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域之魅力:華夏、印度、伊斯蘭、希臘四種類型文化交融

2020-12-15 牛頌民族史話

伊斯蘭教不是新疆這些民族天生信仰的,也不是唯一信仰的宗教,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地區與阿拉伯帝國興起,伊斯蘭教由西向東擴張有關新疆的一些少數民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的民族,這些民族接受了伊斯蘭教,不是當時歷史中民眾主動的改性和轉型,而是宗教戰爭和統治階級的強制推行的結果。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多宗教的國家,除了組織性質毒性較強的幾大宗教外還存在大量的民間信仰,除了道教和民間信仰是中國土生土長之外,其他都由國外傳入新疆地區,歷來也是多種宗教信仰並存,一種或兩種宗教為主,多種宗教並存是新疆宗教格局的歷史特點。

在長期歷史進程中,中國的疆土既有割據時期,又有統一時期,統一與割據交替循環,國家統一發展始終是主流方向,中原地區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曾存在過諸侯國火鍋割據政權。

新疆地區也多次出現地方政權割據情況,出現過諸如王國,封國,行國,韓國王朝等地方,政權形態都有著濃厚的中國一體意識,都最終走向統一。

新疆區域文化是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長期交融的結果,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疆處於亞歐腹地,處於古絲綢之路的中心要道,歷史上一直是東西方經濟文化往來交流的重要樞紐,因而成為多種宗教文化匯集之地,歷來也是多種宗教信仰並存。

一教或兩教為主、多教並存,是新疆宗教的特點,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關係的主流。到今天,新疆還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等宗教,現在還有佛教寺院59座。道教宮觀一座。

在外來宗教文化傳入新疆之前,新疆曾普遍流行原始宗教文化和薩滿教文化。最早融入新疆的外來宗教文化是襖教文化。

襖教是古代波斯宗教的改革者。瑣羅亞斯德創立,所以也稱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史稱襖教,也稱「火教」「拜火教」。奉《波斯古經》,其創建地在今阿富汗的巴爾赫。

襖教認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禮拜「聖火」,要求人們從善避惡,棄暗投明。而在遠古時期,新疆古代居民相信萬物有靈,盛行動植物崇拜,日月星辰崇拜,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

薩滿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種較高形態。直到今天,部分錫伯族,達斡爾族,克爾克孜族等民族,還較完整地保留著薩滿教文化傳統。

維吾爾族穆斯林進行麻扎朝拜時依然會集體跳薩滿舞,哈薩克族保留薩滿教遺俗,則尤為典型。襖教在今天的新疆已不存在,但在漫長歷史演變中融入了一些民族的傳統文化中。

如,諾魯孜節就是襖教的一種宗教節日,現在人是信仰襖教的維吾爾、哈薩克、塔吉克等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其原有的宗教意義被消解。

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佛教傳入西域,至晚在公元前一世紀,就已經傳播到新疆塔裡木盆地。

在逐漸興盛中,佛教在新疆形成了于闐、疏勒、龜茲、鄯善、高昌等幾個著名佛教文化中心,佛教是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底層普羅大眾主動接受的,形成了當時新疆以佛教文化為主、多種多種宗教文化共存的格局,包括了佛教之後傳入的道教、景教、摩尼教。

景教指基督教的,聶斯脫裡派,摩尼教是在襖教基礎上,吸取基督教、佛教等宗教思想材料的基礎上,由摩尼創立的,併到東方傳教後被取締。新疆佛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進入鼎盛。佛教文化在建築、雕塑、舞蹈、戲劇、音樂、文學等諸方面達到令世界注目的水平。

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因比,曾有人問他:假如時光倒流,您希望出生在哪個國家?他回答說,「我希望出生在佛教已傳入時的中國新疆」,因為是新疆是世界唯一一個華夏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希臘文化四種類型文化交融的地方,有著無可比擬的文化魅力。

大約在公元9世紀末至10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新疆,也是從這個時期伊斯蘭文化開始傳入中華文明體系,並對新疆一些民族產生影響。

伊斯蘭教在新疆地區是以統治王朝強制推行的方式和以宗教戰爭的鐵血方式,將佛教最終排擠出去,到明末清初,新疆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基本上接受了伊斯蘭教信仰。

伊斯蘭教廣泛傳播到了整個塔裡木盆地和北疆、東疆部分地區,在喀什噶爾、葉爾羌、于闐、庫車、吐魯番、哈密等地,興建清真寺和教經堂。伊斯蘭文化也在新疆形成中華文化包孕下的區域特點。一教為主,多教並存,多元交融、和而不同,依然是新疆宗教文化的基本格局。

相關焦點

  • 探索絲綢之路上的貨幣之印度-希臘錢幣
    亞歷山大死後,有實力的部將都以他的繼承人自居,塞琉古王朝則奪得了亞歷山大帝國版圖的最大份額,幾乎繼承了亞歷山大帝國在亞洲的全部版圖,塞琉古王朝在希臘式貨幣的演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後來的絲綢之路幾乎是沿著原塞琉古王朝的領土,由西域到達印度、西亞和羅馬,再加上巴克特裡亞、帕提亞等絲綢之路國家的錢幣都是在塞琉古王朝的錢幣上發展出來的。
  • 飲食文化,伊斯蘭宗教,古代農業文明建設
    入侵與雅利安人入侵取代了印度南亞哈拉巴達羅古代文化一樣,阿拉伯人的入侵是繼希臘人、羅馬人的入侵之後,再一次改變了兩河流域埃及的文化面貌,使中東地區逐漸形成了蘊含伊斯蘭教義的阿拉伯飲食文化新類型。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認為:「伊斯蘭教文明在徵服後幾個世紀中,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帶有基督教、猶太教、瑣羅亞斯德教和阿拉伯多神教的成分,帶有希臘羅馬、波斯美索不達米亞的行政、文化和科學各成分的綜合體。因此,它不僅僅是古代各種文化的拼湊,而是原有的文明新的綜合。它雖然來源不一但卻明顯帶有阿拉伯伊斯蘭教的特徵。"
  • 文物與歷史:古代西域生活中的希臘神話元素
    公元前2-1世紀,西域諸國湧現出了一批具有古希臘特色的文物,體現了那個時代希臘文化在當地具有的強大影響力。古希臘的原版 厄洛斯在大量希臘工匠進入了中亞和北印度後,這個帶翼天使的形象被印度和西域的本地藝術家大量借用。
  • 敦煌古城:建築具有非常濃鬱的西域風情,融千年西域的民俗於一體
    歷史上,它是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歐州的唯一通道,是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四大古老文明的匯流地,也是西域民族集散的大舞臺,充滿了異域風情和古老的傳說。敦煌的旅遊資源豐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敦煌的敦煌古城。敦煌影視古城是1987年中日合拍的歷史故事片《敦煌》時仿造宋朝沙州古城建設,後來又成為《封神演義》、《新龍門客棧》、《奔跑吧兄弟》等眾多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取景地。
  • 揚州伊斯蘭遺蹟:西域先賢普哈丁墓園
    西安回坊 揚州伊斯蘭文化遺蹟:西域先賢普哈丁墓園
  • ​華夏航空吐魯番進出港推出「華夏通程服務,帶您暢遊火州」
    華夏航空吐魯番進出港推出「華夏通程服務,帶您暢遊火州」
  • 中國民間的觀音信仰是中印文化交融的結果
    在這種觀音信仰體系中,中國文化對印度佛教文化進行了徹底的改造,成為一種以中國文化為主體的觀音信仰體系。 在中國民間信仰的領域裡,儒道文化同印度佛教文化在觀音信仰方面的對話是通過不同於正統佛教領域的許多不同方式來進行的。
  • 「東方之韻——華夏文化美國行」活動洛杉磯開幕
    「東方之韻——華夏文化美國行」活動洛杉磯開幕
  • 華夏本無獅,中國獅文化如何興起?張騫通西域還引進了獅子
    說來有些奇怪,自古華夏本無獅,獅子是域外傳來的一種異獸,卻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世界獨有的獅文化?資料圖,張風 攝華夏這片土地上,自古並沒有獅子的蹤影,獅子是被人為引進的。最早引進獅子,還是要追溯到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的那次著名事件。
  • 組織文化的四種類型
    組織文化非常重要,對它的研究有很多,基本方法就是通過將組織文化分類區分。羅茜·休爾森在《四維領導力》中認為,可以通過四種「透視鏡」來觀察文化,「它們有著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價值觀驅動因子、效能假設,即領導風格。個人的個性偏好與風格之間自然而然的密切關係,會影響到領導者影響範圍內的文化。」
  • 阿拉伯文藝黃金時代,為何伊斯蘭文化在阿拔斯王朝得到繁榮發展?
    一、阿拔斯王朝混雜的民族文學讓阿拉伯詩歌文化高度發展,傑出詩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你若不惜生命去追求榮耀,那就應當把星星當作目標。」阿拔斯王朝文學的最大特點就是混雜,阿拔斯王朝藉助了波斯人的力量才得以建立,受到波斯人的影響,統治者實行開明的政策,大量融合了波斯、希臘、羅馬和印度文化的精髓。
  • 中國歷史上的「西域」 - 南風窗網
    中國歷史上的「西域」 在這裡可以找到眾多古代文化的影子,同時也可以感受到西域文化的個性張揚,這正是西域文化的魅力所在。
  • 洋學者:古亞洲都講希臘語,為何唯獨中國不講?網友回復一針見血
    例如今天阿富汗北部的提利亞特佩發現的貴族墓葬中,那些精美的殉葬品明顯來自於希臘藝術。 然而令現代西方學者困惑的是,古代中國似乎對於燦爛的希臘文化非常冷淡。中國人從不像其他亞洲人那樣對希臘文化著迷,也從不會講在西方人看來十分高貴的希臘語。當時漢朝開拓西域後,與位於巴特克利亞的希臘化國家——大夏、大宛、大月氏都發生過聯繫。但卻從未對希臘文化有任何興趣。
  • 「伊斯蘭世界」概念真的正確嗎?|伊斯蘭|世界史|概念|羽田正|...
    逐漸了解到像佐口透、大石真一郎、山內昌之等這一領域中的優秀日本學者,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檢索到這些作者的作品之後,即使僅粗粗瀏覽,也會為他們的學問之精細和視野之開闊所折服。當然,這些人主要還是研究近現代歷史的,更早一輩的日本學者中,對所謂西域史的研究,就更是人才輩出了。另外,現在比較流行的「新清史」,據說也是受到日本學者的直接影響。
  • 貿易和國運:伊斯蘭世界的千年興衰
    他思來想去,發現大唐在西域基本沒有對手,連豪橫的吐蕃都被大唐追著打,能幫他報滅國之仇的,只有西方的阿拉伯帝國。於是石國王子玩命向西跑,對阿拉伯人說:「不是想要地盤麼,跟我走,我帶路。」正好阿拉伯人處於開疆拓土的巔峰,在他們眼中,帝國邊疆是永無止境的,走到哪裡算哪裡。
  • 西方學者:古亞洲都講希臘語,為何只中國不講?網友回復一針見血
    此外,希臘語也深入到了印度,古代印度的孔雀帝國多次頒布法令,這些法令大多附有希臘語翻譯,顯然是為了照顧當地說希臘語的族群,由此可見,印度說希臘語的人群並不在少數,否則也沒有專門設立希臘語翻譯法令的必要。今天,在中亞、印度等地,出土了大量希臘風格的手工藝品和希臘銘文,充分證明了這個時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