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吃飯可以,宣傳就不要咯。
我們小夫妻開的店
每天能賣出百來碗已經夠咯
再來客人我們也做不出來,很累的。」
——老闆娘孫嫂
害,明明是錯開飯點去的,但這家河南燴麵館子裡面竟然還是坐滿了人...
杭州人愛片兒川,上海人饞小籠包,四川人離不開火鍋……而河南人,就想「喝」一碗燴麵。
食物是最具有家鄉印記的,一飯一羹一碗麵,就能勾得人鼻尖泛起微酸。
對於在外務工的河南人來說,實在太需要一個能嘗到家鄉味、聽到家鄉話的地方,在匆忙謀生路上暫得小憩,一飽鄉愁。
終於,我在杭州光復路和清泰街的交叉口的巷子裡,找到了這家讓人魂牽夢縈的「河南燴麵」。
燴麵,看似普通,也夠家常,但是對河南人來說,卻承載著厚重的老家情懷和舌尖上的豫菜情結。
傳統的燴麵是做羊肉口味的,後來才漸漸有了三鮮,冬天吃上一碗的時候暖流入胃,那叫一個妥帖~
哪怕在日子漸熱的四月,這種饞勁也沒能消減,於是我向著這家寶藏河南燴麵館出發了。
原本在始板橋直街開了3年,搬來光復路上又開了5年。
這種開在老小區弄堂裡的寶藏小店,裝修簡單、家常,名氣全靠口口相傳,要是不被人推薦著來,還真容易錯過!
門口一口大鍋煮著羊湯,裡面的「廚房」也不過兩三方,就用來做涼拌菜,側邊的庭院裡也架著一口鍋,老闆切肉、炒菜全在這兒,時不時還跟客人嘮上幾句,有點老家村子裡鄰裡間的親切和自在感。
小是真的小,估摸只有20多平方。店裡的座位很少,只擺得開三四桌,後面進來的就只能「屈尊」坐到馬路邊,即使這樣,來吃飯的人還是一趟兒趕著一趟兒。
好在口碑是一點點打出去的,做的也大都是老客的生意,大家早就習以為常,這裡沒那麼多講究,全靠自助。
點個面,去對面搬一張小桌,兩把椅子,往路邊不礙著出行的地方一撐,就開始了嘮嗑。人多時還有碰上拼桌的,大家也一片和氣:「來,坐這,來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店小人多、老闆也沒空招呼,無環境無服務,但好吃是真好吃,味道中!
老闆孫哥是河南周口鹿邑人,夫妻倆在杭州呆了十八年,原先做收廢品加工的生意,後來才轉行做了廚師,到現在已經是第八個年頭了。
羊湯味道濃鬱、麵條爽滑筋道,味道好吃,價格也是良心實惠,12塊錢一碗起,難怪能吸引到那麼一周吃三五次都不過癮的老客。
一碗燴麵的重中之重,在於湯底。
鑿開了羊骨,剃下了羊肉,扔進鍋裡慢慢燉著,不用放過多的大料,就原汁原味地燉著,灶頭下的火苗一下一下地舔著鍋底,乳白色的湯底也一點點氳開來。
每鍋湯必須長久燉著,火候才能到位。
「我前一天晚上把羊骨頭泡好,第二天天亮就放進鍋裡煮,煮到下午三點,把肉扒拉下來,骨頭再扔進去煮。大鍋不關火,持續燉一天,就晚上睡覺的幾個小時才停下來。」
麵條也是關鍵,每天把面劑子用機器壓成面片之後切塊,挨個刷香油來醒發。等到客人來了,捏面、抻面、甩面、下面,一氣呵成瀟灑自如。
麵條是直接下進羊湯鍋裡的,這樣吸飽了湯汁變得滑嫩堅韌,也不會寡然無味。
碗底鋪上海帶絲和千張絲,撈上面,舀上湯,燙點羊肉或者羊雜,最後撒上香菜和蒜黃,上桌的時候拌一拌,俏巴得很~
燴麵這東西,得「喝」起來才過癮。扁扁的麵條手指寬,滑嫩得很,嗦囉一下就吸到嘴裡,跟喝湯一樣。
羊肉燴麵12元一碗,羊雜燴麵也才18元,羊肚、羊肺、羊心、羊肝都有,這個價格真算得上實惠了。
地道的燴麵吃法,一定要澆上一勺子辣子,看著乳白清透的麵湯變得紅紅火火,猛吸一口,中!
小份的羊肉燴麵,羊肉本身不多,想要嘗過癮還是得點幾個涼拌菜~
40元一份的白切羊肉。不按斤稱,全靠老闆下刀,但每一份的分量卻是扎紮實實的。
單份的羊肉會帶一絲羶味,所以涼拌就變成了人氣吃法,各種料碼子一拌,清涼又爽辣,非常過癮。
每一塊羊肉都細細嫩嫩,切片厚度也恰到好處,一口下去緊實又入味,完全不會幹柴塞牙。
河南特色的變蛋這裡也有。十塊錢一盤涼拌著吃,分量足還適合下酒。
變蛋顆顆金黃透亮,切開後還能流出誘人的黃心,吃起來彈彈嫩嫩,帶勁~
還有老闆力薦的大盤雞!每天6點以後才有,限量20隻,不預定真是吃不到!(小編我只能哭兮兮去隔壁桌蹭了一塊肉…)
三斤多的整雞切塊下鍋,分量是真的豪爽,辣椒爆香、土豆軟糯,雞肉也是皮細肉嫩,嘬掉湯汁再咬上一口,那叫個香~
很多人奔著羊肉燴麵來,卻愛上了孫哥的大盤雞,等下次有機會過去的時候,真要好好吃上一盤。
努力打拼完一天之後,來這裡喝一碗熱乎的羊湯燴麵,嘮兩句閒話,感覺似乎離家鄉更近了一些。
河南人總有種不怕艱難的韌勁,白天竄進杭州的大小街巷裡拼命奮鬥,晚上在這裡吃飽喝足,等待著繼續出發。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fashion_mee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