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阿塞爾·維伍德與侘寂美學,細品塵世間的那份質樸沉靜之美

2020-12-06 家居小書童

(Kim Kardashian 的家)

從高曠的白拱門穿過,光影的交接肅穆冷清,讓人仿佛置身修道院;踏入會客室,跳躍的火焰是唯一的一抹熱烈的顏色,除了色調的單調以外,家具陳設也減少到了最低限度,整體呈現出一種大道至簡的極簡主義色彩。

看著這座未來派的「修道院」,誰能想到這居然是連垃圾桶也要有 LV 大 logo 的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的家?

(圖片來源 建築文摘)

從明豔華麗的美式風格到冷淡樸素的日式風情,卡戴珊直言這座房子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比利時設計師阿塞爾·維伍德(Axel Vervoordt)。

阿塞爾·維伍德素以「西方最懂侘寂之美的人」聞名,此番卡戴珊私宅的曝光,更是讓阿塞爾·維伍德和侘寂風格出圈。

Axel Vervoordt(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侘寂相遇

侘寂(WABI-SABI)源於日本茶道,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部分。侘び之核心為禪,是否定了世間普遍意義的美之後,產生的「無一物」之美;而寂び常見於俳句之中,描寫舊物、老人那些留有時光痕跡的人或物。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見,侘寂描繪的是老舊的物體的外表下,顯露出的一種充滿歲月感的美,是即使外表斑駁、褪色暗淡,都無法阻擋的自然之美,更是接納不完美的殘缺之美。

浜名一憲的作品是極具侘寂風格的存在(圖片來源於BBC)

侘寂風格以黯淡、枯寂、粗糙、殘缺為主,家居設計之中的侘寂,主要元素包括斑駁牆面、木製或原石家具、手工飾品、素雅花藝,總結下來運用的材料便是原木、原石、亞麻、藤枝與素水泥——用天然材料代替人工的精雕細琢、以裸露不足代替精細打磨。

侘寂追求一種近乎赤貧的狀態,頗有一番劉禹錫之陋室感,越舊越有味道,追求侘寂之人,其實也是在追求精神的富足。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侘寂大師的經典作品

在上世紀 70 年代初,身為古董商的阿塞爾·維伍德到日本去收購,首次邂逅侘寂:殘缺的石雕、不規則的樂燒(raku)茶碗之中蘊含著無窮的禪意。阿塞爾在接觸侘寂缺憾、殘缺和暫時的美後,深受這種禪意的深邃打動。此行更是影響了他今後的設計理念。

紐約格林威治酒店的頂層公寓(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他眾多的作品中,翠貝卡閣樓(TriBeCa)最為著名,這座位於格林威治酒店的頂層公寓由 Axel Vervoordt 和日本建築師 Tatsuro Miki 聯手創建,6800 平方英尺的套房靈感來源於 T翠貝卡社區工業歷史與古老的侘寂美學,阿塞爾稱:「我們希望以最謙遜的方式表達翠貝卡的內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閣樓使用的是精心挑選的石材、鋼材與再生木材,整體呈現黑白灰色,牆面採用素水泥,粗糙的牆面同時傳遞出工業感與侘寂要求的斑駁感,粗糙的壁爐石臺更是點睛之筆,使得空間脫離人工感,家具為黑胡桃木色, 為冷漠清寂的氛圍增添了一絲自然溫暖。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個看起來充滿原始與野趣的浴缸是用 17 世紀的石頭水槽製作的,在外層可以看到石頭經過時間風化留下的痕跡,但內部則經過平滑處理,木製邊框也是選取舊世紀的物品,經過自然的風乾與歲月的洗禮,溫潤而有質感;可知侘寂的自然不等於隨意,在選材與擺放上都是頗有講究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樸素的花枝插在造型奇特的陶瓷瓶裡,仿佛破石生長,清新素雅,侘寂風格常用此類修長的藤枝與手工的陶器為裝飾物,一是貼近自然,二是為平淡的空間增添生命力。

阿塞爾的另一得意設計 Kannal,原先是一個啤酒廠,經過阿塞爾的精心打造,搖身一變成為了融合文化、商業和住宅功能的社區,是藝術、設計和建築這三種領域的嶄新的家園。阿塞爾說:「從一開始,我的夢想就是將這片荒地變成農村般的小城市。」

Axel Vervoordt(右)和他的兒子們在Kanaal,圖片來源於網絡

為了實現他「小城市」的願景,這棟建築在辦公、生活區域便比冷漠的翠貝卡閣樓顯得更為溫暖,原因是他大量採用了木材,家具、地板甚至是牆面,原木色的家具上擺放了同色系的陶瓷瓶與枯枝,更顯暖意;同時牆面採用了灰白的素水泥,減輕了空間的厚重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藝術區中,阿塞爾又刪繁就簡,空曠的原廠址裡平淡地擺放著雕塑,只有一條人工鋪就的小木道供人行走,藝術品暴露在自然的光線下,呈現最原始的情態,這般那般,皆一切隨心——至簡,也是侘寂的靈魂。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坐擁許多豪宅設計成就,阿塞爾最為得意的作品還是他自己的家——一座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中世紀城堡,在這個有 50 個房間的建築裡阿塞爾營造了一個宏大錯位場景,書房是英式的,飯廳則是巴洛克幻想,而侘寂當然必不可少。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生活環境,阿塞爾同樣採用了暖色調,甚至是牆面的做舊都有透著微微的土色,木質的棚頂和地板是典型的日式建築特色,在一般家居之中可以多用一些原木製品以成就日系風格。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阿塞爾的冥想室中,牆面採用水泥,整體呈現出泥土的軟棕色,地板為粗糙的原石,斑駁的表面可以看出時間曾經對其細細打磨,所有表面的不平整、色彩的不統一共同呈現出自然粗獷的原始風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亞麻布藝源於其粗糙的表面,也是侘寂的常用元素,沙發上擺放的眾多手工飾品如陶瓷、原石、木器,獨特的紋理、自然的形狀讓每件作品都散發出耐人尋味的溫度,除了圖片上採用的這些以外,藤編製品也是侘寂之人愛用物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其說侘寂風格是一種美學,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態度,感知新事物的從生到無、從無到生,接受不完美、接受短暫、接受生命的漸漸消逝、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接受一切避無可避的事物,既出世,也入世。

侘寂並不需要多高的美學造詣,學會接受一切的不圓滿,我們人人都可以是阿塞爾維伍德,在侘寂之室裡,品侘寂之意。

相關焦點

  • 藝術|阿塞爾·維伍德與侘寂美學,細品塵世間的那份質樸沉靜之美
    (圖片來源 建築文摘)從明豔華麗的美式風格到冷淡樸素的日式風情,卡戴珊直言這座房子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比利時設計師阿塞爾·維伍德(Axel Vervoordt)。阿塞爾·維伍德素以「西方最懂侘寂之美的人」聞名,此番卡戴珊私宅的曝光,更是讓阿塞爾·維伍德和侘寂風格出圈。
  • 侘寂美學,安靜中的質樸之美
    侘(chà)寂(Wabi-sabi ) ,原意是簡陋,是日本獨有的自然美學,是一種不刻意突出裝飾和外表,強調事物質樸的內在,並且能夠經歷時間考驗的本質的美。日本傳統美學起於物哀而歸於侘寂,侘(wabi)為陋外慧中之美,寂(sabi)是時光刀刻的震撼於缺憾中領悟圓滿。卑微裡滋生倔強,沉溺這無形的和式之境,空間與靈魂得見永恆。其中殘缺之美極具代表性,詮釋出樸素、安靜的事物的素雅、自然、粗野之特性。
  • 侘寂美學,探究生活沉靜美意
    藍寶實有機藍莓用自身經歷的沉靜時間,探究侘寂美學帶給生活的答案。,動人的顏色,香甜的口味,於無聲中細細變化而來,營造出安穩平和的心靈之境。 愈沉靜 愈有力量 侘寂美學反應在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農業上,則成就了農業的精細化。
  • 殘缺的侘寂之美,是美學的最高境界!
    侘寂追隨的是一種拋棄事物外部特徵的思想,洞察我們生命本身的藝術。它描繪是的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當然也可指樸素、寂靜、謙遜與自然。
  • 殘缺的侘寂之美,是美學的最高境界!
    它描繪是的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當然也可指樸素、寂靜、謙遜與自然。通俗點來講,就是說,看似破舊,卻是美學的最高境界。,簡潔安靜中的質樸之美,與極簡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卻更為璞真深邃。
  • 羅浮宮家居精選|在返璞歸真中感受侘寂之美
    返璞歸真、禪意悠然的侘寂美學近來成為了熱門家居風格,為我們帶來內心的平和。何為侘寂?作家Leonard Koren在《Wabi-Sabi》(侘寂)一書中是這麼闡述的:「Wabi-sabi是一種事物不完美,非永存和未完成之美。那是一種審慎和謙遜之美。亦是一種不依循常規的隨性之美。」
  • 風靡全球的日本美學——「侘寂」美
    然而侘寂不僅難以翻譯,而且在日本文化中也被認為是無法定義的。Wabi-Sabi有其自身的神秘感,它描述了一種殘缺之美,從日文直譯過來就是侘(wabi)寂(sabi)。曾有人這樣解釋:它是沐浴在時間光澤下,簡潔安靜中的質樸的美。人們總是喜歡這種說不清又道不明的、淡然的、安靜的氛圍。
  • 侘寂美學
    日本旅遊景點常會介紹一些日本庭園,它是一種將人引導入精神世界的建築設施,每個細節的設計都只是用來觀賞的。這些以石頭和沙子構成的假山枯水似乎充滿了神秘的氛圍,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侘寂(Wabi-sabi),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式美學。侘寂的美有時被描述為「不完美的,無常的,不完整的」。
  • 生命·心靈·藝境:古器再造是覺醒藝術的「侘寂之美」
    有人說它是東方美學的最高境界,有人說它「太樸素」,它就是中國禪宗美學中的「侘寂」。殘瓷古器的再造之美便是「侘寂」描繪的美。古器再造藝術家·行者趙子辰喜歡重塑歷史時光的溫度,他是時間的背仰者,逆歷史之河而上,用殘瓷古器鍛造質樸的高雅,為文化生活器物的侘寂之美做出最好的詮釋
  • 新中式侘寂,質樸的美,不與歲月相爭
    —[ 侘寂 ] 源於東方禪宗美學描繪的是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侘寂強調的是本質的樸素之美,絢爛至極歸於平淡,最質樸的往往是最美的,它們剝離了不必要的外在修飾去除雜質、保留本真,在不經意之中呈現了一種獨特的美。
  • 美式侘寂,質樸自然!
    美式侘寂 美國室內設計師YanaPrydalna,把美式元素和東西元素融合一起,竟然也顯得毫無違和,詮釋出生活本質的美式侘寂風,用質樸自然打造神仙家居。Yana Prydalna在東方美學裡,主張在平靜的空間裡窺見極簡生活美學,強調事物與時間的關係,是一種簡單質樸卻精緻隱奢的美。原本不起眼的質樸,獲得了新的生命,成為了純粹之美的一種表達方式。
  • 西班牙La Granja atrae,感悟塵世間的質樸沉靜之美
    在這個到處都是科技、新奇的設施和令人分心的世界裡,La Granja Ibiza希望客人們回歸到原本的生活,謙遜、質樸和不完美之美這處房產包括六間臥室的農舍、一個遊泳池和廚房,來自Dreimeta的阿明·費舍爾(Armin Fischer)在設計中融入了農場的傳統和它與土地的內在聯繫,同時尊重了質樸
  • 侘寂美學和盆景藝術
    簡單來說,它指的是一種直觀的生活方式,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侘寂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尤其是無常。
  • LOUVRE SHARE靈感家 | 怦然心動的極簡侘寂美學
    侘,源自茶道,是捨棄一切奢華裝飾的平淡樸素之美;寂,沉靜之中帶著孤寂感的境界,一種心境。它代表了一種以較輕鬆的態度看待短暫、自然和憂鬱,喜愛世間萬物的不完美和缺陷。  家居界,B&BITALIA的極簡主義,仿佛為侘寂之美而生。安靜的意境,猶如繁忙都市裡一片寧靜樂土。
  • 枯朽之美——侘寂美學
    侘寂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侘寂(Wabi-sabi),是一種思想,一種美學,一種世界觀。侘び的原意是簡單樸素,意指去除裝飾、無需繁華、陋外慧中的狀態;寂び則是古舊,簡而言之,「不完整的事物更有意義」就是侘寂概念的核心。
  • 室內設計:侘寂美學,該怎麼去理解它的美
    一種審美,侘寂 如果我們的生活是一幅畫,你該從什麼角度去審視它?世間有很多審美情趣,你又傾向於哪一種? 由於這種欣賞舊物之美的態度,這個詞與古董鑑賞關係很深。
  • 打造空間「老破舊」的高級感,侘寂美學了解一下
    簡而言之,「不完整的事物更有意義」就是侘寂概念的核心。侘寂在意的不是挽回那些被時間摧毀的外表,相反它欣賞時光留下的痕跡,即使是外表斑駁,或是褪色黯淡,它都是無法阻擋的一種震撼美。所以,在一定意義上,侘寂美學,是凍結的時間。今天就讓我們從侘寂美學空間到東方禪意插花,細品這種與時間不爭不搶的無形之美。
  • 花道|川瀨敏郎的侘寂美學
    「侘寂」=侘び(WABI)+寂び(SABI),是一種日本的美學思想。從日式茶道到和果子,從懷石料理到無印良品,從安藤忠雄的建築到川久保玲的服裝,都能看到侘寂之美的影子。「一件事物在時間中逐漸變得殘缺,直至消失的過程中呈現出的種種自然形態。侘寂美學是以此為美。
  • 傳承千年的日本三大美學!為美而生的古老思維:物哀、幽玄、侘寂
    東方文化擅於實現意象與意境,蘊含講究倫理與道德規範的華人思想,以及看重美學淬鍊的日本哲學。日本三大美學:物哀、幽玄與侘寂,一道道迴路打破西方文化不曾觸及的領域,長達千年的歷史脈絡,以獨特的審美價值展現獨一無二的美感意識。
  • 什麼是侘寂美學?
    有人認為,侘寂是東方美學的最高境界。通俗點來講,就是說,看似破舊,卻是美學的最高境界。>小到電子產品、手工燒陶大到建築、室內、園林、皇宮…他們認為不對稱是一種包容的美殘缺/圓滿「侘寂」一詞更傾向於形容不完整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