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學關鍵詞「侘寂」:無味之中感悟有味

2020-12-18 澎湃新聞

日本美學關鍵詞「侘寂」:無味之中感悟有味

2019-11-15 1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日本美學關鍵詞」之侘寂(wabi sabi)

——侘わび——在陰暗處照亮美

——寂さび——從破滅中尋找真

 生於茶道與俳句

「侘寂」,是日本古典文藝美學,特別是俳句美學的一個關鍵詞和重要範疇,也是與「物哀」「幽玄」並列的三大美學概念之一。

「侘」,源於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侘茶之道,以黯然枯寂為美,強調歲月洗鍊後的古雅、簡樸、收斂與粗糙。「侘」就是清靜無垢的佛世界,拂去甬道、草庵的塵芥,主人、客人傾心交談,規矩尺寸法度可以不講。生火、燒水、喝茶,此外別無他事。

 

「寂」則源自古典俳句,尤其是松尾芭蕉及其弟子所秉持的獨特創作理論:吟詠蒼古,又保持距離,帶著遊戲的姿態自如遊走於日常生活間。「所謂『美』,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東西,被『美』俘虜的人,要麼會成為美的犧牲者,要麼成為美的毀滅者,卻難以成為美的守護者、美的創造者。」而「寂」恰恰是面對審美對象,可以傾心之,但不可以佔有之,要做到不偏執、不痴迷、不執著、不膠著,給你一雙理解日常生活的「審美眼」。

 

喜多川歌麿《蛙》

《日本侘寂》收錄日本現代美學大師大西克禮研究「侘寂」的美學開山之作,其運用西方哲學思辨方法,站在現代文藝美學和比較詩學的立場,爬梳了「侘寂」的起源、概念及在日本不同領域的應用,創新性地闡釋日本文化內核,賦予它以現代性,是一部重新認識與感受美的藝術經典。書中還特別收錄松尾芭蕉及古典俳人的創作理論原典,還原歷史語境,便於對照閱讀,中文簡體版獨家譯出。

 

重新發現美的一雙眼睛

從俳句到茶道,從藝術理念到生命意識,「侘寂」中孕育出東方獨有的美學觀,進而成為影響當代建築、攝影、平面設計、時裝設計等多個領域的原點思維。

古典俳人之所謂「審美眼」,即在寂靜中聽出大音,在束縛中見出自由,在逼仄中見出寬闊,在單調中見出豐富,在古舊中見出鮮活,在簡素中見出絢爛,在平淡中品出滋味,在不美中找到美。其化入當代生活的各個方面時,便是學會將日常生活審美化,於無味中體味有味。

 

從原研哉、安藤忠雄、山本耀司再到杉本博司,眾多的日本藝術大師皆深受「侘寂」理念之影響。從極簡的MUJI之白,到杉本博司鏡頭下空寂的海,從靜默的枯山水,到古樸的手工陶器,「侘寂」的宇宙既包羅萬象,又無限簡單。是禪茶一味,也是一期一會,是日本審美文化的歷史、當下與未來——正如大西克禮所預言的,「古老的事物,也是最新鮮事物。」

理解「侘寂」,獲得影響日本當代各個藝術領域的原點思維與終極答案。

 

關鍵詞 >> 日本,美學,哲學,侘寂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侘寂美學
    「侘·寂」經常是連在一起來表達自然的一種殘缺之美
  • 「侘寂」「物哀」究竟是什麼?從日本美學看日系裝修風格
    關鍵詞日式裝修,色彩搭配,美學,川端康成,侘寂,物哀人群:需要家裝,喜歡日系風格,對日本文化美學感興趣————————————————————————————————————————近些年「日系」常常被大家掛在嘴邊
  • 殘缺的侘寂之美,是美學的最高境界!
    有一種關於「不完美」的態度,叫做侘寂(Wabi-sabi)!在中國或東方的禪宗美學中的侘寂,不僅是一種裝飾風格,更是一種心境創造某種氛圍的狀態。通俗點來講,就是說,看似破舊,卻是美學的最高境界。
  • 透過日本攝影名作賞析侘寂美學
    侘寂作為日本美學的組成部分,在眾多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茶道,室內、園林與服裝設計,甚至啟發出一種生活哲思——「接受並順應大自然的生死循環」。而在日本攝影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更為全面地窺見不同年代的創作者對於侘寂美學的不同詮釋。
  • 《日日是好日》:一部關於茶道的電影,蘊藏著日本的「侘寂美學」
    「茶道依季節的循環,將日本人的生活美學與哲學變成親身體驗,瞭然於心。真正的體悟需要時間,可是就在「啊,原來如此」的那一瞬間,完全化為身上的血與肉」——森下典子《日日是好日》《日日是好日》是日本國寶級女演員樹木希林生前最後一部電影,改編自日本茶道教授森下典子的同名隨筆集。
  • 侘寂的美學觀念丨日本的傳統審美源於茶道,現代美學設計的起源
    二、侘寂——日本美學的核心,侘茶的出現滿足了市井文化的精神需求,使茶道在全國普及「侘」,作為日本的傳統美學,是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理念。以「人在宅中」會意,表達了日本人的獨處空間存在感。而侘寂一詞描繪的是事物不恆久、樸素與自然。侘寂是去除繁華,甘於簡單清貧的審美境界,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千利休在對侘寂的追求中對茶道的儀式和美學進行了改變,第一就是改變茶室空間。當時的富人修建的茶室富麗堂皇美輪美奐,但千利休認為應當修建的小巧幽靜。
  • 侘寂 那些我們身邊的日式美學
    侘寂在日本人的美學中,最能代表自然之美的詞為「侘(chà)寂」(Wabi-sabi ),它是日本傳統文化、美學、世界觀、思想哲學的重要根基在這裡,侘寂兩個字要分開來解釋。侘び的原意是簡陋,在禪宗中安於簡陋被認為是一種美德。而戰國時代的茶道家千利休,創造了侘び茶,便把這種精神與茶道追求的美學結合了起來,就是所謂:麁相。
  • 日本審美精神中的「侘寂」:寂寥、古老,以及本質
    以簡單的意向入手,最終找到審美的意義,這就是日本傳統美學中「侘寂(わびさび)」的理念。日本龍安寺,斑駁石牆為侘,院中石為寂侘寂的定位與價值「侘寂」是日本美學理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盛行於日本近代的俳諧文學與茶道藝術中。
  • 藝術|阿塞爾·維伍德與侘寂美學,細品塵世間的那份質樸沉靜之美
    Axel Vervoordt(圖片來源於網絡)與侘寂相遇侘寂(WABI-SABI)源於日本茶道,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部分。侘び之核心為禪,是否定了世間普遍意義的美之後,產生的「無一物」之美;而寂び常見於俳句之中,描寫舊物、老人那些留有時光痕跡的人或物。
  • 侘寂:從傳統日式美學到當下都市流行詞
    這其實就是日本美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侘寂。近年來,從商品的工藝設計到居家裝修風格,乃至於待人處世的人生態度,侘寂作為一種源自傳統的美學風格,正為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所接受。  事實上,「侘寂」不那麼容易解釋清楚,頗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徵。
  • 傳承千年的日本三大美學!為美而生的古老思維:物哀、幽玄、侘寂
    東方文化擅於實現意象與意境,蘊含講究倫理與道德規範的華人思想,以及看重美學淬鍊的日本哲學。日本三大美學:物哀、幽玄與侘寂,一道道迴路打破西方文化不曾觸及的領域,長達千年的歷史脈絡,以獨特的審美價值展現獨一無二的美感意識。
  • 羅永浩攻擊魅族侘寂美學 反被建議回去好好學日語 | 獵雲網
    羅永浩攻擊魅族的的UI跟「侘寂」無關,引來魅族高管李楠回應。那究竟侘寂美學是什麼,比起來羅永浩的Smartisan OS,魅族的MX手機和Flyme OS系統是不是更接近侘寂?
  • 【褶子·食色】南瓜妹與日料侘寂美學丨建築師世界裡的美食形狀
    和妹子光鮮亮麗交相輝映的還有旁邊展架上濃濃侘寂味的物件,濃濃禪味伴隨著妹子的香味著實讓小編不知夢之蝴蝶還是蝴蝶之夢。(侘寂:wabi-sabi,主要是一種由不圓滿、不恆久和不完善帶來的美感。小編注。)via:gemmacomas.com日料就是要漂亮,就是要模仿自然的樣子,或者喚起人們對於自然食材的感覺,畢竟日本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食物「當令的美學」。
  • 聊聊日本獨特的美學與世界觀在和風遊戲中的反映
    和風遊戲也不僅指某一種特定玩法(設計)的遊戲,它品類廣泛,不僅有最經典的以《仁王》為代表的忍者、武士為主角的動作冒險遊戲、也有著如《陰陽師》等使用了式神、百鬼等經典日本神怪形象的卡牌手遊、甚至於就連從《賽博朋克2077》預告片裡那個巨大、投影在大廈之上的日本藝伎造型機器人冷峻的面容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的和風美學在遊戲設計中的體現。
  • 「侘寂」(WabiSabi)日本茶道的精髓,你知道中文怎麼讀嗎?
    "侘寂」,是日本茶道的精髓。今天在日本,詢問各個領域的日本友人,可能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解釋什麼是「侘寂」,道理正如我們之於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文字,只能捕捉一部分它真實的意義。但它卻已經進入了日本社會,並化身為一種生活態度與美學。
  • 侘寂是對抗時間的一種無力之力
    侘寂美學設計得到更廣泛的運用隨著詞意的延伸引用,侘寂逐漸發展為日本一種獨特的審美理念。而恰恰是因為這種「重視內涵,忽視外在」的深刻美學,被設計師帶入到房屋設計中,從而形成一種看似「空無一物,卻又自然脫俗」的裝飾風格。作為寓意深刻的美學概念,侘寂設計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立意,保持原汁原味,摒除一切繁雜的修飾,得以留存事物本身的樣貌,是它的靈氣所在,也是它的精髓之處。
  • 別墅裝修分享第8天,日式建築盡顯侘寂之美
    侘寂簡潔樸素的美學反映到日本建築美學上,即表現為「自然即美」也就是以自然美為基礎,將建築消隱於環境之中。侘寂,一種審美衍生到生活態度,是美學的最高境界。侘寂(侘びWABI,寂び Sabi),侘源於茶道,是粗糙的外表下藏著的美;寂是古舊事物內部誕生的美。侘寂有的是安靜與理性的審美。
  • 日本美學裡的侘寂,俳句大師13首經典俳句推薦
    日本的明治時代至昭和時代,是文學大師們群星閃耀的時期。有我們熟知的樋口一葉、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坂口安吾、泉鏡花、織田作之助、太宰治、田中英光、森歐外.......而正岡子規正是憑藉俳句詩歌,成為日本文學史上不可繞過的一位。他致力俳句、短歌等傳統文學形式革新,同高浜虛子、河東碧梧桐、夏目漱石等詩人和作家一起創辦的《杜鵑》雜誌,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
  • 「侘寂」風才高級!
    上次的文章寫到巨臀金卡戴珊和侃爺的房子的裝修風格是日本「侘寂」(cha ji)風,有網友就很好奇,聽說過裝修日系風、美式風、北歐風,這個「侘寂」風還是第一次見。侘寂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茶人千利休創造了侘び茶,是把精神與茶追求的美融合在了一起,亦是所謂的麁相,從老舊的物體(人)的外表下,顯露出的一種充滿歲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駁,或是褪色暗淡,都無法阻擋(甚至會加強)的一種震撼的美。
  • 這本美國人用英語寫的日本美學之書翻譯成中文後,竟然賣脫銷了
    美學導師:谷泉,美術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集中在中國傳統藝術和西方現、當代藝術,出版有專著《大地藝術》,翻譯著作《茶書》、《侘寂》。1.回歸發源地的《侘寂》侘寂,一個帶有未滿、無常、殘缺、適度、謙遜、遠離世俗之意的日本美學中的冷僻術語,卻在近些年,成為一個擁有百萬級搜索量的都市流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