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孫文麗 通訊員 王聰聰
為了豐富廣大青少年朋友的暑期生活,德州市博物館開設「非遺進課堂」手工DIY活動,德州市的非遺傳承人們親自授課。8月7日,非遺課堂第一課——吹糖人開講了,德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吹糖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厚貴銀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課。
據介紹,吹糖人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末吹糖藝術從西北傳入德州市陵城區宋家鎮。吹糖人主要材料是麥芽糖,用溫火熬製而成,一個鋁鍋火爐子和木箱子,加上藝人的關鍵技術,一個個唯妙唯肖的糖人就生產出來了。
活動現場,聽完講解,30名兒童早已按捺不住躍躍欲試的心,依次上臺體驗吹糖人。「這個能吃嗎?這個是用什麼糖熬出來的?」小朋友們不停的發出疑問,厚貴銀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並與他們積極互動。「你想吹個什麼啊?」「我想吹牛。」聽完這個回答,現場發出一陣笑聲。「我覺得吹糖人特別有趣,覺得中華文化特別博大精深。」10歲的小學生楊若兮說。
「好神奇啊,吹的真像啊!」除了小朋友們,一些家長也看得津津有味。「這次活動真的很有意義,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讓他們了解到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孩子一起來參加這個活動,不僅增加了親子互動的同時,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家長李女士告訴記者。
「我們從7月底開始策劃這個活動,恰逢暑假,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們傳承非遺文化,體驗民俗樂趣,深刻感受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德州市博物館社教部主任宮凱告訴記者,8月份博物館將每周舉行一場「非遺進課堂」活動,除了吹糖人,還有捏麵人、竹木刻繪、插花,七夕節還有一場畫團扇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