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創建長效幫扶機制 走惠州特色鄉村振興新路

2020-12-25 南方新聞網

國富民殷,強農為本。鄉村振興事關惠州全面協調發展,事關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大局,是惠州必須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今年6—8月,惠州市人大常委會與團市委組成調研組,深入各縣(區)、鎮村開展「一村一策」專題調研,並在調研的基礎上就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鄉村振興長效幫扶工作機制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形成了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提出,惠州要突出在「統籌、協調、考核」三個方面發力,進一步破解農村發展各類障礙,建立能激發鄉村發展主體、精準高效配置各類資源的長效幫扶工作機制,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農村發展規律下,走出具有惠州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

南方日報記者 烏天宇

帶著問題進村「會診」

形成常態化「一村一策」問策機制

6月初至8月底,按照「點面結合、精準把脈」的工作原則,調研組分成5個小組深入惠城、惠陽、惠東、博羅、龍門5個縣(區),分別定點選取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併等四類共20個典型村,採取進村入戶、座談討論、問卷調查、實地察看等形式,詳細摸底調查,研判分析定點村存在的問題與優勢,釐清下一步發展思路。

在此期間,調研組每月2-3次到縣(區)、鄉鎮和定點村進行指導,促進一村一策「把脈」「會診」等工作,推動全市26個鎮427個村根據自身特點、資源稟賦等形成初步的發展思路,並帶動其他鄉村認真探討研究發展思路與規劃。

「調研不但較詳細地摸清了定點村基本情況,幫助定點村理清發展思路,還進一步激活了全市鎮村幹部謀發展的思想,為下一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基礎。」惠州市人大常委會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羅志成介紹,為探索研究新的幫扶工作措施與機制,調研組先後組織召開由農業、財政、自然資源、住建等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縣(區)人大常委會、鎮政府、村委會,以及有關專家學者參加的各類座談會23場,併到廣州、佛山、清遠等6個市考察學習鄉村振興先進經驗。

通過專題調研,調研組提出建立「一村一策」長效問策機制,由市委農辦負責牽頭,組建由相關部門、專家組成的問策團隊,對全市所有鄉村進行常態化、制度化的「問診」「會診」,分析研究各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資源優勢,幫助制定發展規劃,形成專業工作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縣(區)鄉鎮點面結合、縱橫對接合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局面。

羅志成表示,據調研了解,眾多農村尤其是村「兩委」幹部對「一村一策」寄予厚望,一些鄉村熱情高漲,較快地制定了「一村一策」發展規劃,期待能找到更加符合實際的強村富民抓手,進一步增強村組集體經濟實力,開拓增收渠道,提高生活水平。

目前,龍門縣156個村100%完成初步發展思路,惠城區57%的村完成初步發展思路,部分發展思路較完善的村已經開始逐步實施發展規劃,由上而下形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合力,進一步營造了鄉村幹事創業的氛圍。

為鄉村振興聚力

加快「三農」大數據平臺建設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調研發現,惠州雖然在扶貧工作方面取得較為顯著的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與不足。

「很多鄉鎮政府僅有20%左右的人和精力放在農村發展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社會管理、徵地拆遷和其它上級交辦落實的各項考核工作和檢查評比上。」調研組發現,目前惠州「三農」工作短板突出表現在思想認識不足、農村各類數據不全不清、鄉村規劃滯後、農村改革步伐不夠大、考核不精準等問題上,導致相關政策和資金落實不到位、產業帶動機制不健全、幫扶效果不明顯等現象的發生。

調研組認為,面對當前惠州經濟社會和鄉村發展的新變化、新變局,破解農村發展各類障礙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必須創新思維與方法,走具有惠州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

「建立專業化幫扶機制,讓專業的人幹好專業的事。」調研組建議,要立足實際打破體制機制障礙,賦予市、縣(區)農辦統籌其他部門涉及鄉村振興有關資金、項目和督導考核的權力,建立「統籌有力、協調暢順、考核精準」的幫扶工作機制,加快形成由農村工作部門單向籌劃、單兵突進向統籌謀劃、部門協調、城鄉聯動的工作新格局,促進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

為鄉村振興聚力,最關鍵的在於打破各方數據的壁壘和信息孤島。對此,調研組提出建立「三農」數據資源清單管理機制,加快全市農村農業大數據基礎平臺建設,精準採集全市所有農村人口、土地、產業、自然資源等信息數據,全面掌握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發展各類資源要素,為統籌整合農村資源有效精準供給奠定基礎。

比如,在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時,可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進行分析,以市場為導向,將企業需求與農村需求進行有效對接,引導企業資本下鄉、項目下鄉、技術下鄉,破除過度依賴財政投入,激發農村活力,挖掘農村潛力,形成村企「共贏」局面,促進農村繁榮、農業增收。

調研組還提議,建立幫扶「責任清單」制度,全面梳理政策幫扶清單、項目建設清單形成彙編,指引各相關職能部門、鎮村吃透、用好政策,進而主動對接鄉村與市場,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實實在在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出實效。

讓「指揮棒」更精準

不同類型村莊需差異化考核

考評是有效幫扶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檢驗工作成效、推動責任落實的重要方式。不過,調研發現,目前,惠州市鄉村振興考核工作主要按照《廣東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辦法》執行,沒有根據惠州實際制定考核細則,無法進行差異化考核,考核不夠全面。

比如,審計和監察部門較重視省級貧困村的監督,對沒有列入貧困村的關注不夠、參與度不高,壓力傳導不夠,尤其是考核結果只作為一般性參考,與幹部選拔使用、項目安排和資金分配等方面沒有實質性關聯,激勵作用不明顯。

「考核不精準、激勵不到位、監督不全面,就無法形成有效的激勵推進作用。」羅志成表示,建立精準科學的考核機制,既能有效實現基層減壓,又可以避免考核覆蓋不到位問題的出現,促進相關部門和縣(區)、鎮村落實責任、擔當作為。

調研組建議,惠州相關部門應結合實際建立差異化指標考核體系。比如,考核細則要涵蓋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綜合改革等各項工作,並明確具體指標、責任部門、完成時限;針對不同類型的村莊,要以各自資源稟賦為基準,制定出具體的、可操作的考核內容、評價方式和操作規程,實行差異化考核等。

「建議由市級統籌、縣鎮組織實施考核工作。」調研組指出,要充分運用考核結果,將考核結果作部門、縣鎮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評的重要依據,結果排名作為幹部選拔作用、評先獎優、項目安排和資金分配的重要參考依據。

同時,要建立常態化監督問責機制和長效激勵機制,對鄉村振興工作、項目設施等進行跟蹤、督導,工作敷衍、落實不到位、搞形式主義的進行通報,甚至紀律處分;對「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等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模式進行考評比賽,投入資金變「補」為「獎」,進一步發揮鎮村一級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推進各項政策和工作落實。

相關焦點

  • 產業幫扶開拓鄉村振興路
    近年來,嶺南集團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發揮旅遊和食品兩大主業優勢,打造「連著產業扶貧一併推、連著農旅特色一併玩、連著休閒民宿一併住、連著土特風味一併嘗、連著紅色教育一併學、連著網紅打卡一併造、連著就業創業一併幫」的「嶺南七連」新模式,投入近2000萬元結對幫扶清遠連州、貴州畢節、廣州北部山區等地區
  • 海南人大:長效機制幫扶長田村脫貧「摘帽」
    如今,村裡新興起的百香果種植等產業,正助力村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闊步前行。2016年4月,長田村被確定為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定點幫扶村。五年時間裡,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以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為重點,不斷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 粵鄉村悅美麗 粵振興悅三水
    美麗鄉村,三水先行。12月19日,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在佛山市三水區舉行。2018年,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地區,三水立足實際,全域謀劃,探索推進美麗創建、城鄉融合、鄉村治理,形成具有三水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徑。
  • 解讀廣州「十四五」規劃建議之鄉村振興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98.9%的自然村可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131條行政村可達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規劃建議提出,要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提升乾淨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創建水平,建設嶺南特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群。
  • 佛山三水:全域鄉村振興打開城鄉融合新空間
    同時,三大片區分別成立了聯合黨委,統籌資源,引入資金競爭分配機制,促進組織共建、項目聯建、產業共興、生態共融。  2019年以來,三水把全域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從「三片聯動、百村共建」升級為「一軸三區三環七帶」, 強化南北交通軸對各片區的串聯作用,更加注重挖掘上述三大示範片區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探索「三水樣本」。
  • 廣東三水:首創「美麗指數」形成鄉村振興「美麗方案」
    12月19日,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舉行。作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三水立足實際,全域謀劃,探索推進美麗創建、城鄉融合、鄉村治理,形成具有三水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徑。
  • 產業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15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威海打造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209個!
    提高站位、統籌謀劃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走實走深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突出示範帶動,狠抓任務落實,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任務要求全面落到實處。「點」上累計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209個,年內將達到303個。「線」上分類探索濱海型、山區型、城郊型鄉村振興實現路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2019年全市有5個鎮、54個村通過首批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工程認定。「面」上重點打造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田園綜合體),覆蓋涉農鎮街28.9%的行政村,形成生態農業區、就業聚集區、農村新型社區、鄉村旅遊區「四區共建」大格局。
  • 鄉村振興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政策解讀·聚焦中央一號文件②)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作了全面部署,億萬農民充滿新期待。  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新時代推進「三農」工作的新旗幟。新旗幟,新在哪兒?  新在系統化治理,五位一體全面推進。
  • 鄉村振興丨河北遷西:創建美麗小庭院 描繪鄉村新畫卷
    王愛軍 攝從「全面治理」到「細胞治理」 探索人居環境整治新路徑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普遍存在管一管就好,松一松就壞的治理頑疾,並且難以形成常態效應,也制約了鄉村發展。面對這些問題,遷西縣提出以「生態庭院」創建作為鞏固治理成果的深化步驟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大舉措。一是全面整治城鄉環境。
  • 佛山三水:創新機制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鄉村振興的美麗方案
    全省鄉村振興「大閱兵」,三水捧回三大獎項據了解,此次系列評選活動自啟動以來受到社會的熱烈響應,全省共有123個美麗鄉村、124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329個特色名村參與評選,先後經過了申報推薦、網絡票選、專家走訪、綜合評定等多個環節,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全省鄉村振興「大閱兵」。
  •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是一次戰略上的轉型和升級,不僅包括經濟、社會轉型,還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復興,是農業的全面轉型、農村的全面發展、農民的全面進步。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大膽探索,改革創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 梅縣區:企業幫扶點子多 鄉村振興路子寬
    目前,梅縣區已成立工商聯鎮級商會14個,共發動161家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通過「多企幫一村」「一企幫一村」「一企幫多村」等方式,達成結對幫扶355個村。據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全省鄉村振興工作會議召開以來,該區企業和企業家捐資近3億元,組織開展村企對接350多次。
  • 金華湯溪探索本土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原標題:湯溪探索本土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為進一步落實浙江省委關於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要求,並切實做好鄉村振興工作,金華湯溪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的大調研課題,主要領導深入田間地頭,走遍了湯溪72個村,探索研究了7條湯溪鎮鄉村振興發展路徑。
  • 「「美麗庭院」展播」出彩超市、愛心小超市,探索「創建」新路徑...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指示精神,山東省婦聯聯合省委宣傳部等6部門下發通知,組織全省廣大農村家庭創建「美麗庭院」,助力鄉村振興,2019年以來,全省各級婦聯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積累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
  • 彭州:「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路
    近年來,成都彭州市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以創建為抓手,聚力公路聯網成勢,為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立體山水公園城市提供有力保障。2020年,彭州市成功創建四川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基本形成全域覆蓋、布局合理、設施完備、通達順暢的農村公路網絡,實現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道路通了、思路寬了、群眾幸福了。
  • 韶關南雄被列為廣東省健全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示範試點縣
    省扶貧辦認為:南雄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加強扶貧資產管理,率先出臺縣一級扶貧資產管理文件,率先成立扶貧資產投資公司,開發構建特色扶貧產業,形成優質扶貧資產,明確資產權屬,優化收益分配,強化運營管護,實現保值增值,為全省建立健全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積累了經驗,探索了路子,樹立了典型,值得充分肯定。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圍繞優勢產業、特色產業、鄉土產業,創建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農業產業強鎮、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促進縣鎮村聯動發展,輻射帶動鄉村產業興旺。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激活農村資源要素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建議》提出,充分尊重鄉村發展規律和農民意願,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建設。深入推進農村清潔取暖、廁所革命、生活垃圾處理和汙水治理,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等。
  • 特色民宿看鄉村振興的惠州「微樣本」
    近年來,依託毗鄰羅浮山和坐落於顯崗水庫的獨特地理優勢,上良村以「民宿+旅遊」的創新模式推進新農村建設,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建成13棟91間各具特色的主題民宿客房,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回鄉創業,探索出一條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 「智富」引領致富路——永豐縣創建「智富農場」助推鄉村振興脫貧...
    近年來,永豐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開展「智富農場」創建工程,探索出「智力聯盟、合作聯營、利益聯結、組織聯姻」的家庭農場「四聯普惠」發展模式,以「智富」帶「致富」,實現家庭農場、村集體、貧困戶等參與各方的利益共贏,不斷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