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人說日本摩託車比中國摩託車好,而且事實是日本牌子的摩託車,或者是日本在國內合資的摩託車,也比純國產牌子的摩託車質量好好很多。90年代初期,我老爸買了一部二手的的本田125,當時花了8000多買的,再騎了2年,市場價格反而漲到1萬多了,後來給我舅舅繼續騎到本世紀初,還可以賣5000多。而同時期買的一些國產新車,騎了兩三年,基本上都騎不動了,二手的也沒有人願意接手,請關注:容濟點火器
禁摩的確影響到中國的整體摩託車市場,每年都很多人退出摩託車行業了,但是市場困難是所有在中國市場的摩託車企業都會面臨的,日系的摩託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並沒有下滑多少,有些反而上升了。客觀環境對於做企業的人而言都是公平的,主要還是我們的製造業水平跟不上了。
已經開始走入電噴摩託車的時代了,目前國內也有幾家像樣點的電噴系統公司,但是傳統的化油器似乎沒有一套完整的原始圖紙。電子類的東西也許我們可以很快跟著趕上來,但是機械的東西,似乎非常困難了。一般摩託車發動機也有100多個零件,看起來並不是很複雜,但是如果要做好,還要創新,就非常不容易了。
發動機等部件因為高溫高壓高頻狀態下工作,對基礎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工藝數據是需要很多年積累的,我們的熱處理等技術並不過關,也許表面上你能看到是一樣的,實際上耐用性和可靠性都差異非常大,產品做出來了明顯不耐磨不耐用。配件把握不好,整機當然也會受到嚴重影響,有些甚至發生摩託車斷頭散架的情況了。
發動機對加工和裝配也是要求非常嚴謹的。目前國內的摩託車發動機,大多數還是停留在手工裝配的場景上,這樣人的情緒會造成產品質量的不穩定。裝配不好,燃燒不好,動力不好,油耗高,震動也大,嚴重的可能會出現一些漏油身子自燃的情況發生。如果在摩託車領域引入了工業4.0智能製造的體系,也許會有所改善。但是目前國產摩託車本身定位比較低下,產品都屬於低端,幾乎用不起這類型的自動化管控系統。
現在整體製造業都面臨人工貴,租金貴和環保問題,摩託車這種小型的製造業更加困難,沒有幾個年輕人願意選擇摩託車產業去發展,在很多人眼裡,這種行業完全是夕陽產業,沒有什麼出路。因此整個摩託車行業裡邊,真正能潛心來做研發的恐怕是寥寥無幾,即使要研發也是模仿日本人的東西,這種心態下想趕上日本人似乎是和中國足球衝去亞洲一樣困難的。日本人也不可能把真正的研發中心放到國內的,他們會全球布局,核心的東西你是山寨不到的。
不僅是日本摩託車遠比中國摩託車質量好,甚至印度的摩託車也已經趕超我們了。如果我們的行業依然是這種狀況,恐怕像泰國越南和印尼這些國家,也用不了多久都會比我們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