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力度支持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2020-12-10 中國青年報

【兩會訪談】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已經啟動近5年,日前,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前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這將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青海省委主委劉同德認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偉大實踐,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創新,關係戰略全局,意義重大而深遠。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一項創新性體制機制綜合改革探索,必須完善頂層設計,落實相關職責,健全相關制度,確保資金支持。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歷史上,三江源水草豐美、生物多樣,湖泊眾多、生態良好。20世紀末,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三江源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下降,湖泊減少、冰川萎縮、草原退化,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劉同德委員說,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設立了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總面積為39.5萬平方公裡的青海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實施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工程,經過多年持續保護保育,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試點工作自2015年啟動以來,青海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總體部署,緊扣目標定位,銳意開拓進取,先後實施原創性改革100多項,徹底改變了原來的「九龍治水」局面,基本解決了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初步理順了自然資源所有權和行政管理權的關係,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探索之路。

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生態保護和恢復成效日益顯現,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生態功能不斷強化,水源供給量逐年提高,草地覆蓋率不斷提升,野生動物種群持續豐富。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成果突出、成效顯著,但存在的困難也不少。比如,後續資金缺口大。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生態環境整體退化的趨勢尚未根本遏制,園內仍有80%的黑土灘退化草地、60%的沙化土地需要治理,38%的天然草地需要退牧還草,生態保護與建設的任務重,僅靠青海財力難以滿足國家公園建設的需要。」劉同德委員介紹,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資金渠道單一,現有的資金支持渠道均為階段性的,中央預算內投入渠道較少,資金來源渠道和補償方式較為單一,持續穩定的投入機制還未建立,青海省財力薄弱,支撐能力不強,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和今後建設工作涉及地域廣、周期長,現有投資與實際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另外,這一地區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民生事業底子薄、欠帳多、補齊任務重,改善民生任務艱巨,國家公園建設中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協調發展是難點。

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部分國家公園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其他的委託省級政府代理行使。條件成熟時,逐步過渡到國家公園內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立足國家公園的公益屬性,確定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保障國家公園的保護、運行和管理。中央政府直接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的國家公園支出由中央政府出資保障。劉同德委員說,鑑於三江源特殊的生態地位及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建議國家將三江源國家公園明確為中央事權,按照事權與財權相匹配原則,將園區建設、管理和運行等所需資金納入中央財政支出範圍。

「第二方面的建議就是要確保資金支持。」劉同德委員表示,國家發改委印發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也明確提出:「待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後,進一步理順財政支持渠道,加大園區生態保護、公益管護崗位設置支持力度,核定園區建設運營經費支出需求並由中央財政出資保障。」今年年底,國家要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他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儘快研究並建立與公園面積、資源量、自然條件、生態地位等相適應的科學生態補償核算體系,加大項目支持和管護補助資金支持,推動公園建設實現生態、生產、生活的有機統一和良性循環。

(本報記者 萬瑪加)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可可西裡)國家級
    5月16日,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會議在西寧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各項工作進展情況,部署下一步重點任務。省委書記、省長王建軍對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副省長田錦塵出席會議並講話。
  • 積極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實體機構組建時未新增行政事業編制,園區「三定」(定崗位、定編制、定職責)方案仍未下達,雖將國土、環保、林業等職能全部劃入園區,但相關工作人員卻未整體劃轉。作為國家公園的管理人員,既要承擔黨委政府的日常工作,還要兼顧國家公園建設的重大任務。這使得管理人員分身乏術,已影響到國家公園建設的質量和效率。
  • 三江源國家公園:召開局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國家公園建設座談會精神...
    8月21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召開局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國家公園建設座談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舉措。局黨委書記、局長赫萬成主持會議。駐生態環境廳紀檢組長葛培軍、局黨委委員出席會議,各園區管委會(管理處)、局機關各處室負責人,局機關四級調研員以上幹部參加會議。
  • 我省全力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步伐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020年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建園之年,要認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推動工作,有力有序推進當前各項重點任務。」近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召開專題會議,對全力推動國家公園建設步伐細化責任,明確分工。
  •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新年獻詞
    赫萬成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在即將揮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邁進2021,開啟下一個新徵程之際,我謹代表局黨委向全局廣大幹部群眾以及所有關心支持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發展的各界人士制定《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2021—2023年)三年行動計劃方案》,謀劃好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和功能分區優化前期工作,順利完成國家實地核查評估驗收,在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國家實地核查評估驗收結果中名列前茅。這一年,我們實幹篤行、奮力奔跑。積極推進落實國家公園示範省三年行動計劃,舉辦習近平總書記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賀信一周年座談會。
  • 青海代表團建議 支持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三期規劃編制
    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青海代表團建議,支持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三期規劃編制。  建議中分析,自2005年實施三江源區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經過13年的堅持不懈,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助力大敦煌圈建設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助力大敦煌圈建設 2020-12-18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 記者馬玉宏 石晶報導:《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9)》3月2日正式發布。公報顯示,伴隨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強,該地區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達到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態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的局面。
  • 廣汽傳祺深入參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廣汽傳祺即攜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WWF,共建中國首個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開創了社會化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的先河。據介紹,未來三方將在高原溼地水鳥調查、雪豹及其棲息地調查研究等生態保護方面,以及保護隊伍能力建設、志願者參與機制及環境教育能力建設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創三江源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
  • 國家林草局:三江源、神農架等9個試點區建國家公園管理局
    中國網 李佳 攝中國網12月13日訊(記者 張豔玲)提及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新聞發言人、宣傳中心主任黃採藝今日在北京表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整合組建國家公園統一管理機構,三江源等9個試點地區建立國家公園管理局或管委會。
  • 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9)
    、《三江源國家公園環境解說手冊(2019版)》發行儀式;開展了企業、NGO參與國家公園建設成就專題展示活動,全面介紹了我國國家公園建設和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新成就、新實踐。大力推進生態保護基礎設施項目實施,在國家及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實投資計劃10.55億元,爭取到位資金10億元(基礎設施6.01億元),主要實施生態環境監測站、巡護道路、生態展覽陳列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環境整治、三江源二期工程、退牧還草工程生態修復以及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等項目。
  • 關於《三江源國家公園社區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專項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中央批准的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試點啟動兩年多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專注和大力支持。2018年1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印發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根據《中共青海省委辦公廳、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貫徹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青辦字〔2018〕101號)要求,我局組織編制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社區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產業發展和特許經營專項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專項規劃》
  • 農業農村部:維持三江源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態畜牧產業可持續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2014年,我部支持青海省率先建立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推進草原生態畜牧業發展。國家林草局支持青海省率先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推動出臺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加強三江源地區草原生態保護修復。
  •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門在哪裡?
    於是在2005年,國家緊急啟動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工程落地,先得統籌好「九龍」,青海當時專門成立了省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作為各個條塊的總協調。這種一塊牌子協調抓總的理念,恰恰成為國家公園體制的雛形。2015年,就在一期工程實施十年、成效顯著的基礎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解鎖」生態建設密碼
    三江源國家公園區劃中,85%的區域在玉樹,涵蓋長江源園區和瀾滄江源園區9個鄉鎮34個村。旦正斯加的家鄉雜多縣是瀾滄江的源頭。昂賽鄉共有1932戶牧民,總人口8511人,全鄉面積達272.5萬畝。「受傳統信仰影響以及牧民保護生態理念的加強,保護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已成為當地民眾一種習慣。」
  • 三江源國家公園
    ,圖源:VCG我國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的治國方略,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雖然我國國家公園起步較晚,可以追溯到2016年,但有關我國國家公園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幾年以前,最早建立的(雲南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在青藏高原。普達措國家公園,是從地方政府或者民間組織角度探索國家公園建設的道路。
  •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門在哪裡?
    把這個詞用在三江源保護上,尤其貼切。本世紀初,受氣候、長期過度放牧等因素影響,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一度惡化,黃河源頭、長江源頭支流都發生過斷流現象。於是在2005年,國家緊急啟動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工程落地,先得統籌好「九龍」,青海當時專門成立了省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作為各個條塊的總協調。
  • 三江源國家公園全面完成體制試點改革任務 步入試點發展階段
    新華社西寧1月18日電(記者李亞光、黃涵)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改革任務已於近期全面完成,正式步入試點發展階段。到2020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正式設立;到2035年,三江源地區有望全面建成現代化國家公園,成為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環境教育基地。
  •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狀況總體穩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 記者馬玉宏 石晶報導:《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9)》3月2日正式發布。公報顯示,伴隨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強,該地區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達到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態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的局面。
  • 國內外國家公園原住居民生計研究 對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啟示(上)
    在全球國家公園的具體實踐中,各個國家往往根據各自國情和自然保護地自身特點採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且管理模式變遷的動力之一是如何處理原住居民與國家公園的關係問題,並使得國家公園理念在發展實踐中得以不斷凝練和升華。根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0年將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