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 如今水產品年交易額超百億

2020-12-18 東南網廈門頻道

漁港經濟 一站式滿足需求

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如今水產品年交易額超百億

20年前,高崎閩臺中心漁港還只是一片灘涂。

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如今已成為現代化國家級的中心漁港。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佩珊 郭欽轉)歷史上,廈門以海為田。自明朝以來,隨著海洋捕撈業的發展,廈門逐漸形成了以沙坡尾、東渡、第一碼頭等漁貨集散地。城市變遷裡,沙坡尾、東渡漁船匯聚的場景最終定格在了老照片裡。

而廈門本島西北一隅,一處現代化的國家級中心漁港正像一顆新星冉冉升起。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蓬勃發展,成為了特區發展的獨特註腳。

項目建設

從單一功能到國家級漁港

閩臺中心漁港建設得從20年前說起。

廈門地處東南沿海,每年都要接受三五個颱風的考驗。1999年14號颱風正面襲擊廈門,廈門外海的漁船毀壞100多艘,有的直接被吹到了岸上。在很多人看來,建設一個設施完善的避風港勢在必行。

8年探討,4年建設,位於廈門本島西北部的一片灘涂開始翻天覆地的變化。項目經歷了從避風塢、閩臺漁船避風港到閩臺中心漁港的升級,樓房、廠房、凍庫蓋起來了,大規模的漁船避風區成型了……2003年,高崎閩臺避風港一期工程完工,廈門高崎閩臺中心漁港也成為了由國家農業部批准立項的國家級中心漁港。

後來,廈門水產品生產狀況和交易狀況、市場需求之間的不相適應也引發了討論。當時廈門地區年水產品生產量20萬噸,年漁業產值15億元,但當時的東渡水產品批發市場年成交量僅約3.8萬噸,成交額也只有約4億元。

針對廈門地區水產品流通市場發展趨勢,新建的高崎閩臺中心漁港,為本埠和外埠水產商戶提供交易場所及相關服務,滿足廈門各商貿市場對水產品的日常需求,並作為閩南地區乃至全省的水產品集散中心,對完善廈門水產品市場體系、發展水產業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於是,閩臺漁輪避風港從最初單一的功能定位被調整為「綜合性的漁業物流平臺」。

防災減災

避險中心成船員「臨時家」

建成後的高崎閩臺中心漁港成了漁船新的避風塢,也成了許多船員們避風期間臨時的家。每次颱風來臨前後,數百船隻從四面八方匯聚至此,閩臺漁輪避風港管理處作為避險中心的管理單位,做好防颱風物資的準備,服務人員安全撤離、安置,一切工作熱鬧而有序。

每年防颱風期間,高崎閩臺中心漁港承擔著廈門、漳州、廣東、香港、臺灣等周邊地區漁船以及廈金、廈鼓、廈漳航線客輪、遊艇的停靠避風。每次進港避風船舶可達600艘至800艘,人員3000人至4000人。

2011年7月11日,位於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北堤岸邊的全國最大、全省首家防颱風避險中心正式啟用。避險中心第一層為卸魚棚,颱風災害時轉為臨時停車場使用。第二層為避險人員安置大廳,場所內配有1000多張小座椅,250張木板床並配有枕頭、毛巾被。漁民上岸避險,這裡的點心、礦泉水等全部免費供應,滿足避險人員吃住等需求。

避險中心第三層為指揮部,配備了大屏幕遠程監控設備,可實時觀察颱風動向和監控漁港內各處具體情況。這裡可謂是海上防災減災的「中樞」。各相關部門駐點在此,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在保障漁民生命財產安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9月,強颱風「莫蘭蒂」席捲廈門。颱風來臨前,577艘各類避風船舶開進了高崎避風港避風,船上的3368名船上人員全部撤離上岸。

水產業發展

將打造漁港經濟圈

「一個平臺、一個中心、一個市場」可以涵蓋閩臺中心漁港在水產業發展的功能定位。一個平臺為對臺交流平臺,一個中心是農水產品集散及冷鏈物流配送中心,一個市場即專業交易市場。

距廈門國際機場2公裡,距東渡港6公裡,南鄰廈門火車站北站,東林廈門大橋等,閩臺中心漁港以優越的區位優勢、海陸空物流條件和漁港完善的配套吸引了眾多臺輪,在對臺合作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9年1月6日,臺輪「金宏興」運載著400箱臺灣漁民公海捕撈的冷凍秋刀魚來到了閩臺中心漁港。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裡,相關報檢手續完成,秋刀魚順利上岸並存入凍庫。這意味著臺灣鮮活水產品進入大陸市場的「綠色通道」已經打開。如今,閩臺中心漁港已成為海峽兩岸及東南亞農水產品的集散地,並通過廈門發達的海陸空物流體系,將農水產品快速配送至全國各地。

2016年12月,依託漁港而建的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正式開業。這裡集批發交易、水產貿易、冷鏈物流、保稅冷藏等於一體,輻射廈漳泉、三明、龍巖、江西、臺灣等地,已成為廈門遠洋漁業集散基地和大宗遠洋漁獲拍賣中心,成為海西最現代化、規範化、專業化的大型水產品批發市場。

最新數據顯示,位於閩臺中心漁港的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每年交易額已超百億,市閩臺漁輪避風港管理處堅持嚴把質量關,確保廈門水產品質量安全。

目前,廈門已規劃依託閩臺中心漁港打造漁港經濟圈。今後的漁港將一站式滿足市民、遊客休閒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等需求,展示閩南漁業文化,豐富廈門旅遊項目。

親歷漁村巨變

享受發展果實

透過窗,高崎村村民林友誼向記者回憶起十幾年前的漁港所在地。「這裡一整片都是灘涂,村民們在灘涂上搞養殖,養海蠣、花蛤、血蛤、蟶等。」20歲不到的年紀,林友誼就跟著父親到莆田、汕頭等地買苗種,再回家把它們種進灘涂裡。「有些苗要冬天下水裡去拋,海風大,氣溫低,一小會兒手就凍僵了。」

灘涂被政府收回時,有些村民不理解,但在林友誼看來,這就是城市發展。如今,村裡的小樓房鱗次櫛比。漁港不斷發展,來的人越來越多,村民們也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商機。家裡的出租房搶手了,每個套間每月收入在500元至800元之間;有的村民在漁港裡找到工作,開始了規律的生活;有的村民開起了小炒店,有的開起了小賣部……一個全新的生活圈、經濟圈正不斷完善著。

十幾年間,閩臺中心漁港不斷發展,附近村民親歷、見證,也開始享受發展帶來的成果。

相關焦點

  • 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 如今水產品年交易額超百億
    自明朝以來,隨著海洋捕撈業的發展,廈門逐漸形成了以沙坡尾、東渡、第一碼頭等漁貨集散地。城市變遷裡,沙坡尾、東渡漁船匯聚的場景最終定格在了老照片裡。  而廈門本島西北一隅,一處現代化的國家級中心漁港正像一顆新星冉冉升起。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蓬勃發展,成為了特區發展的獨特註腳。
  • 閩臺中心漁港開建 可買新鮮漁貨及臺灣水產品
    ■坐落象嶼保稅區二期,明年下半年項目陸續投入運營■市民將可在這裡買到最新鮮漁貨及臺灣特色水產品閩臺中心漁港將帶來什麼?    【記者觀察】   在象嶼的「懷抱」裡,坐落於保稅區二期內的閩臺中心漁港,它將給愛吃海鮮的廈門人帶來什麼?沾了一個「臺」字,它在兩岸農漁業、水產品交流交易中將發揮什麼作用?
  • 這場海鮮盛宴讓你欲罷不能 2020廈門高崎漁港海鮮節啟幕
    11月21日,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主要活動之一,2020廈門高崎漁港海鮮節在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啟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打卡,感受舌尖上的海鮮之旅。  本次海鮮節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與夏商集團聯合主辦,由閩臺漁港發展保障中心、夏商水產集團聯合承辦,活動為期一周,將持續至27日。
  • 走向全新「藍海」|海洋|高崎漁港|施辰靜|水產品|海洋發展局|藍海
    海洋周期間舉辦的國際遊艇展 施辰靜 攝海洋周「藍色夢想」藝術展在位於澳頭的廈門北歐當代藝術中心展出。 施辰靜 攝廈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帶海洋生物藥品、保健品等來參展。 施辰靜 攝俯瞰高崎漁港。 蘇華琦 攝引入高端產業11月22日的廈門高崎漁港海鮮節現場,深圳聯成遠洋漁業集團投資的金槍魚加工廠正式投產。
  • 高崎漁港將變身浪漫漁人碼頭
    【現狀】  交通擁堵業態單一 功能提升迫在眉睫  高崎漁港位於廈門島西北部,2010年投入使用,主要功能定位為避風防災減災、水產品集散、對臺貿易和休閒漁業。每年颱風期間,成為各類船舶停靠的港灣,可同時容納六七百艘各類船舶。  但是,隨著廈門城市的發展,高崎漁港也面臨交通擁堵、業態單一等問題,功能提升迫在眉睫。
  • 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廈門高崎漁港防颱風應急預案的通知
    總指揮: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總指揮)  副總指揮: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分管副局長  指揮組組長:廈門漁監局領導  成員:市臺辦、廈門海事局(執法支隊)、市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市閩臺漁輪避風港管理處、市閩臺中心漁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閩臺建港公司)、武警廈門支隊、廈門市邊防支隊、廈門市公安消防支隊、保稅區派出所、廈門市輪渡公司等有關單位領導
  • 廈門高崎漁港舉行應急綜合演習
    漁船「著火」船員「落水」 廈門高崎漁港舉行應急綜合演習一場緊急救援在高崎漁港接連上演,滅火、救生、防疫檢測,船岸聯動最後化險為夷。好在,這驚險的一幕幕,只是一場安全演練。伴隨颱風季節的到來,為做好高崎閩臺中心漁港防颱風、消防、疫情防控和水上突發事件應急工作,廈門市海洋發展局聯合多個部門開展應急綜合演習。
  • 2020廈門高崎漁港海鮮節盛大啟幕
    11月21日下午,2020廈門高崎漁港海鮮節在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盛大啟幕。薩摩亞、密克羅尼西亞、湯加、斐濟四國駐華大使,廈門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國內外行業嘉賓等出席開幕式。
  • 國家重點支持新建對臺漁業基地 廈門將推動建成漁港經濟區
    ,規劃建設成國家一級漁港,遠期規劃建設為國家中心漁港進展避風港B段一期工程主體已完工廈門日報訊(記者林雯)廈門將推動建成漁港經濟區。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近日聯合編制《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8-2025年)》,提出將以廈門高崎閩臺中心漁港為基礎,重點支持新建對臺漁業基地,推動形成集對臺貿易、濱海休閒旅遊等為特色的漁港經濟區。
  • 廈門中埔水產批發市場將搬遷到夏商(高崎)水產批發市場
    出處:廈門日報        瀏覽量: 11119 次 我要評論   ■&nbsp將搬入位於閩臺中心漁港的夏商(高崎)水產批發市場,明年下半年開業  根據廈門市人民政府專題會議紀要〔2009〕169號、〔2009〕172號的精神,中埔市場的水產品批發業務全部移入閩臺中心漁港的廈門夏商(高崎)水產批發市場,原中埔水產批發市場將改造為集蔬菜、乾貨為一體的綜合批發市場。
  • 到夏商水產交易中心大飽口福啦 今天起,高崎漁港有一大波好料等你...
    11月21日-27日,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與夏商集團聯合主辦,由閩臺漁港發展保障中心與夏商水產集團承辦的2020廈門高崎漁港海鮮節(簡稱「海鮮節」)將在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拉開帷幕。  不僅有幾百家海鮮商戶、數百款水產限時特價,更有海鮮酒樓讓人大快朵頤,準備好味蕾和肚子,到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享受濱海休閒風光,品嘗特色海味,把豐富、安全、美味的海鮮帶回家吧。
  • 截至昨日15時 廈門541艘船舶高崎漁港避風
    廈門日報訊 (記者 郭欽轉 通訊員 林建斌翁國寶)平日裡空曠的廈門高崎漁港,昨日密匝匝停滿了數百艘來此避風的各類船舶,嚴陣以待颱風「瑪莉亞」的臨近。截至昨日15時,在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努力下,進入高崎漁港錨泊的各類避風船舶共計541艘。其中,臺籍漁船1艘、漁船(來自龍海浯嶼村)362艘、養殖水運船1艘、城市客渡輪19艘、遊艇55艘、溢油應急船2艘、環衛船3艘、其他船舶61艘、工程船5艘、砂船1艘,公務(益)船艇31艘。
  • 高崎漁港將改造 對標臺北上引水產 變身"漁港綜合體"
    昨日,市海洋與漁業局發布2019年海洋與漁業工作亮點,記者從會上獲悉,高崎漁港今年將依託市場和漁港發展「漁市遊」項目,相關方案目前已報送市規劃委。廈門島內很快將形成一座綜合性的休閒旅遊服務漁港。
  • 廈門對臺漁業基地歐厝避風港B段一期工程主體完工
    廈門對臺漁業基地歐厝避風港B段一期工程主體完工  國家發改委和農業農村部近日聯合印發《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8—2025年)》,規劃建設東南沿海等10大沿海漁港群。根據《規劃》批示,國家支持建設廈門漁港經濟區。
  • 廈門高崎漁港濱海將現景觀休閒帶
    [新聞頁-臺海網] 濱海路外側沿線景觀綠化提升工程項目效果圖 臺海網1月13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高崎漁港片區內五大工程項目正在持續推進中。
  • 野生海味新鮮到港 開漁一周50萬公斤漁獲進入廈門高崎漁港
    記者唐光峰攝臺海網8月25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昨日傍晚,市民陳女士在位於高崎的夏商水產品批發市場買到了新鮮上市的石斑魚。這批海鮮是當天下午剛從廈門高崎漁港進港卸下的漁獲。這艘粵南澳漁31338漁船載來的赤棕魚、石斑魚、黑石蟹等4000公斤海鮮,銷往廈門及周邊城市,還有一部分直接被運輸車送往廣東,在當日就能銷售一空。
  • 浪漫「漁人碼頭」將現身廈門!帝王蟹龍蝦敞開吃,還能體驗海釣樂趣...
    高崎漁港現狀是這樣的高崎漁港位於廈門島西北部,2010年投入使用,主要功能定位為避風防災減災、水產品集散、對臺貿易和休閒漁業。每年颱風期間,成為各類船舶停靠的港灣,可同時容納六七百艘各類船舶。但是,隨著廈門城市的發展,高崎漁港也面臨交通擁堵、業態單一等問題,功能提升迫在眉睫。根據《廈門島西北門戶片區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市海洋局將大力推進高崎漁港「漁市遊」的漁業產業提升。
  • 廈門高崎漁港海鮮節將持續至27日
    三百多斤野生石斑魚引圍觀  廈門網訊(本網記者 沈偉彬)三百多斤的野生石斑魚、近兩米長的鱘龍魚、各式各樣的海鮮水產……11月21日,廈門高崎漁港海鮮節在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啟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
  • 廈門中埔水產批發市場要整體搬遷 新市場可吃海鮮可觀光
    ■ 將搬入位於閩臺中心漁港的夏商(高崎)水產批發市場,明年下半年開業   ■ 新市場將是海西最重要的、市政府指定的廈門市唯一水產批發市場 廈門民生國有流通主渠道——夏商農產品集團投資10億元,著力打造從基地到餐桌的安全、完整的水產品產業鏈,海西最重要的、廈門市政府指定的廈門市唯一的水產批發市場——廈門夏商(高崎)水產批發市場即將啟用。
  • 福建廈門歐厝對臺漁業基地將建一流漁港 將建設為國家中心漁港
    福建廈門歐厝對臺漁業基地將建一流漁港 將建設為國家中心漁港2015-11-27 08:40:00  水產養殖網  近年來,廈門的傳統捕撈業逐漸退出,高效、環保、多產的現代漁業正處於黃金髮展時期。貫徹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為從根本上推動產業發展,市委、市政府提前謀劃,做出在廈門建設現代化大型海洋漁業基地的決策,大力發展現代漁港經濟,建設海洋漁業經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