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為什麼愛藏山洞?一口木箱揭故宮文物遷臺之謎

2021-02-19 亞特蘭大看世界

裝載故宮國寶來臺的木箱,若承裝的是圖書文獻者,多為盛裝香菸的舊木箱。為策安全,故宮找來琉璃廠古玩商人到院指導。(圖:故宮提供)

日前國民黨代表陳麗旭一句「故宮國寶是國民黨從中國大陸帶過來的」,再度引發大家對70年前故宮國寶南遷臺灣的好奇。故宮正緊鑼密鼓籌備的年度大展「北溝傳奇:故宮文物遷臺早期歲月」,通過展覽解密故宮文物南遷的過程,並首次展出當年運送國寶來臺的箱子。當初是誰拍板決定送國寶來臺?為什麼現今臺北故宮所藏會是兩岸故宮「精品中的精品」?都可以通過這段歷史找到答案。

1948年12月22日,載著320箱故宮文物的中鼎輪,從南京下關啟航前往臺灣,這是第一批送到臺灣的故宮文物。其中有80個鐵箱,1935年便已先運送國寶到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行故宮首次世界展覽「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鐵箱中的文物由中英雙方代表挑選,兼具中國美學與國際品味,是「精品中的精品」。

此後一個月,故宮文物近三千箱,分三批抵達臺灣。故宮圖書文獻處處長宋兆霖表示,這些漂泊萬裡的鐵箱與木箱,目前還留下數個典藏於故宮庫房。光從箱上褪色的封條和斑駁便可知道其身世與走過的路程,如「滬」字號指的是裝器物,而「洞」字號則是北溝編號。

這批文物的旅程,早在1933年便啟航。故宮文物要遷出北京故宮,其實並非蔣介石的提議。九一八事變後,戰火引爆故宮人對典藏文物的憂慮。故宮院長易培基力主文物南遷避難,但胡適、魯迅等人反對文物出宮。南遷計劃獲行政院批准後,輿論譁然,民間甚至成立「北平市民眾保護古物協會」,號召民眾阻擋文物出宮。

1933年2月5日,一列軍隊趁著夜晚無人之時,悄悄將故宮文物運出午門。此後十多年,這批文物兵分多路,在戰火之中不斷遷徙,流轉於長沙、貴陽、安順、巴縣、重慶、南京等,最後來到臺灣。其中負責運送的故宮前副院長莊嚴,半輩子都在運送國寶,晚年戲稱自己是「老莊(裝)老運好」。

國共內戰情勢逆轉後,國寶再度面臨何去何從的選擇。故宮文物來臺是蔣介石或宋美齡的提議,無史料證明。但故宮理事會開會時,與會代表如傅斯年皆贊成;遠在北京的故宮院長馬衡卻有不同想法。

南京政府曾要求將留在北京故宮的文物擇精打包、空運南京。馬衡一方面以心臟疾病為由,婉拒政府邀他到臺灣的提議;一方面雖將文物編目造冊呈報南京準備南遷,卻要求同仁包裝文物「不要求快」,甚至下令封閉故宮對外交通。最終在解放軍進入北京之前,故宮文物精品無一件運出。馬衡也因「護寶」有功,1949年後仍續任北京故宮院長。

宋兆霖表示,當年離開故宮的文物,皆由故宮理事會精選;來到臺灣的故宮文物又經過一次揀選,其中還包括送到大英博物館展覽的80箱精品。因此如今典藏於臺北故宮的文物,「精品中的精品」當之無愧。

但北京故宮依然留下不少珍品。如「蘭亭集序」的三大摹本,故宮文物南遷後才在漱芳齋後的戲臺中意外發現,推測是被太監藏在戲臺中準備盜賣。加上不少被溥儀、后妃盜運出宮的精品,如三希堂中的「伯遠帖」、「中秋帖」,在1949年陸續回到北京故宮。來臺第三批文物運送時,也因船艦空間不夠,留下600多箱於南京,最後也送回故宮。據說不少箱子目前仍存放在南京朝天宮中。

各國博物館貯藏文物的庫房,罕有位於山洞之中。故宮文物離開北京故宮之後,從大陸到臺灣的庫房,多數卻選擇山洞。來臺後即使建造了故宮北院,仍以山洞為主要庫房。宋兆霖認為,這跟國寶在抗戰期間躲空襲警報的經歷有關。

故宮國寶抵臺後,第一個保存的庫房並非現今故宮北院,而是位於臺中霧峰的北溝,國寶在此安身立命長達15年。宋兆霖認為,這是因為臺中氣候較北部乾爽、故宮人認為更適宜保存文物。當時臺灣仍處空襲威脅,故宮理事認為文物應遷離市區,並尋覓山麓之地挖山洞,以備必要時將最精文物存入,北溝因此雀屏中選。日後故宮選博物館基地,仍以不在市區、可挖山洞為考量,故宮北院因此落腳現址。

當年護送國寶來臺的故宮人總計11人,如今僅存一人索予明,去年剛過百歲生日。他至今仍住在緊鄰故宮的員工宿舍之中,終生陪伴著他千裡迢迢護送而來的寶物。

大陸去年曾將國寶南遷的故事拍成40集電視劇「國寶奇謀」,故宮人馬衡、易培基與那志良皆以本名出現於劇中,收視頗佳。但此劇在抗戰結束後便戛然而止,國寶的下半段旅程,只有等臺灣來述說。

裝載故宮國寶來臺的木箱,每抵達一處往往有新的編號。下方的半圓形符號寫著「故宮‧臺處」,象徵抵達臺灣;左方的「洞八八」,「洞」代表臺中北溝。「滬」則代表此箱屬古物館。(圖:故宮提供)

1948年12月,負責押運故宮遷臺第一批文物的中鼎號之航行影像。(圖:莊靈提供)

1936年故宮文物由倫敦返上海時於碼頭的攝影。後方卡車的黑色鐵箱,是為赴英倫展覽而特別訂製的鐵箱,作為故宮最精華的80箱文物,從赴英到渡臺,皆由故宮前副院長莊嚴一路押運。(圖:莊靈提供)電郵: Atlanta@worldjournal.com地址:5389-G New Peachtree Rd., Chamblee, GA 30341https://www.chinesemediausa.com/

世界日報 東南區辦事處 官方唯一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長按二維碼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南部新城要建故宮南遷文物博物館?朝天宮南遷文物倉庫的國寶終於有機會看了!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鯨吞東北,覬覦華北,對故宮文物虎視眈眈。眼瞅著自家的「寶貝」天天被外人盯著,那滋味,不好過。所以那段日子,故宮裡頭天天炸鍋。大家都在想辦法,國難當頭,國寶將如何保全?△李石曾親書「故宮博物院"匾額(網絡圖)故宮博物院金石學家、古物館副館長馬衡提議文物南遷,這在當時,很多人接受不了,畢竟文物留下,可穩軍心,文物遷出,易散難聚。
  • 專訪《國寶奇旅》作者章劍華 故宮國寶再現文物南遷
    原標題:專訪《國寶奇旅》作者章劍華 故宮國寶再現文物南遷   朝天宮地下庫房深藏的 2000箱故宮國寶「刺激」了他   記者專訪《國寶奇旅》作者章劍華,再現那場史詩般的文物南遷   隨著故宮熱、文物熱
  • 一宮國寶緣何紛飛兩岸? 當年國民黨將文物遷臺
    每項展出都曾獲得北京特批一級文物借展,在臺引起轟動。至於臺北故宮文物一時不能來北京展覽,馮明珠認為問題的癥結主要在於中國大陸沒有通過司法免扣押法案,因此臺灣故宮博物院文物難以出借給北京,目前階段兩岸故宮還是只能限於談文物借展到臺北的問題。  對此,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臺北故宮的展品不能來大陸展出,是個遺憾,但大陸會努力化解遺憾,這不僅需要兩個館的力量,還要社會各界的努力。
  • 你所不知道的故宮文物南遷,是國寶顛沛25年的奇蹟
    只是你可知道,現在展現在人們面前這些完好無損的國寶,曾經有一次長達25年的漂泊歲月。這段歷史,就是絕不容國民遺忘的文物南遷。前段時間趙立新的微博,發出了對於故宮文物倖免於難的疑問,一場網絡的口舌之爭,竟然讓國人意識到,原來還有這麼多人對本國的歷史沒有這最根本的敬意,也沒有最基本的了解,甚至連略有所聞都做不到,所以此次想帶你去了解這次文物南遷之旅。
  • 這些故宮國寶南遷細節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博物館傳奇第三季
    那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和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上百萬件文物經歷了16年的遷徙,在炮火之下,穿越大半個中國,沒有一件丟失,沒有太大損壞,堪稱世界文物史上的一個奇蹟。如此遙遠的路途,必定歷經艱難曲折,一批仁人志士的艱辛付出,被譽為另一種抗戰精神。文物遷徙,始於北平,首先是文物南遷,從北平遷往南京。文物乃國寶,也是文化之魂。
  • 人文|故宮文物南遷,那1.3萬箱文物今分幾處?
    或遭毀壞,或被掠奪,戰火中的文物總逃不開這兩種命運。家園毀了可以重建,可國寶丟了,想要再追回就難了。故宮,融匯華夏數千年之典藏,文物何去何從,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有人想拍賣故宮文物,購500架飛機用於抗日;有人寄希望於通過國際幹預來保障文物安全。幾經博弈,最終在1932年11月,國民政府行政院通過故宮文物南遷議案。
  • 故宮南遷的13427箱文物,至今何在?精品都藏在臺北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了東北三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岌岌可危。為避免故宮文物落入日寇之手,1933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館藏文物南遷。但北平各界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對南遷,他們召開集會,上街遊行「誓與國寶共存亡」。
  • 故宮國寶南遷史記
    為保護國寶不毀於戰亂;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等四家機構決定將部分文物南遷,另一部分北留。北留就是部分文物留在北京故宮,至少超過了100萬件(套),珍品不可勝數。故宮文物南遷 1.故宮文物南遷 1937年8月開始故宮文物南遷。
  • 文化長徵:故宮文物南遷
    這是一個關於承載的故事:故宮文物承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飛馳的列車、遠航的江輪、山路上的汽車、激流中的竹筏承載了萬箱國寶;身軀柔弱、脊梁筆直的故宮人承載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  這是故宮人在日軍鐵蹄之下的堅定選擇。他們扛不動槍,但扛起了文物;他們無力阻止國土淪喪,卻誓死守護這不絕的文脈。
  • 故宮文物南遷背後:眾人反對,一專家力排眾議,救下13000箱國寶
    此時,珍藏著中華五千年國寶文物的故宮博物院,面臨被劫掠的危險。為了保護這些國寶免遭厄運,有人提出「國寶南遷」的計劃。可是,這個請求遭到了大量的反對,這些反對的聲音裡,有的認為「寶物南遷大費周章,浪費人力物力不值當」;有的提出「應該將精力拿去抵禦外敵,遷移文物屬於捨本逐末」;也有人質疑「故宮寶物數量巨大,一旦運出去後要怎麼保存,存在哪裡,如果丟了怎麼辦」……總之,當時反對南遷的人佔了大多數。
  • 13491箱故宮南遷文物安好,是侵華日軍放了一馬?
    1933年2月6日至5月15日,故宮博物院、頤和園等單位的19557箱文物在軍隊荷槍實彈的保護下分5批南遷。1937年「七七事變」後,文物從南京分三路向西遷移。4月2日,@演員趙立新 發問「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裡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嗎?」,一時引發巨大爭議。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關門了?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臺中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在北平,馬衡幾次接到行政院命令,要求將故宮本院重要文物裝箱,分批空運南京,以安排疏散運臺,但馬衡決定與國民政府分道揚鑣。他一方面佯將精品文物編目造冊報南京做準備文物南遷狀,另一方面採取拖延的辦法,使裝箱進度緩慢,延至平津戰役爆發。1948年12月14日,馬衡下令將故宮對外交通全部關閉,嚴禁車輛通行,以致選裝之文物精品一件都未運出。
  • 《國寶奇旅》:你知道故宮文物南遷是用的什麼交通方式嗎?
    《國寶奇旅》在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播出,這部根據紀實文學《故宮三部曲》改編的電視劇,由金馬影帝劉燁和袁姍姍主演,與以往抗日電視劇不同的是,這部《國寶奇旅》講述的是,日軍在鯨吞東北後,又開始對華北虎視眈眈,愛國之士為了保衛故宮文物,而展開的故宮文物南遷行動,可是故宮文物南遷之行,並不順利,日寇搶奪
  • 文物南遷路
    最激烈的反對者以古物陳列所前所長周肇祥為代表,他發起了「北平民眾保護古物協會」,在太和門集會宣言「誓與國寶共存亡」,並給支持和參與南遷工作的人士打騷擾電話、寄恐嚇信,還鼓動眾人將出入故宮的各個大門給堵了起來。日本人在報紙上發表言論,「此等寶物,由中國國家或民族保管,最為妥當,誠為當然之事。然現處政局混沌狀態中,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為致力,以盡保管責任,蓋亦數之自然也。」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 一國珍寶花落兩岸,北京故宮文物如何流落到了臺北
    一支馱著2千口封條木箱的板車隊從神武門魚貫潛出、蜿蜒綿延,押運者全是一襲黑衣,軍警兩邊荷槍實彈護衛。一場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搶運最成功、歷史影響最深遠的文物大遷徙拉開了序幕。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華的戰火引起了國民政府對故宮寶物安全的擔憂。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主張文物南遷避難,院長秘書吳瀛等人反對南遷。反對最厲害的要數古物陳列所所長周肇祥。
  • 峨眉山的抗戰史:輾轉千萬裡 護送故宮文物南遷
    中國網8月30日訊 抗日戰爭期間,為避免文物落入日寇魔掌,故宮博物院近兩萬箱文物輾轉南遷,其中7000多箱經南京、鄭州、寶雞、漢中、成都遷藏於峨眉縣武廟和大佛寺。從1939年6月至1946年9月,在峨眉存放了7年又3個月。故宮博物院護送文物南遷,輾轉上萬裡,書寫了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史上的奇蹟。
  • 「故宮:文物南遷」的傳奇歷史將被搬上大屏幕
    故宮剛剛宣布,「故宮文物南遷」的傳奇歷史將被搬上大屏幕  「九一八事變」後,面臨侵華日軍的威脅,故宮文物走上漫漫南遷路。這個被稱為世界歷史上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偉大奇蹟中間經歷了怎樣的波折,護寶人員在運寶途中又遭遇了什麼困難?
  • 故宮國寶逃難記
    最激烈的反對者以古物陳列所前所長周肇祥為代表,他發起了「北平民眾保護古物協會」,在太和門集會宣言「誓與國寶共存亡」,並給支持和參與南遷工作的人士打騷擾電話、寄恐嚇信,還鼓動眾人將出入故宮的各個大門給堵了起來。日本人在報紙上發表言論,「此等寶物,由中國國家或民族保管,最為妥當,誠為當然之事。然現處政局混沌狀態中,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為致力,以盡保管責任,蓋亦數之自然也。」
  • ​安達森洋行與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的前世今生!
    看上去是幾棟破舊的倉庫,但它卻曾經是故 宮文物的「臨時避難所」,是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的傳奇。1933年1月31日山海關失陷後,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定將故宮部分文物分批運往上海,2月5日晚,北平全城戒嚴,南遷文物從神武門廣場出發,軍隊全程護送,沿途軍警林立,人類歷史上一次最大規模的文物大遷徙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