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門在哪裡?

2021-01-14 瀟湘晨報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門在哪裡?」

前年,在可可西裡做直播時,後臺一位網友這樣問。

我有點哭笑不得——說出來會嚇人一跳,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裡,跟福建省差不多大。

福建省有「門」嗎?

但提問者的邏輯也沒毛病:既然叫「公園」,就該有個門。

青海高原廣大、三江源遠流長,但這一切都不是我們大多數人所熟悉的日常生活體驗。網友犯的並非常識性錯誤,而是三江源已超出了常識。

也可見,公眾對這裡仍然陌生。這種認知上的距離,有時候比地理上的距離還大。

值此「三江溯源」採訪之際,我們就來系統地捋捋這座國家公園的「前世今生」。

三江源是哪三江?

長江、黃河、瀾滄江(國外稱湄公河)。記著,沒有雅魯藏布江。

所謂「不擇細流,無以成江河」。所以,這三條大江大河在青海省發源及流經之地,都屬於三江源地區,都需要最嚴格的水源保護。

這個範圍就很大了。

根據國家印發的《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規劃》,三江源保護區域包括青海省玉樹、果洛、黃南、海南4個州的21個縣(市)以及格爾木市的唐古拉山鎮,面積達39.5平方公裡。這些水源地貢獻了黃河總水量的一半、長江的四分之一、瀾滄江的15%,是為「中華水塔」的來歷。

面積如此廣闊,涉及這麼多州縣,就給保護提出了難題。

過去20多年來,三江源地區陸續建立起了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地質公園、水利風景區等多種保護地,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

然而,其中也隱藏著體制性弊端:我見過一張三江源的保護區劃圖,只見各類保護地犬牙交錯。為了醒目,區劃圖只能被標得五顏六色、花花綠綠。

上有林業、環保、國土、水利等各個條線,下有4州21縣等各個區塊,制度設計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誰都在管,誰都管不全,誰都管不到底。

這種條塊分割、政出多門的傳統治理體系,被人們形容為「九龍治水」。把這個詞用在三江源保護上,尤其貼切。

本世紀初,受氣候、長期過度放牧等因素影響,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一度惡化,黃河源頭、長江源頭支流都發生過斷流現象。

於是在2005年,國家緊急啟動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工程落地,先得統籌好「九龍」,青海當時專門成立了省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作為各個條塊的總協調。

這種一塊牌子協調抓總的理念,恰恰成為國家公園體制的雛形。

2015年,就在一期工程實施十年、成效顯著的基礎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按照規劃,三江源於2015年底前啟動試點工作,2016年4月前形成「實施方案」,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2017年總體形象基本形成,2020年全面完成國家公園改革目標任務。

三江源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沒有現成的模式和經驗,頭一個「螃蟹」怎麼吃,全靠自己先行先試。

青海是這樣摸索的:

先說試點範圍的劃定,聚焦到三江源的最核心區域:長江源所在玉樹州治多縣、曲麻萊縣,黃河源所在果洛州瑪多縣,瀾滄江源所在玉樹州雜多縣,以及可可西裡無人區。試點面積12.3萬平方公裡。

接著說制度創新,這是國家公園體制改革核心精神所在:省上成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其下組建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三個園區管委會,對上述4縣進行大部門制改革,將國土、環保、水利、林業等縣級主管部門一體納入管委會,整合下設為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同時縣森林公安、國土執法、環境執法、草原監理、漁政執法等執法機構,也整合成管委會下資源環境執法局一家。

這意味著,生態治理統歸國家公園,其他社會管理職能仍歸地方政府。用國家公園這一塊牌子、一套人馬將三江源管全、管到底。

舉個例子。

過去,在黃河源頭瑪多縣,非法佔地、盜採歸縣國土局管,破壞草場歸縣農牧局管,水汙染有環保執法,水土保持有水利執法,監督執法碎片化問題很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管效率。

如今,瑪多縣森林公安、國土執法、草原監理、環境執法、漁政執法等執法機構,全部整合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黃河源園區管委會下的資源環境執法局一家,但凡破壞生態的行為,都歸這一家管,執法效率大大提高。

至於可可西裡無人區,原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也整合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管委會下的可可西裡管理處,理順了管理體系。

再說國家公園具體的工作,這包括很多觸角,比如生態管護、特許經營、強化管護、加大監督、科技合作、人才建設等等。但透過現象看本質,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青海三江源最突出的貢獻就是創新了管理體制:將「九龍治水」的傳統治理體系,改革為國家公園一塊牌子管到底的新格局。

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建設已進入衝刺階段,年內將完成試點任務,宣告國家公園正式建成。

這標誌著,今年我國將正式步入國家公園體制的元年。

國家公園體製作為一種舶來品,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完成著中國化的探索。

如果拿三江源與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比較,就能看出來何為「中國特色」。

最簡單的,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範圍的面積,是黃石的13倍,治理對象並不在一個量級上,其探索自然也不能照搬黃石、「大腳穿小鞋」。

還有,黃石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園」,那裡沒有人間的煙火和苦樂。而我國探索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即便是在地廣人稀的三江源,也必須面對和解決封牧後數萬名牧民靠啥吃飯的現實難題,對此我國探索出了生態管護員制度,讓牧民從生態利用者轉變為生態保護者。既要「拿來主義」,又要因地制宜,才能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特色生態保護新格局,這也是國家公園試點的底色與情懷。

再比如,沒有人的黃石就不需要發展,而三江源卻要時時調適發展與保護間的精細平衡。可可西裡禁止非法穿越,黃河源頭扎陵湖鄂陵湖對外限制開放,年保玉則景區永久關閉——最美景色藏之深山,三江源國家公園看似「錦衣夜行」之舉,卻是堅持生態保護優先不動搖的生態留白。這份取捨與擔當,短期看吃了一時虧,卻在為未來增色萬千。

特別是,上面說到的大部門管理體制改革,在中國政治體制內也屬於「動了一些人的蛋糕」,毫無疑問是需要擔當、勇氣和智慧的。

2019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確立國家公園主體地位」「在相同區域一律不再保留或設立其他自然保護地類型」「堅持中國特色、國際接軌」,這是對國家公園一塊牌子管到底做法的明確和認可。

也是在這個月,青海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這意味著三江源的經驗將在青海全省推廣。

「前世今生」,凡此種種。希望這篇短文能幫助你對三江源國家公園多一點了解。

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相對滯後的青海,經常扮演著向兄弟省份「取經看齊」的角色,如今在國家公園建設上當仁不讓地貢獻出「青海方案」,經驗凝結成一句話:

最大的變化在改革,最深的動力在創新。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青海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門在哪裡?
    人民日報客戶端「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門在哪裡?」前年,在可可西裡做直播時,後臺一位網友這樣問。我有點哭笑不得——說出來會嚇人一跳,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裡,跟福建省差不多大。福建省有「門」嗎?但提問者的邏輯也沒毛病:既然叫「公園」,就該有個門。青海高原廣大、三江源遠流長,但這一切都不是我們大多數人所熟悉的日常生活體驗。
  • 三江源: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
    它們分別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神農架國家公園、錢江源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也是開展科學研究的場所,通過科學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國家公園的很多方面,例如氣候是什麼樣的,動植物都分布在哪裡,為什麼會在公園內的某一個地方出現峽谷或者瀑布,原來生長著很多植物的地方怎麼會變得光禿禿的,一條河流的水來自哪裡,生活在這裡的人有哪些獨特的傳統文化等等。
  • 三江源國家公園
    雖然我國國家公園起步較晚,可以追溯到2016年,但有關我國國家公園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幾年以前,最早建立的(雲南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在青藏高原。普達措國家公園,是從地方政府或者民間組織角度探索國家公園建設的道路。
  • 中國首個國家公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
    我國首個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
  • 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9)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2019年,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深化改革和體制試點評估年,也是為正式設立國家公園奠定基礎的關鍵之年。三、著力深化體制試點改革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繼續推進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產業發展和特許經營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社區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規劃》5個專項規劃
  • 在世界屋脊守護三江源國家公園
    離約古宗列約20公裡的地方,立著「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約古宗列保護分區」的石碑。  2016年3月5日,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目標為「把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三江源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可可西裡)國家級
    5月16日,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會議在西寧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各項工作進展情況,部署下一步重點任務。省委書記、省長王建軍對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副省長田錦塵出席會議並講話。
  • 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 記者馬玉宏 石晶報導:《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9)》3月2日正式發布。公報顯示,伴隨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強,該地區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達到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態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的局面。
  • 探索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首批先行者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魅力毋庸置疑,是很多科考愛好者、攝影發燒友、極地探險及環保愛好者嚮往的聖地。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世界上高原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體系最完整的國家公園,也是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那麼如何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首批民間科考先行者呢?   2003年,三江源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積極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保護好三江源的生態環境,事關國家生態安全大局,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此,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緊緊抓住牽動各項改革任務的「牛鼻子」,率先把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成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
  • 探秘三江源國家公園(2)
    得益於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環境,三江源國家公園內有著獨特的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除了藏羚羊、雪豹、黑頸鶴等旗艦種和明星種外,公園內的兩棲爬行動物也是高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三江源國家公園由長江源、黃河源和瀾滄江源3個園區組成,除包括原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和昂賽5個保護分區,以及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外,還適當擴展了範圍。
  • 三江源國家公園今年正式設立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生態保護和恢復成效日益顯現,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生態功能不斷強化,水源涵養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度提高11%以上,產草量提高30%以上,已具備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條件。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交出了哪些成績單?
  •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新年獻詞
    原創 三江源 三江源國家公園全面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印發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方案,明確了正式設園工作的路線圖、時間表、進度條、任務書,全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實。會同國家公園辦、省直相關部門和玉樹州、果洛州及園區4縣黨委政府建立「縱向協調+橫向聯動」機制,成立推動設園重點工作指揮信息中心,開展掛圖作戰,使「收官」和「設園」各項目標接力式推進。
  • 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沒有門?
    在我們從小到大的認知裡公園一般都是有門的起碼會有一個正門人們在裡面散步、乘涼、聊天
  • 《三江源國家公園解說手冊》發行 展現國家公園典型特徵
    央廣網西寧8月21日消息(記者劉澤耕)《三江源國家公園解說手冊》(2019版)(以下簡稱《手冊》)20日在「首屆國家公園論壇」上發行。《手冊》由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委託北京師範大學編撰,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 年底前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
    記者5月20日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於今年年底前正式設立,將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我省專門印發《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正式設園前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統安排,也為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提出了行動綱領。
  • 三江源國家公園官方網站上線公告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是黨中央賦予青海的重任,肩負著讓世界更真實的感受中國生態文明的進步,讓全國人民看到一個更負責任的青海的重大使命和責任。青海省十三次黨代會也提出要加強國家公園宣傳推介,打造網上國家公園,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絢麗畫卷的重大要求,為此,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按照「四個轉變」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對之前相對簡單的政務網站進行全面改版升級,將「政務公開」與「生態傳播」高度融合,強化三江源整體形象展示、推進政務信息公開、提高為公眾提供在線服務能力。
  • 加大力度支持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兩會訪談】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已經啟動近5年,日前,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前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這將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青海省委主委劉同德認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偉大實踐,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創新,關係戰略全局,意義重大而深遠。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一項創新性體制機制綜合改革探索,必須完善頂層設計,落實相關職責,健全相關制度,確保資金支持。
  • 國家公園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成效初顯
    創新管理體制 實現共建共享 提升環境質量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成效初顯 「三江源國家公園有883平方公裡的冰川雪山,有29842平方公裡的河湖溼地,有86832平方公裡的草地,有495平方公裡的林地……」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成說起三江源的山水林草如數家珍。
  • 三江源國家公園藏著多少精彩
    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青海省南部,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面積12.31萬平方公裡,大致相當於7個半北京市,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三江源聲名遠播,離我們很近,卻又感覺很遙遠。這個中國最大的國家公園,模樣似乎不那麼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