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 如今水產品年交易額超百億

2020-12-15 廈門網

20年前,高崎閩臺中心漁港還只是一片灘涂。

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如今已成為現代化國家級的中心漁港。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陳佩珊郭欽轉)歷史上,廈門以海為田。自明朝以來,隨著海洋捕撈業的發展,廈門逐漸形成了以沙坡尾、東渡、第一碼頭等漁貨集散地。城市變遷裡,沙坡尾、東渡漁船匯聚的場景最終定格在了老照片裡。

  而廈門本島西北一隅,一處現代化的國家級中心漁港正像一顆新星冉冉升起。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蓬勃發展,成為了特區發展的獨特註腳。

  項目建設

  從單一功能到國家級漁港

  閩臺中心漁港建設得從20年前說起。

  廈門地處東南沿海,每年都要接受三五個颱風的考驗。1999年14號颱風正面襲擊廈門,廈門外海的漁船毀壞100多艘,有的直接被吹到了岸上。在很多人看來,建設一個設施完善的避風港勢在必行。

  8年探討,4年建設,位於廈門本島西北部的一片灘涂開始翻天覆地的變化。項目經歷了從避風塢、閩臺漁船避風港到閩臺中心漁港的升級,樓房、廠房、凍庫蓋起來了,大規模的漁船避風區成型了……2003年,高崎閩臺避風港一期工程完工,廈門高崎閩臺中心漁港也成為了由國家農業部批准立項的國家級中心漁港。

  後來,廈門水產品生產狀況和交易狀況、市場需求之間的不相適應也引發了討論。當時廈門地區年水產品生產量20萬噸,年漁業產值15億元,但當時的東渡水產品批發市場年成交量僅約3.8萬噸,成交額也只有約4億元。

  針對廈門地區水產品流通市場發展趨勢,新建的高崎閩臺中心漁港,為本埠和外埠水產商戶提供交易場所及相關服務,滿足廈門各商貿市場對水產品的日常需求,並作為閩南地區乃至全省的水產品集散中心,對完善廈門水產品市場體系、發展水產業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於是,閩臺漁輪避風港從最初單一的功能定位被調整為「綜合性的漁業物流平臺」。

  防災減災

  避險中心成船員「臨時家」

  建成後的高崎閩臺中心漁港成了漁船新的避風塢,也成了許多船員們避風期間臨時的家。每次颱風來臨前後,數百船隻從四面八方匯聚至此,閩臺漁輪避風港管理處作為避險中心的管理單位,做好防颱風物資的準備,服務人員安全撤離、安置,一切工作熱鬧而有序。

  每年防颱風期間,高崎閩臺中心漁港承擔著廈門、漳州、廣東、香港、臺灣等周邊地區漁船以及廈金、廈鼓、廈漳航線客輪、遊艇的停靠避風。每次進港避風船舶可達600艘至800艘,人員3000人至4000人。

  2011年7月11日,位於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北堤岸邊的全國最大、全省首家防颱風避險中心正式啟用。避險中心第一層為卸魚棚,颱風災害時轉為臨時停車場使用。第二層為避險人員安置大廳,場所內配有1000多張小座椅,250張木板床並配有枕頭、毛巾被。漁民上岸避險,這裡的點心、礦泉水等全部免費供應,滿足避險人員吃住等需求。

  避險中心第三層為指揮部,配備了大屏幕遠程監控設備,可實時觀察颱風動向和監控漁港內各處具體情況。這裡可謂是海上防災減災的「中樞」。各相關部門駐點在此,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在保障漁民生命財產安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9月,強颱風「莫蘭蒂」席捲廈門。颱風來臨前,577艘各類避風船舶開進了高崎避風港避風,船上的3368名船上人員全部撤離上岸。

  水產業發展

  將打造漁港經濟圈

  「一個平臺、一個中心、一個市場」可以涵蓋閩臺中心漁港在水產業發展的功能定位。一個平臺為對臺交流平臺,一個中心是農水產品集散及冷鏈物流配送中心,一個市場即專業交易市場。

  距廈門國際機場2公裡,距東渡港6公裡,南鄰廈門火車站北站,東林廈門大橋等,閩臺中心漁港以優越的區位優勢、海陸空物流條件和漁港完善的配套吸引了眾多臺輪,在對臺合作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9年1月6日,臺輪「金宏興」運載著400箱臺灣漁民公海捕撈的冷凍秋刀魚來到了閩臺中心漁港。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裡,相關報檢手續完成,秋刀魚順利上岸並存入凍庫。這意味著臺灣鮮活水產品進入大陸市場的「綠色通道」已經打開。如今,閩臺中心漁港已成為海峽兩岸及東南亞農水產品的集散地,並通過廈門發達的海陸空物流體系,將農水產品快速配送至全國各地。

  2016年12月,依託漁港而建的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正式開業。這裡集批發交易、水產貿易、冷鏈物流、保稅冷藏等於一體,輻射廈漳泉、三明、龍巖、江西、臺灣等地,已成為廈門遠洋漁業集散基地和大宗遠洋漁獲拍賣中心,成為海西最現代化、規範化、專業化的大型水產品批發市場。

  最新數據顯示,位於閩臺中心漁港的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每年交易額已超百億,市閩臺漁輪避風港管理處堅持嚴把質量關,確保廈門水產品質量安全。

  目前,廈門已規劃依託閩臺中心漁港打造漁港經濟圈。今後的漁港將一站式滿足市民、遊客休閒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等需求,展示閩南漁業文化,豐富廈門旅遊項目。

  親歷漁村巨變享受發展果實

  透過窗,高崎村村民林友誼向記者回憶起十幾年前的漁港所在地。「這裡一整片都是灘涂,村民們在灘涂上搞養殖,養海蠣、花蛤、血蛤、蟶等。」20歲不到的年紀,林友誼就跟著父親到莆田、汕頭等地買苗種,再回家把它們種進灘涂裡。「有些苗要冬天下水裡去拋,海風大,氣溫低,一小會兒手就凍僵了。」

  灘涂被政府收回時,有些村民不理解,但在林友誼看來,這就是城市發展。如今,村裡的小樓房鱗次櫛比。漁港不斷發展,來的人越來越多,村民們也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商機。家裡的出租房搶手了,每個套間每月收入在500元至800元之間;有的村民在漁港裡找到工作,開始了規律的生活;有的村民開起了小炒店,有的開起了小賣部……一個全新的生活圈、經濟圈正不斷完善著。

  十幾年間,閩臺中心漁港不斷發展,附近村民親歷、見證,也開始享受發展帶來的成果。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廈門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 如今水產品年交易額超百億
    漁港經濟 一站式滿足需求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如今水產品年交易額超百億高崎閩臺中心漁港從無到有,如今已成為現代化國家級的中心漁港。項目經歷了從避風塢、閩臺漁船避風港到閩臺中心漁港的升級,樓房、廠房、凍庫蓋起來了,大規模的漁船避風區成型了……2003年,高崎閩臺避風港一期工程完工,廈門高崎閩臺中心漁港也成為了由國家農業部批准立項的國家級中心漁港。後來,廈門水產品生產狀況和交易狀況、市場需求之間的不相適應也引發了討論。
  • 潮州饒平水產品搭上電商快車年交易額超7億,帶動全縣電商快速興起
    特別是今年以來,饒平水產品搭上電商快車,帶動全縣電商快速興起。僅在今年一季度,饒平縣的電商交易額就超7億元。汫洲鎮是粵東主要的水產品貿易集散地,目前擁有3個大型水產品交易市場。近年來,汫洲鎮支持鼓勵企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引領人才進入生鮮電商創業領域,海產品電商貿易模式趨向成熟。
  • 閩臺中心漁港開建 可買新鮮漁貨及臺灣水產品
    ■坐落象嶼保稅區二期,明年下半年項目陸續投入運營■市民將可在這裡買到最新鮮漁貨及臺灣特色水產品閩臺中心漁港將帶來什麼?    【記者觀察】   在象嶼的「懷抱」裡,坐落於保稅區二期內的閩臺中心漁港,它將給愛吃海鮮的廈門人帶來什麼?沾了一個「臺」字,它在兩岸農漁業、水產品交流交易中將發揮什麼作用?
  • 黃沙港中心漁港建設注入新動力
    本報訊(記者 黃雲鷹 通訊員 王榮)日前,射陽縣黃沙港鎮國家中心漁港核心區重大項目——佔地面積207畝的漁港風情廣場土地成功摘牌,這標誌著國資企業強勢入駐漁港,成為建設、管理漁港的生力軍,為打造江蘇沿海中部重要的水產品集散中心,建成黃海之濱旅遊目的地注入了強勁動力。
  • 走向全新「藍海」|海洋|高崎漁港|施辰靜|水產品|海洋發展局|藍海
    海洋周期間舉辦的國際遊艇展 施辰靜 攝海洋周「藍色夢想」藝術展在位於澳頭的廈門北歐當代藝術中心展出。 施辰靜 攝廈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帶海洋生物藥品、保健品等來參展。 施辰靜 攝俯瞰高崎漁港。 蘇華琦 攝引入高端產業11月22日的廈門高崎漁港海鮮節現場,深圳聯成遠洋漁業集團投資的金槍魚加工廠正式投產。
  • 射陽激活漁業漁港發展新動能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該縣境內建成黃沙港國家級中心漁港、新洋港國家二級漁港,以及4個群眾漁港。依託漁港便利的運輸條件,射陽發展水產養殖面積40萬畝,並初步形成水產苗種、海洋捕撈、水產品加工、繩網機械加工等8大產業鏈條,「4大主導品種、4個億元養殖產業、6大特色養殖基地」的水產養殖發展格局。
  • 溫州中心漁港現雛形 為浙南規模最大中心漁港
    除了颱風天,一般的下雨天都是沒停工休息的。到高峰期時,每天有20多輛的20噸車在運輸,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張孚洪說:「涉海工程不同於陸上的工程,這麼大的資金投入,全用在海底了,在岸上也看不出什麼名堂來。」可是它卻事關海島海洋和漁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能防災、減災,對海島漁民來說,是一項重要的生命工程、安全工程和民生工程。
  • 國聯水產、亞洲漁港……領頭企業如何謀變?
    分析:    2019年國聯水產除了自建智能化工廠等內部動作外,對外與多家公司達成合作,在產業布局、資源搶佔、渠道布局等方面的一系列行動引人矚目。2019年公司全面深化與永輝超市、沃爾瑪超市等大型客戶戰略合作,開拓了永旺超市、中百倉儲等新的商超客戶,商超渠道增速顯著。
  • 射陽:培強漁業漁港經濟發展新動能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該縣境內建成黃沙港國家級中心漁港、新洋港國家二級漁港,以及4個群眾漁港。依託漁港便利的運輸條件,射陽發展水產養殖面積40萬多畝,並初步形成水產苗種、海洋捕撈、水產品加工、繩網機械加工等8大產業鏈條,「4大主導品種、4個億元養殖產業、6大特色養殖基地」的水產養殖發展格局。
  • 閘坡漁港經歷了四次大規模建設……
    近日,閘坡漁港管護中心工程師張就富向記者講述閘坡漁港的歷史。1954年出生的張就富是土生土長的閘坡人,吃著海味長大,他參與閘坡漁港三次歷史性建設的規劃工作,見證著漁港成長。談起漁港歷史,張就富不禁感慨:「建港之前,這裡就是一個原生態的澳子,沒有碼頭、沒有路。
  • 橫沙漁港吃海鮮或比舟山便宜兩成
    漁港距人民廣場50公裡橫沙漁港位於長興島東端的橫沙通道西岸中部,處於長江入海口的「T」形結合部,距人民廣場約50公裡。橫沙漁港一期工程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3億元。主要包括10萬噸的低溫冷藏庫、2000噸的超低溫冷藏庫、日製冰200噸的製冰車間、近3萬平方米的交易大廳和發運平臺,65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以及辦公樓、漁民公寓等配套設施。
  • 江蘇省常州武進夏溪花木市場交易額超百億
    中國園林網1月21日消息:依託常州武進花木產業優勢和自身品牌優勢,2012年,夏溪花木市場一舉突破交易額百億大關。  上世紀80年代,常州武進嘉澤、夏溪等地區花卉苗木產業逐漸興盛,苗農種植熱情高漲,但缺乏專業化市場,「有生產無銷路」的痛苦制約了產業發展。
  • 到高崎漁港來一場"漁市遊" 既可品美味還能賞美景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王穎達 圖/劉東華)海鮮是閩南人餐桌上的「常客」,島內高崎閩臺中心漁港(下稱「高崎漁港」)已成為感受漁市文化的最佳場所之一。漁港中,夏商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是全省最大的活鮮交易集散地,位於漁港北堤的漁港小鎮則是市民品美食、購海鮮、遊漁市的好去處。夜晚更是體驗「漁港風情」的好時機,市民和遊客可以一邊欣賞海上夜色,一邊品嘗地道海鮮。
  • 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發布:紅島中心漁港上榜(圖)
    其中,膠州灣漁港經濟區將以紅島中心漁港為基礎,形成水產品加工、水產品商貿、休閒漁業等特色。依託現有中心漁港、一級漁港及周邊其他漁港,根據各地區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城鎮發展、海域岸線分布,建設形成93個漁港經濟區。
  • 格力地產洪灣漁港夜市盛大開市 | 耕海魚滿艙·濱海夜市旺
    漁港夜市恢復,將有大批新鮮漁獲在此聚集交易並源源不斷輸往市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各大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隨著交易秩序的逐步恢復,漁港夜市預計日交易額可達到200萬元。洪灣中心漁港總投資約12億元,於2018年12月正式開港。
  • 天津中心漁港擬打造北方水域經濟絕對主體(圖)
    未來中心漁港不僅將被建設成為集餐飲、住宿、娛樂等休閒功能為一體的環渤海旅遊中心,同時水產品交易區和冷藏加工區等功能區以及遊艇碼頭的建設,還將使中心漁港的區域功能拓展成為北方水產品加工集散中心和遊艇產業中心,這三大中心將使天津市濱海新區中心漁港佔據北方水域經濟的絕對主體地位。
  • 高質量發展丨江蘇射陽:激活漁業漁港發展新動能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該縣境內建成黃沙港國家級中心漁港、新洋港國家二級漁港,以及4個群眾漁港。依託漁港便利的運輸條件,射陽發展水產養殖面積40萬畝,並初步形成水產苗種、海洋捕撈、水產品加工、繩網機械加工等8大產業鏈條,「4大主導品種、4個億元養殖產業、6大特色養殖基地」的水產養殖發展格局。
  • 長興橫沙漁港首次以海運模式進口鮮活遠洋水產品
    這是長興橫沙漁港自去年下半年正式對外開放、去年12月取得水生動物水運指定口岸資格後,迎來的第一艘活品水生動物運輸船,也是上海首次以海運模式成功進口鮮活遠洋水產品,這標誌著上海在水產品國際貿易、水產品國際航運方面取得了新成就。
  • 福州馬尾水產交易市場年交易額超300億元
    福州馬尾水產交易市場年交易額超300億元2018-05-23 08:5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福州晚報說到「最」,如今馬尾水產交易市場,不僅是全國最具規模的水產品交易中心及遠洋漁業產品集散地,更是亞洲最大的水產專業性市場,日前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亞洲最大水產專業性市場  馬尾水產交易市場,佔地8萬多平方米,是集水產交易、冷鏈、物流、食品檢測、加工於一體的多功能、配套齊全的交易平臺,也是亞洲最大的水產專業性市場。
  • 廈門看海新去處,漁港風情美不勝收還能吃上饕餮海鮮,遊客較少!
    今天帶大家來看廈門一處小眾的觀海景好去處,新開發的夏商漁港小鎮,夕陽西下之時格外美!這片漁港臨近高崎避風塢,休漁期的話可以看到大量漁船停靠,現在還能見到少數漁船靠港作業。整片漁港的魚腥味不是很濃,既可以有大海的氣息,又不至於難聞令人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