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與晉商、徽商之異同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潮商與晉商、徽商之異同

  商幫文化是由商貿經營與商貿交往而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

  所謂商幫是指以地緣為基礎,以地域為中心,以共同的文化根源和文化心志為精神核心,以共同方言為紐帶;以敦睦鄉誼,弘揚文化,精誠團結,同舟共濟,共謀發展,服務社會,扶貧救災,振興家國為宗旨;以會館、商會、總商會等為異域聯絡中心,由商家、企業家等自願組成的聯合性、服務性、非營利性的商業群體和社會組織。商幫的形成與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商幫是不同地域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和對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區域社會經濟制度和價值觀念的形成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商幫的形成與發展既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環境,又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中國商業文化歷史上著名的商幫,大多是崛起於明清時期的商業革命之中,主要形成了以山西商幫(晉商)、徽州商幫(徽商)、潮人商幫(潮商)、上海商幫、寧波商幫、廣州商幫、福建商幫、山東商幫、陝西商幫和洞庭商幫、江右商幫、龍遊商幫及客家商幫等幾大商幫,呈現出群雄逐鹿的局面。

  「據考證,潮商跟晉商一樣都是有五百年歷史,而徽商稱雄也有四百年歷史」。晉商、徽商、潮商三大商幫並立,成為中國近代商業文化歷史上綜合實力最強、知名度最高、影響最深遠的商業群體,在國內商界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享有「東方猶太人」稱譽的潮商,其發跡雖與晉商、徽商頗有些相似之處,大都是歷盡千辛萬苦,靠長途販運起家的商幫。但是,其不同之處卻仍相當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崛起於明清之際的晉商,主要以駱駝、牛馬車為交通運輸工具,北上南下,東漸西進,以陸販的方式從事國內外貿易活動,成為當時國內一支盛極一時的重要經濟力量,而且又是以「雄財善賈」飲譽國內外的著名商幫。徽商是歷史上北方世族大量向安徽徽州地區移民的過程中形成的商幫,主要以內陸水運和陸運相結合的方式,從事農特產品等販運的商貿活動,形成以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的蕪湖、蚌埠、屯溪三大商品性城市為活動中心,到明清之際就成為「橫絕天下」的商人集團,故有「無徽不成鎮」之說。至於潮商則是從明清時期起就從紅頭船貿易起步,以浩瀚無涯的海洋為依託,堅持以潮州文化為靈魂,以共同的地域和共同的方言為紐帶,憑藉海洋賦予的生存活動能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主要以海販的方式從事各種海上貿易活動,形成以潮汕、香港、東南亞為活動中心,其經營活動地域已從歷史上鼎盛時期的「北上寧波、蘇杭、上海、天津、青島、大連、日本;南下雷瓊、安南、暹羅、(口實)叻、三寶隴、蘇門答臘、汶萊、北婆羅州、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陳訓先),到今天已延展到國內各省(市、區)和世界各地。在潮商經營風格中深深地打下了海洋經濟和自由貿易經濟的烙印,形成穿越傳統與現代的超凡意識,不斷拓展經營領域,現已開始從傳統商業貿易活動逐步向金融、股市、房地產、交通能源、高新技術等領域進軍,實現了國際化、多元化的騰身飛躍,最終成為馳騁海上,「服賈極遠」、「海邦遍歷」、「匯通天下」的巨大商幫。

  其二,是晉商、徽商大多為飽讀詩書而又有文化的儒商,與官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一般多通過結交朝廷官府,走官商合流致富之道。而潮商則以出身貧苦家庭的草衣庶民居多,從起步到發跡基本都處於朝廷和官府的壓制之下,經受從打工仔到老闆的艱苦歷程,一直堅持「商界無域」,在商言商的超常商業人格,形成善於發現商機、掌握商機、創造商機的精神,主要靠自身鮮明的獨立性、自主性、開拓性、包容性、誠信性的文化風格與刻苦耐勞、篤誠守信、勇於拼搏,自強自立的品格和特性成就大業,不走結交朝廷官府發跡之道。

  其三,是晉商、徽商由於多靠世襲名門望族發展起來,從而具有一套經商哲學和深廣的商業文化以及義利相通,修身正己的文化觀,形成了「學而優則賈」的傳統。而早期的潮商大多屬於「無背景、無資產、無學歷專長、無道德包袱、無地位」,從而被古時士大夫所藐視的「苦力商幫」、「草根商幫」,其演繹的商業文化與晉商、徽商相比明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縱觀潮商形成與發展的歷史,潮商在許多方面卻並不落晉商、徽商之後。特別是在近500年來「來往東西洋,經營南北行」而享譽的潮商,在華人商幫中異軍突起,至今仍屹立於商海潮頭,其影響之廣堪稱是世界性的,在近現代著名華人商幫中很難有可與之相匹比的商幫。

  其四,是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延至清末,由於受帝國主義侵略,清政府腐敗和壓榨,軍閥內戰等一系列社會動蕩變革的沉重打擊,從此一蹶不振而逐步走向衰落。相反,從樟林古港到「百年商埠」汕頭,再到世界潮商重要活動中心香港和東南亞,在五百年商海中飽經風雨,經受嚴峻考驗和錘鍊而屹立於商海之中的潮商,湧現出以莊世平、李嘉誠、陳偉南、林百欣、謝國民等為代表的老一輩潮商和一大批高學歷、高知識、高科技型的新一代潮商,繼續拼搏於國內外商業經濟大潮之中,形成「千樹萬樹梨花開,海內海外共騰達」,開創世界潮商同興共榮的新局面,從而由昔日的「苦力商幫」、「草根商幫」一躍成為中國近現代史上惟一沒有斷代、歷經曲折而又長盛不衰,至今仍保持旺盛生命力、影響力和凝聚力,在世界各大洲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百個潮商社團和組織,具有廣泛國際人脈和商業網絡,贏得了崇高國際聲譽的巨大商業奇幫,這就是潮商與晉商、徽商最為顯著的區別和鮮明的特點之處。

相關焦點

  • 說說晉商與徽商的異同之處
    晉商,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年間的山西商人;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稱「徽幫」,指徽州(府)籍商人的總稱 。明清時期晉商、徽商皆為當時勢力最大的兩個地方商幫,時至今日晉商、徽商之影響仍然不小,晉商大院已成為一種文化,徽商已成為徽學的重要內容,而晉商、徽商之經營之道、管理制度、興衰歷史仍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鑑價值。
  • 《晉商與徽商》:講述鮮為人知的商幫故事
    日前,《晉商與徽商》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作者龐利民系山西人,在安徽工作多年,對晉商、徽商均情有獨鍾,所著的《晉商與徽商》首次對兩大商幫進行了多領域、多角度的比較研究,受到業界和讀者廣泛好評。三易其稿 歷時十載完成巨作晉商和徽商是我國歷史上兩大著名商幫,在明清商界雄踞全國十大商幫第一、第二位達數百年之久,其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深受社會各界關注。《晉商與徽商》一書作者龐利民輾轉於山西、安徽、湖北三省完成,日前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分上、下兩卷,共15章,90餘萬字。
  • 歷史上的晉商和徽商
    晉商的資本極為雄厚,在明代中後期,史稱「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徽州),江北則推山右(山西)」 (謝肇制《五雜俎》),晉商巨富已有百萬資本以上。到清代,晉商的資本又有很大的增長,「百十萬家資者,不一而足」 (《清高宗實錄》)。 最有名的是山西晉商八大家(喬常曹侯渠亢範孔),據《清稗類鈔》記載,山西富商以亢氏為最。號稱數千萬兩、四五百萬兩至七八百萬兩者則有介休曹氏和祁縣喬氏。
  • 這一點浙商、潮商,不如它?
    但至今為止最為著名的有「四大商幫」,他們分別是粵商、浙商、晉商和徽商。到了如今「四大商幫」中,粵商和浙商的「風頭正盛」,而晉商和徽商相比之下,就要差了一些。 雖然「四大商幫」中的徽商和晉商,相比之前衰退了許多,但我國又有一個商幫在崛起,它就是福建的閩商。因此粵商、浙商、閩商,還被現在人稱為「三大商幫」(明清時期「三大商幫」是粵商、徽商、晉商)。
  • 浙商、粵商、閩商、晉商、徽商誰更厲害?我國的第一商幫是哪個?
    文:加七中國明清時期,各地湧現的商幫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尤以十大商幫最為出名,浙商、粵商、閩商、晉商、徽商……這些極具地域特點的特色商幫曾在中國商業文明歷程的不同階段創造出一個個商業奇蹟。可惜歲月變遷,這十大商幫如今還能留存下來的卻寥寥無幾。
  • 同是著名的商業集團,晉商和徽商有什麼區別?
    明清時期晉商、徽商為當時勢力最大的兩個地方商幫,對全國工商業有重要影響,那麼同樣是兩大勢力集團,二者有何區別呢?晉商1、經營地域不同。晉商通過「走西口」,向山西北部、內蒙古甚至俄羅斯發展,主要工具是駱駝;徽商主要在兩淮地區、江浙及長江中下遊活動,主要工具是船。
  • 浙商、閩商和潮商,我國這三大商幫,哪個商幫最具影響力呢?
    當時我國也有四大很有名的商幫,分別是粵商、浙商、晉商以及徽商。不過晉商和徽商逐漸走了下坡路,浙商和粵商反倒是日益繁榮的。由於粵商多是潮汕人,所以也成為潮商,如今除了浙商和潮商,我國的另一大商幫閩商,也在不斷的崛起,與浙商、潮商組成了三大商幫。這三大商幫越來越繁榮,使得不少人好奇,三大商幫中,哪個商幫才是最會做生意的。
  • 中國三大商幫:潮商、浙商、閩商,哪一個才是中國第一商幫?
    歷史上,中國主要有4大商幫:粵商、浙商、晉商以及徽商。目前,晉商和徽商逐漸衰敗,浙商和粵商則一片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由於大多數粵商是由潮汕人組成的,因此也被稱為潮商。實際上,當晉商和徽商逐漸衰落時,福建閩商正在慢慢崛起。因此,目前潮商、浙商和閩商組成屹立不倒中國三大商幫。那這三個商幫,哪一個才是中國第一商幫呢?
  • 中國浙商、潮商、閩商,誰更「厲害」?哪一個才是中國第一商幫?
    我國商人也喜歡成群結隊的一起做生意,通常都是一個地區的人,商業本有四個大商幫,分別是浙商,粵商,晉商,徽商,但是由於經濟的變遷,福建的商業經濟一再崛起,晉商和徽商逐漸衰落,退出。如今我國三大商幫就分為了浙商,潮商和閩商。
  • 中國的兩大商業集團,晉商與徽商是如何崛起的?都有何區別?
    商人一詞,起源於我國西周時期,傳說,建立在西周時期之前的商王朝,商業十分繁榮,有著「商葩翼翼,四方之極」之稱。西周建立後,出於習慣,便將從事買賣經營活動的人統稱為商人。而晉商、徽商這兩個大商幫,就是從中湧現出來的佼佼者。他們的興衰榮辱,也見證了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過程。在地域範圍上,晉商泛指整個山西的商戶,而徽商僅指徽州商人,也就是安徽省的歙、休寧、婺源、祁門、黟、績溪六縣,而徽州之外的安徽商人被稱為皖商,實力遠不及徽商,二者並無從屬關係。在發展時間上,徽商在明朝中後期便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並進入鼎盛期,一直持續到清朝。
  • 傳承潮州文化精髓 再塑本土潮商風採
    傳承潮州文化精髓 再塑本土潮商風採  莊俊輝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歷史上,潮人先輩乘紅頭船「闖南洋」,砥礪拼搏發展壯大,成為繼晉商、徽商之後,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潮商,湧現出了數不勝數的商界精英和世界巨賈。
  • 北京,隆福寺與安徽商人;我所認識的徽商
    徽商與晉商,潮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可見安徽人經商有著悠久的歷史。關注作者——帶您一起:看人間冷暖,瞧世態炎涼,品生活百味,漲社會經驗!筆者眼中的安徽商人現代的徽商繼承了安徽人勤奮、節儉,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每日天不亮就要進貨,趕在天亮之前要把貨物擺在攤面上,一般是夫妻檔,丈夫進貨,妻子售賣。他們往往以地域和親情為紐帶,老鄉帶老鄉,親戚幫親戚,有相互提攜和濃重的鄉土情結。這就是筆者眼中的安徽商人。
  • 今天咱們淺談晉商文化和精神
    也就從這時起,才開始慢慢了解晉商。晉商,通常意義是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和票號等。其中票號最出名。而文章開頭的喬家大院就是晉商為中國留下的完整的建築遺產。那為什麼至今提到晉商文化,人們仍然會想到祁縣,而提及到祁縣人們會立即想到喬家大院呢?其實不僅僅是因為這麼一部電視劇使得這樣。
  • 晉商、徽商、粵商各有千秋,為何千年商埠卻只有廣州?
    晉商、徽商、粵商各有千秋,為何千年商埠卻只有廣州?在漫長的中華歷史之中,嶺南向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曾經,它是世人眼中瘧疾橫行的煙瘴之地,是流放罪犯、貶謫官場失意人的蠻荒之地。
  • 與晉商齊名的徽商,是怎樣的一種文化與歷史?
    從《喬家大院》中,大家可以看出當年晉商的發展與繁榮,與晉商比肩的還有南方的徽商。這隻強大的商幫出自徽州,而在同一時期,全國最多的進士、狀元又是出自這裡。在歷史上,兩晉的永嘉之亂,唐末五代的安史之亂以及兩宋之際的靖康之亂,形成了中國三次大遷徙高潮。由於徽州山高水遠,易守難攻,因此成為了中原士族最為理想的避難場所,並且最終使這裡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罕見的移民社會。在黃山東北方向的篁墩,被人稱之為程朱闕理,它與徽州的重要水系新安江相鄰,這條河作為碼頭在歷史上曾經十分興盛。
  • 中國第一商幫:徽商是如何隕落的?
    為了此次加官進爵,14名鹽商具體「捐納」了多少銀子「效忠」,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對於揚州徽商之富,乾隆皇帝則早有耳聞,當時,揚州徽商總資本至少在五千萬兩銀子之巨,而清朝在乾隆時期號稱巔峰,國庫最高存銀不過也就7000萬兩,以致於乾隆皇帝感嘆道:揚州徽商們也敢於「捐納」:以乾隆朝的著名鹽商鮑志道(1743-1801)為例,僅僅他個人在世期間,就先後向清朝政府「捐納」了2000萬兩白銀、和12萬石糧食(
  • 淮揚菜、瘦馬,是徽商成就了揚州,還是揚州成就了徽商?
    明末清中前時期的揚州可謂是風光無限,繁華無比,是名副其實的大都市,因此揚州也匯集了各路商幫來此經商,這些商幫中就包括徽州商幫,此時也正是徽商最鼎盛的時期,因而徽商在揚州各路商幫中算是比較厲害的一個,揚州的大部分頂級富豪都來自徽商,這些富豪家財萬貫,富可敵國。
  • 徽商、浙商、粵商三大商幫,誰更厲害?稱雄數百年的,今卻沒落
    中國商幫嶄露頭角是從明代開始的,眾多的商幫裡,有四個最具實力,發展規模也最大,分別是晉商、徽商、浙商和粵商。其中比較厲害的應當數晉商了,晉商是中國最早的的商人群體,在中國的商界那是有著接近500年之久的歷史,最為集中和最具代表的商人一般是在山西的太谷、祁縣和平遙,在歷史時期上經營的範圍是極為豐富的,當時晉商開辦的錢莊幾乎遍布中華大地。晉商的輝煌一般是以家族為主,不同於官紳,是具有商業烙印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