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極度簡樸的禁慾生活,有一種下意識的憧憬。
——安藤忠雄
有一種關於「不完美」的態度,叫做侘寂(Wabi-sabi)!在中國或東方的禪宗美學中的侘寂,不僅是一種裝飾風格,更是一種心境創造某種氛圍的狀態。
侘寂追隨的是一種拋棄事物外部特徵的思想,洞察我們生命本身的藝術。它描繪是的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當然也可指樸素、寂靜、謙遜與自然。通俗點來講,就是說,看似破舊,卻是美學的最高境界。
淨
侘寂之美,一種沐浴在時間光澤下,簡潔安靜中的質樸之美,與極簡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卻更為璞真深邃。侘寂美學所描繪出的溫潤靜美,是一種乾淨、純粹兼具生命力的大美,簡樸至極,亦是高貴。
素
侘寂風是一種比性冷淡還冷淡的風格,基本不會有很鮮豔跳脫的色彩出現,沒有繁雜的線條裝飾。常用淺灰色系的棕色,灰白,米白,大地色為基礎用色。去掉一切人為的裝飾,追求至簡至素的情趣,深入日本骨髓的侘寂美學。
舊
初聞「侘寂」便想到舊物。舊物充盈時光之美,這種美令它擁有記憶,於靜默裡忠實等候,真實、樸素、自然。靜置的舊物,譬如一把舊椅、一隻陶罐,或一面老牆,都能引申出一段塵封的故事。老物件傳達美的方式,從來都是婉約著、引導著,直達內心。
缺
「侘寂」一詞更傾向於形容不完整之物。於時間流逝中消耗形體、質色、光澤,物本身形成缺陷,不可逆轉。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缺陷是光陰走過的證據,每道斑痕都凝聚著,只可意會的從容與謙遜,令觀者共鳴出發自內心的極致滿足。
空
俗世凡塵中,太多人被欲望捆綁,於是煩惱、痛苦、憂鬱、焦躁緊跟而來。「侘寂」的含義。旨在生命的價值從不在於獲取,更在於清空。是充盈之間的短暫休息,也是蓄勢待發的希望。
真
向自然借來材料,堆砌出「侘寂」的人居場所。木、石、藤、麻......效仿自然的居室能夠呈現物最本真的狀態,進而引導人回歸內心的滿足與寧靜。「侘寂」寄託於空間每一個微末之中,我們透過物看到時間的流逝,也因此領悟時間的魅力。
「侘寂」之美,是陋外慧中。是淡看得失,「這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