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前想後藝術節:香港文化保育的過去與未來

2021-01-15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會

1.資深策展人何慶基教授以「皇都慶典」展覽揭幕,該展覽敘述現時香港僅存的大型影院——皇都戲院的獨特故事;

2.「迷你花牌工作坊」希望透過花牌製作體驗來傳承傳統花牌文化;

3.「藍染22道藍」則細述藍染歷史,深入體會人手染布的樂趣;

4.「戲偶弄影」邀請木偶大師黃暉帶來四場精彩的木偶戲表演;

5.「港」文化,「港」電影——一次表演式的文化導賞團:由英國藝術家比爾·阿奇帶領的特色文化之旅;

6.「埗城物事」是一個融合物件劇場和觀演者概念的演出,帶領體會深水埗人與事;

7.「承,創」由三位年輕旗袍設計師帶來五件創新旗袍;

8.「香港經典:平民傳記保育」通過平民自傳展覽體驗香港城市文化;

9.「當古箏遇上回憶」:音樂與攝影的碰撞,帶來「現在過去式」。

相關焦點

  • 博物館:記錄過去 走向未來(五洲茶亭)
    博物館自誕生以來,在保護和傳承人類社會的多元文化和多彩環境,以及促進不同國家、族群間相互理解、共同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挪威畫家蒙克的著名畫作《吶喊》,其畫面背景紅藍相間,色彩有些奇異。但這樣的背景並非出自畫家的想像。據考証,類似的背景曾同時出現在不同畫作中。原來,《吶喊》中的背景來源是1883年倫敦的曙暮光,背後成因竟是當年印尼的喀拉喀託火山噴發。
  • 利東街與異託邦
    走在繁華的利東街上,好像不會再緬懷昨日的囍貼街,卻不知它的未來可會如歌般再化成「墳起的荒土」?過去和未來彷彿同時蒸發,人只在當下穿行。人都渴望安穩的生活,香港人也一樣,但是香港人習慣性地對未來感到不安。浮城中每一樣帶有歷史感的景物都會消失,浮城中的人對於它的未來異常敏感。
  • 香港大嶼山研變旅遊博覽區
    聯盟支持委員會確立大嶼山發展願景,平衡經濟發展及保育,創建宜居、宜業、宜商、宜樂、宜學的大嶼山。聯盟提出多項改善區內交通配套建議,期望發揮島內優勢,打造新旅遊博覽經濟區。短期設專線巴 中長期建鐵路大嶼山發展聯盟主席劉克華表示,目前大嶼山島內交通非常滯後,既影響原區就業,也令旅客不方便,認為委員會工作報告提倡的交通配套「遠水不能救近火」,建議短期引入專線小巴服務,覆蓋大嶼山其他屋邨及地區,改善大嶼山內聯交通;中長期則引入集體運輸系統,如輕鐵及架空鐵路,滿足未來綠色交通發展需求。
  • 內地遊客在香港有哪些新禮遇
    今年「十一」黃金周,內地「個人遊」旅客同比下降了8.3%,今年前9個月,赴香港遊客人數也有0.5%的輕微下跌,內地遊客人次也接近零增長,而2004年到2014年則是實現了近三倍的增幅。   黃金周過去以後,下一個旅遊增長點將在聖誕和元旦時來臨,香港政府9月底投入1000萬元作為「配對基金」,以促進香港旅遊業的發展。
  • 香港最大型古蹟活化項目「大館」免費參觀
    這座有著超過170年歷史的前中區警署建築群,位於中環荷李活道與讚善裡之間,活化後已然蛻變成香港新的文化樞紐。「大館」入場後來到檢閱廣場,可看到營房大樓(左)、警察總部大樓(右)及升職芒果樹。「『大館』的開幕是很多香港市民期盼已久的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大館」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說道,「相信『大館』將會成為香港的重要文化標誌,受年輕人及藝術家歡迎的休閒空間,一個老少鹹宜、用以銘記香港歷史的地方,也會成為遊客新的必到景點。」或許你會好奇,「大館」之名從何而來?又有什麼令人難忘的歷史故事?
  • 一級歷史建築皇都戲院被申請強拍 發展商擬保育重建
    新世界集團同時亦宣布將與民間團體合作,展開一系列社區活動,包括一系列有關北角及前皇都戲院的講座、導賞團,以及徵集北角及前皇都戲院口述歷史及回憶等。有媒體對參與歷史建築評級的專家進行採訪,卻發現專家似乎只重點關注建築的落成日期,而對於歷史建築帶來的集體回憶與社區關係缺乏重視。經擾攘一番之後,在2017年3月,古物諮詢委員會經過重新評審,才最終落實將皇都戲院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 海峽兩岸及香港第七屆TEAM20建築與規劃新人獎在臺中競逐
    新華社臺中7月31日電(記者何自力 王愛華)7月31日,103件來自兩岸及香港31所大專院校的建築設計與城鄉規劃畢業作品在臺中逢甲大學一比高下,拉開第七屆TEAM20建築與規劃新人獎序幕。
  • 何智權:反思香港「文化保育」運動
    文化保育因而往往被視為經濟發展的障礙,文化最終成了經濟利益的犧牲品。如以香港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在文化遺產保育上的經驗和缺失。過去數年間,香港民間對保育本地小區和傳統文化的意識日漸高漲。在一些遷拆歷史建築物的事件,如2006年的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反映出民間開始反思以往只顧經濟發展而忽略了文化遺產保育的發展方向。
  • 韓國瑜香港「經濟之旅」收獲豐 高雄農漁會在港簽約24.7億元新臺幣
    抵港當日,高雄市經貿訪問團參加了多項經貿活動,包括出席下午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由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主辦的「友好合作協議簽署暨高雄市經貿介紹會」,到港麗酒店與包括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在內的商界人士會面。 22日下午,在香港會展中心,高雄市農會理事長蕭漢俊、高雄區漁會理事長謝龍隱及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林龍安簽署合作協議,推動香港進出口業採購高雄市農產鮮果蔬及其加工品、水產品及其加工品等合作事項,進一步推動高雄與香港的合作及往來。 高雄市農會、高雄區漁會此次與港澳、北京、上海等地企業共簽署了8項農漁水產及加工品採購合約,年期由1年至4年不等,總額24.7億元新臺幣。
  • 內地客赴港深度遊 賞山水品文化
    她表示,未來亦打算向朋友介紹貝澳。 記者楊佩韻 攝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楊佩韻、文森)香港旅業及零售業均大呻內地旅客減少,不看好「五一」假期生意。其實近年部分內地旅客已轉玩生態文化深度遊,包括在大嶼山貝澳和東平洲露營、長洲體驗漁村文化等。
  • 香港旅發局總幹事:應對疫情 強化旅遊品牌形象
    原標題:香港旅發局總幹事:應對疫情 強化香港旅遊品牌形象   他援引數據指出,旅遊業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約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5%,直接、間接就業人數約80萬,疫情導致旅遊業損失慘重,再加上零售、餐飲等旅遊業相關行業也受到沖擊,行業實際損失難以估量。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顯示,香港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在7至9月升至6.4%,為近16年來的高點,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的失業率更急升至11.7%。
  • 香港最新確診超400宗 深水埗警署22歲新紮師姐覆檢結果成焦點
    關注新港人傳遞正能量香港新移民互助文明社群疫情持續,本港截至昨日(25日)下午累計411宗(當中410宗為確診,1宗仍為疑似個案);晚上本港再增加最少3宗確診和2宗初步確診。專家警告本港未來數日是關鍵,呼籲減少人群聚集,否則恐陷沙士疫境。【08:18】截至周四(26日)上午8時18分,全國確診病例81960宗,累計死亡人數3293人,現存疑似病例159宗,治癒病例74196宗;在重災區湖北,累計67801宗確診,死亡總數3169人。
  • 文化保育:香港警察宿舍的前世今生
    文章希望通過講述這座傳奇香港警察宿舍的前世今生,介紹香港公共部門在文化保育方面實施的部分政策。 香港之所以能夠郊野、鄉村與繁華都市同步協調發展,也與公共部門在【自然保育】和【文化保育】方面做出的努力分不開。這裡先以香港警察宿舍為例說說香港的文化保育。
  • 【高兇浩劫】香港成為好萊塢最常出現城市 除咗夜景仲有咩吸引?
    專門研究夜景對旅遊業影響的夜景峰會,曾兩度公佈過「世界三大夜景」,而香港就是唯一一個兩次都入選的地方,認真厲害!獨特的景色與文化交融與產生的建築物,往往令各地導演及電影製作人都對這顆「東方之珠」情有獨鍾。而單計過去1年至今,已有不少好萊塢大作特意選用香港場景,融入到電影中。
  • 本土文化保育何去何從,明天香港大師來指教
    現為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對建築設計及文物保育有多年經驗,亦從事香港建築歷史研究及講學。主要著作包括《建築保育與本土文化》、《建築師的見觸思》(合著)、《熱戀建築》(合著)及《山林之樂:摩星領公民村》。作為建築師,林中偉老師多年前已參與類似的歷史建築改建及維修項目,自2005年獲得香港大學理科碩士學位後(建築文物保護),林中偉老師開始活躍於保護建築的工作。
  • 香港都市文化「另一面」:「活化」文物 保育生態
    中新社香港6月22日電 (記者 邢利宇)1100平方公裡的香港,林立的高樓大廈外,40%都是綠地,市區佔地不到四分之一。在位於中環的候任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梁振英熱忱地介紹著香港良好的環境和生態:「從這兒坐車不到20分鐘就能到海灘,20分鐘也可以到郊野公園。
  • 歷史建築探秘 | 香港新界首座警署的新使命
    香港的建築物條例對欄杆的高度有指定的要求,而且規定欄杆不能「打橫」,防止跨越。「但若果按照建築物條例做出的欄杆,那跟街邊的欄杆沒有分別,也與建築物本身的風格很不匹配。」因此,建築團隊絞盡腦汁,在原有的位置上加高一級,算盡每一吋,務求能「避過」強硬的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