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要祭祀「灶王爺」,你知道他的來歷嗎,這一天都要幹什麼?
我國民間有很多傳統習俗,比如說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祝願與嚮往。而在過年前夕還有一項習俗也非常有意思,那就是祭祀灶王爺。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在我國俗稱為「過小年」,當天每家每戶都會祭拜灶王爺。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灶王爺的那些事。
先來說說這灶王爺的來歷,是我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相傳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神仙。關於其起源,各地都有不同的版本,比如說北方有些地方認為其是張奎的化身,有的則認為是鬼怪的化身。還有的古籍裡則說當初黃帝製造了灶臺,其死後便成為了灶王爺。
而關於祭祀灶王爺這件事,其實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產生,不過當時其象徵的是火和食物。商周時期,便已經有了非常形象化的灶王爺,以至於到了後來的魏晉時期,人們便已經開始大規模祭祀灶王爺,並且還形成了很多規矩傳統。
灶王爺儘管品級不高,但卻關乎到人們的生活。灶王爺的職責就是管理一家人的生活,既然名字裡有「灶」,那麼就和廚房以及吃飯有關聯,其還有個名字為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看起來似乎有些高大上,但卻是品級最低的神仙。
當然除了吃,灶王爺還掌管著一家人的大小事務,負責監督。他的身邊會跟著兩位助手,一位手持「善罐」,一位手持「惡罐」。
一旦家裡有人做了善事就會被記錄下來,同樣做了惡事也會被記錄。過小年這一天,灶王爺回天庭述職,向玉帝稟報一年來發生的事情。
所以每到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人們都會祭祀灶王爺,當然這祭祀其實也存在地區差異。首先是北方地區,人們會將灶臺打掃乾淨,然後做上各種美食孝敬他老人家,比如說雞鴨魚肉等肉食,還有水果等,當然還有特色食物「祭灶果」。
祭灶果吃起裡非常甜,而且還粘牙,小孩子非常喜歡。人們做這種食物的用意是希望灶王爺上了天庭以後能給自己家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幾句,說幾句好話,畢竟其負責一個家庭一年善惡事跡的記錄。有的地方甚至還會擺上酒杯,倒滿美酒,意思和祭灶果差不多,就是想請其多說幾句好話。
相比之下,南方地區則要簡略一些。過小年這一天,人們同樣會祭拜灶王爺,但方式卻有些出入。首先是人們會炒四個素食,然後點幾隻香燭來祭祀,當然還有白開水,這一點筆者也看不明白,可能是各地風俗不同。
由此可見,在人們心中,灶王爺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儘管其只是神話人物,但人們卻將其祭祀了數千年時間,寄託了人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生活願望。如今離過小年已經沒有幾天了,相信各位的父母已經在為祭祀灶王爺做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