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比亞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2021-02-15 世界歷史網

甘比亞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Gambia),簡稱甘比亞,臺灣地區翻譯為甘比亞。位於北緯 13°28',西經 16°39',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區,它西鄰大西洋,海岸線長48公裡,北、東、南三面被塞內加爾緊緊包圍,國土面積11295平方公裡。

甘比亞官方語言是英語。甘比亞主要是曼丁戈人和富拉人,90%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15-16世紀遭葡萄牙入侵。此後英國和法國殖民者也相繼侵入。1783年,《凡爾賽和約》把甘比亞河兩岸劃歸英國,把塞內加爾劃歸法國。1889年,英法達成協議,劃定當今甘比亞邊界。1965年2月18日獨立。

甘比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英語是甘比亞官方語言。甘比亞總統-葉海亞·賈梅宣布,為了徹底地和過往的殖民地歷史劃清界線,將國家名稱改為「甘比亞伊斯蘭共和國」,2017年再次改回「甘比亞共和國」。甘比亞是非洲大陸最小的國家。2013年,甘比亞退出大英國協。2018年甘比亞回歸大英國協。

1、早期歷史

公元9世紀和10世紀阿拉伯商人首次書面記錄了該地區,在中世紀時期該地區在跨撒哈拉貿易佔主導地位。

公元10世紀時,甘比亞河兩岸已有居民活動。甘比亞曾是馬裡帝國的一部分,甘比亞境內曾出現過巴拉、孔博等小王國。

在馬裡帝國最負盛名的曼丁哥統治者曼薩堪堪穆薩的統治下,帝國得到繁榮,由於有巨大的財富,學術和文明讓該地區被全世界認可。北非的學者和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在1352年訪問了該地區,說黑人擁有一些令人欽佩的素質:他們很少是不公正的,並且整個國家都是安全的。無論是遊客還是居民在這有什麼可擔心的強盜或暴力的人。

從13世紀初,在Kouroukan Fouga,馬裡的憲法是國家的法律。桑海帝國,因由桑海人的國王管理該帝國並正式控制而得名。桑海帝國主宰該地區。

1455年,葡萄牙亨利親王委派A.卡達·莫斯託和A.烏西迪·馬雷來到甘比亞河流域「探險」。

1553年,英國人進入甘比亞河流域。

1560年,法國進入甘比亞河北岸地區。

2、英法殖民時期

在16世紀,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區域開始受到摩洛哥和葡萄牙的入侵和掠奪之苦。

到了16世紀末,隨著襲擊不斷,帝國崩潰和被徵服,並聲稱屬於葡萄牙。

1588年英國商人從葡萄牙人手中買到了在甘比亞河流域的貿易特權,原告以葡萄牙王位,此前在克拉圖的安東尼奧,賣了甘比亞河英國商人的獨家經營權;這筆款項是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在1618年的的信件正式接收,英王詹姆士一世授予皇家非洲公司與甘比亞和黃金海岸(今加納)貿易。

在1651年至1661年甘比亞部分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由雅克比凱特勒購買的殖民地;它是當時庫爾蘭,在現代天拉脫維亞,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領地。並於1651、1660年先後成立了幾內亞公司和皇家非洲貿易試銷公司,除收購象牙、獸皮、蜂蠟等物產外,主要進行奴隸販賣。與此同時,荷蘭、波羅的海沿岸的庫爾蘭公國也接踵而至。

16世紀末英國殖民者開始侵入。1618年英國人在甘比亞河口詹姆士島建立了殖民據點。

1621年,荷蘭西印度公司在甘比亞河以北的戈雷島設立據點。

1651年,庫爾蘭公國的詹姆斯公爵在巴拉國王割讓的聖安德魯島上建立城堡,該島於1661年被英國奪佔,改名詹姆斯島。

17世紀末法國殖民者也到了甘比亞河北岸。此後100年間,英法為爭奪甘比亞地區和塞內加爾,曾多次發動戰爭。

1672年成立法國塞內加爾公司,佔領了甘比亞河北岸。

1677年奪得了荷蘭佔據的戈雷島。

1681年法國在阿爾布雷達設立據點。

1689年以後,英、法為爭奪甘比亞河兩岸的勢力範圍多次發生衝突。

1765年,英國將其在甘比亞和塞內加爾的佔領地合併,稱塞內甘比亞,甘比亞成為英屬塞內甘比亞的一個省。

1783年,英法籤訂《凡爾賽條約》,甘比亞歸英國管轄;塞內加爾,包括聖路易和戈雷島劃歸法國。

1821年,甘比亞由英屬獅子山總督管轄,

1843年,甘比亞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1889年英法達成協議,劃定了當今甘比亞邊界。英國在甘比亞分別實行間接統治和直接統治。甘比亞河兩岸 1萬多平方公裡的狹長地帶為英國保護地,由殖民當局派出巡迴專員監督當地酋長進行間接統治。甘比亞河河口的聖瑪麗島和甘比亞河中遊的麥卡錫島等70多平方公裡地區由英國直接統治。英國在巴瑟斯特城(今班珠爾)設立殖民機構。

3、獨立鬥爭時期

英國的殖民侵略遇到當地統治者堅決抵制。1827~1831年,巴拉國王為反對英國在巴拉角修建城堡,與英國發生衝突,戰爭持續了4年之久,最後,英國在法國殖民軍的協助下,鎮壓了巴拉國王的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甘比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不斷發展。50年代,甘比亞出現了民主黨、穆斯林大會黨、聯合黨等民族主義政黨。

1959年,人民進步黨宣告成立。甘比亞人民為爭取參政權利與英國殖民主義者進行鬥爭,1959年,英國召開甘比亞制憲會議,同意甘比亞成立「半自治政府」。英國被迫同意甘比亞於1960年5月成立半自治政府,並任命聯合黨首領P.S.恩吉為首席部長。

1962年甘比亞舉行大選,人民進步黨領袖D.K.賈瓦拉就任內部自治政府總理。

1964年,英國同意甘比亞於1965年2月18日獨立。

1965年2月18日,甘比亞宣告獨立。

4、共和國時期

1970年4月24日,甘比亞宣布為共和國,仍為大英國協成員國,人民進步黨領導人賈瓦拉任首屆總統,並在1972、1977、1982和1987年4次蟬聯。

1974年12月14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1981年12月17日,甘比亞與塞內加爾籤署建立塞內甘比亞邦聯條約。

1982年2月組成第1屆塞內甘比亞邦聯內閣。甘比亞對外奉行不結盟與和平共處政策。

1989年甘比亞從邦聯退出。

1994年7月22日部分下級軍官發動兵變。執政近30年的賈瓦拉和人民進步黨的統治被軍人政變推翻。

在1994年軍事政變前,甘比亞是由總統達烏達·凱拉巴·賈瓦拉管治,他獲選舉連任5次。賈瓦拉時代的相對穩定局勢首先被1981年失敗武裝政變破壞。

發生圖謀政變後,塞內加爾和甘比亞籤訂1982年同盟國條約。所產生的塞內甘比亞聯盟目標為對付兩國武裝力量和統一兩國經濟和貨幣。

1994年7月,武裝力量臨時執政委員會在軍事政變奪權,推翻賈瓦拉的政府,其主席葉海亞·賈梅中尉成為國家元首。AFPRC公布回復到民主平民政府的過渡方案。1996年臨時選舉委員會成立,負責舉行國家選舉,1997年轉為獨立選舉委員會,負責登記選民、舉行選舉和公民投票,2001年末和2002年初,甘比亞完成了完整的總統、眾議院和地區選舉過程,外國觀察員對此評為自由、公平和透明,縱使仍有不足。獲連任的總統葉海亞·賈梅2001年12月21日再次宣誓就職。愛國調整與建設聯盟在國會仍保有多數派強勢,特別因主要反對派聯合民主黨杯葛眾議院選舉。

5、現代時期

2006年9月22日,甘比亞總統選舉舉行。葉海亞·賈梅再次當選為總統。並於2001年10月、2006年9月和2011年11月三次蟬聯。

2013年10日2日,發表聲明退出大英國協。

2013年11月14日,宣布基於國家戰略利益,與臺灣當局「斷交」,但並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亦因此成為少數既沒有與臺灣當局「建交」,亦沒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之一。

2015年12月12日,甘比亞共和國將國家名稱改為「甘比亞伊斯蘭共和國」。

2016年3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和甘比亞全面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外交部長王毅和甘比亞外交部長蓋伊舉行雙邊會談,並代表各自政府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甘比亞伊斯蘭共和國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甘比亞選舉委員會2016年12月2日宣布,巴羅在1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中贏得45.54%的選票,當選甘比亞總統。按計劃,勝選後的巴羅將於2017年1月正式就職。但賈梅12月9日宣布,不接受選舉結果,要求重新舉行大選。此次大選是甘比亞自賈梅1994年發動軍事政變上臺後的第五次總統選舉。賈梅於1996年當選總統,並在2001年、2006年和2011年的總統選舉中獲得連任。 

2016年12月1日,阿達馬·巴羅在總統選舉中獲得45.54%的選票,當選甘比亞總統。

2017年1月20日,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的部隊展名為「恢復民主」的軍事行動。

2018年,甘比亞回歸大英國協。

相關焦點

  • 象牙海岸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 中世紀時期,象牙海岸境內曾建立過一些小王國。 11世紀,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宮格城為當時西非南北貿易中心之一。 歐洲船隻大約於15世紀60年代到達象牙海岸,而對於這個時代之前的象牙海岸的歷史所知不多。
  • 象牙海岸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 中世紀時期,象牙海岸境內曾建立過一些小王國。 11世紀,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宮格城為當時西非南北貿易中心之一。 歐洲船隻大約於15世紀60年代到達象牙海岸,而對於這個時代之前的象牙海岸的歷史所知不多。
  • 幾內亞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中部(中幾內亞)為平均海拔900米的富塔賈隆高原,西非3條主要河流——尼日河、塞內加爾河和甘比亞河均發源於此,被稱為「西非水塔」。東北部(上幾內亞)為平均海拔約300米的臺地。東南部為幾內亞高原,有海拔1752米的寧巴山,為全境最高峰。1、早期歷史幾內亞在有史記載之前就有人居住,最早在沿海定居的是巴加人。
  • 賴比瑞亞歷史發展階段的簡介
    1、早期歷史12世紀以前,這裡是人口稀少的赤道雨林地區,賴比瑞亞境內的居民,是12~16世紀從北部、東北部和東部先後遷入的。殖民者入侵以前,這裡尚處在分散的部落和部落聯盟階段。14世紀中葉以後,歐洲人陸續到賴比瑞亞沿岸探險。諾曼人於1364~1367年來到這裡。
  • 「地球第一強國」甘比亞歷史資料 總統賈梅曾警告中國
    甘比亞政府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分別就中國與甘比亞復交有關問題答記者問。陸慷表示,中岡復交時間是雙方協商確定的,並非針對任何人。安峰山應詢表示,外交部已就中岡復交發表談話。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沒有改變。》》
  • 「地球第一強國」甘比亞歷史資料 總統賈梅曾警告中國
    甘比亞政府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分別就中國與甘比亞復交有關問題答記者問。陸慷表示,中岡復交時間是雙方協商確定的,並非針對任何人。安峰山應詢表示,外交部已就中岡復交發表談話。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沒有改變。》》
  • 甘比亞:佔領蘇聯、遠徵歐洲,非洲小國的「獨特氣質」
    它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中,是在阿拉伯商人的記載上面,那時候已經是公元9世紀,世界歷史已經經歷了原始時代和青銅器時代,已經到達了鐵器時代。在那時,滿世界「淘金」的阿拉伯商人無意間發現了這個「失落」的帝國,也就是說,甘比亞是被迫開始了發展。當時的甘比亞,先後被馬裡帝國和桑海所統治,成為其他國家的附屬國。
  • 國土形狀宛如蚯蚓:甘比亞如何鑽入塞內加爾的腹地?
    在世界版圖上,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形成了一些被三面乃至四面包圍的國中之國。其中有教堂國家梵蒂岡,山城國家聖馬利諾,但由一條河流組成的國家卻僅有一個,那就是非洲大陸西端的甘比亞。塞內加爾和甘比亞的地理位置從地圖上看,甘比亞被塞內加爾三面包圍,兩個國家酷似一個夾心蛋糕。
  • 甘比亞:國土形狀為何宛如蚯蚓,鑽入塞內加爾的腹地?
    ▲甘比亞河長約1120公裡,其中有472公裡在甘比亞境內除了地理位置的接近,塞內加爾和甘比亞在族群和宗教等方面也極為相似,從這些方面來講,兩國似乎應當作為一個整體存在,而歷史上也恰恰如此,兩國曾長期同屬一個黑人帝國。然而,英國和法國殖民者的統治打破了這塊完整的土地,獨立後的兩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立的塞內甘比亞邦聯也只是曇花一現。
  • 中國與甘比亞復交為什麼選擇此時 媒體:或敲打蔡英文
    中國外交部17日晚宣布與非洲國家甘比亞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7日與來訪的甘比亞外長蓋伊在北京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甘比亞伊斯蘭共和國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全文),兩國自當日起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王毅表示,兩國迎來歷史性時刻,雙邊關係從此翻開嶄新一頁。王毅說 ,中國人民對甘比亞人民一向懷有友好感情。
  • 西非:為什麼甘比亞是塞內加爾的「國中國」?
    三面被塞內加爾包圍的甘比亞(^_^)NO. 33 為什麼塞內加爾「包圍」了甘比亞?甘比亞是一個很有趣的國家。1985年,甘比亞威脅蘇聯,「三天之內攻佔蘇聯全境」。10年之後,甘比亞又威脅歐陸,「將以遠徵軍橫掃歐洲大陸。」但更為中國網友熟知的言論則發生在2007年,時任甘比亞總統的賈梅在訪美時表示,一旦臺海有變,甘比亞將攻擊中國,並聲稱只需出兵千人,便可遏制中國的軍事行動。因此,甘比亞被網友戲稱為「世界第一強國」。
  • 巴貝多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有證據表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貝多已經有人類居住。巴貝多最初的居民是印第安阿拉瓦克人,而後加勒比人趕走阿拉瓦克人,佔領該島。在350至650年,來自南美的人們定居於此。在800年左右,第二波被西班牙人稱作阿拉瓦克人抵達。13世紀中期,第三波加勒比人抵達。
  • 印度尼西亞歷史發展階段的簡介
    1、原始公社時期(公元前4萬年~前2世紀)印尼歷史悠久,爪哇是原始人類發源地之一,遠古時期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印尼社會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先後分為印度教王國和伊斯蘭教王國兩個時期。19世紀末和20世紀30年代在爪哇島先後發現「爪哇人」、「瓦甲克人」和「梭羅人」等原始人類化石。
  • 新加坡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文明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意為「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比淡馬錫(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早一千多年。
  • 芬蘭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芬蘭歷史開始於1萬多年前人類在現芬蘭地域的定居,這種原始公社制度在芬蘭一直持續到12世紀。芬蘭早在基督教傳入之前就與瑞典有所聯繫。維京人經由貿易和劫掠就已經接觸芬蘭。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芬蘭陸地上有維京人的聚落存在過,但在南博滕區的發現曾引起爭議。
  • 尼泊爾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克拉底王朝尼泊爾最早的歷史始於克拉底人,他們從東部來到加德滿都河谷。這些歷史仍然被視為傳說。根據編年史記載,克拉底人統治了約1225年(公元前800年-300年),期間共有29個國王。他們第一個國王名為埃蘭。
  • 「地球第一強國」甘比亞是個啥樣的國家?
    幾天前,甘比亞總統葉海亞·賈梅(友情提示:為了提高本文的閱讀體驗,請記住這個名字)宣布,為了徹底地「和過往的殖民地歷史劃清界線」,將國家名稱改為甘比亞伊斯蘭共和國,並稱這「符合國家的宗教信仰和價值觀」。
  • 「第一強國」甘比亞:誇張的並非叫囂滅五常,而是其貧窮與懶惰
    咱們今天來講講「世界第一強國」甘比亞的歷史和一些趣聞。從數據上看,甘比亞國土約為1.13萬平方公裡,人口210萬人,GDP不到1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14億元——這樣一份成績單放在中國,也就是個大點的、發展稍微欠一些的縣級市。從歷史上看,同甘比亞十分奇葩的國土形狀一樣,它就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結果。
  • 索馬利亞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 舊石器時代,索馬利亞半島上已有原始居民,索馬利亞一直實行部落制度,阿拉伯與中國均對其有一定影響。 公元前17世紀,被稱為「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建立了以產香料著稱的「邦特」國,建立蓬特國,以生產香料著稱,同埃及、希臘、阿拉伯和印度等國進行廣泛的貿易。
  • 紐西蘭歷史的發展階段簡介
    1、古代歷史約公元950年,玻里尼西亞人庫佩由社會群島漂流至紐西蘭,返回後,稱此地為「奧蒂羅」,意為「不夜之鄉」,或「白雲綿綿的地方」,此後,陸續有玻里尼西亞人來此,至1350年左右,大批玻里尼西亞人中的毛利人遷徙至北島、南島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