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調查「生鮮超市不賣隔夜菜」:日日鮮成日日扔,或致浪費

2020-12-12 大洋網

北京日報客戶端9月24日消息,不賣隔夜菜、不賣隔夜奶、不賣隔夜肉……在生鮮超市,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宣傳語。如果當天賣不完,這些商品就會被下架銷毀,第二天再賣新的。然而,這樣的「新鮮」會不會造成另一種程度的浪費?

保質期30天,銷售期只有1天

在北京,盒馬鮮生幾乎成了生鮮超市的代名詞,也正是盒馬,提出了「日日鮮」的概念,確保每天上架的食材都是新鮮的。「日日鮮」商品不但包括蔬菜、牛奶、雞蛋、肉類,還包括麵包等烘焙食品。

在「日日鮮」商品的包裝上,都有一個醒目的數字,用來標明上架當天是星期幾。這也是在告知消費者,這些商品是當日上架當日銷售。

不過,記者發現,「日日鮮」商品的保質期並不是只有1天。比如雞胸肉保質期5天,「日日鮮」牛奶保質期7天,而「日日鮮」雞蛋的保質期則達到了30天。

明明保質期很長,卻只在這一天來銷售,會不會造成大量浪費?9月16日晚,記者來到盒馬鮮生亦莊經開店,發現這裡的「日日鮮」雞蛋、牛奶已銷售一空,肉類也只剩下豬蹄等種類。店員告訴記者,「日日鮮」商品訂貨量不多,加上線上也能下單,所以像雞蛋這類商品基本當日都能賣完。

記者注意到,賣不完的「日日鮮」商品多是蔬菜類。當晚9時40分許,已經臨近閉店,冷櫃中仍有數十袋茼蒿、生菜、油菜等「日日鮮」蔬菜。

原本是避免浪費,卻可能造成浪費

「日日鮮」菜品如果賣不完怎麼辦?一位店員介紹,賣不完的「日日鮮」商品將會下架處理,而不會在第二天繼續銷售。

記者發現,類似的商品還有物美大賣場的「每日鮮」蔬菜等,也是堅持「庫存每日清理,不賣隔夜菜」。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賣不完的蔬菜會「摳破包裝之後扔掉,或者讓大廚在菜品研發的時候用掉,但不再銷售」。一位業內人士稱,生鮮超市大都會通過打折促銷的方式來減少損耗。但即便如此,仍然會有一些商品剩下。

令人深思的是,避免浪費正是推出「日日鮮」蔬菜的初衷。據了解,盒馬的「日日鮮」蔬菜是加工後的淨菜,每個包裝為300克至500克不等,正好是一餐的量。盒馬方面曾宣稱,這種小包裝「可以倡導消費者日日買,不囤菜,達到新鮮和不浪費的雙贏。」

為了避免浪費,但結果卻可能「造成」浪費。一些商家表示,生鮮超市推出「日日鮮」「不隔夜」主要是出於食品安全的考慮。食品安全一旦出了問題,商家的品牌也會受到影響。「越是知名的生鮮超市,對臨期食品的處理越嚴格。」對臨期食品進行銷毀處理,也是業內一種通用的做法。

「日日鮮」成了「日日扔」,曾引發網友論戰

記者發現,「日日鮮」蔬菜大多是葉菜,而且是放在冷櫃中銷售。9月13日晚,記者在盒馬生鮮十裡堡店看到,冷櫃中除了有「日日鮮」蔬菜,也有其他包裝的普通淨菜。其中,豌豆苗、蒜黃、綠豆芽等普通淨菜,包裝日期為9月10日,上市日期為9月11日,也依然在銷售。這就意味著,部分淨菜的「保質期」至少可以達到兩到三天。

另一方面,「日日鮮」商品明明白天才上架,到了晚上就成了「臨期食品」,也讓許多人覺得匪夷所思。在微博上,就有網友提出質疑:上架還沒24小時就下架處理,這到底是「日日鮮」還是「日日扔」呢?

記者注意到,在盒馬對下架食物如何處理的問題上,曾經引起過網友之間的論戰。去年,上海網友「小椅子Zoe」發微博稱,自己帶母親去盒馬吃飯,正好看到了晚上大規模丟棄食物的場面。「餐盒精美的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點心,一批批從貨架上撤下,丟到小推車裡拉走扔掉。」該網友稱,被丟棄的食物中,鮮肉月餅還是熱的。

「今晚受到了近年來最大的心靈震撼!」這條微博一發出,頓時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在「知乎」網上,相關回答多達582條,網友們分成兩個陣營,一部分人支持盒馬的做法,認為果斷下架臨期食品是維護食品安全,不能貪小便宜;另一部分人則認為,許多當天上架的商品根本算不上「臨期」,贊同丟棄的人是堂而皇之地為浪費辯護。

而盒馬官方當時回應稱,為了保證食品的最佳口感和新鮮品質,內部質檢會定期及時撤下臨近保質期或僅當日售賣的商品。

「臨近晚上如果賣不出去是必然要銷毀報損的,至於銷毀最終的去向,肯定也是根據當地部門的規定進行合理處理。」不過,盒馬也坦承銷毀這些食品比較浪費和可惜,「希望在大數據基礎上,加入全新技術,減少浪費,多做公益,和整個社會一起去把這件事做得更好。」

專家說法:蔬菜保質期很難界定

「從某種角度來說,保質期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有的食品可能到了保質期還沒壞。」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曉燕表示,商家銷毀臨期食品,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生鮮超市,無論是「日日鮮」蔬菜還是普通淨菜,只有包裝日期和上市日期,卻沒有標註保質期。趙曉燕告訴記者,蔬菜的「保質期」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很難界定的問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判斷蔬菜是否新鮮,主要還是要靠感官。「一般來說,如果看著發蔫了、不新鮮了,就不要購買或食用了。」

趙曉燕說,不同的蔬菜,能存放的時間也不一樣。比如菠菜、生菜,三五天內就得吃完,如果是耐儲存的白菜、土豆,就能夠放上很長時間。她表示,正是因為難以界定,所以蔬菜包裝上才沒有標註「保質期」。

記者手記:提前估算,不浪費且新鮮,其實能做到

其實,不光是生鮮超市,便利店、麵包店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望京SOHO的便利蜂門店,每天晚上10時,店員會準時對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進行下架處理。下架後,這些食品將會被灑上消毒液然後廢棄,以免被人誤食。記者注意到,這裡每天晚上下架的各類食品數量都不多,有時甚至都裝不滿一個購物筐。

「在不犧牲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減少廢棄率,目前來看是可以實現的。」便利蜂相關負責人表示,店員下架的臨期食品主要是便當、關東煮等鮮食類食品。為此,他們構建了一套自動化系統,可以根據門店每天的走勢以及天氣等因素,計算出每種商品第二天的銷量,從而達到鮮食類食品不浪費也不緊缺。

可見,在技術的加持下,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儘量避免浪費並非不可能。

有網友呼籲,生鮮超市不妨公開下架食品的處理環節,也讓消費者更加放心。

(原題為《保鮮造成浪費?超市不賣隔夜菜,「日日鮮」成了「日日扔」》)

相關焦點

  • 「日日鮮」成「日日扔」?這些商品不浪費且新鮮,其實也能做到
    不賣隔夜菜、不賣隔夜奶、不賣隔夜肉……在生鮮超市,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宣傳語。如果當天賣不完,這些商品就會被下架銷毀,第二天再賣新的。然而,這樣的「新鮮」會不會造成浪費?臨近閉店的盒馬日日鮮蔬菜專區保質期30天卻只銷售1天在北京,盒馬鮮生幾乎成了生鮮超市的代名詞,也正是盒馬,提出了「日日鮮」的概念,確保每天上架的食材都是新鮮的。
  • 叮咚日前申請「叮咚日日鮮」商標:效仿盒馬日日鮮不賣隔夜菜?
    天眼查數據顯示,叮咚買菜經營主體上海壹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日前申請了「沿海農場"、「叮咚日日鮮」、「DINGDONG」以及包括公司LOGO在內的多個商標,目前這些商標均處於「等待審核狀態」。其中「叮咚日日鮮」商標覆蓋國際分類35項:廣告、銷售、商業服務;29項:肉、蛋、奶、食用油,31項:新鮮蔬果;32項:飲料啤酒;43項:餐飲、住宿服務;30項:糖、茶、糕點、調味品;09項:軟體產品、科學儀器。值得一提的是,「日日鮮」也是叮咚競爭對手盒馬的自有品牌。
  • 壽康永樂超市承諾「不賣隔夜菜」
    壽康永樂公開承諾「不賣隔夜菜」9月3日上午,記者在壽康·華悅城精品超市生鮮區看到,香菜、金針菇、毛白菜等菜品上均貼有「不賣隔夜菜」的標籤。正在選購時令蔬菜的李大媽說,她是華悅城的老客戶,一直在壽康買菜,因為壽康超市賣的菜特別新鮮。壽康永樂超市公司採購事業部總監王鑫告訴記者,「不賣隔夜菜、肉」的商品主要有葉類、鮮肉類、菌菇類、苗芽類四大類。
  • 盒馬日日鮮只售一天的秘密:讓消費者告別囤菜習慣
    什麼是盒馬日日鮮?答:只售1天目前,在盒馬日日鮮的品牌下,綠葉菜、鮮豬肉已經各達十幾種,冰鮮雞肉也已上架,還在不斷擴展鴨、鴿、鮮奶等新品類。無論商品的保質期是3天、5天還是7天,盒馬日日鮮均只做1天的售賣期,確保給到消費者的產品極致新鮮,也引領了生鮮行業的新標準。不賣隔夜菜,是盒馬日日鮮的核心理念。
  • 盒馬日日鮮的極鮮秘密:基地直採,只售1天
    答:只售1天目前,在盒馬日日鮮的品牌下,綠葉菜、鮮豬肉已經各達十幾種,冰鮮雞肉也已上架,還在不斷擴展鴨、鴿、鮮奶等新品類。無論商品的保質期是3天、5天還是7天,盒馬日日鮮均只做1天的售賣期,確保給到消費者的產品極致新鮮,也引領了生鮮行業的新標準。不賣隔夜菜,是盒馬日日鮮的核心理念。
  • 物美推「每日鮮」對標盒馬「日日鮮」 老牌商超轉型「求生」勝算...
    日前,北京老牌商超企業物美推出自有生鮮品牌「每日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從銷售品類到模式,都與盒馬鮮生的「日日鮮」以及京東7Fresh的蔬菜自有品牌頗為相似。對於社區商業來說,生鮮是社區居民需求量最大也是最為高頻的商品,傳統商超追求轉型升級,從生鮮品類下手也就不難理解。
  • 盒馬之後,物美也推出了生鮮自有品牌「每日鮮」
    7月11日下午3點,物美大賣場麗澤店生鮮區,靠牆而立的一整排葉菜類貨架上,已經有部分葉菜售罄,這些蔬菜的透明袋裝上都寫著「每日鮮」三個字。與之對應,這片區域專屬的宣傳條幅上「我們沒有隔夜菜」、「24小時供應鏈直送、包裝葉菜只賣當天」的字樣也格外顯眼。
  • 盒馬推出春菜日日鮮系列,上線酸菜魚口味青團
    近日,盒馬推出了部分春菜日日鮮系列,同時宣布該系列商品加入盒馬溯源計劃。盒馬溯源計劃是盒馬於2018年1月啟動的一項商品信息追溯計劃,消費者可通過掃碼查看商品的整個供應鏈信息和物流動態,該計劃覆蓋了肉、蛋、奶等九大類生鮮食品。日日鮮則是盒馬旗下的特色品牌,其特點是無論商品的保質期如何,只售賣一天,意在為消費者提供最新鮮的食材。
  • 新鮮不浪費 生鮮電商「一頓食」成消費新風
    大洋網訊 手機點點,蔬菜瓜果肉禽水產都能限時送上門——生鮮電商已成為很多消費者的生活好幫手。記者近日調查多個電商平臺發現,小分量、主打「一頓吃完」的商品,已經涵蓋米麵糧油餐飲生鮮熟食等品類。生鮮電商大數據顯示,隨著全社會倡行「珍惜糧食、拒絕浪費」,200g至300g小包裝蔬菜8月銷量較7月環比均有30%的增長。
  • 生牛乳草莓奶西安賣爆 盒馬日日鮮奶供應鏈覆蓋全國
    生牛乳草莓奶西安賣爆 盒馬日日鮮奶供應鏈覆蓋全國被代購炒到價格翻10倍的「網紅」飲品盒馬生牛乳草莓奶,終於在國慶小長假裡登陸西安盒馬。與草莓奶一起上市的還有另一個新品蜜瓜牛奶,據盒馬數據統計,從10月1日首日上市開始, 一周時間生牛乳草莓奶就斷貨兩次,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商品。
  • 從盒馬鮮生等生鮮超市的快速發展,來看「買菜」「買肉」的變化
    一、從「到店」到「宅配」盒馬鮮生APP上線之初就提出3公裡範圍內半小時送達的零售新概念。在懶人經濟和年輕人對手機網際網路的依賴下,生鮮超市可以依託平臺完成宅配,而農貿市場的小商戶則不容易實現。盒馬鮮生採購總監黑方在一次活動中就講到:「我們在上海和崇明農場來進行合作,做日鮮蔬菜,這個也是在整個行業一個首創去做這件事情,直接對接極大的農場,我們的蔬菜下午包裝好,晚上送達大倉,第二天凌晨我們的大倉送到各個門店,然後上架買一天結束,一個基地直採,在成本優化上也是有很大的優勢,另外新鮮。還有我們的價格穩定性,無論是颳風下雨我們價格比較穩定,而不像菜市場天氣不好瘋漲。」
  • 實錘 楊閘新村日日生鮮將於8月22日正式開業
    北京雙橋地區公眾號曾經多次報導過楊閘新村日日生鮮綜合體的消息,從最初的7月底開業,到8月初,可能是受到疫情影響都沒有順利開業。時間已經臨近八月底,據雙橋地區熱心群眾周大姐消息,日日生鮮將於8月22日,也就是本周六正式開業,將有力的豐富雙橋地區的菜籃子。
  • 給涼茶加點「新零售」 盒馬平安堂聯手推出日日鮮涼茶
    南方網訊(記者/潘沈思)近日,廣東知名涼茶品牌平安堂跟新零售企業盒馬聯合推出日日鮮涼茶,宣布將通過推動涼茶標準化來提升食品安全,守護老廣熟悉的味道。記者在盒馬門店看到,這兩款通過新零售標準制定、在盒馬獨家銷售的涼茶,瓶身上的成分配料一目了然,並且只賣當天,賣不完當天下架處理。涼茶為什麼要做日日鮮?傳統家庭作坊和新零售的磨合,跨越了大半年,歷經各種困難,才有如今兩款標準化的日日鮮廣東涼茶麵世。
  • 減少浪費怎麼做?「大數據」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要減少糧食浪費,必須全民行動起來。近日,記者走訪了南京多家菜場、生鮮超市等,發現在更節約更經濟的「利益驅動」下,減少浪費成為不少商家的自覺行動。   傍晚6點,記者來到南京市洪武路羊皮巷菜市場。攤主楊阿姨正在準備收攤,腳下放著不少爛掉的茼蒿、生菜等葉菜。
  • 日日煮的IPO大菜,煮熟了?
    近日美食短視頻行業裡的熱鬧也不少,主打「以美食為靈感、體驗廚房之樂」的美食短視頻平臺日日煮,甚至傳出了要赴港上市的消息。短視頻裡的好賽道短視頻平臺撬動的流量讓其他媒體平臺望塵莫及。此外,有媒體消息傳言,日日煮近期正在跟投行密切接觸,為赴港上市進行籌備。不過,儘管目前美食類短視頻勢頭大好,但是日日煮接下來的道路能否通暢還是未知數。日日煮的商業化野心作為美食短視頻平臺的日日煮,憑藉著眾多美食類內容虜獲了不少的用戶。
  • 盒馬日日鮮奶供應鏈覆蓋全國
    在草莓奶大火之前,盒馬的另一個低溫奶網紅是「日日鮮」牛奶。近年來,低溫鮮奶市場一直處於高增長的狀態,僅2019年國內低溫奶市場規模已高達833億元,同比增長14.7%,疫情更是加速了低溫鮮奶在中國消費市場的滲透。     日日鮮牛奶,指的是保質期7天,但停留在貨架上的時間只有24小時的低溫鮮奶。周一到周日,每天的包裝印有相應的醒目數字。
  • 損耗率高達30%,生鮮超市難逃成本魔咒?
    生鮮包括蔬菜、水果、海鮮在內的品類的保鮮周期都很短,按照保鮮周期長短分類,最難做的是蔬菜,儲藏周期非常短(一兩天左右),需求量小,而且單價賣不上去。其次是水果,比蔬菜要相對標準化一點,但是對於冷鏈和配送的差異化同樣要求非常高。      而海鮮和肉類對供應鏈上遊的進貨成本和採購品質的要求也更高。
  • 生鮮電商推出小包裝食品 主打新鮮食材不浪費
    手機點點,蔬菜瓜果肉禽水產都能限時送上門——生鮮電商已成為很多消費者的生活好幫手。記者近日調查多個電商平臺發現,小分量、主打「一頓吃完」的商品,已經涵蓋米麵糧油餐飲生鮮熟食等品類。生鮮電商大數據顯示,隨著全社會倡行「珍惜糧食、拒絕浪費」,200g至300g小包裝蔬菜8月銷量較7月環比均有30%的增長。
  • 日日煮獲1億B輪融資 它要如何實現品牌化?
    其中,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的粉絲總量已有1500萬,視頻平臺粉絲400萬人,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內容還覆蓋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從2015年初美食短視頻起家的自媒體,再到如今集內容和產品於一身的美食生活品牌,在拿到1億元融資後將如何完成品牌落地,成為美食短視頻平臺成功變現的模板?
  • 南方「錢大媽」生鮮超市進軍通州,初來乍到,能否立穩腳步
    #主打社區生鮮不賣隔夜肉的南方「錢大媽」近來悄然進軍北京市場,首開兩家店的地址就選在了北京通州。日前,北青社區報記者調查發現,「錢大媽」剛入駐通州不久,生意就很火爆。到店的部分顧客稱,主要就是為「錢大媽」不賣隔夜菜的招牌來的。受此影響,附近多家生鮮店鋪生意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最近客流明顯減少了!"附近一店鋪老闆表示。當下社區生鮮競爭本就激烈,初來乍到的「錢大媽」能否在通州立穩腳步?周邊的老生鮮超市又如何應對新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