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尋找手藝》:讓「手藝文化」火起來

2020-12-18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讓「手藝文化」火起來

  近日,一部由非專業人士拍攝的紀錄片《尋找手藝》,在網上走紅。3位主創,歷時3年,輾轉23個省份,以「行走式記錄」的方式,拜訪了199位手藝人,記錄下了陶器、銅像、英吉沙小刀、印藍花布、油紙傘等144項傳統手藝。《尋找手藝》拍攝了4個月,拍攝者記錄了太多傳統手藝,有陶器、銅像、青瓷等工藝品,有宣紙、印藍花布、繡花氈等日常用品,還有巴拉曼、羊皮筏子、油紙傘等已經鮮有人做的手藝,可謂是樣樣精彩,件件絕活……

  關於「手藝」文化,去年還有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因為展示了故宮文物的修復過程以及文物修復師安靜的匠心世界而走紅,在豆瓣網獲得了9.3的高分。

  前不久,光明網刊登《石碑拼接起來的生活》的文化報導,記錄進入文物修復師工作領域的有為年輕人。他們有的參與「南海一號」古代文物修復工作。因為「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所以修復工作神聖而繁雜。這些年輕人「朝九晚五的作息,手頭一遍又一遍重複著相同的工藝:補缺,打磨,再補缺,再打磨」精神可嘉。有的在叢林深處艱苦的條件下修復不可移動文物;有的跟隨傳統的泥瓦匠、木匠一樣的老師傅學習手藝……他們懷著對文物的敬畏,「文物修復是一門手藝,也是一門科學,青年修復師既是匠人,也是科研工作者」。

  「手藝」「手藝文化」為什麼能夠吸引人?為什麼它們能夠傳承不衰?

  以筆者管見,我們的傳統是代代傳下來的,因而具有了自己的價值。農耕文明,是一種歷史創造的文化,在工業化時代,其價值依舊不能忘記。就像我們手工做的活兒,當都改成機械的時候,你可能認為機器做的活兒更好,有規則等。可真正到了如今工業文明的時候,你會發現,手工做的活兒才更有味道,因為它是用人去做的,它有人的智慧存在,它有生命的氣息在裡面……

  「手藝」「手藝文化」就是這樣。這裡面有歷史、有人文、有人的精神、有代代累積沉澱的習慣和信念、有生活的積澱。做精做細體現的是真正的文化。「手藝」是逐漸積累、代代承傳、慢慢發展而形成的;它體現的是堅定、踏實、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追求慢工出細活的文化品質。

  時代呼喚「工匠精神」。看到這些民間「手藝」記錄影像,我們感到了「手工藝人,還有他們的手藝、他們的產品,連同他們的環境,形成一種無形的溫暖。這種溫暖超乎了文字的表達和圖像的記載,這就是『中國的工匠精神』『中國文化』『中國人的精氣神』」。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尋找手藝》:讓「手藝文化」火起來
    原標題:讓「手藝文化」火起來  近日,一部由非專業人士拍攝的紀錄片《尋找手藝》,在網上走紅。《尋找手藝》拍攝了4個月,拍攝者記錄了太多傳統手藝,有陶器、銅像、青瓷等工藝品,有宣紙、印藍花布、繡花氈等日常用品,還有巴拉曼、羊皮筏子、油紙傘等已經鮮有人做的手藝,可謂是樣樣精彩,件件絕活……  關於「手藝」文化,去年還有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因為展示了故宮文物的修復過程以及文物修復師安靜的匠心世界而走紅,在豆瓣網獲得了9.3的高分。
  • 尋找手藝紀錄片意外走紅 尋找手藝觀後感紀錄片解讀
    【文化評析】  作者:曹華飛  近期,《尋找手藝》這部紀錄片意外走紅。這部片子歷時3年,輾轉23個省,用接近原始的鏡頭語言,記錄下199位手藝人和144項傳統手藝。據報導稱,該片導演原本是個司機,為了拍這部片子自籌經費,賣了房子,歷經千辛萬苦。這聽起來,也接近於一個傳說。
  • 尋找手藝紀錄片意外走紅 尋找手藝觀後感紀錄片解讀
    【文化評析】  作者:曹華飛  近期,《尋找手藝》這部紀錄片意外走紅。這部片子歷時3年,輾轉23個省,用接近原始的鏡頭語言,記錄下199位手藝人和144項傳統手藝。據報導稱,該片導演原本是個司機,為了拍這部片子自籌經費,賣了房子,歷經千辛萬苦。這聽起來,也接近於一個傳說。
  • bilibili紀錄片《尋找手藝》向傳統文化賦能
    不管你是誰,只要你看了紀錄片《尋找手藝》,我們就永遠是朋友。不管你是誰,只要你看了紀錄片《尋找手藝》,你都會被中國傳統的民間手藝所折服。《尋找手藝》捨棄了歐美流行的導演式拍攝,全片隨機拍攝,拒絕一切擺拍,以及人為的導演,它只展現真誠,安安靜靜地給你講述一系列屬於中國自己的、溫暖的故事。
  • 紀錄片《尋找手藝》豆瓣評分多少?好看嗎?尋找手藝主要內容介紹
    2016年,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B站上爆出冷門,迅速躥紅。這一年,B站向數億用戶相繼推薦了《尋味順德》、《世界遺產在中國》等十餘部優秀的國產紀錄片,還參與出品了《我在故宮修文物》大電影。B站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並愛上紀錄片,也為紀錄片提供了創新的觀賞氛圍和口碑效果。  時隔一年之後,又一部紀錄片——《尋找手藝》在B站上火了。
  • bilibili紀錄片《尋找手藝》向傳統文化賦能
    不管你是誰,只要你看了紀錄片《尋找手藝》,我們就永遠是朋友。不管你是誰,只要你看了紀錄片《尋找手藝》,你都會被中國傳統的民間手藝所折服。《尋找手藝》捨棄了歐美流行的導演式拍攝,全片隨機拍攝,拒絕一切擺拍,以及人為的導演,它只展現真誠,安安靜靜地給你講述一系列屬於中國自己的、溫暖的故事。
  • 冷門紀錄片《尋找手藝》走紅:豆瓣評分高達8.7
    拍攝團隊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袁秀月)近日,一部由非專業人士拍攝的紀錄片《尋找手藝》,在網上走紅。三位主創歷時三年,輾轉23個省份,以「行走式記錄」的方式將199位手藝人和144項傳統手藝帶到觀眾面前。該片在網上上線後引發熱烈反響,眾多網友爭當「自來水」,四處推薦。
  • 《尋找手藝》:一部非典型紀錄片的逆襲之旅
    《尋找手藝》:一部非典型紀錄片的逆襲之旅  幾個人組成的「雜牌軍」拍攝了一部題材小眾、模式非主流的民間手藝紀錄片。因為沒有銷路,造紙的兩位侗族老人決定在拍攝的當天將僅剩的樹皮原料一次性全部用完,之後便不再從事這門手藝。  虔誠、艱辛、悠然、無奈,這些手藝人不同的精神狀態都被真誠地呈現了出來。不做作的鏡頭語言,加上自帶的草根屬性,讓這部名為《尋找手藝》的紀錄片在B站和愛奇藝等網絡平臺上,吸引了很多年輕網友的興趣。然而,這部紀錄片在此前卻連續被十多家電視臺拒之門外。
  • 上海同泰張景:尋找手藝,尋找傳統文化的溫暖力量
    (原標題:上海同泰張景:尋找手藝,尋找傳統文化的溫暖力量)
  • 《尋找手藝》:一部"要收割幸福"的紀錄片
    他決定放棄尾款,賣掉在北京燕郊的房子,去拍一部讓自己驕傲的紀錄片。 3年後,有了紀錄片《尋找手藝》的故事——一個導演帶著兩個「門外漢」,驅車數十萬公裡,走過全國23個省,用126天拍攝了199個「藏」在田間市井的傳統手藝人,拍攝了一部「不像紀錄片」的紀錄片。 片頭畫面像背景音樂一樣簡單,黑白鏡頭中,布滿皺紋的手一下一下地敲打著地上的樹皮。
  • 《尋找手藝》:一部非典型紀錄片的逆襲之旅
    《尋找手藝》:一部非典型紀錄片的逆襲之旅  幾個人組成的「雜牌軍」拍攝了一部題材小眾、模式非主流的民間手藝紀錄片。因為沒有銷路,造紙的兩位侗族老人決定在拍攝的當天將僅剩的樹皮原料一次性全部用完,之後便不再從事這門手藝。  虔誠、艱辛、悠然、無奈,這些手藝人不同的精神狀態都被真誠地呈現了出來。不做作的鏡頭語言,加上自帶的草根屬性,讓這部名為《尋找手藝》的紀錄片在B站和愛奇藝等網絡平臺上,吸引了很多年輕網友的興趣。然而,這部紀錄片在此前卻連續被十多家電視臺拒之門外。
  • 紀錄片《尋找手藝》意外走紅 展現藝術的「平凡」
    原標題:《尋找手藝》展現藝術的「平凡」 近期,《尋找手藝》這部紀錄片意外走紅。這部片子歷時3年,輾轉23個省,用接近原始的鏡頭語言,記錄下199位手藝人和144項傳統手藝。據報導稱,該片導演原本是個司機,為了拍這部片子自籌經費,賣了房子,歷經千辛萬苦。
  • 【關注】紀錄片《尋找手藝》走紅:平凡也是一種藝術
    紀錄片 尋找手藝近期,《尋找手藝》這部紀錄片意外走紅。這部片子歷時3年,輾轉23個省,用接近原始的鏡頭語言,記錄下199位手藝人和144項傳統手藝。據報導稱,該片導演原本是個司機,為了拍這部片子自籌經費,賣了房子,歷經千辛萬苦。這聽起來,也接近於一個傳說。
  • bilibili紀錄片《尋找手藝》 引發觀看狂潮
    2016年,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B站上爆出冷門,迅速躥紅。這一年,B站向數億用戶相繼推薦了《尋味順德》、《世界遺產在中國》等十餘部優秀的國產紀錄片,還參與出品了《我在故宮修文物》大電影。B站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並愛上紀錄片,也為紀錄片提供了創新的觀賞氛圍和口碑效果。
  • 紀錄片《尋找手藝》引發的思考—怎樣發揚和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尋找手藝》拍攝團隊《尋找手藝》是一部行走式紀錄片,它沒有華麗的畫面吸引你的眼球、沒有絕妙的懸念刺激你的期待。燒制時,吐爾遜江時刻掌控著煙的顏色和火候,等窯爐冒出白色的火,就可以把火蓋掉了。每次大約燒5個小時,用150塊錢的柴火,就差不多了。喀什的陶器在新疆很有名,他們的作坊已經成為一個旅遊點,旅遊抬高了陶器價格,但吐爾遜江並不買帳,他覺得陶器店開了,他製作陶器的時間就被擠佔了。如果沒人堅持手工製作陶器,那也不會再有旅客來購買了。
  • 紀錄片導演張景:上海同泰見證《尋找手藝》的夢想
    這一篇篇日記記錄著我的人生百味,也見證了我《尋找手藝》的夢想。 除了做紀錄片你什麼也不會呀!怎麼辦?下一步怎麼走?   古人說,四十不惑,難道就是這種感覺?   2013年6月,經好友推薦,我進入上海同泰學習領袖之道課程。   雞湯也好、反思也好、醒悟也罷,總之上完領袖之道一階段,再次抬頭仰望星空,已經不是一點星光,而是整個星空都亮了,心中一萬盞燈被點燃。   心裡開始有了夢想,可是夢想是什麼呢?賺錢?
  • 豆瓣8.8分良心紀錄片推薦《尋找手藝》被13家電視臺拒播的紀錄片
    導演為拍攝這部紀錄片將自己在北京的房子賣掉,拍攝器材均為二手,一路行走一路拍攝,尋找了中國199位最普通平凡甚至是貧窮的手藝人,完成了這部與你以往看過的精美的紀錄片相差甚大的《尋找手藝》豆瓣上的劇情簡介是這樣的
  • 紀錄片尋找手藝片頭曲叫什麼 黑鳥你在哪裡完整歌詞
    紀錄片尋找手藝沒有華麗的畫面,沒有絕妙的懸念。它只展現真誠,安安靜靜地和你講述一系列屬於中國自己的、溫暖的故事。那紀錄片尋找手藝片頭曲叫什麼呢?  紀錄片尋找手藝片頭曲叫什麼  黑鳥你在哪裡  據悉,《尋找手藝》片頭曲叫做《黑鳥,你在哪裡》。
  • 一部另類紀錄片走紅的背後:傳統手藝靠什麼吸引青年
    拍攝團隊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袁秀月)近日,一部由非專業人士拍攝的紀錄片《尋找手藝》,在網上走紅。三位主創歷時三年,輾轉23個省份,以「行走式記錄」的方式將199位手藝人和144項傳統手藝帶到觀眾面前。  該片在網上上線後引發熱烈反響,眾多網友爭當「自來水」,四處推薦。有網友表示,自己「沉浸在中國的傳統工藝裡,一點都不想快進,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流傳下去。」
  • 又一暖心巨作,豆瓣評分8.8的紀錄片!《尋找手藝》第一集
    今天為大家講述的重點是:介紹《尋找手藝》第一集。《尋找手藝》共五集,由張景導演。一個放棄北京優渥生活,選擇拍攝一部紀錄片的夢想。故事真實、暖心,值得推薦。01拍攝紀錄片的初衷拍攝紀錄片《尋找手藝》的三人組:張景、何思庚和喻攀。他們三人都是門外漢,對於拍攝技巧並不是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