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搬新家,打算淘一個好一點的炒鍋回家,零零散散的也看了不少的品牌,正好給大家分享一波,雖然最後選擇國產品牌小米生態鏈圈廚品牌,但這也正是我所需要的。
在選鍋之前我們首先要考慮家裡的基本情況,判斷需要多大尺寸的鍋,炒鍋尺寸有很多種,28cm、30cm、32cm等等,鍋的尺寸沒有選對存儲和使用都不舒服,這鍋也就算白買了,太小的翻炒翻不起來,炒菜容易糊。
鐵鍋作為中華文明傳承下來的寶貝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鐵鍋在炒菜時遇到高溫鍋中的鐵元素會少量的進入到菜種,所以在某種條件下起到了補鐵的作用。大部分的鐵鍋都是沒有塗層的,這也就是我再以往的穩中提倡不建議使用不粘鍋的原因,有些品牌的不粘鍋很有可能在鍋體表面遺留有化學物質或存在影響,因此鐵鍋是最好的選擇。
前面嘮叨了一大堆那麼我選擇的是來自小米生態鏈圈廚房品牌的炒鍋,一方面作為千億米粉的一員有理由支持小米的產品,另一方面對於我選擇鐵鍋的要求它都能滿足,價格也不貴,買就完了。
我們都知道鐵鍋分為熟鐵和生鐵兩種,生鐵導熱性慢一些,熟鐵是通過手工捶打或其他方式製成,傳熱性快,同時鍋壁也很薄,某地網紅鐵鍋就屬於後者。圈廚無塗層精鐵不鏽炒鍋採用的是精鐵製造,其實熟鐵鍋和精鐵鍋是一樣的材質,只不過叫法不同而已。
使用鐵鍋最擔心的就是養護問題,不同於不粘鍋,鐵鍋在使用前需要進行開鍋才能正常使用,一般都選擇油脂比較豐富的肥豬肉或者食用油進行開鍋,開鍋時要記得小火均勻的將油脂塗抹在鍋內的角落,特別是與把手連接的部分,最後一步特別重要,需要讓鍋自然降溫,否則會影響使用效果。想要鐵鍋炒菜不粘其實還是靠後期養護和不斷的使用才可以。
圈廚無塗層精鐵不鏽炒鍋的鍋蓋採用脹型線條設計,使得烹飪時產生的水蒸氣可以沿著鍋蓋內壁的輪廓,回流到鍋內,保持食材水分,這點和早些分享的圈廚湯鍋設計相同,好的設計值得保留下來。鍋蓋的顏色和鍋體是相同顏色,一體化設計也讓這隻鍋好看不少。
圈廚無塗層不鏽炒鍋同樣採用櫸木材料作為把手設計,使用壽命長,不易發黴劈裂等等,由於炒鍋比較重(2.15kg)所以增加了副柄,副柄外部包裹變色矽膠,當溫度炒鍋40℃時矽膠會由灰色變成白色,提示使用者避免溫度過高錯誤操作導致燙傷,矽膠套可有效隔熱防燙。
圈廚炒鍋的使用是不挑爐灶的,無論是家中的電磁爐、電陶爐還是天然氣都不在話下,不過根據我的使用經驗來說,如果在燃氣上使用過就不建議在電磁爐上面繼續使用了,長時間使用鐵鍋鍋底會積攢一層碳,若在電磁爐上繼續使用會影響炒菜效果以及美觀。
鐵鍋的清洗不同於不粘鍋,不粘鍋比較嬌氣,炒菜時不能使用金屬鍋鏟否則會劃破表面塗層,而圈廚鐵鍋採用無塗層的設計,表面就是金屬鐵,清洗時就算用鋼絲球一樣不怕,也不會留下劃痕。
個人感覺圈廚圈廚無塗層精鐵不鏽炒鍋還是比較符合中國人的炒菜風格,在設計上講能體現出我生活的品味,另一方面還能最大限度保留食材鮮美的程度,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根據自己喜歡的選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