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安排
二刷廈門。除了因活動而不對外開放的廈門大學,竟然與上一次走了完全不同的線路。廈門這座小城市,藏匿著太多小美好。D1『廈門』北京-廈門D2『廈門』萬石植物園,環島路,曾厝垵D3『廈門』鐵路文化公園,沙坡尾,八市D4『鼓浪嶼』雙子塔,鼓浪嶼D5『鼓浪嶼』日光巖,港仔後海濱浴場,菽莊花園,美華沙灘D6『鼓浪嶼』會審公堂,最美轉角,龍頭路,容谷別墅D7『北京』廈門-北京
一路向南
第一日,從北京出發,一路向南。出機場打了一個滴滴。師傅特意問我們可不可以走環島幹道,這樣紅綠燈少一點。我們默許之後,車像乘了風一樣到了曾厝按。路上人少車順,和我心目中的人山人海的盛況大相逕庭。最後車停在一條人流量頗多的街道,燈火輝煌熱鬧,這才有了幾分節假日的氣氛。旅館的小哥來接我們,步行5分鐘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門裡進入旅館。小長假的旅館價格貴得離譜,我們選擇了一家貴得還不算太離譜的青旅。
訂的閣樓房,入住以後才意識到這還是學生時代的青旅。設備從簡,垃圾自助,大部分入住的都是一個人來旅行的大學生。不得不承認,畢業以後的我們已經很久不窮遊,也儘量選擇舒適的航班和酒店環境,這樣的環境確實是我們始料未及的。不過前臺的小姐姐(極有可能是小妹妹)態度很好,熱情地為我們提供了蚊香片和開水。隨後,兩隻吃貨開啟了夜宵生活。距離曾厝安(前厝和後厝)的小吃街只有幾百米。夜晚的小吃街熱鬧非凡,但依然比我心目中人山人海的「盛況」要清淨得多。如此,一顆不安的心突然就歡愉起來。在一家好評頗高的小吃店吃了宵夜,一碗沙茶麵,一份海鮮粥。沙茶麵裡菜品可選,最愛吃的油條已經賣完了,於是加了豆腐,鴨珍和魷魚。還是舊時的味道,還是喜歡的加菜模式,一切都那麼親切而熟悉。在廈門,好評的店面往往都藏在不起眼的街道,掛著看起來舊舊的招牌。這些有著多年歷史的小店,有著自己獨到的美食見地和精益求精的美食技藝,味道總能讓人驚豔。這種模式在最近看過美食紀錄片《尋味順德》後,更讓人堅信不疑。這一天,原本擔心蚊蟲的騷擾,卻意外睡了一個好覺。
「廈門」網紅之地,萬石植物園
起了個大早趕往萬石植物園。昨日旅館的小哥說,旅館門口的公交站可以通往任何我們想去的地方。這一站叫「廈大學生公寓」,是20、135等多趟景區線路的始發站。小哥沒有騙我們,在這站不僅出行方便,而且還有座位。早飯就在公交站旁邊的早餐攤解決,是一家臺灣老闆擺的攤位,專賣臺灣特色早餐——臺灣刈(gua)包。老闆話語間透著濃濃的灣灣味,「來嘗一嘗臺灣的特色早餐哦。」被熱情的大叔和小姐姐徵服了,於是就買了一隻刈包,送了一杯豆漿。聊起我們從哪裡來,大叔開心地說起,有一年春節去到了長城,沒有遊客,只有他們一行人。坐到廈大白城站換乘,我們尷尬地意識到沒有零錢。廈門的公交車全部是無人售票車,只能投幣,不找零。這一點大概是這個旅遊城市最大的BUG。所有的零錢都流向了公交系統,而在這個大型節假日裡,連超市都不接受換零錢,因為要保證7天的現金找零能夠正常進行。這個是我們在公交站附近換零錢時得到的答案。無奈我們只好買了一瓶2元的礦泉水,企圖用10元多找些零錢,卻被告知只能找3塊錢零錢,剩下的他們也無能為力。好吧,至少行程可以繼續。到達植物園時不到9點,大批遊客還沒有入園。園區裡的擺渡車途經5、6站,分別是:南洋杉草坪停車場(始發站)-熱帶雨林區-沙生植物區-花卉園路口-國防園(終點站)。網紅景點就是雨林區和多肉區,我做了此行最明智的一個決定,先去多肉區。於是在大部分遊客都選擇按順序遊玩時,我們去到了幾乎沒有人的多肉區。多肉區中的沙生植物就是大名鼎鼎的仙人掌,也是各路網紅紛紛前來拍照的地方。此時我還沒意識到是因為時間尚早,大部隊還沒有到達。我甚至和松哥說,十一長假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嘛。可等我們離開的時候,入口處的人海著實讓人咋舌。
廈門園林植物園
廈門園林植物園
廈門園林植物園
諾大的植物園,只有雨林區和沙生區人滿為患。這個被「網紅」了的植物園,更適合女生來玩,男生大多都淪為了仙人掌背後的男人。
廈門園林植物園
從沙生植物區出來往回走到熱帶雨林區。
此時的熱帶雨林區已經人滿為患,入口處可見的人頭攢動。不過好在秩序井然,大家自覺按順序遊覽,倒也不覺得過於擁擠。
熱帶雨林區每天定時開放噴霧,開放時間為:
每年10月8日—次年4月30日:9:00~11:00,14:00~16:00每年5月1日—10月7日:8:30~11:00,15:00~17:00我們正好趕上了噴霧的尾巴。水霧在濃處時勝似仙境,很多新婚的小情侶選擇在這裡拍婚紗照,如果拋開人來人往的惡劣環境不提,這裡也算是一個極好的拍攝地。
熱帶雨林區就像一個大氧吧。
溼潤的空氣混著泥土的清香,放眼都是令人感到舒適的綠色,實在是個養生的好去處。
廈門園林植物園
假期只有四輛擺渡車處於運行狀態,詭異之處在於四輛車同時從終點和起點出發,而並非分散運行在各站點。所以如果你像我們一樣悲劇,恰好看到四輛車同時從終點駛出,那很有可能你需要再等二十分鐘,直到等一個輪迴。
廈門園林植物園
植物園有兩種車票:通票10元,可在任意站點上下車;單程票5元,只能坐一站。
這麼一來,通票的優勢顯而易見。植物園園區很大,擺渡車只走了東側的景點,而從地圖上看,西側還有大批景點。因為沒有景區內的交通,大概去的遊客也很少。總之,我們去完擺渡車到達的景區就已經累屁,也不再打算探索更多的區域了。回程時候路過廈門大學,因為十一期間舉辦活動,國慶竟然不對外開放。我們去之前便得知了這個消息,心裡自然沒什麼落差。但廈門大學門口依然聚集了很多不甘心的遊客,即使無法進去一睹「最美校園」的風採,也要在門口合張影。我倒是挺感慨,按原計劃來講,「廈門大學」是我和上一次來時唯一有所交集的景點。五年時間,這個頗有回憶的城市有了全新的面貌。廈門大學的臨時關閉,也意味著我走了和上一次完全不同的路線,大概是天意。時間,足以讓這座小城市「改頭換面」,也足以讓我進入了新的人生階段。
「廈門」環島路,騎不夠的小摩託
睡了一個美美的午覺。在太陽不那麼足的時候,租了一輛松哥最喜歡的小摩託去環島。環島時候遇上大堵車,意料之中。穿梭在人群和車流裡,汽車道一分鐘向前移50米,自行車道一分鐘100米。沿海一側的自行車道,根本變成了雙向道,或者說根本沒有方向可言。呵,小心騎得萬年車。共享單車給廈門的出行提供了一個絕佳的選擇,廉價而便捷。騎單車的遊客隨處可見,而我們機智地選擇了小摩託。一路向北,很快就把大批蹬車族甩到後面,並在一段單車無法通行的路段徹底得到了解放。最後的終點是我們一拍腦袋定下的——椰風寨。
從書法廣場一路騎到椰風寨,天還半亮。我摸了摸包裡50根煙花棒,打算今天就把它們放成花,於是在海邊坐等日落。
天色漸晚,海灘上熱鬧的人群陸陸續續都離開了,我和松哥才開始準備煙花棒。明知道應該在剛剛日落的時候就開始拍,卻因為實在過於羞(hai)澀(pa),直到天空剩下最後一點亮光時,才點燃了煙花。
椰風寨
原本計劃中午去的曾厝垵,最後成了夜市。上午從植物園出來碰到的出租司機說什麼也不願意搭我們,原因是曾厝垵這一帶的路實在太難走了。為了勸我們改變目的地,司機一副洞察一切的樣子說:「中午去曾厝垵有什麼意思?都是晚上去的。」如了司機的願。但不得不說,十一期間的曾厝垵人多得可怕。
曾厝垵
曾厝垵是唯一感受到大長假人頭攢動的景點。哪怕在鼓浪嶼上,都讓人誤以為這只是個平常的周末,人絕不會多到走路都困難。
曾厝垵
不得不說,形形色色的小吃光看著就讓人胃口大開。大桶的水果拼,像我這樣的小胃口,大概一份就半飽了。可還是忍不住要嘗上一份。
曾厝垵
不知道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蝦扯蛋」,幾年前的曾厝垵還沒有這樣的美食。
曾厝垵
如果拋開人來人往的擁擠不說,我倒是很喜歡這樣的夜市。
滿目琳琅的小吃,且不說味道如何,光是看著,就足以享受視覺上的貪婪。
曾厝垵
曾厝垵的美食就像這些年廈門的發展一樣,變化得飛速。
前些年來廈門的時候,既沒有椰子蛋,也沒有蝦扯蛋,而是規規矩矩的沙茶麵和海蠣煎。當然也有巷子深處的大同鴨肉粥,依然是當下廈門的招牌美食。現在的曾厝垵,除了閩南當地特色的小吃,更像是聚集了全國各地美食的小吃街,繁華而熱鬧。
曾厝垵
曾厝垵
在廈門新學了一個詞兒,叫「扁食」。起初聽著這個美食的名字覺得好奇,以為是什麼沒吃過的新鮮小吃。後來才知道,原來就是北方的餛飩。不過聽說南方的扁食也是有態度的。就像沙縣小吃裡的閩南雲吞,和北方一口咬下去可見的大肉餡絕對不一樣。南方的餛飩肉餡更細膩,肉經敲打形成肉泥,口感綿軟,雲吞皮如紙般薄透。
曾厝垵
曾厝垵的小吃街大概我們只走了100米,就不再打算前進了。
矮個子的我除了腦袋什麼都看不到,非常沮喪。高個子的松哥買到了愛吃的東西,心滿意足。於是倆人一拍即合,默契地往回走。在曾厝垵的入口,我又補了一頓宵夜——沙縣小吃。一碗飄香拌麵,一份扁食,沙縣中的經典組合。滿足。
「廈門」晨練活動——鐵路公園
出來的時候,街上人還不多。吃完一碗熱騰騰的米粉,路上的行人和車都開始多起來。眼瞅著大家都要出發了,我們也搭上了去鐵路文化公園的巴士。
鐵路文化公園
鐵路全長4.5公裡。公園只有一條鐵軌和徒步棧道,呈長條狀。途設幾個進出口,所以進出有很多選擇。我們從大生裡走到了鐵路末端——金榜公園,大概走了一個半小時的樣子。
鐵路文化公園
鐵路文化公園
這是一個暴走的上午,但就像日常逛公園一樣。相比旁邊的植物園,鐵路文化公園簡直人少的可愛。以來鍛鍊和遛彎的當地人為主,拍照的都很少。我們在非尖峰時段進入公園,並從一個非熱門出口離開了鐵路文化公園。
如此一來,我們完美避開了出行最擁擠的時段和人滿為患的景區。為了趕在中午抵達世茂雙子塔的民宿,我們大概10點左右便踏上了返程。
「廈門」最愛沙坡尾
入住雙子塔以後,步行來到附近的沙坡尾。這裡算是此行最大的驚喜。沙坡尾是個非常混搭的地方。一街之隔,一邊是復古的老漁港,另一邊則是潮流風的文藝街區。來之前我對沙坡尾的認知是模糊的,儘管有人極盡描述了這樣兩種形態,卻從沒想像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沿海漁船朝出暮歸,沙坡尾是個避風塢。傍晚時分船隻回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作為新興的網紅小資聚集地,當你進入沙坡尾的時候,你一定先被它的文藝味道和商業化所感染。穿過層層的時尚元素,你會在這樣一個天台看盡沙坡尾隔岸的復古元素。生活與藝術的交融,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沙坡尾
我只看了一眼,便愛上了這裡。甚至從照片裡都能體味到濃濃的廈港味道以及老廈門的氣息。如果你願意在附近走一走,老街的模樣,街頭巷尾的閩南腔,似乎有種回到了故鄉的親切感。
很有意思的,從老廈門港的另一側看,你會看到完全不同的一翻景象。
走在斑駁的舊石板路,感受著漁民生活的縮影,但是背後卻是極盡特色和文藝氣息的小資商鋪。
沙坡尾
沿岸的小樓或多或少能看到老廈門的影子,儘管風華淡去,但我們看見的是這裡極盡保留下的老廈門港的原貌。
灘涂上並排泊著漁船,偶有白鷺展翅飛過,沙坡尾的舊時光莫過於此。在鬧市中獨享一分寧靜,老舊卻不腐朽。
沙坡尾
「廈門」市井八市
傍晚騎著小車去了八市。最早得知這個地方,只是好奇名字的由來,既叫做「八市」,莫不是還有「七市」和「九市」?為什麼偏偏八市享有盛名。八市作為廈門的老地標,承載著無數人的「廈門味道」。這裡是廈門海鮮的集散地,有著最古早的廈門味道。似乎沒在八市走過一遭,就不算是真正體味過廈門的本土生活。
八市
穿過狹窄而有些腥氣的巷子,才算真正進到了八市裡。放眼望去,小攤鋪的海鮮生意紅紅火火,叫賣聲和討價還價的聲音此起彼伏,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八市
現在的八市除了最新鮮的海鮮,還有各地的特色小吃,和最地道的閩南古早味。它更像一個充滿了市井氣息的大菜市場。然而,人們都說,菜市場才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你甚至不想錯過鋪天蓋地的「八市老字號攻略」,「八市最強的美食地圖」,「藏在廈門八市的最地道的廈門美食」等等的攻略推薦。
八市
八市
回來稍做功課,「八市」就是第八市場,原來廈門的過去竟然真的有「七市」和「九市」。更令人驚訝的,廈門其實遠不只這幾個市場,而是多達十個市場。因為距離碼頭最近,「八市」和「七市」最為有名。後期隨著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八市擴張,最終成為廈門市區內最大的海鮮集散地。作為一個外來遊客,傳說的真實性我並不得而知,不過當今的八市確實稱得上最熱鬧的市井之地了。
八市
八市的另一大特色則是歷經百年滄桑至今依然保存完好的南洋騎樓。騎樓風格的元素在八市裡並不多,如果你想體驗更濃鬱的南洋風情,中山路是個更好的選擇。但八市偶爾拐角處的一抹舊時風貌,給這個熱鬧的市場平添了諸多南洋色彩。
八市
廈門的路很有意思——沒有自行車道。言外之意,要麼你騎在如風一樣的汽車道,要麼你騎在水洩不通的人行道。當然沒有一個算得上是好的選擇。於是這條三公裡的路,我們騎了半小時,終於到了......貓咪博物館。因為不大感興趣,此行我們並沒有計劃去貓咪博物館,結果就這麼誤打誤撞的,從貓街裡走了一遭。
廈門貓咪博物館
「廈門」雙子塔
這一天除了去鼓浪嶼,沒什麼特別的安排。松哥心情大好,一大早竟主動帶我重拍了沙坡尾,剩下的時間就在民宿裡膩膩歪歪觀賞海景。清晨的沙坡尾一個遊客都沒有,美好到哭。無論是藝術西區,還是廈門港,都更適合在安靜的時候細細品味。攻略廈門的時候,一眼就看上了雙子塔的民宿。超棒的海景,超讚的視角。
早餐明明買了麵包和牛奶,但一出門又被沙縣小吃擄獲了。在北京也吃過不下十幾家沙縣了,可畢竟是在大福建,一定要來發源地吃一次那。事實證明,和北京的沙縣味道一毛一樣,甚至連價格都一樣。
沙坡尾
標配的一份蒸餃,一份飄香拌麵。
沙坡尾
回到民宿,陽光剛好。
「鼓浪嶼」聽說你吃遍了龍頭路
鼓浪嶼有兩個碼頭,內澳厝碼頭(西側)和三丘田碼頭(東側)。大部分旅館和商業區都集中在東邊,所以一般選擇三丘田上島即可。提前15日可以從廈門輪渡公眾號購買,節假日一定要提前購買。十一期間一票難求,多少錢都買不到一張到鼓浪嶼的船票。7:20到17:20之間,三丘田和內澳厝都有船往返鼓浪嶼和廈門廈鼓碼頭。廈鼓碼頭是原東渡碼頭,在2014年時合併為一個碼頭。而17:20之後只能從三丘田碼頭走,終點是廈門輪渡碼頭。14:50的船票,13:00就到了碼頭。現在的廈鼓碼頭坐船非常方便,只需身份證一刷即可,環境也比之前好太多。成功抵達鼓浪嶼,第一件事就是去龍頭路覓食。
因為預訂的旅館離「綠皮火車泡芙」非常近,我們沿途找旅館的時候早就被奶油的香氣迷住了,松哥硬是放下行李去買了兩隻泡芙來吃。
龍頭路商業街
這一天的夕陽特別美。在龍頭路的岔路口,回頭望去太陽像炸開了一般,把整個小島染成了金色。
鼓浪嶼
回到龍頭路的時候已經天色漸晚,可依然人流不息。
晚上的龍頭路別有一番味道,誘人的燒烤味、香甜的奶油味和十足的海鮮味,滿足著飢腸轆轆的遊人,混雜著每一個人拋開一切壓力的快樂,發酵成了濃濃的幸福感。
龍頭路商業街
「鼓浪嶼」遇見日光巖
日光巖景區在7點半之前是半價,25元每人。不管是為了看日出也好,還是為了圖便宜,總之早晨的日光巖並沒有多清淨,但也遠比白天的景區更適合光顧。日光巖是鼓浪嶼的最高點,也是全島最值得一去的景點。
日光巖
鼓浪嶼的景區是有通票的,90元包含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風琴博物館以及國際刻字藝術館,原價150元。此外還有多個景區單獨收費,不包含在通票裡。個人認為通票並不值得買,日光巖是島上唯一值得去的景點。剩下的,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日光巖
「鼓浪嶼」港仔後海濱浴場
從日光巖出來,打算去海邊轉轉,便走到了從日光巖高處看見的港仔後海濱浴場。其實旁邊就是菽莊花園,只不過我們當時並不知道,所以下午專程又來了一次。從浴場出來,慢悠悠地去吃了個早飯。看了看表,才8點多。平時這才是剛起床的時間,在廈門,竟然已經經歷了這麼有趣的早晨,好像時間都被拉長了一樣。
港仔後海濱浴場
從菽莊花園出來,我們決定再也不去景點了。鼓浪嶼上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入畫,而景區只是貼了價格而已。如果沒有專門請嚮導講解,實在與它處無異。
「鼓浪嶼」內厝澳碼頭
內厝澳碼頭位於鼓浪嶼的西岸,因為距離廈門島較遠,且鼓浪嶼的旅館大多集中在東側,所以並不是上島的首選。只不過在節假日這個特殊時期,只要有票就已經萬事大吉了,也不必太過糾結於哪個碼頭。我們走到這裡正好趕上了渡船進港,一大批遊客湧入鼓浪嶼,頗像一日前初來乍到的我們。
鼓浪嶼內厝澳碼頭
這一天的最後一站是美華沙灘,夕陽準備下落的時候我們正好走到那裡,於是就靜坐著等日落。
島西側的沙灘都是看日落的絕佳位置。這一天的空中並沒有雲,只有日落時淡淡的夕陽光暈。遠處工廠的鋼鐵架,在夕陽裡顯露出越發清晰的剪影。
美華沙灘
美華沙灘
晚安,鼓浪嶼。
「鼓浪嶼」日光傾城,一日暴走
在鼓浪嶼住了兩日,我的願望大概就是走遍鼓浪嶼上的每一條路。暴走2萬步的這一天,我堅信我們已經走了至少90%的路。「會審公堂舊址」竟然還沒有開門,其實現在被當做「網紅之地」的會審公堂,在歷史上頗有淵源和地位。
鼓浪嶼會審公堂是租界的產物。在鼓浪嶼成為公共租界的那些年,我國的司法機關在這裡進行涉外司法案件的審理,為維護國內主權和保障國人權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直至抗戰勝利才被撤廢。在司法實踐中,公審會堂的司法權利雖然受到西方的侵犯,但西方先進位度和原則的引入推動了中國的法治進步,也算是特殊歷史時代的重要文物。
會審公堂旁邊的轉角。自認為鼓浪嶼上的隨拍更能給人驚喜,我們一早料到「最美轉角」會被遊人堵的水洩不通,而這個「最美小轉角」又何嘗不美呢。
鼓浪嶼的小巷很有特色,偶爾遇到一側是當地人的住所,一側是紅牆的小巷,比熱鬧的商業街多了幾分煙火氣。
這一日,天空作美,來鼓浪嶼拍婚紗照的新人格外多。鼓浪嶼有八大教堂,在協和禮拜堂教堂的門口,愛的箴言和十誡前擠滿了一組又一組的拍攝新人。
走了一上午,終於回到了我們的「家」。
暴走了一個早晨之後,我們回屋小憩。
「鼓浪嶼」偶遇秘密花園
這天暴走的唯一目標,大概就是去尋找一個拍攝點。忘記是從哪裡看到的照片,背景是隔岸的雙子塔。本以為就在三丘田碼頭附近沿海的路上,到了卻發現海拔不對。於是在附近走了好幾個來回,竟然沒發現這個神秘的地方。這個神秘的地方連入口都相當隱秘,只有一個破舊的小鐵門半掩著。如此不易被發現的地方,遊人自然也少,看起來更像是私密的攝影基地。容谷別墅,位於旗山路7號。
別墅建造於1926年,因門前的一棵百年古榕和全山石打造的庭院而得名「榕谷」。別墅坐落於旗山路這條不易被人發覺的小路上,非常靜謐。別墅裡有大大的庭院,噴水池和各類假山、觀景亭。
容谷別墅目前的用途不得而知,但和龍頭路熙熙攘攘的節日氛圍截然不同,只有極少數的遊人會發現此地並進來拜訪。而更讓人費解的是,此地並非禁地,且對遊人開放參觀。正因如此,更讓人覺得神秘。頂層是絕好的觀景平臺,通過簡陋的鐵梯可攀爬至屋頂,登高望遠。
因為多少有些神秘色彩,總擔心自己是誤闖了私家住宅,於是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就準備離開。直到我們返途下到別墅的一層,突然有阿姨叫我們過去繳費。我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裡早就被圈成了「景點」。
雖然沒有了誤闖民宅的罪惡感,但也沒有了先前對這個藏匿在深處宅院的神秘感。從容谷別墅出來,心裡還總有些不甘心。
可是終究,美的地方都會被人們發現和熟知。就像終究,每一場旅行都要迎來一個Ending一樣。來廈門原本還有一個隱匿的目的地——古山重。最期待的滑翔傘項目因為氣流原因而不得不取消,稍有遺憾的行程,卻意外解鎖了新的目的地。旅行的精彩總是這樣驚喜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