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成都地鐵2號線,車廂裡反覆播放「張柱金,你家公雞下蛋了」的廣告,乘客不堪其擾。(成都商報資料圖片)
許多市民還對1月中旬成都地鐵車廂內一條兩分鐘就要播放一次的商業廣告「張柱金,你家公雞下蛋了」印象深刻。但自從1月18日早上起,這條廣告突然就不見了。跟「公雞下蛋」一同消失的還有一條「頂呱呱」廣告。
這兩條廣告因為播放密集、質量低俗、缺乏內涵,讓乘客不堪其擾。因此這兩條廣告消失後,大部分乘客都拍手稱快。
「公雞下蛋」和「頂呱呱」究竟是什麼原因停播?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向有關部門了解到,兩條惡俗廣告之所以全面停播,成都市網絡理政平臺可謂「功不可沒」。
「正是因為有大量市民紛紛來信來電,請求停播這兩條廣告,而這些訴求在當時特別集中,這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市政務辦相關人士透露,在網絡理政平臺的監督和努力下,地鐵部門進行了「整改」。
「公雞下蛋」和「頂呱呱」廣告雙雙被撤,成為成都市網絡理政平臺成功解決市民反映者諸多合理合法訴求的一起典型案例。
在這起事件中,平臺再次扮演了一個絕佳的、為成都市民「參政議政」提供互動平臺的角色,也為各級領導幹部「網上訪民意,網下解民憂」提供了一條更加便捷的渠道。
1月17日 市民
反感地鐵廣告
他寫了一封信
1月17日早上,家住果殼裡的城小區的陳先生,送妻子坐地鐵2號線去高新區管委會附近上班。
「我媳婦頭天晚上沒睡好,她想在車上睡一會兒,正好我在,她可以放心睡。」陳先生回憶,結果妻子半天沒合個眼。
對他們形成幹擾的,是一段差不多兩分鐘就要播放一聲的尖叫,「張柱金,你家公雞下蛋了!」
屏幕上僅有一個做著誇張表情的女士頭像以及10個藍色的廣告字體,沒有廣告投放公司的名稱,也沒有透露任何產品信息。
但在狹小擁擠,處於上班高峰時期的車廂裡,這條簡單粗暴的廣告,對耳膜充滿了刺激感。
「我當時就和媳婦交流,這是什麼廣告啊,簡直是垃圾,沒有內涵,聲音還特別吵。」陳先生環視周圍,發現只要這個廣告的聲音響起來,很多人就會產生厭惡反感的表情。
陳先生和妻子的感受並非孤例。那段時間因為頻繁播放,這條惡俗廣告早就在網上炸開鍋,惡評如潮。
成都商報記者查詢微博發現,當時曾有不少人@成都地鐵,投訴廣告擾民。有大量網友在其官博留言,希望一併撤掉早就飽受差評的「頂呱呱」廣告。
寫了20分鐘
一封長信言辭誠懇
陳先生從事公交汽車的運營和管理。那天他把妻子送走後,對這條廣告實在「想不通」,打算找個部門投訴,「最好把廣告撤了」。
回到單位,他開始醞釀寫一封投訴信。「要表達幾方面意思,比如廣告質量低俗、沒有內涵,音量非常大,對乘客形成噪聲汙染等。」
利用休息時間,陳先生在電腦上花20分鐘,敲出700餘字的投訴信。言辭誠懇,有理有據。
他認為,「地鐵裡面的廣告不同於候車廳和路邊廣告,在這個封閉的空間,這樣的聲音我們乘客沒有辦法選擇。」
指出地鐵公司的行為充滿矛盾,「地鐵一方面倡導我們乘坐文明,小聲說話,不要影響別人。但是卻投放這樣大分貝的廣告,讓我們承受精神和生理的雙重折磨!」
他反思惡俗廣告可能帶來的後果,「政府號召公民保護環境,應優先選擇乘坐公共運輸。但是,公共運輸的乘坐環境如此糟糕,我們如果逃離車廂,產生更多的擁堵和汙染還能怎麼辦?」
他還提了不少建議,希望地鐵電視可以多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難道不好嗎?」
投訴給誰?
他想到網絡理政平臺
投訴信寫好了,寄給誰?「反映了就要出效果,不能交出去後杳無音訊。」
他想到此前在報紙上見過的對「成都市網絡理政平臺」的介紹,「據說是市長信箱的升級版,報導中說,自從平臺開通後,已成功解決不少反映者的合理合法訴求。」
陳先生提到的網絡理政平臺,自去年12月30日開通後,始終堅持一條基本工作要求:網上訪民意,網下解民憂,溝通理解最重要,尋求最大公約數。這在市民中產生了巨大影響,樹立極高威信。
就在陳先生寫信的當日,平臺實際上已陸續接到大量市民的反映,他們中有媒體人、醫生、普通職員,也有老闆。
有市民寫信說,地鐵上的廣告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地鐵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反映出了一個城市的品位,誰也不想遊客到成都乘坐了地鐵之後只記住了「張柱金」和「頂呱呱」。
也有人坦言,不否認「吸引眼球」是廣告的本質,但一定要有底線,作為公共場合的廣告,讓每天幾十萬的乘客被動接受(無法屏蔽,轉臺)的廣告內容是否應該有一定的規範約束?
還有人跟陳先生一樣提議,希望多投放一些正能量的公益片、宣傳片(城市、農村、大好河山)、紀錄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