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鎖定價格區域,方便麵攪局外賣市場

2020-12-24 臨時職學家

曾經風靡大中國的方便麵,因為遭遇外賣市場的興起和衝擊有些悄然無聲,在電視上的廣告也貌似少見了。

近日有媒體稱,某品牌方便麵成立了線下門店,推出了高端新品,並明確產品的目標人群是追求生活品質的高端人群,價格區間檔次分為15元和25元。

不可否認方便麵對外賣平臺的咬牙切齒之恨,整體銷售業績下滑數億,帶來了行業的萎靡不振。市場決定了需求,需求也決定了市場,產品對消費受眾的迎合度決定出路。被調侃多年不殺一條牛的方便麵,當然為大眾不喜。

在無選擇的時候單一品種可以成為必選,而多元化的時候丟失份額是必然。

不知不覺中,泡上一包方便麵,在等待的那幾分鐘裡,你的心頭會有一種懷舊的情結,能夠讓人回憶滿滿。或許也曾發生過這樣的打賭,輸贏的彩頭就是一包方便麵。

時間往回退個20年,那時候寄宿的學生、夜班的工人,大多都有個幾包或是一箱的方便麵做為「資產」。那時候,火爆的方便麵連帶著火腿腸也跟著風光,泡麵加火腿腸的搭配吃出十足的滋味。

從一元賣到幾元,袋裝的、碗裝的,國產的、外資的,林林總總的,無非幾種味道。也許人們的味覺早就累了,而方便麵的突破始終甚少。

外賣的興起大概也應市場而生,所謂社會發展,網際網路為人們生活帶來的很多新生事物,網絡包羅了衣食住行,並且更為方便的貼切了人們的消費需求和訴求。很多人為了省事把方便麵的面字去了,只留下方便。在吃吃喝喝上,外賣早已不是方便麵那樣單一,得到人們的喜愛也在情理中,消費理性嘛。

在外賣應用上,想吃啥,想喝啥,動動手指就可以了。外賣的服務規範和標準也讓人得到上帝的尊崇,即便是虛榮卻也給人滿足,有些消費者的需求確實不可言說。

無論方便麵怎麼樣去改變,產品、價格、模式,對於外賣來說,方便麵只能與它線上同類和近類產品去競爭。方便麵存在這麼多年,也沒見到把麵店粉館給幹趴下。方便麵,食用方法準確地描述了它,泡麵;而外賣線上的煎炒烹炸是豐富多種多樣的。

所謂線下門店,鎖定價格區域,其實也就是告訴人們,方便麵開實體麵店了。只能說,多了個產品和銷售模式,借鑑外賣配送的形式去拓展市場新的份額。

15、25元,在外賣系統上可以吃麵,可以吃飯,想去把這流量爭取過來吃自己的面,首先要面對外賣系的無數實體麵店,這些店的靈活性可不是一個方便麵企業好比的。

用局部撬到整體,這不是一個好選題,輸和贏都事關品牌價值,但好像關於有場戰爭似乎始終要來。

被外賣打傷的不只是方便麵,還有衝泡型的奶茶咖啡。

工地上用飯盒泡麵的工人也點外賣,吃炸雞,喝啤酒了。方便麵什麼時候殺了那條牛?關心的人,似乎不多。

相關焦點

  • 外賣在國內擊敗了方便麵,卻在韓國難以撼動方便麵?
    此前的文章大致的描述了外賣與方便麵的競爭,從兩個互不關聯的行業演變成了緊密影響的對手。在這種激烈的競爭格局中,外賣擊敗了方便麵,一直佔據著優勢的地位。那麼外賣就真的有那麼強勢嗎?其實,外賣在韓國難以撼動方便麵的市場。
  • 韓國外賣難以撼動方便麵市場 人力成本成主要掣肘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 星  中國的外賣行業撼動了方便麵市場,但這樣的局面似乎並沒有在國外複製。同樣屬於東亞飲食圈的韓國,方便麵人均銷量常年居於世界第一。
  • 方便麵和外賣之爭,鹿死誰手?
    今年以來,國內方便麵市場連續三年銷售下滑的局面得到遏制。近日,網友對於兩者興起了跨界之爭。有人認為「方便麵被外賣打敗了,但方便麵的『衰落』是食品市場在進步」(11月26日人民網);有人認為「外賣不會成方便麵終結者,方便麵可轉向休閒食品。」
  • 面對外賣行業的「降維打擊」,統一和康師傅應該如何破局?
    自從問世開始,方便麵憑藉「實惠」「方便」「價格低廉」等特點快速走進了千家萬戶,而中國是全球方便麵需求量最高的國家,全球年方便麵年產量大約1000億包,中國就要消耗400億包, 方便麵產業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價值,截止2014年,方便麵產業一直保持著持續增長的趨勢。
  • 方便麵市場大跌50億!被外賣逼到末路?高端化泡麵能夠東山再起?
    而外賣的盛行,無疑對方便麵市場造成了巨大衝擊,如今方便麵行業營收已暴跌50億,曾經風靡全球的方便麵似乎已經式微,方便麵行業是否還有未來呢?下面就給大家解析一下。這款泡麵當年售價每袋一毛五,相當於一張電影票,可謂價格不菲。它的味道也難言美味,方便麵中只有一包椒鹽可以調味,但這種一泡就能吃的麵條還是格外引人注意。隨著技術不斷的完善,方便麵的口味不斷豐富,各類品牌和百花齊放。八十年代末,全國的方便麵生產線已經接近三百條,年產量更是突破七十萬噸。而真正讓方便麵市場規模實現飛速發展的還是兩個來自臺灣的品牌:康師傅和統一。
  • 增長3%,高端方便麵品種助力中國方便麵市場回暖
    我們要從方便麵市場萎縮的原因說起。方便麵市場萎縮的原因90年代,康師傅和統一進軍中國市場後就像是打開了中國方便麵市場的閘口。「滷蛋+火腿腸+泡麵」幾乎是吃泡麵的標配。20世紀初,中國的方便麵市場以每年20%以上的增速快速擴張。轉折出現在2014年。
  • 是外賣毀了方便麵嗎?暴跌50億,方便麵的未來在哪裡?
    這三類模式是互斥的,當人們傾向選擇去店裡吃時,自己做飯或者叫外賣就必然減少,泡麵曾經彌補了餐飲行業的空白,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隨著餐飲行業逐漸發展壯大,餐廳開始從泡麵手中收復失地,畢竟現在的飯肯定比幾塊錢的速食麵好吃的多。2013年是方便麵市場的拐點之年,在這之前中國方便麵已經完成了奇蹟般的19年連續增長,從1994年的88億份到2013年的462億份。
  • 方便麵企業集體推新品 意味著市場回暖了嗎?
    同時,為了強化在區域市場的影響力,康師傅推出了尋味江南系列、大漠盛宴系列、老陳醋系列、山海薈系列等產品。雙享桶滿足三四線城市高性價比的消費需求,擁抱下沉市場。速達麵館則定位高端,搶佔中層階級市場。  今麥郎從健康和性價比入手,推出了以非油炸蒸煮技術還原麵館現做味道的老範家速食麵館面,以及性價比較高的加蛋桶產品。老範家速食麵館面定位中高端市場,主打營養健康。
  • 康師傅拿什麼扛住外賣? 高端方便麵成「救命稻草」
    康師傅拿什麼扛住外賣小哥  今年以來,國內方便麵市場連續三年銷售下滑的局面得到遏制,行業利潤甚至略有上升,特別是零售價較高的高端面被行業視為「救命稻草」。不過,提高了價位的高端方便麵,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就是快餐,尤其是網絡外賣。
  • 比3年前少賣80億包 方便麵市場地位遭外賣重創
    世界方便麵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3年以前的中國,這種場景平均每年約發生400億次,國人吃掉的方便麵相當於世界總消費量的一半。 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生活漸漸淡出了你的視野。人們手邊的方便麵被各種外賣所代替,曾經的戰績輝煌不再。「是誰導演這場戲?」且讓記者為你揭開面紗…… 中國方便麵銷量遭遇滑鐵盧,誰之過?
  • 面世60年 廈門本地方便麵市場咋樣了?
    方便麵市場經歷了哪些變化?而頗受本地人歡迎的「廈門泡麵」生存狀況又如何?記者走訪本地超市、批發市場,採訪了相關採銷人員與「廈門泡麵」的生產商,嘗試還原方便麵的市場狀況。   現象   方便麵曾受外賣衝擊   如今有回暖趨勢   根據記者的走訪,廈門本地的泡麵市場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
  • 「高端產品」拯救方便麵市場!你的方便麵多少錢一碗?
    不知不覺間,國內方便麵市場開始回暖。2018年,方便麵市場銷量同比增長3.2%,銷售額同比增長8.0%。與此同時,康師傅、統一近日發布的2018年年報也再次證實了行業回暖的判斷。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經歷三年銷量下跌後,2017年中國方便麵市場整體銷量略增0.3%,銷售額增長3.6%。2018年,方便麵市場銷量增長3.2%,銷售額增長8%。作為一名方便麵銷售人員,李先生感受很深。在2015年至2016時候,業績不是特別好,但是今年明顯回暖,速度非常快。
  • 受外賣衝擊,方便麵比3年前少賣80億包,為何韓國沒出現這種情況?
    4、價格 毫無疑問,與外賣相比,方便麵的價格更加低廉。但有專家表示,隨著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方便麵繼續走低價路線很有可能吃力不討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表示,方便麵雖然價格便宜,近5年來幾乎沒有漲價,但在有些人看來,卻成了「垃圾食品」的代名詞。「為方便麵正名,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
  • 當你印象中的方便麵價格比肩實體拉麵,你還吃方便麵嗎?
    現在,有很多泡麵已經動輒一碗10元20元起步了,很多網友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方便麵還是我認識的那個「它」嗎?這個價格足可以讓我去實體麵館大吃特吃一頓了!近年來,不管是新品牌,還是方便麵的老品牌,似乎都對傳統的方便麵市場有些置之不理的感覺。反而是玩起了高端以及超高端的速食。
  • 方便麵市場觸底反彈又一個消費降級的信號來了?
    「背鍋」的外賣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一直是被公認的方便麵市場持續收縮的元兇。自2015年底美團與餓了麼之間的「外賣大戰」以來,外賣平臺的迅速普及大大提高了外賣的「方便」屬性,也使得消費者的飲食選擇更加多樣。
  • 方便麵又火了?價格賣得比麵館還貴 你還吃不吃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方便麵價格正呈現兩極分化趨勢,既保留了2到3元的低價面,與此同時越來越多5元以上的高端面出現,也受到了消費者歡迎。是什麼推動方便麵市場走向回暖?這一趨勢會保持下去嗎?除了售價為2.5元的紅燒牛肉麵、香菇燉雞面等傳統口味方便麵,還有3元、6元、8元等不同價位的產品,其中康師傅express速達麵館的單盒價格達18.9元,遠遠高出其他同類產品。「我偶爾才吃方便麵,主要是為不想點外賣的時候準備。」
  • 可口可樂攪局中國咖啡市場 推首款咖啡飲料品牌「喬雅」
    可口可樂方面昨日向記者表示,10月將在華推出其首款咖啡飲料品牌「喬雅」(GEORGIA),相關產品將在國內7個銷售區域率先上市。  這是在與雀巢「分手」後,可口可樂以「單飛」形式再戰即飲咖啡市場,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向本報記者表示:「咖啡在飲料中仍屬於小眾品類,在一個領域裡,一般允許有三個領導品牌,可口可樂的攪局,應該會起到加速器的作用,新的競爭格局即將形成。」
  • 熱乾麵,進入方便麵市場
    熱乾麵創始人「放大招」,整個方便麵市場,令康師傅也始料不及在以往,人們肯定想像不到現在的生活可以這麼方便,就連每日的餐食也越來越「簡單化」,足不出戶就可以品嘗到全國各地的美食,甚至簡單的動動手指,就有人把熱乎乎的飯菜送上門來。
  • 說說看 你最近一次吃方便麵是什麼時候
    一家商超的採購宋先生告訴記者,從價格上來看,目前,5元是方便麵品牌的分界線,零售價5元以下的屬於中低端產品,5元以上則算是高端面。  在英雄山一家24小時超市中,記者發現,單包方便麵的價格都在5元以上,且方便麵所佔的「區域」在減少,被方便粉絲、方便米飯等取代。
  • 外賣毀了方便麵?跌了50億,泡麵行業還有未來嗎?
    方便麵兩大巨頭康師傅和統一,一面為市場份額打得不可開交,另一面又聯手把市場推向頂峰。但他們沒有想到,迎接他們的,是整個方便麵市場為期數年的賢者時刻。2013年底,千團大戰硝煙尚未散去,另一場戰爭就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