時雲中上述微觀物理條件就不具備或者有但不充分,於是就會出現有雲團但不降水或降水極少的現象。
  • 臺灣石門水庫實施人工增雨 水位回升(圖)
    原標題:臺灣石門水庫實施人工增雨 水位回升(圖) 石門水庫今天中午實施人工降雨,集水區果然下起大雨。圖自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3月2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桃園地區今天清晨開始下雨,石門水庫管理中心今天11時40分起實施人工增雨,至下午2時總共施放了5支焰劑,不到20分鐘集水區果然下起大雨,石門水庫管理中心主任王瑋表示,累積雨量稍後才能統計。   截至中午12時,石門水庫水位為217.17米,有效蓄水量為4025.63萬噸,蓄水率為20%。
  • 2014年海南大廣壩水庫人工增雨增蓄髮電效益顯著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黃彥彬報導 1月22日,國電海南大廣壩水電發電有限公司和海南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在東方市聯合召開2014年大廣壩人工增雨增蓄髮電效果評估總結會。雙方技術人員各自介紹了應用氣象和水文兩種方法給出的2014年人工增雨作業效果評估效益。
  • 人工增雨火箭彈殘骸有關事項的官方說明來了!
    ,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化學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是防災減災,服務經濟社會,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益事業。 網友所稱的人工降雨,正確的應稱為人工增雨(一字之差,含義不同)。人工增雨需要在特定的氣象條件下(有符合條件的雲層、雲層含水量達到一定閾值並有水汽補充條件等)、運用作業工具將催化劑播撒到適當的雲層部位,不是任何條件都可以開展的。受作業裝備等條件的影響,我市目前僅開展了人工增雨(雪)作業。
  • 昨日傍晚首輪人工增雨 九處齊射火箭彈廈漳泉聯手催雨
    古宅水庫附近人工增雨火箭彈發射。昨日下午,在翔安區曾溪水庫和古宅水庫附近,分別發射了4枚火箭彈。在廈門,島外四區共有6處發射地點,加上漳州、泉州、長泰,共有9處發射了火箭彈――本次發射的目的是為了人工增雨。  昨日下午6點02分,第一輪人工增雨作業完成。隨著炮彈升空,很快同安、翔安部分區域就開始飄起小雨。翔安區氣象局工作人員表示,13日凌晨1點半左右還會進行一次人工增雨作業,夜間作業的效果會更為理想。
  • 阿里地區氣象部門開展人工增雨緩解重度旱情
    今年7月以來,阿里地區總體降水較少,部分縣城持續出現中度以上氣象乾旱,其中獅泉河鎮、普蘭縣為重度乾旱,為有效緩解重度旱情的情況,近日,阿里地區氣象部門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來緩解旱情。    據了解,阿里地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在接到地區氣象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命令後,迅速組織3名作業人員,出動移動指揮炮車,調配增雨火箭彈40枚,與阿里地區氣象局汛期保障服務隊一同勘察地形地貌,選定最佳作業點,在噶爾縣境內共開展人工增雨作業3輪,發射增雨火箭彈30枚,形成了有效降水。
  • 「呼風喚雨」60年 高科技助力人工影響天氣事業
    平谷雲降水綜合實驗室:包括70立方大雲室、8立方小雲室、氣溶膠研究室、雲降水實驗室和設備標定和維修室4類10種專用實驗室,可開展冷暖雲室內實驗、冰雹機理研究、氣溶膠活化成雲滴過程研究等。  外場試驗:利用我國人工增雨探測飛機和先進機載探測設備,在北京、河北、江西、廣東等省(市)開展不同雲降水過程宏微觀結構的觀測試驗。
  • 「人工影響天氣60周年專稿」專訪甘肅省氣象局副局長張強:甘肅人工...
    1958年8月8日,氣象部門首次成功進行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開創了我國現代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發展的新紀元;同年9月,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甘肅榆中對雲進行乾冰催化降雨試驗成功,之後,由中國科學院、甘肅省氣象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部聯合組成人工降雨工作小組,先後在蘭州、榆中、酒泉、玉門一帶進行了飛機人工增雨、高山融冰化雪的綜合性考察和試驗,共進行了18次飛行觀測與催化作業
  • 浙江:多地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緩解旱情
    12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各級氣象部門搶抓有利天氣形勢,積極組織實施人工增雨作業,緩解當前旱情。  據悉,今年10月以來,浙江省出現少雨天氣,10月1日至12月9日全省月平均降雨量51.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6.5%。
  • 廣東研判29號颱風「巴蓬」 將依條件人工增雨
    中新網廣州12月27日電 (王堅 粵應宣)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辦公室27日組織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廣東省氣象局、廣東省水文局等部門舉行降雨防禦、蓄水保水會商會研判,預計今年29號颱風「巴蓬」將於28日前後在南海中部海域逐漸減弱消失,廣東將在粵北、粵西和粵東將依據條件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 這兩天,浙江21地進行了「人工增雨(雪)」
    浙江21地進行了「人工增雨(雪)」近兩個月(2020年10月15日~2020年12月13日),浙江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少了六成!這兩天,冷空氣南下,暖溼氣流相對活躍,終於有降水雲層靠近,浙江自然要加把勁,「人工增雨」加點兒雨(雪)量啦!據預報,本輪過程性降水中,恰好是旱情嚴重的浙中南和沿海地區增雨條件較好,適合開展作業!
  • 昨日福州天空陰沉沉為何不人工增雨?專業人士詳解
    福州晚報訊 氣象部門預計,12月全市降水偏少3~5成,氣象旱情將繼續發展。8日,氣象部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全市普降喜雨。昨天福州天空陰沉沉的,氣象部門為何不乘勝追擊,加大人工增雨作業力度呢?對此,記者採訪了氣象部門,請專業人士進行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