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不同
1、紅土
紅土是一種發育於熱帶和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或常綠闊葉林植被下的土,由碳酸鹽類或含其他富鐵鋁氧化物的巖石在溼熱氣候條件下風化形成。紅土一般呈褐紅色,是具有高含水率、低密度而強度較高、壓縮性較低特性的土。
2、黑土
黑土是具有強烈脹縮和擾動特性的粘質土壤,中國東北地區黑土地處世界主要黑土帶之一。它相當於美國分類的變性土土綱和聯合國分類的變性土單元。
3、黃土
黃土是指在地質時代中的第四紀期間,以風力搬運的黃色粉土沉積物。它是原生的、成厚層連續分布,掩覆在低分水嶺、山坡、丘陵,常與基巖不整合接觸,無層理,常含有古土壤層及鈣質結核層,垂直節理髮育,常形成陡壁。
二、分布不同
1、黑土
黑土地在世界上僅有三大塊,除了中國東北黑土外,還有兩塊分布在烏克蘭大平原和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它們在開發過程中也曾經受到過水土流失的嚴峻考驗。烏克蘭平原的面積約為190萬平方公裡,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積約為120萬平方公裡,它們和東北黑土地一樣,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溫帶,由於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葉難以腐化、分解,歷經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質,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層。黑土有機質含量大約是黃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適宜農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區先後被開發成重要的糧食基地。
2、紅土
紅土主要分布於非洲﹑亞洲﹑大洋洲及南美洲、北美洲的低緯度地區,大致以南北緯30°為限,常見於熱帶雨林區。歐洲特別是在地中海東岸和巴爾幹半島地區也有類似於紅土的土壤存在。東亞地區北起長江沿岸,南抵南海諸島、南洋群島,東迄臺灣﹐西至雲貴高原及橫斷山脈的範圍為紅土的重要分布地帶。
3、黃土
黃土主要分布在中緯度氣候溫暖地帶,該區以乾旱、半乾旱和溫暖少雨、有強烈季節變化為特點,而高緯、低緯地區黃土少見。
三、利用價值不同
1、紅土
為更好地利用紅土,須對其淋溶作用強、礦質養分少、酸性大、易產生鋁錳毒害、保肥性能差和質地粘重或砂粒過多等不良性狀進行改良。具體措施是:增施氮、磷、鉀等礦質肥料,氮肥宜用粒狀或球狀深施,磷肥宜與有機肥混合製成顆粒肥施用。施用石灰降低紅土酸性;合理耕作;選種適當的作物、林木,種植綠肥是改良紅土的關鍵措施;旱地改水田,減少水土流失並有利於有機質積累,提高紅土生產力。保護植被,防治侵蝕,凡坡度大於25°的陡坡應以種樹種草為主,小於25°的坡地根據陡緩狀況修建寬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種植。用於多年生林木和經濟林,比如馬尾松、油茶、杉木、烏桕等,及種植柑桔等經濟作物。
2、黑土
世界各地的黑土主要用於種植棉花、小麥、玉米、高粱、水稻、糖蔗或作為牧場,用於放牧的面積最大。黑土的自然肥力很高,但耕性差,水分有效性低,在有動力機具和灌溉條件下,其農業生產潛力才可得到發掘。農藝利用依氣候而異,但因其粘粒含量高和溼時滲透性低,使這些土壤適於種植淹水的作物,而不宜種植用材林。黑土的非農業利用常出現許多工程上的問題。
3、黃土
黃土是適於植物生長的土質。黃土富於直立性,其中的天然洞穴曾是原始人類的住處,也為現代人建築住宅提供了有利條件。
東北黑土是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重點研究方向,也是東北亞資源環境與大數據中心的特色數據,點擊閱讀原文,可跳轉至東北地理所所級數據中心——東北黑土科學數據中心,可免費獲取相關黑土土壤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