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4日 14:57 來源:揚子晚報
參與互動日前,諾貝爾文學獎五人評委會成員、瑞典學院前常務秘書賀拉斯·恩格道爾先生,欣然到南京頤和公館參觀《揚子晚報》文化記者蔡震《梧桐樹下——南京民國建築風情》彩鉛畫作品展,隨行的有莫言作品瑞典文翻譯陳安娜的丈夫,著名學者、翻譯家萬之先生,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院教授千野拓政先生。賀拉斯先生對南京保護和尊重歷史文化作出的成績表示讚許,稱:「南京給我留下美好印象,並將成為難忘的記憶,我一定會再來。」
100幅畫半年完成,賀拉斯豎大拇指
賀拉斯先生是應南京大學文學院邀請,來南京參加第三屆21世紀世界華文學高峰論壇,在參加完一天的會議後,他說自己第一次踏上中國這片土地,也是第一次來到南京,在他心中,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他提出要在南京走走看看。聽身邊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何平介紹說,南京頤和公館正在展出「南京民國建築風情畫展」,100幅彩鉛畫表現了南京民國建築的當代風貌,賀拉斯對此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賀拉斯在著名學者、翻譯家萬之先生陪同下來到山西路廣場附近的江蘇路3號頤和公館十二片區。隨行到訪的還有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院長,著名漢學家千野拓政教授。當聽說賀拉斯先生要來參觀,頤和公館臨時將2號展館晚間開放。當賀拉斯先生走進展館,大家都被他高大的身材、英俊的形象所吸引,沒想到這位66歲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如此年輕,風度翩翩。
賀拉斯先生在展覽前廳看見了展覽海報,他雖然不太認識漢字,但他知道展覽序言版上劉心武的名字。他指指身邊的萬之說,萬之先生和劉心武長得有點像,萬之說:「是嗎?我怎麼沒發現。」萬之告訴他,劉心武不僅寫小說,寫散文,還對建築有獨到的見解,是中國有影響力的建築藝術評論家。賀拉斯先生仔細觀看每一幅作品,詳細詢問畫展作者蔡震,是怎麼探尋這些散落各地的建築,又花了多長時間繪製這些作品。當他聽說這100幅畫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完成的,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
看了全部畫作,「南京,我還會再來」
翻譯家萬之先生是江蘇人,他出生在常熟,萬之先生的外公是金陵女子大學文學院教授,父親是中央大學文學院教授。去年萬之曾來南京,在先鋒書店進行了一次關於他翻譯的《航空信》的讀者見面活動。《航空信》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特朗斯特羅默與美國著名詩人羅伯特·布萊的通信集,在那次讀者見面會上,萬之先生深情地朗讀了書中的片段。在畫展上,萬之先生看到了描繪金陵女子大學的作品,激動地在畫前留影,說回瑞典,要講給太太陳安娜聽。陳安娜是莫言作品瑞典文的翻譯,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陣子,這兩位學者夫婦被中國媒體追著採訪。回憶當時的情境,萬之先生說,「莫言被追問得『無言』可說了,只好我們來代言。」萬之先生透露,每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是由賀拉斯親自宣布,莫言也是。
萬之先生口才極好,20多年前,他曾來過南京,在南京大學主講了中國與西方的比較文學,引起過不小的轟動。有萬之的翻譯,加上千野拓政這個中國通,賀拉斯從一樓到二樓,順利地看完了全部畫展,他微笑著與蔡震合影,並為畫展題詞籤名。臨離開時,他表示,南京給他留下美好的印象,並將成為難忘的記憶,他用生硬的漢語說:「南京,我還會再來。」(尤曉源)
【責任編輯: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