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人師傅拿一塊白糖漿,9秒吹出一匹白馬來,賣30元一個還值吧?

2020-12-14 多肉美食

吹糖人是我國一個很有特色的手工藝品,在曾經的北京街頭,有很多走街串巷的小商販,肩挑挑子,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柜子下面有一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有一個大勺,中間放滿了糖稀,木架分為兩層,每層都有很多小插孔,為的是插放糖人。這玩藝兒好看、好玩,玩完後還能吃,一般孩子都喜歡。現在做吹糖人的卻不多了,一般只在一些旅遊景點才有。圖中的這個師傅吹起糖人來速度不僅快,做的也好。

他拿出一塊白色的糖稀,先在木棍子上纏了,然後形成一個洞,再轉一轉拉長。

一拉長就成了眼前這個樣子,被他拉出一個小尾巴,裡面還是空心的,通過這個小尾巴,他把氣吹到了這塊白色糖稀裡,在加上一些手上的動作,一匹白馬的形象在他手裡慢慢顯現出來。速度很快,都沒有看清楚他是怎麼做成的。

從一塊白色糖稀,到吹成一匹小馬的過程,大概只用了9秒多!這速度也太快了!

吹好之後,他給小馬安上了可以拿著它的棍子,又在它的頭上上了顏色!一匹活生生的白馬就出來了。

這樣一匹馬賣30元,價格也挺值的吧?這簡直就是一種藝術!你有多久沒有看到過吹糖人的了?

相關焦點

  • 河南農村大叔吹糖人30年,一個賣十塊錢,能吃能玩還好看
    吹糖人是門古老的手藝,曾經在城市或鄉村都還比較常見,那時候孩子們的零食缺乏,這種甜甜的又好玩的糖人,自然是大家眼饞的東西。孔師傅說以前的糖人是拿東西換,比如最常見的就是牙膏皮換糖人。在孔師傅的攤位上,有一個小碳爐,碳爐上架著小鍋,小鍋裡盛的就是吹糖人用的糖稀。
  • 30秒吹出一個惟妙惟肖的糖人,「絕活」驚呆小朋友
    一團「窩窩頭」形狀糖塊,弄成糖稀再拉長,形成一根細長的通氣管,一邊吹一邊捏……不到30秒,一個惟妙惟肖的糖人就「降生」了。這變戲法似的民間絕活,讓圍在攤位旁的小朋友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小朋友們圍觀朱紅彥師傅做吹糖。
  • 丹東:吹糖人技藝面臨失傳(圖)
    崔福海在製作糖人。  「我要一隻小耗子。」「我要一匹馬。」……12月7日,在寶山女人街邊上的胡同裡,一個吹糖人的攤位前圍著幾個買糖人和湊熱鬧的大人孩子。攤主崔福海今年31歲,從十多歲便開始學吹糖人,他最擅長的就是吹十二生肖。對他來說,吹一個小動物只需要一分鐘的時間。  當日上午,記者見到吹糖人的崔福海時,他正在用麥芽糖熬糖稀。崔福海的攤位很簡單,一輛手推車,車上放著一個爐灶,爐灶上面有一口裝著糖稀的鍋,手推車上插放著他的作品。崔福海告訴記者,所謂吹糖人,動作要領就在於吹和捏。吹氣是為了讓作品看上去飽滿,捏在於塑造惟妙惟肖的形象。
  • 吹糖人堅持老手藝製作30多年,城區禁止擺攤只能四處流動
    經了解,這位吹糖人,姓王,老家是江蘇連雲港市贛榆海頭人。據王師傅講,他堅持這門老手藝製作已經30多年了。王師傅在製作糖人,一旁的美女拍照留念。說起來也真神奇,一團不經意的糖稀,經過王師傅揉揉弄弄,用嘴一次,一隻小動物就「出來了」,他的精湛的技藝,讓觀看的市民嘆為觀止。王師傅分分鐘吹的糖人,十元錢一隻,供不應求。
  • 糖人是怎樣製作的呢?吹糖人可以吃嗎?
    現在的集市上不經常見到了,在小時候只要一有集,就少不了那些畫糖人,吹糖人的身影。把熬的糖稀吹成鼓鼓的一個造型,但是師傅是怎樣吹起來的呢,有什麼技巧呢?今天來學習一下。據說,吹糖人兒的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吹糖人技藝始於明末清初,製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杆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杆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後用竹籤挑下,冷卻後成型。吹糖人以動物造型居多,體態豐滿,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吹出的糖人質地很薄,易碎。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 吹糖人:小時候做夢都想要的糖人,如今卻銷聲匿跡,難尋蹤跡
    或許是城市管理的約制,也或許是賣糖收入的低微,這群人仿佛消失了一般,讓人難尋蹤跡。現在想買一個糖人給孩子,都不知道要去哪裡去買。記得小時候,糖人還很「貴」,小孩子沒有零花錢去購買糖人,只能苦苦的哀求父母,不知道要哀求多久,父母才答應給買一個糖人。
  • 吹糖人:從吃貨到演藝
    只見他挑出一團糖稀,在手裡揉吧揉吧,扯出一條長絲含在嘴裡,隨著氣息的吐納、雙手的造型,肥碩的腰身出現了;另揪一塊糖稀搓搓,一對眼睛萌萌噠;再揪一團糖稀左甩甩右甩甩,細如髮絲的蝦須有了「怒髮衝冠」的氣勢。紅色素一噴,嚯,一隻剛出鍋的龍蝦活靈活現。  龍蝦是馬青旺自創的造型之一。「傳統的糖人造型變化也就40多樣,而且大多是用模子扣的,經過20多年的摸索,我現在能吹200多種。」
  • 六一特輯 | 還記得那個吹糖人的老爺爺嗎?
    據說,吹糖人這一個行當在唐代就有了,藝人們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塑造出人或動植物的立體形象,造型誇張寫意、惟妙惟肖、活潑淳樸……《中國匠人:河洛手藝人圖文錄(一)》一書作者李學立,便對「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糖塑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趙留合老人進行了採訪。
  • 男子吹糖人被贊「神嘴」 10秒鐘吹出小猴子
    吹糖人歷史悠長「吹糖人是孩子們最愛看的,關於吹糖人,還有個有趣的故事。」10月11日,在清明上河園,吹糖人第三代傳人馬謙堂一邊展示自己的糖人,一邊說。據馬謙堂介紹,傳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大臣劉伯溫僥倖逃脫,被一個挑糖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糖擔子換破爛。
  • 吹糖人怎麼來的,吹糖人的來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老北京的街頭巷尾,有時經常會看到一些肩挑擔子、嘴裡喊著「吹糖人兒嘞」的小商販。他們挑的擔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柜子下面有個一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放著一個放滿了糖稀的的大勺,這些小商販的工作就是——吹糖人兒。相傳朱元璋獲得皇位後,為了鞏固江山,便派人製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倖逃脫後被一個挑糖擔子的老人救下,於是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
  • 兒時甜蜜的回憶,精美的吹糖人藝術!
    ,活潑的孩子們就像炸了鍋一般「轟」的一聲蜂擁而上,興奮地看著師傅們吹出精美的小糖人,在鄉村的樸素日子裡,孩子們便有了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歡愉。糖人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是中國民間手工藝品之一。手藝人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柜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裡放滿了糖稀。
  • 廟會上這些「神嘴」真能「吹」,糖稀瞬間變糖人
    正月裡,在豫北各地沿襲多年的傳統廟會上,除了精彩的雜耍表演、琳琅滿目的各色小吃之外,還有各種身懷絕技手藝人,憑藉自己的本事現做現賣,吹糖人就是其中一個行當。這些吹糖人的手工藝人不僅要有手上功夫,更重要的還得有很厲害嘴上功夫。
  • 圓籠架木盤,鐵鍋熬飴糖好玩兒又解饞,老北京吹糖人的祖師爺是誰?
    在老北京的胡同裡,經常活動著一些遊商,或是賣各種百姓日常生活用品,或是賣兒童玩具,或是表演一些娛樂的小把戲,其中就有吹糖人的藝人。挑子後面有一個木箱,內裝木炭、麥秸杆等備用物品,這個箱子也可以當坐凳用。吹糖人的不吆喝,而是手拿一面直徑一尺多長的銅鑼,再把一根棒槌的一頭兒裹上布,邊走邊敲打銅鑼,聽到嘡嘡的響聲,胡同裡孩子們就知道是吹糖人的來了,紛紛從自家院子裡跑出來,圍著看他製作糖人。我就是聽鑼聲跑出圍觀的孩子,特別喜歡看他們的操作。
  • 吹糖人!口吹手捏的古老藝術,你還見過嗎?
    吹糖人,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漢族民間手工藝品之一。製作者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由於當時大家的生活條件普遍不高,他有時一天賣不出去幾個糖人,餓了就吃個涼饃,渴了就喝口涼水。遊鄉吹糖人的日子十分貧苦,即便這樣,他還是一幹就是30多年。30多年來,孟憲偉始終堅守著孟氏吹糖人這項技藝,並突破了以往吹糖人只能在天氣冷的時候吹、天氣過暖不能吹這一瓶頸,一年四季都能製作糖人。
  • 中國街邊 10 元 1 個吹糖人,日本人花 800 元才買得到……
    像不像我們的吹糖人吹著吹著它就鼓起來了只不過呀日本的這個糖人多了個夾心好啦~到這一步日本大名鼎鼎的夾心糖人 龍吟草莓差不多就完工啦不過還差了最後 2 步下面這張圖建議屏息仔細盯著.有沒有跟局長一樣勺子下去瞬間嘴巴飈出了兩字:臥槽廢這麼大功夫,就為了做好了打碎麼?其實人家打碎是有緣由的,你們還記得第一步裡還在冷靜中的草莓醬醬麼?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吹糖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它不僅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其中也蘊藏在幾代人的記憶中。早年間,各地街頭巷尾少不了做這種生計的人,他們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吹著糖人,甚至是集市廟會都不會錯過。民間有三種製作糖人的工藝: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而老北京多數以吹糖人和畫糖人為主,其中吹糖人的工藝最複雜。
  • 老北京吹糖人的標配:圓籠上架木盤,鐵鍋裡熬飴糖 好玩兒又解饞
    在老北京的胡同裡,經常活動著一些遊商,或是賣各種百姓日常生活用品,或是賣兒童玩具,或是表演一些娛樂的小把戲,其中就有吹糖人的藝人。何大齊 文並圖木架下面的圓籠裡,用微小的炭火焙著一個鐵鍋,裡面熬著飴糖。挑子後面有一個木箱,內裝木炭、麥秸杆等備用物品,這個箱子也可以當坐凳用。吹糖人的不吆喝,而是手拿一面直徑一尺多長的銅鑼,再把一根棒槌的一頭兒裹上布,邊走邊敲打銅鑼,聽到嘡嘡的響聲,胡同裡孩子們就知道是吹糖人的來了,紛紛從自家院子裡跑出來,圍著看他製作糖人。我就是聽鑼聲跑出圍觀的孩子,特別喜歡看他們的操作。
  • 小時候一毛一個的糖人,現在成了「藝術品」,其實有三種做法
    小豬的美食鋪每天與您相聚,在這裡我們品鑑天南地北的美食,一起探索更多讓腸胃歡暢的佳餚吧!導語:說到糖人很多人都會回憶到小時候拿在手上把玩的各種動物形象,看製作糖人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一小塊糖在師傅手中慢慢成形,吹起來的不僅僅是各種形象,更是很多孩子們對於美好的想像。
  • 前門大街圍觀北京傳統老行當「吹糖人兒」
    吹糖人兒師傅從貨架的小鐵鍋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塊糖稀,通過揉、捏、拉、摁等動作,輕輕一吹,這條長的糖稀就膨脹起來,略經師傅稍作修飾,一隻活靈活現的小老鼠就呈現在大家面前了。最惹孩子喜愛的糖人兒要算孫猴。
  • 民生微實事丨沙二社區「傳承·印記」親子非遺體驗坊之吹糖人
    本次活動分為上下兩節課程,共30組親子家庭參加,旨在通過豐富有趣的課堂體驗,讓社區居民深刻體驗中國傳統文化、非遺手工技藝的魅力。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老師先將一塊熬好的糖稀放在手中,迅速揉捏幾下,就對著扯出的細管吹起氣來,不一會兒就吹出了圓鼓鼓的「糖氣球」,老師的手也沒停下,通過捏、轉等手法,小動物的鼻子、腦袋相繼出現。不到60秒的時間裡,一隻活靈活現的小老鼠就出現在大家眼前,孩子們頓時興奮地歡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