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年治理,「中國式過馬路」頑疾有了多大改觀?

2020-12-18 新京報官微

2017年發起的「禮在北京 讓出文明——市民愛心斑馬線專項行動」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看似斑馬線上的「小文明」,實質關乎一座城市的「大文明」。11月11日,新京報社舉辦2020「禮讓斑馬線」圓桌論壇,邀請參與專項行動的代表共同探討:歷經三年治理,「中國式過馬路」頑疾有了多大改觀?斑馬線上的「小文明」還有哪些需要提升和完善的地方?與會人員表示,專項行動開展三年來,路口交通秩序有很大改觀。也有人表示,維護斑馬線秩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的紅綠燈設置亟待完善。對於不文明的交通參與者,迫切需要有執法權的交警予以處罰。

▲11月11日,參與「禮在北京 讓出文明——市民愛心斑馬線專項行動」的代表共同探討斑馬線治理成效與建議。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

談治理

「把第一個闖紅燈的人攔下來」

新京報:最開始上崗時情況怎麼樣?改變「中國式過馬路」,是如何突破的?

趙瑞甫(東城區交道口中隊文明引導員):我們是文明引導員,主要工作就是「引導」,但是行人聽不聽,開始上崗的時候心裡挺沒底的。經過三年多的實踐,路口交通秩序有很大改觀。

張桂雲(景山中隊文明引導員):我在南河沿路口做文明引導員。不少行人不看紅綠燈,只要有一個人帶頭闖紅燈,後面一大片人就跟著走。根據這種情況,我在第一時間把第一個闖紅燈的人攔下來。

張向東(順義區仁和鎮復興村黨支部副書記):我們組織人員每天到路口執勤。通過路口的不少都是熟人,先從熟人下手,就像張桂雲引導員說的那樣,把第一個闖行的人攔下來。只要有人主動停下來,就給他點讚,斑馬線治理就是這樣開展起來的。

鄭梁(順義區委宣傳部創建科主任科員):在愛心斑馬線專項行動的推進過程中,我具體負責引導員的組織和管理。之前,在引導乘客乘車排隊方面,引導員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就想,把引導員的陣地從車站延伸到路口。只要在路口長期做引導和示範,久久為功,肯定會有效果。

李友華(「綠色啄木鳥」德勝門箭樓愛心斑馬線團隊隊長):我們是公益組織,大家都是自願參加。德勝門箭樓路口旁有一個公交站,開往長城、十三陵,路口客流量很大。從2017年開始,每到雙休日、節假日,我們就在路口手拉手排成人牆,攔住車輛,讓行人安全通過。等行人差不多都過去了,再撤回來,給車讓路。現在不少人都認識我們,不少遊客對我們豎起大拇指。

新京報:斑馬線治理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難題是什麼?

張向東: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拿著小旗子不知道該怎么正確使用,手勢不規範。順義交通支隊就調配了一個交警給我們培訓。

劉煥敏(門頭溝區協調辦專職副主任):在區委宣傳部的領導下,門頭溝區公共文明引導員針對路口管理採取了「三字行動指南」——「拉、說、引」。拉,即拉起「安全繩」攔住亂闖紅燈的市民,化解不安全因素;說,即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民文明、安全出行的意識;引,即引導員發揮柔性引導優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大家走到便道上等紅綠燈。大多數市民都非常配合。

▲東城區交道口中隊文明引導員趙瑞甫表示,經過三年多的實踐,路口交通秩序有很大改觀。

━━━━━

談變化

快遞、外賣小哥闖紅燈的少多了

新京報:對比專項行動啟動之初,現在路口交通秩序變化大嗎?

張偉偉(順義區交通支隊城區中隊輔警):原來闖紅燈的行人、非機動車實在不少,比如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現在少多了。

楊平(門頭溝區客八分公司第八車隊駕駛員):原來我們每次通過路口的時候,尤其是右轉彎的時候,特別擔心,就怕騎車的突然衝過來。現在沒那麼擔心了,因為闖紅燈的非機動車和行人確實少了。

劉煥敏:我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居民,2018年初從國外回來,她跟我說,心裡特別不舒服,因為走到路口,是紅燈,可別人全都衝了過去,她站那兒不知所措。我告訴她,我們正在治理,路口交通秩序以後肯定會好。去年她又回來了,碰到我就說,路口秩序真的好多了。

賈豔麗(門頭溝區公共文明引導員):我加入愛心斑馬線專項行動的時間不長,以前自己開車,開到斑馬線能過去就過去了。現在我會先給行人擺下手,行人就非常開心。遇到我是路口第一輛車的時候,禮讓完行人,看一眼後視鏡,後面的車都在排隊等候,心裡就特別有成就感。

━━━━━

談委屈

遭行人怒懟「回家抱孫子去」

新京報:三年行動中,有沒有遇到過覺得委屈的事?

勾會清(「綠色啄木鳥」洋橋路口愛心斑馬線團隊隊長):我們洋橋路口有一位志願者,女同志,五十多歲,前些年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有一次,一個行人衝她喊,「你瞧你,這麼大歲數,瞎折騰什麼呀,回家抱孫子去」。當時我心裡咯噔一下,趕緊把這位同志拉到一邊,勸慰她。

新京報:如果遇到特別不文明甚至有暴力傾向的行人或者司機,能怎麼做?

王金環(順義區公共文明引導員大隊八中路口組長):前年,有一個騎電瓶車的五十多歲男子闖紅燈,引導員上去勸阻,他就撞引導員,把引導員的腿撞青了。對於這種非常不文明的交通參與者,迫切需要有執法權的交警予以處罰。

趙瑞甫:我也認為,既然法律有規定,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可以罰款,那麼該罰就罰,這樣能起到震懾作用。

━━━━━

談暖心

協警被小學生寫進作文

新京報:參與引導過程中有沒有很暖心的瞬間?

劉愛紅(門頭溝區大峪街道龍泉花園社區書記、主任):今年夏天,路口附近一位居民看到引導員非常辛苦,每天都汗流浹背的,就給引導員送來了藿香正氣水,大家非常感動。

賈豔麗:我們新橋路口,一個下雨天,一個小女孩自己打了一把傘,又拿出一把,給引導員打傘,這一幕被路過的人拍下來,發到了一個公號上。小女孩說,平時總是看到這位引導員阿姨為大家服務,很辛苦,所以不想讓阿姨淋雨。

還有雙峪路口,一個小夥子向引導員問完路,又拿著幾瓶水返回來,說「天太熱,你們喝點水吧」。這只是兩個事例,這樣的暖心瞬間特別多。

劉煥敏:今年我們區領導接到一個12345熱線電話,一位女士打來的,她從城區到門頭溝辦事,看到引導員的服務特別熱情,天那麼熱,大家都非常辛苦。接到這樣的表揚電話,我們很開心。

張偉偉:我記得很清楚,今年7月16日,天氣特別熱,地表溫度甚至達到五六十℃,我在順義八中路口執勤,就像站在蒸籠裡。這時一個市民走過來,先遞給我一個新口罩,叫我換上,因天太熱,我的口罩已溼了,接著打開一瓶礦泉水給我,隨後又拿來一把遮陽傘,為我撐開,然後就陪我站在崗上。我一再婉謝,但他堅決不走,足足陪我站了有5分鐘,令我非常感動。

我們還有一位協警,叫張正生,今年51歲,他每天都要護送學生過馬路,發現有的小學生7點前就已經來到學校,他就把自己的上班時間從7點調到了6點40分。學生們把他當成了好朋友,見面時主動跟他打招呼,還把他當成寫作文的題材,這讓張正生感動不已。

▲「綠色啄木鳥」德勝門箭樓愛心斑馬線團隊隊長李友華(右二)表示,有些路口紅綠燈設置有問題,建議加以改善。

━━━━━

談建議

讓闖紅燈者「出出鏡」

新京報:影響北京斑馬線秩序的最主要因素是什麼?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空間?

劉少武(順義區順3路公交車隊隊長):我們車隊感覺現在的交通文明程度比前幾年好多了,但是,有時候公交車停下來了,其他的車不停,行人還是不敢過馬路。還有一種情況,行人一般都是陸陸續續過馬路,不是幾個人一起就過去了。我們公交車停在那,一般能等個三四分鐘。有的行人還一邊過馬路,一邊看手機。

張桂雲:2017年專項行動啟動後,不少單位都參與了,每天派人到路口執勤,我覺得這個做法應該堅持下去,能提升整體交通文明意識,自己參與到斑馬線治理中來,就會意識到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比如,一邊走一邊看手機的行為就會減少。

鄭梁:提升空間我覺得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外因,就是社會環境,宣傳文明出行的社會氛圍;一個是內因,就是市民素質教育。下一步怎麼做?我認為就是堅持,堅持到路口去開展活動,引導大家都參與到行動中來,就會越做越好。

劉愛紅:我覺得主要就是一點,把講規矩、守紀律做到位,加大宣傳力度。《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已經出臺,既然探頭可以拍司機,那可不可以拍行人、拍非機動車?你闖紅燈,就給你「出出鏡」,這對維護斑馬線秩序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李友華:怎麼能讓電動車守規矩?還有共享單車,地鐵口經常停得到處都是,我們每次活動都得搬半天。

另外,有些路口紅綠燈設置有問題,不是這邊時間長了,就是那邊時間短了,不太適合現在電動車比較多的情況。

勾會清:我也認為紅綠燈設置需要完善,比如洋橋路口,上下班高峰,東西向主路是三分鐘綠燈,但是南北向行人的通過時間只有20秒,時間太短,行人只能走到中間等,有的人著急,就會接著往前闖。

━━━━━

談感受

交通文明要從娃娃抓起

新京報:如果用一句話總結自己3年來的感受,會說什麼?給自己的工作打多少分?

張向東:一句話就是,禮讓斑馬線大家一起來。斑馬線治理必須全員參與。給自己打分,我也就打個及格分,因為還要繼續努力。

劉煥敏:苦並快樂著。大家確實非常辛苦,也受過委屈,但同時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這期間有苦也有樂。如果打分,我給我們隊伍打99分,扣這一分,是為了進步提高。

張桂雲:三年來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路口交通秩序變化特別大,我自己編了一些宣傳語,「寧停三分,不搶一秒」「咱就把那個搶燈變成等燈」「您是家裡的頂梁柱,搶燈的一剎那,這危險就向您走來」等。給自己打分,我打個90分左右吧。

趙瑞甫:我給自己打80分,因為還有上升空間。三年來我最難忘的就是,有幾次看到家長帶著孩子,指著紅綠燈說,「你看上面的小人兒,現在是紅的,變綠了,才能過馬路」。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說,「綠燈行」。交通文明就要從娃娃抓起,需要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劉愛紅:如果讓我給引導員打分,我打100+x。100分,是因為很多引導員都放棄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付出很多;「x」,是因為各項工作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如果給我們的社區工作打分,我沒法打,因為跟引導員比起來,我們的工作欠缺太多了,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劉少武:我給自己打80分左右,因為禮讓斑馬線,引導員、志願者貢獻更大。我們公交司機今後繼續積極參與,在禮讓斑馬線這方面做得更好。

李友華:像我們這種公益組織,那就是志願團結,堅守初心,無私奉獻。如果給我們團隊打分,隊員們已經做到了頂點,這麼多年走過來,沒有報酬,任勞任怨,服務質量追求的是零瑕疵。

新京報記者 王姝 編輯 劉佳妮

值班編輯 康嘻嘻

相關焦點

  • 「中國式過馬路」相關:外國人如何過馬路?
    紐約交通處理部門在城中最繁忙的路口設置木頭路障,規定所有過馬路的行人均須按照交通規則在人行橫道中穿行。據悉,在實施過程中,有一名女子因對木樁熟視無睹,斜穿過路口,結果被警察當場捉住。警察對她開具了紐約有史以來因亂穿馬路而得的最貴罰單——50美元(以前最高罰單2美元)。此消息一經傳開,整個紐約市人都知道亂穿馬路不再是小事一樁。
  • 翻譯點津:「中國式過馬路」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翻譯點津:「中國式過馬路」用英語怎麼說? 2013-04-24 16:39 來源:233 作者:   北京市從4月9日開始嚴管行人及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通過各種措施全面治理「中國式過馬路」現象,「帶頭」闖燈的行人將面臨罰款。
  • 滿分作文賞析:與中國式過馬路說再見
    中國的公路,也叫做馬路。   關於馬路我聽到過這樣一個幽默的故事,在一次新聞採訪中,一位美國記者採訪周總理時,用中文故意羞辱周總理:「為什麼你們中國的路叫馬路?難道是因為專門給馬走的嗎?」周總理從容不迫,面帶微笑地說:「因為我們中國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所以叫馬路。」那位美國記者當場臉紅,羞愧不如。
  • 小學生模擬「中國式過馬路」 家長稱孩子比我規矩
    小學生模擬「中國式過馬路」 家長稱孩子比我規矩 2015-03-09 15:43: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3月9日,山西太原市晉陽街小學20
  • 青島的中國式過馬路:大路隨大流 小路隨意走
    監控裡的「中國式過馬路」  鏡頭一  老人橫穿路口險象環生   16日下午3時許,東海路與山東路路口的監控畫面顯示,路口有4處人行橫道,行人和車輛都在有序通過。而在一些路口,行人與車輛之間會出現「搶路」的情況,遼寧路與泰安路路口就比較典型,行人在過馬路時,極少有車輛會按規定停車避讓,而行人一般會一路小跑過馬路。
  • 中國式過馬路,能人多了路難行
    近日,有網友發微博稱: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撥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這條微博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一天內被近10萬網友轉發。在中國式過馬路這個話題仍然在網絡上發酵之時,記者跟隨交警在南京街頭觀察,發現闖紅燈的真不少。
  • 2021年考研英語預測-中國式過馬路(隨大流)
    2021年考研英語預測-隨大流解析:中國式過馬路以前全國翻譯資格考試曾經出現過,屬於社會現象問題。我們之前說過,考研英語主要的二類,一個是人的品質,一個是社會現象。參考範文:這幅圖反映了中國人過馬路的方式,指的是人們在十字路口聚集在一起,然後一下子橫穿馬路的現象。這種趨勢之所以出現,是因為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觀念,即當每個人都是違法者時,法律就不能得到執行,也就是法不責眾思想在作祟,不顧交通規則而按照大多數人的方式行事,隨大溜。
  • 彥鑫環衛車助力「地攤經濟」,讓城市環境治理更有溫度!
    在這個不同尋常的年份裡,我們似乎從來沒有這樣熱烈的討論過擺攤:有人躍躍欲試著自己在疫情期間煉就的涼皮烤冷麵手衝咖啡手藝,有人開始在朋友圈推送《擺攤財富小技巧》,有人已經開始暢想網際網路人究竟如何改行擺攤……地攤經濟發展的同時,對基層公共衛生的治理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 舟山定海取締夜市還路於民 三級聯動治理馬路市場
    舟山日報市民巡訪團今年第六期巡訪關注馬路市場整治  定海取締夜市還路於民三級聯動治理馬路市場  定海老城區人口密集,部分菜場周邊馬路市場滋生,已是見怪不怪的事了。馬路市場擾民,引發交通擁堵,造成環境衛生髒亂差,成了難以管理的城市頑疾。
  • 【民生維度】「心橋」治理模式創新 解決老舊社區「頑疾」
    重慶巴南區創新性地實施「心橋」治理模式,將機關力量進一步向社區下沉,夯實最基層治理單元,解決了部分老舊社區環境的「頑疾」。    村居掛號、部門銷號    「天上」環境特殊「診療」    劃分網格、基層照面    「地下」環境共同治理
  • "中國式過馬路":大路隨大流 小路隨意走(圖)
    四流南路與南豐路路口沒有信號燈,行人過馬路非常難走。記者 林剛 韓小偉 徐傑 攝   很多市民也許並沒有注意到身邊亂穿馬路的現象,而從空中看到在車流中穿梭的行人卻顯得非常「醒目」。16日,記者來到市南交警指揮中心,通過對8處監控路口觀察1小時發現,8處路口有上百人亂穿馬路。
  • 當紐約遇上「中國式過馬路」_評論頻道_鳳凰網
    首先,這位84歲的華裔老人在紐約第96街的交匯路口亂穿馬路,或許他並沒有意識到在紐約街頭亂穿馬路是一種違法行為。第96街的交匯路口是當地一個事故頻發的地段。就在老人被開具傳票之前,這一路口剛剛發生車禍,並導致一人喪生。其次,在事件發生前4天,美國當地時間1月15日,新上任的美國紐約市長白思豪公布了一項名為「零死亡願景」的安全計劃。
  • 從「中國人過馬路」和「美國式開高速」談起
    「中國人過馬路」在國際上很有些名氣,而且好像是外國人在中國發現並總結出來的。不過,也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國也有一個可以和「中國人過馬路」對比的現象,那就是「美國式開高速」。據說在美國有一條交規考試題目是:如果你在高速路上開車,限速標誌為50英裡,而路上的車都是開60英裡,你該怎麼辦?(大意)按照中國的交規,回答自然是遵守交規,按限速標誌開。但在美國交規考試中,正確答案是跟著大家一樣開,不用管限速標誌。這是顛覆我們的認知的一條規定。按照我們的認知,既然有限速標誌,就要遵守限速標誌,至於其他人開多快,我們都不能學,否則就是違法。
  • 貴陽南明河治理的怎麼樣了?人大代表有話說
    高華 攝 2012年以來,貴陽市政府引入系統治理思路,從「治標」向「治本」轉變,提出「截汙治汙為先,內源汙染消除為保障,兩岸環境質量提升為補充,生態自淨能力恢復為根本」治理方案,啟動實施「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陸續攻克困擾南明河久治但難以長清的歷史頑疾,強力推進南明河流域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 湖北大冶出新招整治中國式過馬路
    專治中國式過馬路,各地頻出絕招。近日,大冶交警推出聲、光、水噴霧、顯示屏等四位一體的組合「神器」,行人一旦闖燈前行就會「被噴」。該裝置迅速新晉馬路「網紅」,成為網友們熱議話題。  圖說:大冶街頭規範行人過馬路的「神器」(記者雷巍巍攝)  大冶城區新冶大道與東風路交叉路口,坐落著大冶市人民醫院和多個繁華商圈,人流量大。
  • 米雯娟:洋教材存在「水土不服」頑疾
    8月2日,在線少兒英語VIPKID創始人米雯娟表示,洋教材存在「水土不服」的頑疾。當天,VIPKID在北京召開戰略發布會,推出家長契約服務和和全家英語計劃VIPFamily等,並推出四個新品牌自由星球、「跟大熊玩英語」、SayABC和VIP蜂校。前兩者覆蓋0到6歲兒童,偏向於親子陪伴、啟蒙式英語;後兩者分別為1對4小班課和中外雙師同屏的在線青少英語課堂。
  • 行人可「自定義」過馬路 12組請求式紅綠燈"亮了"
    為進一步優化人車通行效率,重慶萬州公安局交巡警支隊根據城區交通狀況,嘗試安裝更加人性化的「請求式」紅綠燈,目前已有12組正式投入使用。交巡警提醒,闖紅燈十分危險,請大家遵守交通規則。4月13日,在北濱大道十七碼頭大梯子紅綠燈系統,技術人員經過半天的安裝調試後,這組「請求式」紅綠燈開始正式運行。有人請求過馬路時,車輛停車等候,無人過馬路時,車輛則是一直「綠燈」通行。
  • 圍剿「灰色清關」,重拳治理陳年頑疾
    有出口到俄羅斯的外貿、貨代們務必提高警惕。據悉,俄羅斯繼2016年整合海關、稅收部門後,相繼推出電子標籤、「在線收銀機」等舉措,並自2018年起開展全境道路臨檢、擴大電子標籤等手段,全面加強海關稽查和商品檢控力度,重拳治理「灰色清關」這一陳年頑疾。與此同時,中俄海關實施了信息共享,嚴厲打擊虛報價格的現象。
  • 白巖松:倫敦、大阪也有人亂穿馬路 但車會讓人
    第2頁:交警: 闖紅燈了您知道嗎 行人:我眼睛很花  央視《新聞1+1》2013年4月9日播出《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的治理?!》《新聞1+1》今日關注:「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的治理!  評論員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中國式過馬路」是一個發明了不久的新詞彙,但是打它剛一發明誕生出來,所有的中國人都會覺得像老朋友一樣會心一笑,都有非常熟悉的這樣一種感覺。它指的是什麼呢?
  • 組圖:臺北街頭實拍「臺灣式」過馬路
    這是臺北101與臺北世貿中心之間的一個路口,人流量平時也很大。     編者按:近來大陸許多地方嚴查行人闖紅燈、不走斑馬線,對這種交通違規行為開罰。     在過馬路的問題上,臺灣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不只約束行人,對車輛也有嚴格的規定,依據第45條,汽車駕駛人如果在斑馬線上不讓行人,處1200元以上3600元以下罰款。     除了合理的規定,還有一些人性化舉措來保障,比如常有義務消防員(簡稱「義消」)在路口協助指揮,使行人和機動車駕駛者都能既保障自己的權益,也能規矩而安全的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