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火箭彈殘骸有關事項的官方說明來了!

2020-12-12 安康那些事

備受網友關注的西大街火箭彈體已由漢濱區氣象局相關人員現場確認收回,感謝網友關心關注安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網絡圖片

現就網友關心的問題回復如下:一、關於11月17日人影作業情況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簡稱:人影作業),是指為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化學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是防災減災,服務經濟社會,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益事業。 網友所稱的人工降雨,正確的應稱為人工增雨(一字之差,含義不同)。人工增雨需要在特定的氣象條件下(有符合條件的雲層、雲層含水量達到一定閾值並有水汽補充條件等)、運用作業工具將催化劑播撒到適當的雲層部位,不是任何條件都可以開展的。受作業裝備等條件的影響,我市目前僅開展了人工增雨(雪)作業。 按照2020年11月17日上午市政府召開的有關會議精神,11月17日21時至24時,漢濱、鎮坪2縣區為治汙降霾、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開展了人工影響天氣增雨作業(以下簡稱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增雨火箭彈11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幹預的共同作用下,作業區及作業影響區出現中雨,部分區域大雨。

17晚21:20掉落在西大街附近的火

11月17日21時18日7時,全市各縣區均出現降水,109個氣象觀測站過程降水量≥10.0毫米,其中安康中心城區為19.4毫米。11月17日上午,漢濱、鎮坪縣分別發布了人工增雨作業公告,使用年檢合格的地面作業發射裝置、有效期內的增雨火箭彈,作業過程中嚴格遵守空域批覆等安全操作制度。二、關於西大街火箭彈殘骸 根據網友提供的照片線索,11月18日上午,漢濱區氣象局派出工作人員已現場確認、回收。依據該型號火箭彈有關技術參數,現場回收的火箭彈殘骸確為本次作業後的正常傘降彈體殘骸,殘骸大小在型號火箭彈有關技術參數允許範圍之內(大殘骸質量4500g左右,傘降速度8m/s),不會燃燒爆炸。 我市早在1998年即開始了人工增雨作業,作業工具均為地面火箭發射架,該作業方式利用地面火箭發射裝置將含有推進劑、催化劑的彈體推送到一定高度,進行進行催化劑播撒作業,作業結束後,火箭彈體自動分解為大、小兩部分,在降落傘的攜帶下回落地面,受高空氣流、地形擾動氣流等影響下,傘降落區偏離其具體範圍難以預測。三、關於11月17日夜間出現雷電現象雷電是一種自然現象,其發生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即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暖溼空氣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上下對流運動,雲層攜帶不同的電荷)。人工增雨火箭彈播撒的催化劑為不帶電的粒子,火箭彈除滿足飛行所需的燃料推進劑外,沒有其他能量,不會觸發雷電活動。11月17日夜間出現的雷電是一種正常大氣放電的自然現象,其他未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的縣(如紫陽)當晚也發生了雷電現象。春夏季節多雷電,是因為暖溼氣流活躍,空氣潮溼,同時太陽輻射強烈,近地面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形成強烈的上下對流,這樣就易出現雷電現象。而在秋冬季,由於空氣寒冷而乾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劇烈對流,很少出現雷電現象,但並不是說明不會發生雷電現象。當出現強盛的暖溼空氣北上,遇上冷空氣被迫抬升後,也會產生強烈對流,到一定強度就會出現雷電現象,我市最遲雷暴日在12月份也有發生。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今後,我市為滿足降低森林火險等級、改善空氣品質以及抗旱增雨等需求,會逐步增大人工增雨作業量。若發現回落的人工增雨火箭彈殘骸,為了您及他人的安全, 切不要擅自撿拾,更不能自行拆卸,應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派出所,或與當地氣象局聯繫,以便妥善處理。

安康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2020年11月18日

相關焦點

  • 南陽:11月5日-7日,47個作業點人工增雨!
    為緩解近期旱情、改善環境質量,經市政府同意,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辦公室擬於11月5日起根據天氣條件適時開展火箭人工增雨作業。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1.作業時間:2018年11月5日-11月7日。  2.地面人工增雨作業地點:經空域管制部門批准,南陽市11個縣市和市區範圍內共47個作業點,作業安全影響區域為南陽市全市範圍。
  • 昨日傍晚首輪人工增雨 九處齊射火箭彈廈漳泉聯手催雨
    古宅水庫附近人工增雨火箭彈發射。  火箭彈約80釐米長。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廖閩瑋)「咻」一聲巨響,火箭彈飛上天空。昨日下午,在翔安區曾溪水庫和古宅水庫附近,分別發射了4枚火箭彈。在廈門,島外四區共有6處發射地點,加上漳州、泉州、長泰,共有9處發射了火箭彈――本次發射的目的是為了人工增雨。  昨日下午6點02分,第一輪人工增雨作業完成。隨著炮彈升空,很快同安、翔安部分區域就開始飄起小雨。翔安區氣象局工作人員表示,13日凌晨1點半左右還會進行一次人工增雨作業,夜間作業的效果會更為理想。  【解疑】  ●為何要人工增雨?
  • 探秘人工增雨———我們如何巧取天上水(圖)
    就此,記者採訪了我省有關氣象專家並初步撩開了人工增雨的神秘面紗。  人工如何「喚雨」來  在我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起源於1958年,去年中國氣象局又提出建立人工影響天氣軌道業務來造福於人民。  人工是如何影響天氣並「喚雨」來呢?
  • 人工增雨(雪)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嗎?剛剛,濟南市氣象局回應了!
    人工增雨(雪)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嗎?具體內容如下:前一段時間我們(濟南氣象局)做了大量人工增雨、增雪的工作,大家擔心是否會帶來一些負面的作用,比如說催雨(雪)劑中的碘化銀是否會造成對土壤、水源的汙染?這個問題是大家非常關心的,特別是在我國,對於抗旱、防災減災,人工增雨(雪)都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
  • 巢湖本周出現降水天氣,現已啟動人工增雨
    而且巢湖市人民政府已發布人工增雨公告,巢湖市政府將抓住有利時機在烔煬鎮、壩鎮、欄杆集一線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根據省市氣象局關於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部署,氣象部門要抓住一切時機,全力以赴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助力改善空氣品質。結合最新天氣分析預測,巢湖市政府決定自12月16日起至年底根據天氣形勢和需求情況擇機開展火箭人工增雨作業。
  • 阿里地區氣象部門開展人工增雨緩解重度旱情
    今年7月以來,阿里地區總體降水較少,部分縣城持續出現中度以上氣象乾旱,其中獅泉河鎮、普蘭縣為重度乾旱,為有效緩解重度旱情的情況,近日,阿里地區氣象部門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來緩解旱情。    據了解,阿里地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在接到地區氣象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命令後,迅速組織3名作業人員,出動移動指揮炮車,調配增雨火箭彈40枚,與阿里地區氣象局汛期保障服務隊一同勘察地形地貌,選定最佳作業點,在噶爾縣境內共開展人工增雨作業3輪,發射增雨火箭彈30枚,形成了有效降水。
  • 甘肅酒泉人工增雨助力降水 水庫水量大增
    (圖/於海躍)圖為17日,酒泉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在祁連山一線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圖/於海躍)中國天氣網訊 今年上半年,甘肅酒泉肅州區和金塔縣出現了嚴重乾旱,大部分水庫乾涸。7月17日中午到夜間,酒泉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搶抓有利時機,在祁連山一線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火箭彈 34 枚,效果顯著,全市出現區域性陣性降水,肅州區沿山鄉鎮達小到中雨,水庫水量也得以有效補給。圖為金塔鴛鴦池水庫,拍攝於6月28日。(圖/於海躍)
  • 浙江:多地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緩解旱情
    12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各級氣象部門搶抓有利天氣形勢,積極組織實施人工增雨作業,緩解當前旱情。  據悉,今年10月以來,浙江省出現少雨天氣,10月1日至12月9日全省月平均降雨量51.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6.5%。
  • 人工增雨忙 黃山氣象部門:遇到「啞彈」不要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9月份以來,黃山市持續無雨,其中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陸續出現較嚴重旱情,多個鄉鎮出現大範圍飲水困難,水稻(再生稻)、茶葉、香榧、蔬菜、毛竹等農業作物受災較嚴重。
  • 溫州今年人工增雨2873萬噸
    溫州今年人工增雨2873萬噸 2020/12/19 08:09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159
  • 呼倫貝爾這場雨是這麼來的!3架增雨飛機,發射700枚焰彈……
    6月3日凌晨,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工作人員弭憲柱在人工增雨飛機上看著飛機窗外瓢潑的雨滴和手機上的降水實況,感慨地說道。隨著譁譁的降雨聲,在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的雙重作用下,6月2日07時—3日07時,呼倫貝爾市261個監測站共199個站有降水,其中,大雨(25~49.9毫米)47個站,中雨(10~24.9毫米)69個站,小雨(0.1~9.9毫米)83個站。
  • 《為什麼要進行人工增雨》系列科普文章
    圖文類作品三等獎  作  者 達月珍 何建松 梅寒 責任編輯 黃中豔  在以雲南人工增雨為主要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基礎上,圍繞人工增雨詳細介紹了為什麼要進行人工增雨、人工增雨的效益評估,以及人工影響天氣會不會影響降雨模式
  • 降溫+降雨馬上就來!接下來……
    而且,雨水也要來了!19日至22日,泉州將實施人工增雨記者從市氣象局獲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福建省氣象條例》等有關條款的規定,將根據我市氣候特點和防災減災的需要,適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 昨日福州天空陰沉沉為何不人工增雨?專業人士詳解
    8日,氣象部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全市普降喜雨。昨天福州天空陰沉沉的,氣象部門為何不乘勝追擊,加大人工增雨作業力度呢?對此,記者採訪了氣象部門,請專業人士進行詳細解釋。市氣象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降雨起碼需要三個條件:一是大氣中有豐富的水汽含量,這是降雨的基礎;二是雲中需要有凝結核(灰塵等),作為雨滴的基本附著物;三是溫度條件,需要有冷暖氣流交匯造成降溫冷凝。
  • 市委書記點讚蘭溪人工增雨工作
    市委書記點讚蘭溪人工增雨工作
  • 人工這樣影響天氣
    A現場直擊:飛機穿雲「降雨」    截至10月底,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今年已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40多架次,成都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也開展了14架次。而在上世紀70年代,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還只是用於應急性抗旱,一年僅進行20來架次。    10月29日,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廣漢分院停機坪。一架名叫「狀元」的小型商務飛機,馬上要執行一項「特殊」任務——人工增雨。
  • 「關注」劉曉梅:為靜寧攬雲測風增雨防雹書寫「大氣人生」
    人工增雨火箭彈裡裝的是碘化銀,它是一種讓雲中水汽凝結成雨滴的凝結核,當凝含水汽的雲靜悄悄地在那兒時,增雨火箭彈把碘化銀在雲中和雲上安靜地播撒,讓雲中水汽凝結成雨滴,雨滴隨著重量的增加,便墜落下來,形成降水。判斷到這一有利趨勢後,靜寧縣氣象局即向省、市上級主管部門提出人工增雨申請。很快,省市氣象局批准靜寧縣氣象局聯合會寧縣氣象局實施跨區域火箭人工增雨作業。
  • 江蘇淮北人工增雨初見成效 降雨量為7至11毫米
    新華網南京2月9日電 (記者凌軍輝、孫彬)記者9日從江蘇省氣象臺獲悉,針對淮北日趨嚴峻的旱情,江蘇2月8日對徐州、連雲港、宿遷和淮安4市進行大規模的火箭人工增雨作業。作業區增雨效果明顯,降雨量普遍在7-11毫米。
  • 寧波除夕這場雨,人工增雨的?接下來的天氣,一言難盡…
    昨天是大年三十,雨淅淅瀝瀝下了一天。
  • 揭秘雲南飛機人工增雨:"煙條"播撒 雲層化雨(圖)
    對於許多昆明人來說,可能沒有哪一年像今年這樣如此迫切地需要人工增雨;更沒有哪年像今年一樣,需要請「外援」來實施飛機人工增雨。  去年9月份旱情開始以後,人工增雨成為我省在雨季來臨前緩解旱情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