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湖南那麼多山都被穿了「洞」

2021-01-21 中國國家地理

張家界天門洞、南天門

茶陵日月巖,崀山天生橋,飛天山穿坦……

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後面

都隱藏著一種相似的景觀

——山體之中,一洞(或幾個洞)穿「心」

這屬於什麼地貌景觀?

究竟是什麼力量造就了這種景觀呢?

全中國最出名的「天門山」

其實是喀斯特穿洞景觀

我國的「 天門山」遍布大江南北

這些天門山的得名

往往取自「 兩山相望如門」的山勢

真正在山上門洞大開

「天門 」之名神形兼備的

恐怕就只有張家界天門山了

◎ 張家界天門山,海拔1518.6米,天門洞就位於其上海拔1260米處。洞高131.5米,寬37米,深98米,置身其中,只覺洞若通天。攝影/龔朝陽

天門山是一座四周絕壁的孤山

海拔1518.6 米

「 天門」位於海拔1260 米處

高懸於半山之上

置身其中,只覺洞若通天

不過在地質地理學家眼裡

天門洞只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穿洞而已

所謂穿洞,指抬升脫離地下水位的

或大部分已脫離地下水位的

地下河、地下廊道、伏流或洞穴

其兩端成開口狀並透光者

在喀斯特地貌中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只不過天門山孤峰高聳

天門洞臨空獨尊

所以才備受推崇

◎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就在距離天門山直線距離大約10公裡外的七星山山脈,在一座山巔之上也有一個大洞。據張家界山地救援隊魏賢彪測量,這個洞高87米,寬43米,洞頂厚度75米,當地人稱其為「小天門」。不論是「天門」還是「小天門」,這種穿山而過、兩端透光的洞,在地貌學中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穿洞。而且在湖南,或大或小的穿洞景觀可以說是非常常見。攝影/吳三友

對於天門山穿洞的形成

地質學家覃功炯是這樣解釋的:

天門山碳酸鹽巖層厚且比較純淨

歷經溶蝕的時間長

而且這一帶年降水量大

平均達1700毫米

天門山上裂隙十分發育

沿這些裂隙發育形成了古老的洞穴系統

之後由於地殼局部抬升

天門山被抬高形成了孤山獨立的姿態

其上的洞穴也隨之被抬升

在此過程中洞道歷經多次崩塌

殘餘部分越來越少

就形成了穿洞

張家界的另一個「天門」,

讓我學會了一個新概念

——「假喀斯特」

張家界的「天門」並非只有天門山一處

在黃石寨還有一處名為「南天門」的景觀

「南天門」也是穿洞嗎?

是的,不過它不是喀斯特穿洞

而是一個石英砂巖穿洞

◎ 黃石寨的「南天門」。攝影/李綱

說到這不得不提到一個概念

——「假喀斯特」

凡是地貌形態很像喀斯特地貌

但不是由可溶性巖石所構成的

我們就叫它「假喀斯特」

喀斯特作用的基本原理在於

存在著二氧化碳溶於水形成的

弱碳酸和碳酸鹽巖之間的化學反應

但假喀斯特基本沒有化學反應

打個比方,水對碳酸鹽巖的侵蝕

像水把巖石的一部分給「化」掉了

而假喀斯特作用,水對巖石的侵蝕

就像用水做的刀斧在切割琢磨

是純力氣活

◎ 袁家界的「天下第一橋」。攝影/孫建華

還有張家界的著名景點「天下第一橋」

也是一個石英砂巖穿洞

是流水沿節理溯源侵蝕,崩塌而成的

天生橋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穿洞

它是繼承穿洞發育而成的

天生橋和穿洞的主要區別是

殘留頂板的寬度、跨度

和頂板上方的地貌形態

天生橋頂板跨度不小於寬度

頂板上部的地形相對平坦,否則應為穿洞

穿巖、穿坦,

老百姓早已用生動的語言

給丹霞穿洞起了名字

湖南最有特色的地貌當屬

喀斯特地貌、張家界石英砂巖地貌和丹霞地貌

在喀斯特地貌和石英砂巖地貌中都有穿洞景觀

那麼在丹霞地貌中是否也有呢?

丹霞地貌學家黃進認為

若丹霞巖牆較軟的巖層在同一位置

兩側都風化形成了凹坑

就可能把山體或巖牆蝕穿,形成穿洞

◎ 在郴州飛天山,同一段丹霞山體上,崖體較厚的東側一個洞穴還處於額狀洞階段,是為黑坦;在最薄的西側,崖體已經被從兩端穿透,形成了天生橋,是為飛天山穿坦。

株洲市茶陵縣湖口鎮楊柳村日月巖

從天空中看,這座丹霞山體從四面都被切開

像一個支起來的只有頂蓋的帳篷

又像是一堵半環的巖牆

日月巖的得名

就因為這道巖牆上

發育形成了一大一小兩個穿洞:

大者高10—15米,深10米,寬20米

呈半圓形,稱為日洞

小者高1.5米,寬5米,深3米,稱為月洞

當地人並不把這裡叫做什麼「 日月巖 」

而是直呼其為「穿巖」

◎ 紅蓮寨丹霞天生橋,

也許曾經是兵寨的天然寨門

嶽陽市平江縣地處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也孕育了當地獨特的「兵寨文化」。歷朝歷代,每遇戰事迭起時,當地百姓就會利用天然地形結寨自保。在安定鎮長田村,據記載有一座始建於元朝的紅蓮兵寨,以一處穿巖作為屯兵駐守之地。百姓們所說的穿巖,實際上是一座丹霞天生橋,洞高20米,寬15米,如天造地設的拱門一般,令人不禁猜想,當年的兵寨是否就是以此為寨門的。攝影/皮少英

日月巖的丹霞地貌是發育在一個紅層盆地中的

這個盆地名為茶永盆地

位於茶永盆地最南端郴州市蘇仙區的飛天山

也以丹霞地貌而著稱

在飛天山地區,當地人稱巖洞為「坦」

「穿坦」則為穿洞或天生橋

並不特指某個具體的地方

在湘西體味穿洞的前世今生

聽說我在找穿洞

湖南的戶外探險高手王煥友也發來了邀請

他說古丈縣的鬼溪上穿洞眾多

讓我一定要去看看

他先帶我來到鬼溪的下遊

在他的帶領下,我來到一個山崖之下

山崖上十多米高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穿洞

還有水流從穿洞底部流出

形成一道細長瀑布

這是我此行第一次看到有水的穿洞

不由非常興奮

他卻說明天再帶我去看更精彩的

◎ 穿心寨雙穿洞,

像手拉手的母子,又像在接吻的情侶

在慈利縣高橋鎮穿心寨的一處高山上,一大一小呈倒葫蘆形的兩個穿洞,把一段山巖分隔成了兩部分,形似母子手拉手依偎在一起,又像一對正在接吻的情侶。據專家介紹這是形成於碳酸鹽巖上的穿洞,可能是溶洞系統中雙層洞道崩塌之後的殘餘。攝影/李景林

第二天,在王煥友的帶領下

我們又來到高處的李家寨

屋舍儼然的村子和周圍平整的水田

讓我很難想像旁邊其實就是懸崖峭壁

走入村旁另一個特別崎嶇的河谷中

前進了大約2公裡

我發現地表水流入了地下

原來這是一個喀斯特盲谷

盲谷的盡頭處有一個天生橋

下到谷底,路邊出現一個大約兩米高

五六米長的洞口

從洞口走進去沒幾米

是一個大約幾平方米大小的洞廳

然後洞道折了一個彎

十幾米外就是另一個出口

也就是說雖然這段洞站在出口看不到入口

但站在洞廳的位置

向兩面看卻都是透光的

我回想了一下穿洞的定義

——「抬升脫離地下水位的

或大部分已脫離地下水位的地下河、

地下廊道、伏流或洞穴

其兩端成開口狀,並透光者」

眼前的洞符合兩端開口,但不符合透光

所以我判定,它不屬於穿洞

不過看著洞道裡堆積的崩塌下來的巨石

我不由想,也許再崩塌下去

也能形成穿洞

它可以算作穿洞「前世」吧

◎ 喀斯特穿洞和天生橋形成過程示意圖。繪圖/李亞龍

從這個穿洞的「前世」繼續走

走不遠眼前出現了一個標準穿洞

遠看頗似桂林象鼻山

走到近處發現洞後別有洞天

從洞中穿過去,竟然置身一個巨大天坑中

而天坑的另一側還有一個洞口

進入這個洞口後,腳下漸漸有了水

原來,我們和轉入地下的伏流相遇了

不過水不大,而且洞道非常寬敞

所以我們還能繼續前進

一直前進了幾百米後又有光亮照了進來

不過水沒有流向光亮處

而是拐了彎從一個陡坎上流走了

陡坎落差有幾十米

我們沒帶裝備無法走下去

王煥友說,他以前下去過

過了陡坎後再走幾十分鐘

伏流就又出露地表了

水流出的地方就是我們昨天看到的那個大穿洞

沒想到在鬼溪這短短幾公裡的範圍內

竟然有一個穿洞的前世

——兩端開口但不透光的洞

兩個標準的穿洞

還有一個穿洞的未來

——天生橋

漫長的地質發育過程

就這樣被濃縮著展現在了我的眼前

這真是大自然給我們留下的寶貴印記

是喀斯特地貌演化過程中難得的證據

本文選摘自《中國國家地理》2021年1月文章:

《天門、穿坦、月巖、象鼻山……

為什麼湖南那麼多山都被穿了「洞」 》

撰文/稅曉潔 攝影/稅曉潔 等

責任編輯/張璇圖片編輯/王彤地圖編輯/陳雲

全文閱讀請點擊下圖購買紙刊雜誌

聽《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執行總編單之薔

講述本期湖南專輯背後的故事

本期目錄,精彩提前知

卷首語

湖南:另一個江南

撰文/單之薔

三面環山

給湖南圍出一個「 桃花源」

天門、穿坦、月巖、象鼻山……

為什麼湖南那麼多山都被穿了「洞」

撰文/稅曉潔 攝影/稅曉潔 等

奇峰盡林立,風景各不同

撰文/覃妮娜 姜爽

張家界 在哪國最受歡迎?

韓國意外奪冠!

撰文/劉若婷 張東嶽 攝影/鄧昌勇 等

崀山丹霞

紅層之上的奇觀

撰文/李魯平 攝影/賀君 等

雪峰山

湖南的「胡線」與界山

撰文/鄭驍鋒 攝影/曾文貴 等

永州之野尋「異蛇」

撰文/付若金 攝影/付若金 等

三湘四水

異彩紛呈的湖南「 水世界」

洞庭湖

湖南連通外界的總開關

撰文/王蕾 攝影/楊一九 等

湘江

流淌著湖南命運「密碼」的母親河

撰文/楊弦章

湖南壺穴多

資水之上最奇特

撰文/錢燁 攝影/馬宏傑 等

湘西沅江

串起眾多「邊城」的千裡長河

撰文/朱千華 攝影/黃文勝 等

澧水

燦爛的古文化在這裡孕育

撰文/談雅麗 蘇大平 攝影/柏依樸 等

點擊此處購買

2020年雜誌

非常精彩

2020年1月 | 遼寧專輯「上」

2020年2月 | 遼寧專輯「下」

2020年3月 | 天山上的國家

2020年4月 | 鄂西天坑群

2020年5月|潮汐森林

2020年6月|桌狀冰山

2020年7月|馬鈴薯

2020年8月|山影地影

2020年9月|追日攝影

2020年10月丨海岸帶

2020年11月丨灣區

2020年12月丨多面貢嘎

相關焦點

  • 青春湖南丨「洞」察一切?湖南名山都被穿了洞?
    張家界天門洞、南天門茶陵日月巖,崀山天生橋,飛天山穿坦……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後面都隱藏著一種相似的景觀——山體之中,一洞(或幾個洞)穿「心」這屬於什麼地貌景觀?究竟是什麼力量造就了這種景觀呢?全中國最出名的「天門山」其實是喀斯特穿洞景觀我國的「天門山」遍布大江南北這些天門山的得名往往取自「兩山相望如門」的山勢真正在山上門洞大開「天門」之名神形兼備的恐怕就只有張家界天門山了▲ 張家界天門山,海拔1518.6米,天門洞就位於其上海拔1260米處。
  • 湖南永興縣發現明代鑿山水利工程「穿眼迴」
    通訊員 何斌 攝  中新網永興7月24日電 湖南永興縣文物部門近日在該縣太和鄉漾下村發現一巨大「廠」字形丹霞石壁,經考證為明代鑿山水利工程——穿眼迴。  丹霞石壁高約20米,長約80餘米,「廠」字形石孔位於在石壁的正中。「廠」字形石孔實為一條人工開鑿的略帶弧形的、出水口像「廠」字形隧道形水道。
  • 去湖南的這個景點玩,女孩千萬別穿裙子!不然後悔哭都來不及
    去湖南的這個景點玩,女孩千萬別穿裙子!不然後悔哭都來不及馬上就要到五一小長假了,相信很多人都會帶著自己的家人出去遊玩。在我國有許多的名勝古蹟,但是由於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我們在去這些景點之前,也要對自己進行一番調整。
  • 這一周,湖南每天為什麼關停那麼多旅遊景點?
    6月以來,湖南進入主汛期,特別是6月22日以來,湖南省遭遇今年以來範圍最廣、強度最大、汛情最重的一次降雨過程。 在此,湖南各地多處景點關閉,這其中山嶽型景區及漂流旅遊項目為關停重點。 截止至7月1日晚間19點,湖南省旅發委更新的全省受汛期影響暫停運營的景區景點名單,共涉及160多家。
  • 為什麼張家界那麼多韓國人?搜索「為什麼+湖南城市名」,彈出的問題...
    當你在百度搜索:為什麼+中國城市(或地區)名,第一個彈出來的問題是什麼?有網友總結了湖南各個城市的搜索詞,製作了一張圖,有的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看看網友對湖南各個城市有什麼可愛的誤解。還有城市的歷史文化:為什麼嶽陽樓記不寫嶽陽樓?為什麼永州毒蛇多?為什麼衡陽雁去無留意?
  • 深圳為什麼有那麼多湖南人
    據深圳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有1343.88萬人,其中非戶籍人口849.1萬人,佔比超63%,那麼,這些外來人口都來源於哪些地方?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設立經濟特區,在政策吸引下,湖南、廣西、江西等鄰省以及河南、四川、重慶等中西部地區人口紛紛移民深圳。
  • 山上山下都是洞,坐標就在河南洛陽,但卻不是雞冠洞
    不過,經典旅行總覺得,全域旅遊這件事透著那麼一點蹊蹺。學過一點旅遊基本理論的人,或者從事過一些旅遊基層工作的人,都知道旅遊景區在整個旅遊產業鏈中的重要性。旅遊景區要吸引遊客前來,首先追求的就是特色。但我們的主管部門卻先是要求旅遊景區標準化,後來索性直接搞起全域旅遊來了,景區的特色化建設反而沒多少人在乎了。
  • 深圳為什麼有那麼多湖南人
    據深圳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有1343.88萬人,其中非戶籍人口849.1萬人,佔比超63%,那麼,這些外來人口都來源於哪些地方?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設立經濟特區,在政策吸引下,湖南、廣西、江西等鄰省以及河南、四川、重慶等中西部地區人口紛紛移民深圳。
  • 孫悟空在三星洞所學有限,為什麼他會的法術卻那麼多?
    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孫悟空拜神秘的師父須菩提為師,一共只學到基礎的修仙法門和七十二變、筋鬥雲兩項仙術,之後再沒有師父教過他什麼技能。但是,,下山後的孫悟空,尤其是在後來大鬧天宮和西行取經過程中,孫悟空施展出來的本領和法術卻不是一般的多。他的這些本領和法術都是怎麼得來的呢?
  • 湖南人的老祖宗是誰? 石門人:湖南"山頂洞人"
    舒向今馬上又用鋤頭在旁邊挖,在大約一米遠的地方,挖進去30多公分時,又發現了另一塊石頭。我手裡拿了這兩塊小石頭,心裡壓了十多年的那塊大石頭放下來了,人一下子就輕鬆了。   這是湖南第一次發現舊石器,距今大約10萬年,也是全國首次在網紋紅土裡發現舊石器。此前南方的舊石器都是在山洞裡發現的,所以人們都把目光盯著山洞,我也是一樣。
  • 400萬湖南人!深圳為什麼有那麼多湖南人
    據深圳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有1343.88萬人,其中非戶籍人口849.1萬人,佔比超63%,那麼,這些外來人口都來源於哪些地方?&nbsp&nbsp&nbsp&nbsp改革開放以來,深圳設立經濟特區,在政策吸引下,湖南、廣西、江西等鄰省以及河南、四川、重慶等中西部地區人口紛紛移民深圳。
  • 湖南的大峽谷景區,集山、水、洞、湖於一身,躋身全市第三大景區
    湖南在我國目前城市中所具有的省份經濟實力中很強,排名較高,而且湖南的人均收入和人均GDP水平在全國中的排名也較高,就其資源的發展帶動下,也讓湖南的多部分的潛力得到釋放,例如說旅遊資源,湖南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在其省份中所擁有的資源很多,特別是自然類的景觀,它們一般都有很高的社會吸引力
  • 為什麼打高爾夫是18洞而不是19洞?
    為什麼打高爾夫是18洞而不是19洞? 我們都知道打完一場高爾夫是18洞,那麼,為什麼不是19洞呢?
  • 中國曹洞祖——洞山良價大師
    這兒,是個人文薈萃、景色宜人的好地方,也是孕育出禪宗一代祖師洞山良價的家鄉。洞山良價小的時候,就和別的小孩子很不同。滿周歲「抓周」時,胖胖的小手竟然捉了一本佛經在手上。童年時,當所有學童都在四書五經中搖頭晃腦時,他琅琅上口的是佛教的《心經》、《金剛經》等。弱冠之年,他於五洩山上隨靈默禪師修學有成,於是決定出家,寫了一封感人肺腑的「辭北堂書」給母親。
  • 張家界海拔最高的山,有世界罕見天門洞,是獨特的喀斯特地貌
    張家界,位於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遊,屬武陵山區腹地。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其地層複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主要有山地、巖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佔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巖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
  • 為什麼lo圈很討厭穿「山」的人?
    而在這一類人中,又有兩種不同的人,一種是不知「山」,只是單純覺得裙子好看就買了。另一種是知山穿山,明明知道裙子是山寨、仿製的,卻仍然以各種藉口,理直氣壯地穿「山」。很多lo娘常常會說一句話:「如果誰說你穿小裙子不可愛,我們一起去他家開茶會,但如果你穿山,那對不起,我們不認識」。本期茶會要和大家共同探討的,就是為什麼lo圈很討厭穿「山」的人。
  • 洞口:縣長抽查暗訪 促推洞山醪公路建設
    華聲在線訊(通訊員 謝定局 肖皓靜 記者 卿立君)6月21日上午,洞口縣委副書記、縣長周樂彬剛剛配合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質量抽查組搞完抽查工作,立即沿線暗訪洞山醪公路項目建設情況。 「沿線只有二臺挖機在正常作業。
  • 洞山禪寺阿湯瑜伽禪修感悟之五
    洞山禪寺 • 準提佛母很多時候,作為學生或弟子,可能陷入了對老師或上師的個人崇拜當中。見到這個老師長得漂亮身材又好,體式棒棒的,還穿了最新款的LuLu裸感褲,好時尚,我好喜歡這個老師。洞山禪寺 • 空老講課要明白,瑜伽不只有體式;佛法不只有念經;道家不只有煉丹,儒家不只有子曰。每個法門都有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應虛心請教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
  •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什麼不穿NB的鞋了?
    網友a:首先,不可否認NB鞋現在真的沒有那麼火,以前我上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有那麼一對NB鞋,真的假的根本看不出,穿的時尚的,就覺得你是真的,不會打扮的,即使你穿真的也會是假的,當然,像我這樣的人,也會是真的,哈哈哈,來個玩笑。
  • 石門人:湖南「山頂洞人」(組圖)
    舒向今馬上又用鋤頭在旁邊挖,在大約一米遠的地方,挖進去30多公分時,又發現了另一塊石頭。我手裡拿了這兩塊小石頭,心裡壓了十多年的那塊大石頭放下來了,人一下子就輕鬆了。  這是湖南第一次發現舊石器,距今大約10萬年,也是全國首次在網紋紅土裡發現舊石器。此前南方的舊石器都是在山洞裡發現的,所以人們都把目光盯著山洞,我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