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遠古時代便已經存在,甚至一萬多年前我們的人類祖先就已經開始用糧食穀物釀酒了。但是關於酒的起源確實一直眾說紛紜,到現在算是有四個比較突出的說法。今天我們便來討論一下以下這四種關於酒的起源的說法吧。
第一種是酒存於世界,是自然界中形成只是被人類發現進而不斷研究使之發展起來的。這是小編最認同的一種說法。上古人類大多以水果肉類為食物,史前人類開始有關於穀物的種植的記載大約是在一萬兩千年前,而酒的存在比之還要早。酒的形成是來源於水果,動物乳汁,以及穀物的發酵。我們都知道,水果只要稍微放置些時間便會產生酒味,在自然界中存在著許多的酒化酶,這種黴菌很容易分解轉化為乙醇。特別在高溫的天氣下更快地讓水果發酵。因此酒其實是自然界黴菌,氣溫以及食物在達到某個條件下自然而然發酵產生的,並不是起源於人的發明。
第二種是杜康釀酒。杜康有的人認為這是一個歷史虛構的人物,而事實上歷史確實存在杜康。據說,杜康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被打敗便歸順到了另一個部落。後來在那個部落裡面負責放羊,有一天,放羊之時將自己沒有吃完的飯裝在竹筒裡放在了山上的某個地方,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當杜康在回到曾經放羊的地方時又看到了以前留下的竹筒,此時裡面的米飯發酵成了飄香四溢的酒,於是酒便由此走向了人類。
第三個便是儀狄釀酒。根據戰國策記載,帝女儀狄做酒而美,禹飲而甘之。當然後來大禹是疏遠了儀狄,因為他覺得必有因酒而誤國者,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對於儀狄釀酒而言小編和很多人一樣保持懷疑態度,因為釀酒要經歷將預發酵的糧食蒸熟,按比例摻入糖化曲,待糧食完全糖化後,加入酒麴等等複雜的工序,如果酒來自儀狄,那作為一名年輕的女子又是憑藉什麼將所有工序研究出來呢?比較可行的說法該是儀狄知道酒,製作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創新,故而成美酒。
第四個便是猿猴釀酒,猿猴喜歡將水果藏起來,因為冬季水果少,想必猿猴的這些習慣也和為了生存有關係。並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儲存很久,在炎熱的天氣,水果更難保存,過不了幾天便會氧化,產生酒精。據說猿猴喜歡將水果藏於洞中,一日一樵夫砍柴誤打誤撞的發現了猿猴藏水果的地方,頓時發現一股香味襲來,樵夫只覺得新奇便忍不住嘗了一口,發現味道極好,於是便將它帶下了山。關於猿猴釀酒,還有一個典故便是猩猩猿猴一類極其喜歡飲酒,想來西遊記中美猴王在花果山那一段,每日飲酒吃果子也應用了這一緣故。還有人專門利用猴子愛喝酒這個點子來捕侯。
關於酒的來源便是以上了,在小編的眼裡,酒是天然的產物就如李白所說的「地若不愛酒,地因無酒泉。」但是當酒被人類發現的那一刻起,它也便走向了屬於它的文明。酒是中國文化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古有曲水流觴,以酒送別,以酒會宴,到了今天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場面依然離不開酒。酒易醉人,當可小酌怡情,咱不必大酒傷身。關於酒文化,小編便說到這裡了,大家還知道哪些?歡迎評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