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漲 不如看40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的國寶

2020-12-16 人民政協網

以下40件國寶級文物,由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評選出,並印發有《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這40件國寶此後永久不準出國展覽。


  

1、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閻村。陶質彩繪,器高47釐米、口徑32.7釐米。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件石斧的畫面,作者用白色在夾砂紅陶的缸外壁繪出鸛、魚、石斧,以粗重結實的黑線勾出鸛的眼睛、魚身和石斧的結構,畫面效果粗獷有力,繪畫具有中華 民族遠古時代的造型特徵,是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陶鷹鼎

屬新石器時代,1957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通高只有36釐米,但看上去顯得威武而雄壯。鷹的前胸為鼎腹,飽滿粗壯,器口開在鷹的背部。鷹 的雙目圓睜,周身光潔未加紋飾,喙部呈有力的勾狀。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3、后母戊銅鼎

屬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公元前十一世紀),1939年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出土。亦稱「后母戊大方鼎」,高133釐米、口長110釐 米、口寬79釐米、重832.84千克。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4、利簋

屬西周早期,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是已發現的時代最早的西周青銅器。為武王時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高28釐米、口徑22釐米。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5、大盂鼎

屬西周康王時期,清道光間在陝西眉縣禮村出土。大盂鼎是現存西周青銅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莊穩 重、渾厚雄偉、典麗堂皇,為世間瑰寶。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異凝重、雄奇恣放、質樸平實等數類,大盂鼎屬於瑰異凝重這一類,銘文大字,字體莊嚴凝重而美觀, 故在成、康時代金文中,以書法的成就而言,當以其居首位。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6、虢季子白盤

屬西周,清道光年間陝西寶雞虢鎮虢川司出土。此盤自道光年間出土後曾被當地農人用以餵馬,後縣令以數錢據為己有。幾經動蕩,此盤被劉 銘傳覓得,極為珍惜。在其後幾十年內,覬覦此盤者不乏其人,劉氏後人將盤重埋地下,遠避他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肅將此盤掘出獻給國家。自此,虢季子白盤才得以重 放異彩,供世人欣賞。虢季子白盤先曾藏於故宮博物館,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7、明代鳳冠

1957年北京市昌平縣定陵出土。定陵出土的鳳冠共四件,三龍二鳳冠、九龍九鳳冠、十二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各一頂,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各2 頂。冠上飾件以龍鳳為主,龍用金絲堆累工藝焊接,呈鏤空狀,富有立體感;鳳用翠鳥毛粘貼,色彩經久豔麗。冠上所飾珍珠、寶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頂上 有寶石128塊,最少的95塊;珍珠最多5449顆,最少的3426顆,最重者2905克,最輕者2165克。冠上嵌飾龍、鳳、珠寶花、翠雲、翠葉及博 鬢,這些部件都是先單獨作成,然後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內,組合成一頂鳳冠。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8、嵌綠松石象牙杯

屬商代,1976年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這件象牙杯高30.5釐米,是用象牙根段製成,因料造型,頗具匠心。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9、晉侯蘇鍾

屬西周厲王時期,1992年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八號墓出土。該組編鐘大小不一,大的高52釐米,小的高22釐米,都是甬鍾。鐘上都刻有規整的文 字,共刻銘文355字,最後兩鍾為2行11字。銘文都是用利器刻鑿,刀痕非常明顯,銘文可以連綴起來,完整地記載了周厲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 八日,晉侯蘇受命伐夙夷的全過程。現藏上海博物館。

10。大克鼎

屬西周晚期,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陝西扶風法門鎮任村出土,原器通高93.1釐米、口徑75.6釐米、重201.5千克。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與此鼎同出的還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鍾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稱此鼎為大克鼎,小鼎為小克鼎。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 祖父而鑄造。現藏上海博物館。

11、太保鼎

屬西周初期,傳清道光間山東壽張縣梁山出土。通高50.7釐米、口徑23×36釐米,方形,二直耳,耳上各有兩個立虎,器身上有稜脊與紋飾,腹內有「太保鑄」三字,此太保系輔佐周成王的召公奭。現藏天津博物館。

12、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屬新石器時代,1977年浙江河姆渡遺址T231出土。食器,木質、斂口,呈橢圓瓜稜形,圈足略外撇。口徑10.6×9.2釐米、高 5.7釐米、底徑7.6×7.2釐米。外壁均有一層朱紅色塗料(剝落較甚),微有光澤。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13、良渚出土玉琮王

屬新石器時代,1986年餘杭反山12號墓出土,出土時,平正地放置在墓主關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聖崇高的玉制禮器。高8.8釐米、射徑 17.1—17.6釐米、孔徑4.9釐米。黃白色,有規則紫紅色瑕斑。器形呈扁的方柱體,內圓外方,上下端為圓面的射,中有對鑽圓孔,俯視如玉璧形。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4、水晶杯

屬戰國時期,1990年杭州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高15.4釐米,敞口,斜壁,圓底,圈足外撇。素麵無紋飾,透明,器表經拋光處理,器中部和 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此杯是用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實用器皿,國內罕見,其製作技巧和工藝水平令人驚嘆。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5、淅川出土銅禁

屬春秋中期,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通高28.8釐米、器身長103釐米、寬46釐米。禁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細不同的銅梗支 撐多層鏤空雲紋,十二隻龍形異獸攀緣于禁的四周,另十二隻蹲于禁下為足。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用失蠟法鑄造的時代最早的銅器,其工藝精湛複雜,令人嘆為觀止。 現藏河南博物院。

16。蓮鶴銅方壺

屬春秋中期。1923年於河南新鄭李家樓春秋鄭國大墓出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原器通高126釐米、口長30.5釐米、寬24.9釐米。此壺主體部分為西周后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於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 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壺身的紋飾為淺浮雕並有陰線刻鏤的龍、鳳紋飾。

此壺原為一對,一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館。

17、齊王墓青銅方鏡

屬西漢時期,1980年山東淄博大武鄉窩託村南古墓五號陪葬坑出土。鏡長115.1釐米、寬57.5釐米、重56.5千克。背部有五個環 形弦紋鈕,兩短邊又各鑄二鈕。每一環鈕四周飾柿蒂形紋。背又飾有夔龍糾結圖案,捲曲交錯自如。現藏淄博市博物館。

18、鑄客大銅鼎

屬戰國時期,1933年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又名楚大鼎或大鑄客鼎。鼎口平沿刻銘文12字,刻銘開頭即是「鑄客」二字,故依慣例以開始二 字名之,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語,又因此鼎在數千件楚器中最為雄偉,堪稱楚王重器,特冠一「大」字,是現存周代以來最大最重的鼎。現藏安徽省博物館。

19、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屬三國時期(吳),1984年安徽馬鞍山朱然墓出土。漆木屐前面是有一個孔栓繩子,後面有兩個孔作成木屐的形態。這個漆木屐和現在的木 屐樣子差不多,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漆木屐,它距今1700多年,當年在日本展出時候還引起了轟動。由此也可看出,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中日之間 就有了較為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在朱然墓漆木屐沒有出土以前,一般認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發明的,通過朱然墓漆木屐的發現,證明木屐是在中國通過唐文化東 傳到日本,最後被日本逐漸使用。現藏馬鞍山市博物館。

21、司馬金龍墓出土漆屏

屬北魏時期,1965年山西大同司馬金龍墓出土。現藏大同市博物館。

22、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

屬北齊時期,1979年山西太原婁睿墓出土。《鞍馬出行圖》位於墓道西壁中欄、作長卷式展開。現藏山西省博物館。

23、 涅槃變相碑

屬唐代,山西省臨猗縣大雲寺遺物。石雕碑高302釐米、寬87釐米、厚25釐米,大雲寺寺宇早毀,碑於1957年移入山西省博物館陳列。碑為螭首龜趺,額部雕眾神將護持之須彌山。碑正面雕涅磐故事六圖,上部四圖——左面為「納棺」、「臨終遺戒」,右面為「荼毗」、「送葬」。現藏山西省博物館。

24、常陽太尊石像

屬唐代,山西省運城鹽湖區安邑鎮道觀遺物。像高150釐米,以白石雕造,形象豐頤,神態和穆。右手持扇,左手扶幾,盤坐於長方石座上。座的四面刻有銘文及供養人姓名。現藏山西省博物館。

25、大玉戈

屬商代前期,1974年黃陂盤龍城李家嘴三號墓出土。玉質儀仗器,長94釐米、寬14釐米、厚僅1釐米,堪稱「玉戈之王」。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26、曾侯乙編鐘

屬戰國早期,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這套編鐘的銘文,是一部重要的中國古代樂律理論專著。全套編鐘音域寬廣,音列充實,音色優美。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27、曾侯乙墓外棺

屬戰國早期,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此外館是我國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結構最複雜、器形最大、體量最重,並與金工結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28、曾侯乙青銅尊盤

屬戰國早期,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這一發現,證實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戰國早期,中國的失蠟法鑄造技 術已經達到極高的水準。尊和盤均鑄有「曾候乙作持用終」銘文。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29、彩漆木雕小座屏

屬戰國時期,1965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通高15釐米、長51釐米、座寬12釐米、屏厚3釐米。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30、紅山文化女神像

屬新石器晚期,1983遼寧朝陽牛河梁遺址女神廟主室西出土。紅山文化的一個重要發現是牛河梁的女神廟。廟址由南、北兩組建築組成,其中北組為主體建築,南北十八米餘,東西寬近七米。牆壁經過彩繪,室內發現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塊,有頭、肩、手以及**等部位的殘塊,均屬女性。頭部真人大小,面塗紅彩,雙眼鑲嵌青色玉片,這是中國最早的女神像。現藏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1、鴨形玻璃注

屬北燕時期,1965年北票西官營子北燕馮素弗墓出土。長20.5釐米、腹徑5.2釐米,重70克。淡綠色玻璃質,質光亮,半透明,微見銀綠 色鏽浸。體橫長,鴨形,口如鴨嘴狀,長頸鼓腹,拖一細長尾,尾尖微殘。背上以玻璃條粘出一對雛鴨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兩側各粘一段波狀的折線紋以擬雙足,腹底貼一平正的餅狀圓玻璃。此器造型生動別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見。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32、青銅神樹

屬商代,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土青銅神樹由樹座和樹幹兩部分組成,樹幹高384釐米、通高396釐米。樹座略呈圓錐狀,底座呈圓環形,上飾雲氣紋,底座之上為三山相連狀,山上亦有雲氣紋。從造型來看,該青銅神樹應是代表東方的神木「扶桑」。

33、玉邊璋

屬商代,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出土。通長54.5釐米,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這些圖案反映出古蜀人在祭壇上舉著牙璋祭祀天地和大山,而且天神已有反應,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這是要賜福於下界的表示。現藏三星堆博物館。

34、搖錢樹

屬東漢,1990年四川綿陽何家山二號漢墓出土。通高198釐米。整體由基座、樹幹、樹冠等共二十九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基座為紅陶質,樹用青銅 澆鑄。樹冠可分七層,頂層飾鳳鳥為樹尖;其下二層的幹與葉合為一體,飾西王母、力士和壁等圖案;下部四層插接二十四片枝葉,向四方伸出。飾龍首、朱雀與 犬、象與象奴、朱雀與鹿以及成串的錢幣等圖案。

35、銅奔馬

屬東漢,1969年在甘肅武威雷臺的東漢墓面出土。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馬超龍雀」,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按古代相馬經中所述良馬的標準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是傑出的藝術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36、銅車馬

屬秦代。共兩乘,一前一後排列。經復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

4匹馬的高度為91—93釐米,長度為110—115釐米。4匹馬的重量也不相同,分別為177公斤、180.7公斤、183公斤和212.97公斤。現藏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37、牆盤

屬西周中期,1976年陝西扶風莊白家村出土。此盤為西周恭王時期作品。器形宏大,製造精良。微氏家族器具,通高16.2釐米,口徑47.3釐米, 深8.6釐米。牆盤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牆的人,為紀念其先祖而作的銅盤,因作器者牆為史官而得此名。1976年陝西扶風莊白家村出土。盤銘也是一篇很漂亮的書法作品,其文體使用 簡明整齊的四字句式,這是已知時代最早的帶有較明顯駢文風格的銘文作品。現藏陝西省周原扶風博物館。

38、淳化大鼎

屬西周早期,1979年陝西鹹陽淳化縣史家塬出土。淳化大鼎是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銅器鑄造工藝的重要資料。現藏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39、何尊

屬西周時期,1963年陝西寶雞東北郊賈村出土。高38.8釐米,口徑28.8釐米,重14.6公斤。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稜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則為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現藏陝西寶雞市博物館。

40、茂陵石雕

西漢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一批具有無窮藝術魅力的古代石雕藝術珍品,是兩千多年前漢文化遺產,舉世無雙的古代雕刻藝術傑作。作品風格凝重剛健,恢宏含蓄,是一批最能代表中華民族雄厚氣質的藝術瑰寶。現藏陝西茂陵博物館。

相關焦點

  • 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巡展的7件國寶,最後一個確定不是穿越的?
    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巡展的7件國寶,最後一個確定不是穿越的?1.鴨形玻璃注,北燕文物, 長20.5釐米、腹徑5.2釐米,重70克。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巡展的7件國寶:2.春秋蓮鶴方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中國這五件國寶,被永久禁止出國展出,看到第二件以為穿越了時空
    中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中國,有著諸多享譽世界的文物瑰寶,這些文物都是中國的國寶。都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們既是技術的代表,也是藝術的代表!下面說說中國這五件國寶,被永久禁止出國展出,看到第二件以為穿越了時空。
  • 中國這3件國寶,為何被永久禁止出國展出?圖2顯現答案!
    放眼望去,古人和現代人最高度一致的就是審美觀,在我們中國,有著很多巧奪天工的精美藝術品,如今已經無法複製,中國這3件國寶,為何被永久禁止出國展出?圖3顯現答案!
  • 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巡展的7大國寶,最後一個真不是穿越的嗎?
    【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巡展的7大國寶,最後一個真不是穿越的嗎?】1.春秋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一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於河南博物院。
  • 中國各省博物館的「鎮國之寶」,每一件都永久禁止出國展出!
    中國各省博物館的「鎮國之寶」,每一件都永久禁止出國展出!1.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鑲金獸首瑪瑙杯。鑲金獸首瑪瑙杯是我國歷史文物,是中國首批永久禁止出國展出的國寶之一!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古今未見類同者!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
  •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一定要看一看!
    以下64件國寶級文物,由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評選出,並印發有《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這64件國寶此後永久不準出國展覽。
  • 三星堆登陸央視《國家寶藏3》 4大國寶永久禁止出國展覽
    ●坐擁4件「永久禁止出國展覽」國寶●雄踞西南的三星堆是中華文明中重要的區域文明,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體現12月6日,央視現象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又將重啟大幕。24大國寶永久禁止出國展覽最讓人驚嘆的是,修復後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一舉擁有4件永久禁止出國(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介紹,三星堆文物出土後,曾在1995年遠赴歐洲展覽。
  • 中國最珍貴的7件國寶,被「永久禁止」拿到國外巡展,帶你開開眼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流傳下來許許多多珍貴的文物,是世界文明的精髓,值得每個人的敬仰和守護。但是我國卻有七件國寶,由於太過珍貴,被「永久禁止」拿到國外巡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來開開眼吧。
  • 中國4件國寶級文物,如今被「永久禁止出境」,件件都是中國瑰寶
    中國4件國寶級文物,如今被「永久禁止出境」,件件都是中國瑰寶前些日子央視辦了一套講述國家寶藏的欄目,深受大眾的喜愛。其實文物這種東西從古至今一直備受關注,生活中大家都樂意去了解一些珍貴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在我們國家多如繁星的文物中有那麼四件比較特殊,它們屬於一批永遠不能出境的群體,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寶藏,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感受下這四件國寶的魅力。第一件國寶名叫「獸首瑪瑙杯」,這是一件唐代的遺物。
  • 稀世國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
    這件玉器通體由一整塊青白玉雕琢而成,杯腹中空可盛酒,杯口呈橢圓狀,由杯口至杯尾逐漸收攏,在杯尾捲曲處形成飛卷的浪花,看上去頗似一隻犀牛角,生動逼真 這件玉角杯採用陰線刻、淺浮雕、高浮雕及圓雕等多種技法雕刻,杯身紋飾纏繞一條夔龍,堪稱漢玉之極品。這件玉器是我國現存的唯一一件漢朝時期的玉角杯,隨後它還被列為我國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之一。
  • 雲南出土陰森國寶,專家看後不禁頭皮發麻,後禁止出國展出
    它由少數民族部落組成,處於中國的西南部分,歷史上人們把這個國家叫做古滇國。古滇國在中國存在了五百多年,它的消失是在漢武帝時期。由於當時戰亂連連,這個國家因此銷聲匿跡。提到雲南,不知大家會想到什麼。是想到此地的民風淳樸,還是想到這裡的如畫風景?雲南的確很美麗,但在這卻出土了一件陰森的國寶。這件陰森國寶的出現,連專家看後也不禁頭皮發麻。
  • 為何禁止文物出國展覽?專家:你看被禁的這222件文物,有多逆天
    前段時間,一檔名為《國家寶藏》的節目可謂火遍大江南北,透過這個節目,我們得以直觀看到中國珍藏千百年的國寶級文物,當「國寶守護人」緩緩道出屬於它們的前世今生,更是拉近了當代人與歷史文物之間的距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寶那些事兒。
  • 盜墓賊挖出頂級國寶,不識貨扔給農民「餵馬」,發現後禁止出國
    我們來說個有關國寶的故事,盜墓賊挖出頂級國寶,不識貨扔給農民「餵馬」,發現後禁止出國。 國寶的真面目 此國寶就是「西周虢季子白盤」。 看名字我們可以看出是西周時期的文物,而這裡面的「虢」字則是一個國家的名字,也就是說西周虢國出品;季子白則是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就是虢國的國君。
  • 中國讓人頭皮發麻的文物:看多了,心裡有陰影,已被禁止出國展覽
    中國讓人頭皮發麻的文物:看多了,心裡有陰影,已被禁止出國展覽文/孟浪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著許多的鼎盛的大朝代,也有很多自己佔據地盤的政權。還有許許多多的可能沒有被歷史過多記載的地方小政權。他們都是組成我們歷史的重要部分。
  • 這37件書畫國寶,永久禁止出國展出
    2012年,為適應文物出境展覽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切實保證珍貴文物,尤其是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安全,國家文物局發布《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其中37件(組)
  • 中國六十四件禁止出國文物之后母戊銅鼎和利簋
    中國六十四件禁止出國文物之后母戊銅鼎
  • 7大「禁止出國」的文物,老外想看,只能來中國
    【7大「禁止出國」的文物,老外想看,只能來中國】陶鷹鼎:為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時期文物,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 甘肅省博物館三件「國寶」精彩亮相《國家寶藏》
    省博三「國寶」精彩亮相《國家寶藏》  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1月20日晚,甘肅省博物館館藏的銅奔馬、「驛使圖」壁畫磚、人頭形器口彩陶瓶三件國寶驚豔亮相《國家寶藏》第二季第七期節目。
  • 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在我們國家上億件文物裡,只有極少數由於太過珍貴,或者太容易損壞,被評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永遠不得出國巡展。進入「禁出國」名單的文物都是國寶中的超級國寶,總共只有195件/套。」名單,成為195件/套頂級國寶之一:2.
  • 中國這十件國寶級文物,全部禁止出國展覽,你一定要看一看!
    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二、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閻村。陶質彩繪,器高47釐米、口徑32.7釐米。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件石斧的畫面,作者用白色在夾砂紅陶的缸外壁繪出鸛、魚、石斧,以粗重結實的黑線勾出鸛的眼睛、魚身和石斧的結構,畫面效果粗獷有力,繪畫具有中華 民族遠古時代的造型特徵,是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