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這種新興商業模式已然成為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必要經營手段,而所謂「跨界」其實是一種資源整合方式,利用原有資源和新資源而得到新產品。
從完美日記與奧利奧合作帶來趣味美妝,再到浦發銀行與喜茶合作開發信用卡,各種品牌聯名玩得不亦樂乎。
跨界合作本質上是一種營銷,一種品牌文化輸出,品牌銷量上去了,消費者體驗感也好了,這是雙贏,但品牌有沒有可能出現「被跨界」「被聯名」呢?
有消費者發現,賣珠寶的周大福賣起了茶葉,產品詳情頁上的茶葉看著也挺有格調。
周大福「跨界」賣茶葉?
在京東和淘寶上均能搜索到「周大福」的茶葉店鋪(以下簡稱周大福茶葉),在產品銷售詳情頁上能看到帶有「周大福(CHOW TAI FOOK)」字樣的銷售品牌。
但是此「福」非彼「福」,查詢網店營業執照,該店隸屬於上海某實業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食品銷售,食用農產品(不含生豬產品、牛羊肉品)、茶具等。
那周大福茶葉公司是否擁有「周大福(CHOW TAI FOOK)」商標呢?通過檢索中國商標網,總共發現該公司一共申請商標36件。
其中帶有「周大福」或周大福(CHOW TAI FOOK)文字字樣的商標一共12件。
「跨界合作」是烏龍?對此,周大福官方也做出了回應:
周大福珠寶在回應中表述:將保留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不禁讓人猜測雙方可能會有一場商標糾紛官司,但後續如何發展不得而知。
那周大福茶葉是否有「碰瓷」周大福珠寶商標的嫌疑呢?有哪些衡量標準呢?
「周大福茶葉」有「碰瓷」嫌疑?
認定周大福茶葉和周大福珠寶是否侵權,不僅要關注和名字發音,更要著眼於商標整體形象,以及商標所使用類別來綜合來綜合考慮。
另有一條衡量標準:商標是否存在誤導消費者行為。
從消費者看到淘寶周大福茶葉信息而去周大福珠寶門店諮詢來看,周大福茶葉有誤導行為的出現,或有商標「碰瓷」的嫌疑。
但具體商標侵權的認定還需要綜合考量,不是單一因素認定和評判,具體還需要從實際情況來出發。
再次提醒;對於任何企業而言,申請商標註冊都是儲備無形資產,商標知名度一經存在,商標所能帶來的價值將遠超企業本身。(圖片來源中國商標網截圖及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