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兒愛吃的飼料,竟是恐龍時代就存在的「活化石」

2021-01-15 果殼網

觀賞魚兒愛吃的飼料,竟是恐龍時代就存在的「活化石」

「活了這麼久,還從來沒見過這種東西!」當你在各種電視新聞裡見到它們熟悉身影的時候,不要懷疑自己。那些你經常在花鳥市場裡碰見的小型甲殼類動物,是豐年蟲(Artemia salina)或者豐年蟲的親戚們。

它們是活化石,在恐龍開始繁盛的三疊紀,就已經長成現在這個樣子,而且基本沒怎麼改變過。

「你們人類才是活久見呢!」如果它們有思想的話,一定會這樣想。

上面那隻帶卵的是雌性豐年蟲,下面那只用觸角抱住雌性生殖節的是雄性。後文會具體提到它們的生殖方式。圖片:Hans Hillewaert / wikipedia.org

豐年蟲A. salina有時也被稱作豐年蝦或者仙女蝦,在分類上屬於無甲目滷蟲科滷蟲屬。有些朋友可能會好奇,「豐年蟲」、「豐年蝦」、「仙女蝦」等等這些名詞,究竟指的是哪種生物。其實這三個名詞,在多數時候指代的不是某一種,而是一類生物,並且這幾個詞往往是通用的。

A. salina是滷蟲科滷蟲屬的代表物種,因在觀賞魚市場上作為飼料而較常見,所以很多時候養魚愛好者口中的「豐年蟲」、「豐年蝦」特指它。無甲目根據Martin和Davis(2001)的分類體系,可以分為7科,其中有一科為「豐年蟲科」,所屬這科的物種乍看之下與滷蟲科的非常相似,也被叫做「豐年蟲」或「豐年蝦」,如該科曾經廣泛分布於江浙一帶的南京豐年蟲(Chirocephalus nankinensis Shen)。而仙女蝦」這個俗稱則主要得名於這些無甲目生物的優美泳姿與柔和體色,其中釵額蟲科枝額蟲屬的種類是仙女蝦相關新聞裡的常客,同時也被稱作淡水豐年蝦或淡水豐年蟲。如無特別說明,本文中的「豐年蟲」即指A. salina

常常出現在新聞裡被人活久見的「仙女蝦」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為枝額蟲屬下一種。圖片:Ryu Uchiyama / Nature Production

豐年蟲生活於高鹽度(60~300ppt)的鹽田和鹹水湖中,是廣布種,除南極之外,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記錄,在我國常見於沿海地區。

位於舊金山的一處豐年蟲養殖塘。圖片:Doc Searls / wikimedia.org

豐年蟲成體體長在1釐米上下,雌性略長於雄性。整個身體呈長型,由頭部和軀幹部組成;頭部兩側有一對有柄的複眼,視角可以達到200度;頭部前端中央還有一個杯狀的無節幼體眼,所以它擁有單眼和複眼這兩種視覺器官,但單眼沒有影像感覺。外部光線通過複眼中每個小眼(Ommatidia)的折射器聚集在視覺細胞的網膜中央,這些聚集的小光點根據明暗亮度的不同而組合形成物像,所以它們相比於十足類的生物(如常見的蝦蟹)視物雖然清晰,但比較暗淡

豐年蟲眼部特寫。圖片:Brigitte Schoenemann, Euan N K Clarkson, et al. /  Bulletin of Geosciences(2014)

豐年蟲身體分節,胸部由11個體節組成,每個體節各有一對葉狀的胸肢,基部具有行使呼吸功能的鰓囊,所以這些無關節的扁平胸肢具有運動和呼吸的雙重作用。在分類上豐年蟲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鰓足綱這一大類,這裡「鰓足」一詞指的正是這些甲殼動物具有鰓囊的附肢

一隻成年雌性豐年蟲的側面觀。圖片:D.P. Wilson / FLPA

鰓足綱是甲殼亞門中比較原始的類群,起源於古生代的寒武紀。滷蟲屬的生物自三疊紀誕生以來,外觀上就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是非常原始的水生節肢動物。滷蟲屬中最早有記錄的物種出自公元10世紀的伊朗烏魯米耶湖(伊朗境內最大湖,也是世界第三大鹹水湖),而它正是豐年蟲。

這一物種的誕生比我們人類早太多,之所以能從一次又一次的物種滅絕中倖存下來,且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地在地球上生活那麼久,與它們身上的兩大特技分不開。

首先,豐年蟲對環境的容忍度極高,它們能夠在鹽度數倍於海水的水域裡存活,並且能夠容忍含有一定濃度高錳酸鉀或者硝酸銀的海水。不過我們吃的食鹽裡常常含有的碘離子,對它們而言卻是有害的,所以它們主要生活在內陸的鹹水環境而非海裡。

豐年蟲還能夠容忍低氧的環境。前文提到它們主要分布於鹽田和鹹水湖中,不少內陸鹽湖都會有季節性或者周期性的旱澇變化,甚至在極端時期變得幾乎乾涸,此時水體的溶氧量大幅降低,而鹽度大幅提升。豐年蟲能夠通過調節體內血淋巴(無脊椎動物的血液)的滲透壓來適應這一惡劣環境。它們對溶解氧的最少需求可以維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成體僅需0.5㎎/L、幼體僅需0.3㎎/L便能存活。我們拿淡水魚類作對比:當水中的溶氧量小於5㎎/L時,魚類開始發生窒息,下降到2㎎/L時,大多數魚類就會死亡。

幾種水生生物對溶解氧的最小需求。圖片:watershedcounts.org

其次,豐年蟲有兩種生殖方式,以適應不同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惡劣(高鹽度低溶氧),豐年蟲會進行有性生殖。每一個成體豐年蟲都有兩對觸角,雌雄兩性可通過觸角的部位進行區分:頭部前方的第一觸角呈絲狀,不分節,末端有感覺毛;第二觸角雌雄異型,雌性的粗短、末節扁平,而雄性的發達,末節特化成執握器用於在交配時抱握雌性。

左側雌性腹側可見大量的卵,右側雄性可見觸角特化形成的執握器。圖片:aquaportail.com

豐年蟲成體腹部的前兩節癒合形成生殖節,雌性的生殖節腹壁膨大形成卵囊,雄性的生殖節有一對丁丁。在進行兩性生殖時,雄性從雌性背部抱住雌性的生殖節,將丁丁插入雌性的生殖孔中進行授精。雌性一次可以產出上百枚卵,卵在卵囊中受精和發育,發育到囊胚階段,卵的外層被覆一層黏性的卵殼後被排出體外。這種受精卵被稱為冬卵,對於乾燥、寒冷等惡劣的外界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當外界環境不利於卵的孵化時,這些受精卵就能夠在土壤中輕鬆休眠三五年甚至更久。

一對正在交配的豐年蟲。圖片:Jan Hamrsky / NPL

當生存環境比較好(低鹽度高溶氧)、食物充足時,豐年蟲會進行孤雌生殖。雌性個體不經過交配,產生的卵子能夠在卵囊中直接孵化,以卵胎生的方式生出無節幼體(無脊椎動物的幼體)。

它們以單細胞藻類和有機碎屑為主要食物,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0℃。圖中為豐年蟲卵和剛孵化的幼體。圖片:Kim Taylor / NPL

這種未受精的卵被稱為夏卵,夏卵比冬卵要稍微小一些,卵徑在0.2毫米上下。新孵出的無節幼體長0.4~0.5毫米,一般經過15次蛻皮就能變為成體。在食物和溶解氧充足的情況下,從卵孵化到長成具有繁殖能力的成體,需要10天到兩周的時間。

從卵到無節幼體再到成體。圖片:yachiyo.ed.jp

豐年蟲的個體很小,所以很適合用來飼餵剛孵化的幼魚以及小型觀賞魚,而且它們的休眠卵(冬卵)容易購得,飼養和繁殖也較為方便。如果自己養魚,同時願意花些精力飼養活餌的話,不妨嘗試自行孵化和繁殖豐年蟲。它們繁殖周期短,繁殖效率高,餵食酵母粉即可成活,而且營養成分好,無論卵還是成體,都是水族箱裡的優質飼料。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102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開水族館的生物男。

豐年蟲是魚兒菜譜上的常客

今天日曆娘也為你準備了三份「菜譜」

 筆記本 之 好吃的靈魂 

精美布面書脊搭配同色系燙字紋樣

上圖中的梗你發現了嗎?



本文來自果殼網,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GuokrPac@guokr.com

相關焦點

  • 神奇「恐龍魚」存在數百萬年,被人稱為水中活化石
    神奇「恐龍魚」存在數百萬年,被人稱為水中活化石,目前市面上所有觀賞魚中可能要數恐龍魚歷史最為悠久。近日外媒報導了這種存在了數百萬年之久的觀賞魚,這種魚享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因其歷史悠久的緣故,外人常叫它「恐龍魚」。恐龍魚的售價比一般的魚類要昂貴,但如今的恐龍魚的體格卻整體呈下降趨勢。
  • 神奇「恐龍魚」存在數百萬年,被人稱為水中活化石
    神奇「恐龍魚」存在數百萬年,被人稱為水中活化石,目前市面上所有觀賞魚中可能要數恐龍魚歷史最為悠久。近日外媒報導了這種存在了數百萬年之久的觀賞魚,這種魚享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因其歷史悠久的緣故,外人常叫它「恐龍魚」。恐龍魚的售價比一般的魚類要昂貴,但如今的恐龍魚的體格卻整體呈下降趨勢。
  • 恐龍魚,長相秀逗的觀賞魚,知識分享
    觀眾朋友,你們好啊,今天我們來介紹恐龍魚,這是一種屬於活化石類的大型觀賞魚,一起往下看吧。恐龍魚的外貌恐龍魚的別名又叫多鰭魚,是早在遠古時期就存在的一種觀賞魚了。最大的特點是在恐龍魚的背上有許多的小魚鰭,在豎立起來的時候就好像一排隨風飄揚的旗幟。也有的類似於羽毛樣的背鰭,在恐龍魚進行遊泳的時候是觀賞它最有意思的地方了。把胸鰭快速的進行煽動,就像一艘潛水艇在水中前行似的。背鰭一般都在是8個左右,最大的生長長度可以到30釐米。
  • 我的觀賞魚吃什麼飼料好呢?
    常見的魚食,主要有人工配合飼料(顆粒飼料、薄片飼料)和天然餌料(活水蚤、冰凍紅蟲、水蚯蚓幹、蝦乾等)。總體來說,給魚兒餵人工配合飼料是最方便的,不僅使用方便,而且營養成分也較天然餌料齊全。我簡單粗暴地根據魚兒食性,把常見觀賞魚吃的魚食給大家分類:①金魚、錦鯉魚:植物性的顆粒飼料(飼料顏色偏綠)②小型熱帶觀賞魚,如燈魚、孔雀魚、鬥魚、短鯛等:碎粒飼料,薄片飼料,水蚤,蟲幹 ③中型熱帶觀賞魚,如非洲慈鯛、神仙魚、食土鯛等:小顆粒飼料,薄片飼料、蟲幹 ④大型熱帶觀賞魚,如龍魚、地圖魚、血鸚鵡魚、花羅漢魚等:中大顆粒飼料,蝦幹 ⑤各類剛孵化出生的魚苗:粉末飼料,蛋黃。
  • 深圳打造「原始森林」再現恐龍時代植物活化石
    這兩處「原始森林」再現了恐龍時代的植物活化石,穿梭其中,仿佛回到了遠古時代。參觀需要預約,有點難。蕨類中心:為「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據介紹,蕨類中心有許多源於恐龍時代的大型樹蕨植物,可以感受的到恐龍時代蕨類植物的樣貌。
  • 深圳打造「原始森林」再現恐龍時代植物活化石
    這兩處「原始森林」再現了恐龍時代的植物活化石,穿梭其中,仿佛回到了遠古時代。參觀需要預約,有點難。蕨類中心:為「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據介紹,蕨類中心有許多源於恐龍時代的大型樹蕨植物,可以感受的到恐龍時代蕨類植物的樣貌。
  • 虎紋恐龍魚:長相奇特美觀,身體健壯,是水族裡魚類的——活化石
    圖中的魚類,全部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名字,它叫恐龍魚。這個名字的來源非常的簡單。它們喜歡生活的水池中,水一定要是弱酸性的。不過它非常好養活,什麼都吃。就是因為,它屬魚類中的活化石,是一種古老的魚類,有的體格龐大健壯。背部還有著和恐龍一般的脊。
  • 恐龍魚,長相秀逗的觀賞魚,知識分享
    觀眾朋友,你們好啊,今天我們來介紹恐龍魚,這是一種屬於活化石類的大型觀賞魚,一起往下看吧。恐龍魚的外貌恐龍魚的別名又叫多鰭魚,是早在遠古時期就存在的一種觀賞魚了。最大的特點是在恐龍魚的背上有許多的小魚鰭,在豎立起來的時候就好像一排隨風飄揚的旗幟。也有的類似於羽毛樣的背鰭,在恐龍魚進行遊泳的時候是觀賞它最有意思的地方了。把胸鰭快速的進行煽動,就像一艘潛水艇在水中前行似的。背鰭一般都在是8個左右,最大的生長長度可以到30釐米。
  • 深海驚現罕見"活化石"腔棘魚 曾是恐龍時代生物
    原標題:深海驚現罕見"活化石"腔棘魚 曾是恐龍時代生物 腔棘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類之一,被看作是一種活化石。曾經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滅絕,但1938年被人再次發現蹤影,腔棘魚便被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 養觀賞魚是餵飼料好還是活餌好?
    許多朋友家裡都養有熱帶觀賞魚,熱帶觀賞魚種類繁多,因此用於熱帶魚的飼料也是多種多樣,尤其是顆粒飼料不僅多而且根據魚的生長需要分的細,那麼在養殖熱帶魚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要給熱帶魚餵上魚蟲好的飼料呢?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養殖魚苗時,一般的魚友都會採用餵食魚蟲的方式,尤其是餵食新鮮的魚蟲後,不但水不易變質,魚兒吃了以後生長也會加快。至於熱帶魚吃哪一種比較好的問題咧,我認為呢在養熱帶魚的時候呀,我們可以選擇人工飼料與活餌搭配。採用人工飼料,偶爾改善下熱帶魚的飲食,為其配製一些活餌。
  • 虎紋恐龍魚:長相奇特美觀,身體健壯,是水族裡魚類的——活化石
    圖中的魚類,全部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名字,它叫恐龍魚。這個名字的來源非常的簡單。它們喜歡生活的水池中,水一定要是弱酸性的。不過它非常好養活,什麼都吃。就是因為,它屬魚類中的活化石,是一種古老的魚類,有的體格龐大健壯。背部還有著和恐龍一般的脊。
  • 世界上長得最像龍的觀賞魚——虎紋恐龍王魚,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觀賞魚品種,可能要數恐龍魚歷史最為悠久了。作為一種存在了數百萬年之久的觀賞魚,恐龍魚又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配方觀賞魚飼料設備 觀賞魚飼料生產線
    配方觀賞魚飼料設備 觀賞魚飼料生產線 配方觀賞魚飼料設備 觀賞魚飼料生產線,濟南泰諾機械觀賞魚飼料生產設備根據同種類魚攝食習性產浮水魚飼料.漂浮魚飼料及沉魚飼料等通調整原料、溫度、水等工藝參數 魚類具高蛋白、低脂肪、維素、礦物質含量豐富口味、易於消化吸收等優點。
  • 2億年恐龍杉現港花卉展 港人可免費賞活化石
    中新網3月16日電 恐龍杉是全球最古老稀有樹種之一、自2億年前侏羅紀年代已存在的針葉樹,這種「活化石」近日運到香港,16日起在維園花卉展覽展出。香港康文署特向澳洲購入17棵恐龍杉,花展過後會安排到動植物公園栽植,讓市民免費觀賞。
  • 龍巖發現「生物活化石」小鯢 與恐龍同一時代
    據了解,中國小鯢已有3億年歷史,與恐龍同處一個發展時代,堪稱「生物活化石」,1986年與大熊貓一起被國家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國內只有福建、浙江、湖北、湖南有微量分布。吳慶海向這位村民解釋這些小動物的身份。村民弄清楚這些小傢伙的珍貴後,委託吳慶海把它們放回原處。(海峽導報(微博))>
  • 任何觀賞魚都是可以投餵活食或者魚飼料的,都適合!
    如果我們飼養的燕魚是從小吃魚蟲養大的,體質非常棒,適當吃點紅蟲根本不為過,也不可能一定就會得上內寄或者腸炎的,這些東西完全是根據我們對於自己魚兒的適口性、習慣性和個魚體質去綜合判斷的,根本就沒有非要整那樣魚食這種問題的存在。
  • 地球5種存活至今的古老動物,第3種被譽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三眼恐龍蝦,一種出現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時期的生物,三眼恐龍蝦在經歷了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之後,至今仍有數種品系存活至今,可以說生命力非常的頑強。腔棘魚,它們最早出現於3.77億年前衍化形成,被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但腔棘魚被認為約在6,000萬年前即已滅絕,而1938年又開始出現在人類的視線當中,被譽為是「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 腔棘魚——恐龍時代的活化石,即將滅絕?
    腔棘魚在海洋中生活了近4億年,被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然而,今天的生活對這個「活化石」造成了諸多影響。「活化石」還能存活麼?還能稱為歷史的化石麼?1938年,「活化石」腔棘魚在南非海岸被重新發現,聞名遐邇。不過,由於新港口的建設,腔棘魚生活的少數水域又將面臨破壞。與此同時,它們也可能會陷入捕鯊的漁網中。甚至氣候變化也會給該物種帶來又一新的風險。
  • 家裡的觀賞魚一吃魚飼料就會死魚,這是為什麼?
    對此養魚老道只能呵呵了,本人雖然對魚飼料沒有做過深入的研究,但是憑藉自己的多年經驗還是有一些心得體會的,在此和大家聊聊:一、魚飼料確實有假的,而且假貨不少在我們這個廣袤的大地上,假貨是什麼行業都存在的,包括魚飼料,但是即使是假的魚飼料它也吃不死魚,這個養魚老道都親自試驗過
  • 這幾種小生物不適合於觀賞魚混養,魚兒會成為它們的食物!
    所以說無論是哪種觀賞龜,它們也是根據脾氣來的,有的攻擊性不強,有的對於觀賞魚的攻擊性很強,比如巴西龜,它們想要抓住自己想要吃的魚兒,那都是輕而易舉的事,還有小鱉,那就更不能和魚兒混養了。所以說,我們不能夠把它們和觀賞魚混養,雖然有些時候是孩子需要,但是我們買回家之後,最好還是要把它們單獨飼養為好,否則魚缸裡的魚兒就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