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天主教會世俗挑戰下的困境總結

2020-12-19 漁人影像

現代社會主要的特徵之一是世俗化,但是臺灣地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士數年間在宗教上,尤其是天主教方面,有著快速成長的現象。

這種情形在美國及西歐也曾發生過。若單就臺灣地區的情形來分析,根據前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各項造成天主教興衰的其體原因似多與世俗化的狀況有關。

臺灣天主教堂內部

換言之,臺灣地區天主教的發展與臺灣社會往過去三十餘年中世俗化的傾向有緊密的關聯。當世俗化轉弱時就 正是教勢興盛之際,然而當世俗化逐漸增強的時候,天主教就遭遇到極明顯的發展困難。

在教會快速成長的過程裡,由於原有的設施機構及神職人員 常不足以應付實際所需,再加上救濟物質的發放以及天主教本身不能十分鼓動信徒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所以當整個環境有了較強的世俗化傾向時,天主教教勢的發展就面臨了衰退的困局,因為一方面在成長期所吸收的信徒在素質上可能不整齊,很容易受世俗化的影響而脫離教會。

另一方面,天主教本身的狀況,世俗化趨勢轉強的時候,就無法積極地適應而有效地挽回衰勢。大致上到1960年以後,由於臺灣地區的狀況日趨穩定,同時在社會經濟方面也日漸繁榮,更加上社會流動頻繁,於是世俗化的趨勢愈來愈強。這就是導致臺灣地區天主教在教勢上無法持續成長的主要理由。

臺灣地區局勢的日漸穩定大約與韓戰結束以及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籤訂後有關,再加上美援之及時介入,經濟狀況之日益改善,這個局面不僅使得天主教傳教主要的對象之一的大陸籍同胞在心理上產生較大的穩定感,也開始融入到整個大社會裡。

另外,一般而言,大陸籍同胞在社會流動上較為頻繁,因為他們在臺灣沒有真正固定的 「家鄉」。到了後來,經濟上快速的成長更助長了追尋一般日常生活,尤其是物質方面約滿足。在穩定而日趨繁榮的狀況下,人們已不再需要宗教及其它類似的力量來撫慰及安定其飄泊的心靈。

不但早先皈依的信徒因信心不堅而離開了教會,一般的大陸籍居民也不再有較強的歸主傾向。這種情勢再加上因流動而造成的損失,使得以大陸籍信徒為主的天主教逐漸面臨到遲滯成長的困局。

就天主教全盤情形來看,由於臺灣社會在經濟發展主導下所形成的強大世俗化力量影響了神職人員的來源,使聖召成為日益難解的問題,以致神父、修士人數日減,平均年齡卻日增,雖然修女人數的增加,卻又不能成為教會發展的主力。

同時,修女中本省籍約為數甚多,而神父、修士們卻少有本省籍的,這使得天主教無法適應臺灣地區的情形而在本省同胞中難有突破性的發展。最後,在熱烈的歸主運動高潮過了以後,由於天主教教會本身逐漸正規化,並且與側重強調縱的官僚組織關係的傳統精神相 結合,所以當面臨世俗化的挑戰時就愈來愈顯得乏力。如果時局 並無特殊變化,天主教的發展困境將難以突破。

相關焦點

  • 「天職之爭」:天主教會最後一次凌駕世俗權力的嘗試發生在哪一年
    早在11世紀開始,他們就試圖在天主教的歐洲建立一個教皇帝國,從而掌握世俗權力。在這一協議中沒有提到世俗權力。 一直作為「時常起火點」和教皇控制之下的教會,終於回到它的本職工作——上帝崇拜(禮拜)了。
  • 是四個有名的天主教會之一,有400年歷史,融合中西方的建築風格
    長期以來,天主教傳入我國,各地建立了天主教會, 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除了天主教會以外還有很多基督教會, 北京有四個有名的天主教會, 王府井天主教會就是其中之一, 我國王府井的天主教是羅馬風格的建築,也完美地融合了中國的風格。
  • 梵蒂岡欲處罰中國天主教會祝聖主教
    新華網北京7月25日電 國家宗教局發言人就梵蒂岡發表聲明指責中國天主教會祝聖樂山、汕頭兩教區主教事,發表談話。
  • 在疫情下,澳門是分散的,廣告業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不僅是當前的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衝擊下,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廣告業也難以獨立。。當地廣告業面臨的不僅是目前的疫情,還存在著業務有限來源、依賴展覽活動、缺乏商品市場等問題,這些都導致行業發展緩慢,疫情過後難以恢復。
  • 馮唐:他痛恨成功學,卻總結出世俗成功的十大要素
    所謂世俗定義的成功涉及太多因素,成功不可複製。雖然他痛恨成功學,卻因在北大、浙大、武大做完三場演講後,發現同學們更關注他在作家富豪榜上的排名等這些世俗定義下的成功。於是他總結出了取得世俗成功的十要素。一命二達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 真正的愛情敢於挑戰世俗
    真正的愛情敢於挑戰世俗上圖掃碼-解鎖薩特1929年6月,大中學校教師資格會考,波伏娃和薩特、馬厄、尼贊一起備考。自此,薩特與波伏娃在精神上就再也沒有分開過。她情感豐富,面對美好的事物常常激動得淚流滿面,但同時她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一種瀟灑的擔當能力,在任何艱苦的條件下,她都能夠勇敢地有尊嚴地生活。二戰期間,物質貧乏,生活條件極度惡劣。波伏娃用千方百計搞到的布票,買布自己做裙子和大衣,用木底鞋代替皮鞋。家中沒有暖氣,她就每天一大早到咖啡廳外等候,一開門就進去,在排煙管附近坐下,一坐就是一整天,看書學習寫作。
  • 疫情下,澳門百業零落!廣告業界的困境挑戰不光在眼前更在未來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各行各業都面臨嚴峻的挑戰,廣告業亦難獨善其身。而本地廣告業所面對不止眼前的疫情,業務來源有限、依賴會展活動、缺少商品市場等現存問題,都是導致業界發展慢、疫後恢復難的因素。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大考中,澳門廣告業的挑戰不僅在眼前,更在未來。
  • 韓國天主教會的景象
    儘管韓國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天主教國家,天主教徒佔人口比例只有10%,但專家稱,天主教會在韓國的影響力遠超其人口比例,在韓國的精英階層,對天主教持支持態度尤其高。從上世紀60年代起,天主教會在韓國民主進程中扮演了積極角色。
  • 天主教會罕見官司遇阻,菲律賓的教內「緘默」何時了
    但家境並不優越的他們此時陷入困境——想要通過法律伸張正義,卻連私人律師都請不起,更不用提對手是有錢有勢的天主教會。在眾叛親離的時刻,恰好趕上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來他們所在的城市舉辦競選活動,這成了這兩位絕望的父母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叫我們不用擔心,他會幫助我們。」女孩的父親說,「如果沒有去找杜特爾特,我們可能已經放棄了。」
  • 中國天主教會極其粗暴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 國家宗教局發言人就梵蒂岡發表聲明指責中國天主教會祝聖樂山、汕頭兩教區主教事,發表談話。6月29日、7月14日中國天主教樂山教區、汕頭教區分別祝聖了雷世銀、黃炳章兩位主教。新祝聖的主教信仰虔誠、德才兼備,深受神長教友的擁護和愛戴。中國天主教會祝聖主教完全是為了開展正常的教務管理和牧靈福傳工作需要。
  • 外媒稱中國梵蒂岡建交談判已進入尾聲 臺灣當局回應
    ­  梵蒂岡是以教皇為首的羅馬教廷的所在地,所以在臺灣被稱為教廷。臺「外交部」25日稱,教廷非世俗國家,其對外關係首重全球牧靈及福傳,教廷對臺灣天主教會及信徒的積極活躍甚為肯定。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樞機主教今年9月與臺灣地區副領導人陳建仁會晤時曾特別說明,教廷基於福傳及牧靈的目的必須與中國大陸對話,以解決推展天主教會相關問題,雙方對話僅止於教會事務,迄未觸及政治、外交關係方面的問題。
  • 中國天主教會就梵蒂岡「封聖」事件發表聲明
    聲明說,中國天主教會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對這種企圖借「封聖」歪曲和篡改歷史的行徑表示憤慨。  聲明指出,根據聖教會的傳統,教會對宣封之事要求十分慎重,在有關法令和文獻中對被列品者應必備的條件以及需要進行的嚴格調查和審批論證的程序等都做出了非常嚴格的規定,以確保冊封的聖人真正當之無愧、堪受欽敬。  聲明說,然而即將舉行的這次封聖卻令我們感到十分驚詫。
  • 公司年會|總結2019,挑戰2020
    2019,挑戰2020領導致辭公司總經理李路雲先生發表講話,對2019年工作成果做了全面的總結,對2020年各部門工作進行部署。公司各個部門的負責人也進行了簡單講話對過去一年的不足進行的簡單的點評,對公司的優秀個人進行的大力的表彰,並許下2020年對全員的期許。
  • 「霧社事件」折射臺灣少數民族困境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周婉窈在其研究中認為,「霧社事件」的起因根據日方資料大概有三個方面,一、勞役問題;二、少數民族與日本人通婚問題;三、馬赫坡社頭目的不滿。但其根本之處在於日本人侵入原本自成世界的賽德克族領域,沒收族人狩獵槍枝,日本人慾取代部落首領地位,部落傳統習慣律法受到嚴重挑戰。
  • 骷髏念珠與天主教會的死亡觀
    將骷髏用於念珠之上,在天主教會有至少500年的傳統; 在念珠(不僅指玫瑰經念珠)上使用具有象徵意義的頭骨,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晚期(1050 -
  • 鄰避困境:城市治理的挑戰與轉型
    □王佃利等近年來,鄰避現象已成為城市治理面臨的典型挑戰。所謂鄰避現象,是當地方公眾面對可能對周邊環境和居民帶來負面影響的公共設施建設時,儘管承認設施的必要性,但依舊抵制政府將此類設施建設到自家周邊。因此,對鄰避現象產生的內在機制進行研究,探討跳出鄰避困境的鄰避治理路徑,對於處於轉型期的中國城市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一、主要內容該書是國內首部系統研究鄰避問題的專著,系統探討了國內鄰避現象產生的內在邏輯。
  • 時評:兩岸協商不前進 臺灣將陷入更大發展困境
    島內民眾似乎已經完全忘記了造成臺灣目前困境局面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民進黨自己,當年陳水扁執政時大搞分離活動,導致兩岸關係多次陷入緊張狀態,臺灣因而錯失了八年調整與再發展的寶貴時間。  實際上,臺灣社會已經陷入了一種認知困境:一方面臺灣經過30多年的高增長後已經累積了一定的實力資本,民眾因為富裕度高於大陸而自負自滿,但另一方面,目前臺灣的發展速度又遠落後於大陸,連維持經濟增長都要高度依賴大陸,在此情況下臺灣社會在與大陸交往的過程中難以找到準確的定位。與此同時,臺灣又被東亞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排除在外,深感經濟被邊緣化的危機。
  • 兩岸視點 | 從布吉納法索「斷交」看臺灣的困境
    從布吉納法索「斷交」看臺灣的困境文/殷俊 5月24日,距離多米尼加與中國建交不到一個月,非洲國家布吉納法索宣布與臺灣當局目前來看,曾經「搖擺」的尼加拉瓜(其上次與臺灣「斷交」正是現任總統上次任職期間),在諸多方面需要中國支持的加勒比國家海地,以及南太平洋的島國諾魯或索羅門群島,都可能是下一個對臺灣「說不」的國家。而梵蒂岡與中國達成協議的消息,也已經傳了很久,如果成真更會帶來巨大衝擊。可以說,臺灣的「外交」四面楚歌,防不勝防。
  • CADAS:臺灣民航市場的困境
    應該說,不僅遠東航空,臺灣多數航空公司與兩岸關係有撇不清的關聯,大陸對臺灣航空公司的影響不是直接的,卻是實際存在的。  90年代前後,臺灣海峽兩岸間將開放直航的傳聞不斷,加上臺灣頒布了《民航運輸業申請設立、增闢航線、購機執行要點》放寬島內航空運輸新業者加入,即所謂的「開放天空政策」。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九十九:其他地區的天主教會2
    基督教之九十九:其他地區的天主教會2 (2)亞非及澳洲的天主教 中國天主教會的發展在20世紀初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