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要做低碳生態城市

2020-12-12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中山市住建局於19日發布《中山市低碳生態城市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公示時間持續到12月18日,市民有相關建議可向市住建局反饋。《規劃》中提到,構建「一心六楔、兩帶七廊多片」的生態安全格局,並針對全市生態安全格、空間與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綠色交通、能源供應等不同方面進行相關推進工作。

    3000畝崖口紅樹林

    申請市級自然保護區

    延續中山市「山、城、水、田、海」的生態基底格局,保育山體植被、基塘農田、濱海灘涂溼地等區域生態系統,保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水源涵養林等生物棲息地,沿河流水系、生態景觀林帶、環城綠帶建設生態廊道,連接生態斑塊,保障自然過程的連續性,強化自然山水格局。

    的生態安全格局,其中,「一心」為五桂山生態保護區,中山市南部山區重要的綠色生態安全屏障和「生態綠肺」,對重要的水源保護區和涵養區進行保護,整合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等資源密集區,進行保護式開發建設。

    「六楔」是五桂山綠心向鐵爐山森林公園、崖口紅樹林保護區、橫門-洪奇瀝出海口、東河口三角洲、卓旗山森林公園、金鐘山森林公園六個生態綠核延伸構成的生態綠楔。「兩帶」指沿橫奇瀝水道和西江幹流-磨刀門水道的河流生態防護帶。

    「七廊」指四條主幹水系廊道和三條生態隔離帶,水系廊道包括小欖-橫門水道生態廊道、雞鴉水道生態廊道、拱北-獅滘河生態廊道、石歧河生態廊道,生態隔離帶包括北部、中部及南部生態廊道。「多片」指中山市內集中連片的基塘農田生態系統及海濱灘涂溼地生態系統,包括橫欄-板芙基塘、東升、阜沙-港口等生態農業區。

    同時,生態功能區的生態保護和修複方面,3000畝的崖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將申請成為市級自然保護區,未來將重點建設田心森林公園、珊洲山森林公園、華佗山森林公園、三角山森林公園、蒂峰山森林公園和尖峰山森林公園6個森林公園,另外建設1個國家級溼地公園、2個省級溼地公園。屆時,中山市民又多了幾個好去處。

    翠亨新區、岐江新城

    將成綠色生態示範區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中提到要發展綠色生態示範區,其中,翠亨新區、岐江新城是未來建設的重點區域:以翠亨新區起步區為試點範圍,以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創新型服務業等低碳產業集群為抓手,重點探索開展覆蓋新區建設、項目運營、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化服務等全產業鏈的綠色低碳產城融合示範區,為全市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積累有益經驗,將翠亨新區建設成為宜居、低碳、現代化的濱海新區,成為全市城市建設的樣板;以岐江新城為試點範圍,以建設景觀優美、生態友好、特色鮮明的中山市濱水新坐標為抓手,重點在城市T O D開發、空間集約高效利用、綠色交通發展、地下空間開發等方面探索低碳城市建設的新模式,努力將岐江新城建成體現「綠色低碳、智慧創新」等新型發展理念的國際水準的現代化總部經濟區,未來中山發展的「心臟」。

    綠色建築比例

    2020年爭取達到80%

    在綠色建築推進方面,《規劃》指出,中山將規模化發展綠色建築,其中可結合東區CBD、岐江新城、翠亨新城的建設大力推進綠色建築的規模化發展,將東區C B D、岐江新城、翠亨新城作為中山市綠色建築重點發展建設區。新建築需嚴格執行節能標準,推動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應用,推廣使用新型節能材料和再生建築材料。逐步提高綠色建築建築面積以及新建建築綠色建築比例,爭取到2020年,新建建築綠色建築比例達到80%,其中三星以上達到10%以上,二星以上達到30%。

    公共建築節能改造主要集中在東區、南區、西區、石歧區等,按照從局部到整體的路徑,重點對能耗過高的大型公共建築進行改造,主要包括政府機關單位、酒店、學校、商場等,由產權單位對空調系統、熱水系統、照明系統或變配電系統進行低成本節能改造。同時也在改造區內推行太陽能集熱器替代屋頂覆蓋層或替代屋頂保溫層等技術。

    到2020年,全市公共建築改造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同時,小欖鎮、東升鎮、三鄉鎮、古鎮鎮等將推進外門窗、外遮陽系統、屋頂等節能改造,增加通風系統和太陽能熱水系統,有效降低住宅建築耗能。

    住宅建築節能改造方面,到20 20年全市將達到30 0萬平方米。坦洲鎮、板芙鎮、神灣鎮等則大力推進農村綠色建築建設,推廣太陽能光熱利用、圍護結構保溫隔熱、省柴節煤灶等農房節能技術,推動可再生能源與農村建築一體化的科研、開發和建設,實施太陽能利用推廣工程,推進農村用房節能改造。保障性住房節能改造主要集中在東區、南區、西區、石岐區等,重點推進建築外圍護結構改造,加強建築牆體、屋頂、外窗等保溫隔熱,建立中水回用系統,採用節水器具和設備,推進保障性住房節水節能。

    對於實施或運用綠色建築的生產商和開發商,將給以減稅、免稅的稅收優惠,消費者購買和安裝節能門窗、保溫材料以及暖通裝置等指定的綠色住宅產品,可享受一定的財政補貼。同時政府應採取措施,要求商業銀行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加快調整信貸結構,為綠色建築提供綠色信貸,並積極擴大對綠色建築項目信貸投放力度,以激勵相關建築企業發展綠色建築,確保綠色建築項目有足夠的資金啟動和運行。

    採寫:南都記者 蕭倩苑

相關焦點

  • 國家發改委專家康豔兵:低碳城市試點與城市低碳轉型
    康豔兵:是的,要實現全社會的綠色低碳發展,要從國家、地區、城市、園區、社區、產品等各個層面全面推動。其中,城市是一個主要內容。為了推動城市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各地都在努力和探索,中國各政府部門也搞了許多的試點,例如低碳城市試點、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試點、可再生能源規模利用市場試點、低碳交通城市試點、智慧城市試點、海綿城市試點、資源轉型城市試點、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等等,結合不同部門的職能、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索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 什麼是低碳城市?
    《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顯示,在2017年第一季度全國20個主要城市ofo累計騎行距離近6億公裡,節省4150萬升汽油,減少130956噸二氧化碳排放。 騎車上班、拒絕塑膠袋、雙面列印……綠色、低碳理念正在融入公眾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同時也對城市的公共服務硬體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是實現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前提。
  • 低碳生活手抄報:低碳城市建設研究新進展
    「低碳城市」的內涵及其評估體系  低碳的實質在於減少能耗、提高能效、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我國國內關於「低碳城市」的研究更側重對「城市」一詞,認為低碳城市應該首先落腳於「城市」本身,探討「城市」本身的價值;「低碳」是手段和狀態,「城市」及其價值才是目的,關注和研究低碳城市,實質上是關注和研究生態文明時代的城市發展模式。
  • 中山:構建大灣區最具特色生態宜居城市
    2016年,中山市委、市政府站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吹響全面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號角。全域森林小鎮、全域生態公益林、全民綠化行動等10多項重點生態工程同步啟動,中山用實幹和擔當譜寫了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生態環境優化,助力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中山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標準謀劃推動新時代發展。
  • 這是我們的美麗中山,今天起請叫她「國家森林城市」
    中山成功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綠色宜居,是這座城市的特質和符號。自1997年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以來,中山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數十項城市榮譽獎項。10月15日上午,在2018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上,中山獲得森林生態建設領域含金量最高的榮譽——「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 旅遊也要低碳
    低碳旅遊是一個系統綜合工程,涉及眾多利益相關主體,需要政府部門引導、協調與規範各方利益主體。一是地方政府要重視編制旅遊地生態保護、旅遊開發、旅遊交通與接待設施、旅遊信息化、能源消耗模式等低碳發展規劃,明確旅遊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目標,編制低碳旅遊發展行動方案。二是制定低碳旅遊發展政策和制度。
  • 第十九屆世界低碳城市聯盟大會暨低碳城市發展論壇在珠海成功舉行
    12月25-27日,第十九屆世界低碳城市聯盟大會暨低碳城市發展論壇在珠海市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國際交流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以「共建粵港澳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灣區」為主題,旨在積極探索和努力實踐綠色低碳的生態灣區。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再一次提出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並首次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 江蘇省「低碳城市」地方標準發布 2018國際低碳(鎮江)大會舉行
    中國江蘇網10月24日訊 由鎮江市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主辦的2018國際低碳(鎮江)大會暨江蘇省生態環境高質量主題論壇,23日在鎮江舉行。大會發布「低碳發展鎮江指數」「鎮江低碳城市綜合運營模式實踐研究報告」「江蘇省地方標準《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3項成果。
  • 中山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10月15日,在2018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上,中山榮獲森林生態建設領域含金量最高的榮譽——「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中山將繼續鞏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成果,努力建設成為森林生態系統穩定、綠色生態水網發達、城鄉森林組團互通互融、生態公共服務網絡完善、公眾自然教育常態化、支撐保障體系穩定的高格局森林城市,為建成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打造全國綠色生態第一省做出更大的貢獻。
  • 鎮江發布低碳城市評價標準體系:低碳建設有了「鎮江標準」
    近年來主打「低碳」名片的江蘇鎮江,連續第三年召開了國際低碳大會。10月23日上午,2018國際低碳(鎮江)大會舉行開幕式。開幕式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巡視員殷明漢、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巡視員何西環等聯合發布了《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為評價城市低碳發展水平提供了依據。殷明漢表示,這在全國尚屬首例,「這對江蘇省乃至全國推進綠色發展戰略、推進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城市副中心打造低碳高效綠色城市
    本報訊(記者 王海燕)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更加突出綠色發展,讓青山綠水藍天成為大國首都底色。記者從通州區了解到,作為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理念,綠色發展將貫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 大灣區「施工圖」裡的中山機遇
    《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方案》對全省要重點推進落實的大事要事進行謀劃,並把近中期加快實施的重點工作進行分工部署,對階段性目標進一步的量化。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一員,中山市在《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方案》裡多次被提及。記者梳理這兩份文件發現,其提到中山以及和中山密切相關的關鍵詞一共有22處。
  • 探索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以湘鄂贛皖四省會城市為代表的長江中遊城市群,其地理交通、產業實力、人才資源、生態環境、輻射國內市場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崛起重在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保護綠色生態環境,培育對外開放新優勢。而這一切,都必須自覺摒棄傳統發展模式,加快發展模式轉變,走低碳綠色發展道路。
  • 吳昌華:發展"低碳城市"首先要規範標準完善設施
    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5月22日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採訪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2日訊(記者  龔磊)  要發展低碳經濟,合乎「低碳城市」的標準,那麼各行業應該有規範的行業標準並完善城市的基礎設施,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5月22日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採訪時表示。
  • 學習時報:旅遊也要低碳
    一是地方政府要重視編制旅遊地生態保護、旅遊開發、旅遊交通與接待設施、旅遊信息化、能源消耗模式等低碳發展規劃,明確旅遊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目標,編制低碳旅遊發展行動方案。二是制定低碳旅遊發展政策和制度。
  • 臺中市舉辦低碳城市論壇 傾聽青年人聲音
    華夏經緯網9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市低碳推動辦公室23日舉辦「青年圓桌論壇」,透過近距離對談,傾聽青年人的想法與建議,尋求推動低碳流域生活圈共識。    據報導,臺中市低碳推動辦公室今天在秋紅谷生態公園舉辦「2014年低碳城市青年圓桌論壇」,以「營造低碳流域生活圈」為主軸,由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與大專院校青年代表、專家學者及臺中市政府代表透過對談,作為未來制定相關政策的參考。
  • 「騎聚黃河口 低碳生態遊」活動在黃河口生態旅遊區開展
    6月13日,黃河口生態旅遊區聯合東營閃電自行車俱樂部共同開展「騎聚黃河口 低碳生態遊」騎行黃河入海口活動。百餘名騎行愛好者齊聚黃河入海口,領略廣闊壯麗的入海口原生態自然風光。
  • 低碳,節能減排……改造生態工業園區,要有生態文明的理念
    ,設計而成的一種新興工業組織形態,是生態工業的聚集場所,更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主要陣地。建設生態工業園區,推進工業生態文明建設,在工業領域實現建設生態文明。中國生態工業園區的發展要做到有標準可依、以標準建設、據標準考核、示範試點帶動、建立長效機制。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經驗主要有四個,包括領導重視、規劃先行;政策引導、制度保障;多措並舉、狠抓落實;強化監管、節能減排。
  • 磴口縣中法低碳生態示範城市合作項目專家到德豐利達集團酒莊考察
    2018年11月23日中法生態示範城中方負責人戴國雯、法方負責人柯蒂娜、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商務經理江友誼、法國建築科學技術中心(CSTB)生態城市項目負責人、景觀師、規劃師關鍵、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景觀設計師由鑫、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城市規劃師邊晉如等磴口縣中法低碳生態示範城市合作項目專家考察組到德豐利達集團內蒙古漠北金爵葡萄酒莊進行考察
  • 江蘇省地方標準《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在鎮江發布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聶軍 劉志國 記者 林清智 文/攝)10月23日上午,由鎮江市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主辦的2018國際低碳(鎮江)大會暨江蘇省生態環境高質量主題論壇在鎮江市區舉行。大會發布了江蘇省地方標準《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為評價城市低碳發展水平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