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前舊日本海軍主力艦自爆事件一覽

2020-12-14 騰訊網

本文包含1905年至1945年間舊日本海軍發生的主力戰艦彈藥庫失火與爆炸事件十二次,涉及九艘艦船,其中五艘沉沒。

一、戰艦三笠 (みかさ,Mikasa),1905年9月11日午夜,佐世保港內,爆沉,死亡人數339人。

東鄉平八郎的旗艦三笠號

三笠號戰列艦是對馬海戰中東鄉平八郎的座艦,當時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旗艦,排水量15140噸。

事發當晚艦上舉行慶功酒會,於是炮塔人員在崗位上也來點小酒,結果引爆了後部彈藥庫。事發時東鄉等司令部人員去東京不在艦上,艦長後因此事在醫院跳樓自殺未遂。

本來一開始並沒有查出人為縱火的證據。直到七年後,一位退伍的救護兵在鄉下邂逅一位軍官,提到他當時照顧的重傷瀕死士兵遺言。該軍官後來以此上報。

當晚那些士兵們把夜間發光信號用的工業酒精倒進洗臉盆,然後點火燒掉工業酒精的臭味,再加水喝。這種偷酒方法一度流行於日本海軍中,稱為「Pika」。

結果燃燒的酒精不小心灑到了甲板上,當這群人脫下上衣打火的時候,又把整個臉盆碰翻了,於是整條通道全部燒起來了……

二、裝巡磐手 (いわて,Iwate),1906年11月2日,縱火未遂。

功虧一簣啊,可惜了壯士豪情

磐手號裝甲巡洋艦是出雲級的二號艦,排水量9750噸。

某位水兵把腦筋動到同伴的錢財上,事發後雖然已向失主自首,且對方也表示不再追究,但由於之前已經報案,此人遂決定同歸於盡。

此人為艦上150毫米炮手,事先藏下一包炸藥,準備第二天出海公試,彈藥門打開時動手。但已得知此事的隊長暗中派一名水兵跟蹤監視,在彈藥庫人員配合下,在點火前一刻將其拿下。

此人後以偽造文書、詐取錢財及燒船未遂等罪名受審,判無期徒刑。

三、海防艦松島(まつしま,Matsushima),1908年4月30日凌晨,馬公港內,爆沉,死亡人數254人。

松島號水兵升職記

松島號防護巡洋艦是甲午戰爭前為對付北洋海軍定遠級鐵甲艦製造的「三景艦」之一,排水量4217噸。在如此小的船體上安裝了一門射界有限,射速很慢的320毫米重炮,事實上證明就是無用的廢物。日俄戰爭後松島轉為訓練艦,據稱由於彈藥庫突然爆炸,幾乎瞬間就沉沒了。

調查發現平時就有人在炮塔裡偷著喝酒。據倖存人員回憶,由於第二天就要發布人員晉升名單,因此艦上氣氛相當差,很多預知升不上去的水兵開始自暴自棄地喝酒,爭吵聲整夜不絕。但具體原因仍不能最終確定。

四、戰艦三笠 (みかさ,Mikasa),1912年10月3日傍晚,神戶外海,彈藥庫火災

東鄉塑像與三笠號紀念艦

還是那艘三笠,它又被撈起來了。其實它到現在也沒沉,後來三笠被改成紀念艦,現在還停在橫須賀市稻崗町。

因為火藥燃燒的煙霧被及時發現,還來得及對彈藥庫緊急注水,避免了爆沉事故。事後在被打開的彈藥庫內發現肇事者屍體,手邊還有斧子。彈藥庫門鎖被斧子劈開,現場還有數個已被斧劈破的火藥罐。最後核對出是本艦彈藥庫看守人員,因精神有問題此前曾犯錯被處罰過,這次疑似又發病了?反正調查結論是這樣子。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啊。

五、裝巡日進(にっしん,Nisshin),1912年11月18日傍晚,清水港內,小規模爆炸。

又是功虧一簣啊

日進號裝甲巡洋艦是春日級二號艦,排水量7700噸。

因為爆炸規模比較小,火災未及蔓延,艦上人員就向彈藥庫注水,避免了爆沉事故。

事後調查,彈藥庫守衛證實事發前三個半小時內沒有任何人進入過彈藥庫,且兩把由炮術長和水雷長保管的鑰匙也都在原處,最後的結論是火藥自燃引發爆炸。

誰料後來有個水兵退伍後不久就因為搶劫殺人而被捕,審問時竟坦承這件事是他幹的。此人趁與其他士兵一起進去觀摩炮塔作業流程的時候將門鎖掉包,事後再偷偷潛入彈藥庫內,用較長的火繩做定時裝置。然後此人若無其事地出來,上岸找了家酒館邊喝酒邊等著看戲。

這位壯士後來被判了死刑。

六、戰巡筑波(つくば,Tsukuba),1917年1月14日下午,橫須賀港內,爆沉,死亡人數305人。

又是艘大的

筑波號裝甲巡洋艦是筑波級一號艦,排水量13750噸,裝備4門305毫米炮。該級艦在華盛頓海軍條約談判中被列入戰列巡洋艦遭裁撤。

按照規定彈藥庫的鑰匙必須由負責軍官親自保管,只有在使用時才能交給下屬士官,並且一離開彈藥庫必須立刻繳回。但調查中發現該艦彈藥庫的三串鑰匙平時都放在艦長室的一個箱子裡,而箱子的鑰匙則分別由炮術長和水雷長保管,兩人都是在每天早上七點半將鑰匙交給手下的掌炮術長和掌水雷長,到晚上七點半再收回。

因為相關人員在爆炸中死亡,最終也無法確認具體事故原因,只能將可能的嫌疑人定為一名有盜竊前科的失蹤水兵。

七、戰艦河內 (かわち,Kawachi),1918年7月12日下午,德山灣,爆沉,死亡人數621人。

這次連替罪羊都找不出

河內號戰列艦是日本第一艘無畏艦,但由於東鄉平八郎腦瓜進水,直接降級為準無畏艦,是沒開工就過時的典型。排水量20800噸,裝備規格不同的305毫米炮六門。

事故發生時該艦處於下錨停泊狀態,先是舷側的一號炮塔起火,3分鐘後右舷發生大爆炸,桅杆倒塌,4分鐘後完全傾覆並沉入12米深海底。

事後調查最初懷疑有人蓄意縱火,但始終找不到嫌疑人;後來又懷疑線狀火藥自燃,同樣沒有證據,且與檢查記錄衝突。最終只能建議嚴格火藥生產和彈藥庫管理制度。

八、戰艦日向(ひうが,Hyūga),1919年10月24日,房總半島附近,炮塔爆炸,11人死亡25人受傷。

日向有6個主炮塔

日向號為伊勢級2號艦,排水量29980噸,是1918年4月30日才入役的新艦。該艦在演習中三號主炮塔突然爆炸,此次事故詳情和原因我還沒找到。

此次爆炸後入塢修理時,日本海軍藉機將該艦主炮塔仰角提高到30度。

九、戰巡榛名(はるな,Haruna),1920年9月12日,北海道附近,炮塔爆炸,7人死亡8人受傷。

早期的戰巡榛名

榛名是金剛級的二號艦,1915年4月入役的新艦。該艦當時正在進行射擊演習,1號炮塔右炮發生爆炸,造成15人傷亡及部分艦體結構損傷。

調查結果認為裝填的發射藥包意外引燃而造成炮管內的榴彈自爆,該艦事故後即返回橫須賀修理。

榛名號後被改裝為高速戰列艦,在太平洋戰爭中相當活躍。

十、戰艦日向(ひうが,Hyūga),1924年9月17日,彈藥庫火災。

還是日向,四號主炮塔彈藥庫起火,詳情和損失我沒找到。

十一、戰艦日向(ひうが,Hyūga),1942年5月5日下午4時,伊予灘,炮塔爆炸,死亡55人重傷8人。

日向簡直是自爆專業戶

當時該艦和伊勢、扶桑、山城進行射擊演習,第七次齊射時5號主炮塔發生爆炸。爆炸發生時炮塔外觀沒有明顯異常,在艦橋上觀察的艦長和炮術科成員只發現炮彈在50米外落海,炮煙有所異常。之後主炮發令所收到5號炮塔發生火災的報告並立刻向彈藥庫注水,避免了進一步事故的發生。

調查結果是主炮裝填後,在炮閂沒有閉合的情況下電發火管自動點火,356號毫米無後坐力炮發射的尾焰倒灌炮塔造成事故。據說自行點火是五號炮塔的痼疾。

此事後五號炮塔被拆除,在中途島海戰後更進一步拆掉6號炮塔並加裝飛行甲板改造為航空戰列艦。

十二、戰艦陸奧(むつ,Mutsu),1943年6月8日中午12時,柱島錨地,爆沉,死亡1121人。

陸奧的自爆原因最終是含混的

長門級2號艦,排水量39120噸,裝有8門410毫米主炮,在大和級之前是日本海軍最強力的戰列艦。

當日12時13分,停泊在廣島灣柱島錨地的陸奧號3號主炮塔附近發生爆炸,360噸的3號炮塔幾乎飛到艦橋高度,附近船隻上的人員從火焰顏色立刻判斷出是彈藥庫爆炸。該艦當場被炸成兩截,150米長的前半截在30秒內沉沒,後半截豎立在海中,至6月9日才沉沒。

最初日本海軍以為遭到了美國潛艇襲擊,但仔細搜索後發現沒有潛艇潛入。對陸奧的事故原因有多種假說,包括間諜破壞、三式彈爆炸、發射藥自燃、以及被潮號驅逐艦掉落的深水炸彈擊毀等。最終日本海軍給出的調查報告是三號炮塔某不知名水兵因盜竊行為受到處罰,不滿之下引爆了炮塔(是不是和之前的情節很像?)。

看了上述文字大家可能發現,很多損失極慘重的事故都是因為個人瑣事引發。人常說百年海軍。幾百上千人在一條船上工作,每日都接觸危險物品,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的管理都需要很高的水平,各種規章和傳統也需要時間來積累。當時日本海軍明顯在管理上出了很大問題,一方面是制度日常執行上的鬆懈,另一方面日本海軍的棍棒教育和前後輩壓迫也造成了一部分人在壓力下失衡。

日本海軍的這些事故在現在對我們仍能起到警示作用。

相關焦點

  • 日本海軍的奇葩傳統,因為軍艦自爆,45年裡沉沒的軍艦佔總數1/6
    而在海軍也有自己特色的傳統,比如無論是多大的軍艦,在海上遇到掃雷艇時都必須先鳴笛致敬,哪怕你是艘十萬噸級的航母還是幾萬噸級的戰列艦。不過今天要講的這個比較特殊,除了日本外其他海軍國家都比較少見,日本聯合艦隊的這個傳統則比較特別,就像我們過年放炮一樣喜歡「響」,他們的軍艦特別喜歡自爆。
  • 舊日本海軍把戰列艦改裝成航母,加賀號誕生了
    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打趴下了滿清後,腰包瞬間就鼓了起來;不知道是不是在「三國幹涉還遼」事件中受了毛熊海軍的刺激,日本以毛熊太平洋艦隊為對手鼓搗出了一個「六六艦隊」的方案:用還沒在懷裡捂熱的滿清的賠款打造六艘戰列艦和六艘裝甲巡洋艦,去和毛熊太平洋艦隊比劃兩下。籤訂了《中俄密約》後俄國海軍在太平洋的存在感比美國海軍還強,絕非現在躺在海參崴港口裡生鏽的那一堆破銅爛鐵可比。
  • 舊日本海軍的王牌戰隊:差點橫掃世界,不到半年就被美團滅
    自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迅速強大起來,然而強大起來的日本開始了對周邊國家的侵略戰爭,並引發了二戰的東亞戰場。和陸軍相比,日本其實更加看重的是海軍力量。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保留著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海上力量,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一支王牌戰隊,那就是傳說中的一航戰,即第一航空戰隊。
  • 舊日本海軍的末代旗艦:「山中無老虎,猴子扛大旗」的輕巡洋艦
    【話說軍世】從日俄戰爭到二戰初期,舊日本海軍都是一直比較強大的海上力量,尤其是在二戰前期,全盛時期的舊日本海軍接連大敗當時世界海軍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英美,不過,古語有言:「月滿則虧」,此後舊日本海軍一路敗仗不斷,急劇縮水,這一點從其旗艦的變化中就可以看出來。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
  • 野心勃勃,巧取豪奪,不宣而戰——舊日本海軍的野蠻「發家史」
    翻開歷史就會發現,舊日本海軍的「發家史」就是一部瘋狂對外擴張,掠奪他國資源的歷史。這種侵略性使其在二戰中走上巔峰,又迅速滅亡。 1853年7月,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佩裡率領4艘黑黝黝的鐵甲艦叩開日本國門,要求通商開關,史稱「黑船事件」。
  • 舊日本海軍的那些戰列艦(1)
    日本帝國海軍,是日本帝國時代前後(1889到1945年)的國家海上武裝力量。這是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四年),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被美國佔領軍解散。舊日本海軍在其74年的歷史中,先後參加了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1931年以後的侵華戰爭以及太平洋戰爭,給中國以及其他亞太地區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支海軍的規模一度達到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海軍和英國海軍。在舊日本海軍中一共曾有12艘戰列艦(超無畏級型號)服役,他們起始於日本向英國訂造的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結束於人類歷史上噸位及主炮口徑最大的大和級戰列艦。
  • 長崎事件刺激日本大力發展海軍
    在戰鬥中,日本艦隊的戰鬥隊形有效發揮了速射炮的長處,取得了擊沉北洋海軍經遠、致遠、超勇3艦,揚威艦、廣甲艦自爆沉沒,定遠艦、鎮遠艦、來遠艦、靖遠艦、濟遠艦、平遠艦、廣丙艦重輕傷的戰果。雖然,日本艦隊的松島艦、比叡艦、赤城艦、西京丸艦被重創,其他艦也遭受了不同程度受創的代價,但是日本艦隊無沉沒戰艦。其受損的戰艦,經過五日的修理便恢復了艦隊巡航的戰鬥力,奇蹟般地出現在大清國附近海域。
  • 「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 窮兵黷武的日本 中途島戰役之前的海軍艦艇
    瑞鶴號航空母艦(Zuikaku)是翔鶴級的二號艦,二戰中日本帝國海軍主力航空母艦之一。愛宕是二戰期間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高雄型2號艦。於吳海軍工廠建造。艦名來自京都府的愛宕山,亦為繼承自上一代在未完成就被迫停工的天城型巡洋戰艦3號艦。在日本海軍中為第3艘使用該名稱的艦艇。
  • 日本四大「金剛」戰列艦:被打出了三個第一
    【話說軍世】在舊日本海軍挑起太平洋戰爭以前,舊日本海軍的主力戰列艦數量是當時世界海軍前列,偷襲珍珠港以後,又服役了戰列艦歷史上的超級戰艦:大和號,可謂一時風光無兩,而在此之前,舊日本海軍還擁有四艘金剛級戰列艦,不過這些戰艦都在二戰時被美軍「刷戰績」了。
  • 日本新驅逐艦下水挑戰中國055,取舊海軍艦名想為軍國主義招魂
    ,甚至要挑戰中國的055萬噸大驅「摩耶」號是第三批次的日本宙斯盾型驅逐艦,第一批次的金剛級共建造了4艘,分別採用了舊日本海軍戰列艦「金剛」號、「霧島」號,以及舊日本海軍巡洋艦「妙高」、「鳥海」號的名稱。
  • 日本海軍製造的無用大玩具,誕生就落後於時代的大和級戰列艦
    日本把美國當做假想敵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由秋山真之和佐藤鐵太郎提出的"對美七成論",就可以說是日本海軍早期的對美作戰理論,它要求日本海軍的艦隊規模上起碼能夠達到美國海軍的七成數量,否則絕無戰勝美國海軍的可能。當時的海戰還是戰列艦對決,誰的戰列艦多誰就牛,所以日本海軍這麼做也不是沒有道理。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日本海軍四大造艦官:被忽略的「核心」,沒有他們或許就沒有大和
    從此以後,近藤開始參與日本海軍早期主力艦的設計,包括裝甲巡洋艦「筑波」號和戰列艦「薩摩」、「安芸」、「河內」級的設計工作。近藤的設計對之後的「扶桑」、「伊勢」級戰列艦,還有「八八艦隊」計劃中的大主力艦群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實際上,從設計「薩摩」、「安芸」號戰列艦時起,近藤就產生了像英國「無畏」號戰列艦那樣將全部主炮置於中心線的想法,但沒有被日本海軍所接受。
  • 準航母使日本具世界級海洋戰力 沿用侵華舊艦名稱
    8月27日下午,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型準航母DDH-184艦在橫濱正式下水,該艦被命名為「加賀」號。日本的軍事裝備與能力正呈現全面性、系統性擴張的態勢。有日本媒體指出,從防衛相關預算看,自安倍政權以來,日本轉入了軍事膨脹路線。
  • 這級日本戰列艦曾是世界最強,走向毀滅的方式也最恥辱
    該級艦剛剛服役時滿載排水量39000噸,裝備8門410毫米主炮、18門140毫米副炮和8門127毫米高射炮,航速高達26.5節,在當時各國的戰列艦中火力、航速都很突出,尤其是主炮口徑,在當時世界各國戰列艦中是最大的,比美英戰列艦使用的406毫米艦炮大4毫米,雖然這多出的4毫米實際意義並不大,但足以讓當時的日本海軍自我陶醉一番。建造長門級本是日本海軍打造八八艦隊計劃中的一部分。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025字,閱讀約5分鐘日本戰艦長門號(())二戰期間不僅開啟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輝煌時代,也見證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徹底覆滅。1920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軍費已經佔國家總預算1/4的情況下,提出未來要建設所謂的"第八艦隊",即到1927年擁有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艦齡不到8年。長門浩"長門級"戰列艦首艦"長門"號是日本人勒緊褲腰帶下水的"八八艦隊"首艦。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由於華盛頓條約硬性規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的總噸位之比為5:5:3:1.75:1.75;戰前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海軍的造艦計劃,就是對標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但歷史證明,日美海軍在太平洋的戰爭,並未按照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設想而展開,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更多的時間是待在戒備森嚴的軍港內,並未隨艦隊主動出擊,尋找美海軍戰列艦決戰,成了太平洋戰爭中多場非常著名的大海戰的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