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文化,體驗民俗樂趣!30名兒童在德州博物館吹起了糖人

2020-12-16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孫文麗 通訊員 王聰聰

為了豐富廣大青少年朋友的暑期生活,德州市博物館開設「非遺進課堂」手工DIY活動,德州市的非遺傳承人們親自授課。8月7日,非遺課堂第一課——吹糖人開講了,德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吹糖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厚貴銀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課。

據介紹,吹糖人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末吹糖藝術從西北傳入德州市陵城區宋家鎮。吹糖人主要材料是麥芽糖,用溫火熬製而成,一個鋁鍋火爐子和木箱子,加上藝人的關鍵技術,一個個唯妙唯肖的糖人就生產出來了。

活動現場,聽完講解,30名兒童早已按捺不住躍躍欲試的心,依次上臺體驗吹糖人。「這個能吃嗎?這個是用什麼糖熬出來的?」小朋友們不停的發出疑問,厚貴銀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並與他們積極互動。「你想吹個什麼啊?」「我想吹牛。」聽完這個回答,現場發出一陣笑聲。「我覺得吹糖人特別有趣,覺得中華文化特別博大精深。」10歲的小學生楊若兮說。

「好神奇啊,吹的真像啊!」除了小朋友們,一些家長也看得津津有味。「這次活動真的很有意義,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讓他們了解到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孩子一起來參加這個活動,不僅增加了親子互動的同時,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家長李女士告訴記者。

「我們從7月底開始策劃這個活動,恰逢暑假,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們傳承非遺文化,體驗民俗樂趣,深刻感受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德州市博物館社教部主任宮凱告訴記者,8月份博物館將每周舉行一場「非遺進課堂」活動,除了吹糖人,還有捏麵人、竹木刻繪、插花,七夕節還有一場畫團扇的活動。

相關焦點

  • 民生微實事丨沙二社區「傳承·印記」親子非遺體驗坊之吹糖人
    6月7日下午,由沙二社區黨委、沙二社區工作站主辦,深圳市藝立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傳承·印記』親子非遺體驗坊之吹糖人製作」活動在社區工作站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分為上下兩節課程,共30組親子家庭參加,旨在通過豐富有趣的課堂體驗,讓社區居民深刻體驗中國傳統文化、非遺手工技藝的魅力。
  • 貓館非遺過大年活動第二場---畫糖人
    活動目的「年味」,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在社會發展的現今,濃濃的年味應該用「年」的新方式與新載體。我們要設法把「年」從生活中的必不可少,變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使傳承千載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轉化為未來文化的「年」。
  • 六安市非遺文化項目侯氏吹糖人傳承人——侯守琴
    吹糖人是80、90一代兒時的記憶,逢年過節跟父母趕集總會纏著家人買一串糖人,既好吃又好玩。如今,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糖人挑子也早已被人遺忘,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也很難覓其蹤跡。糖人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零食玩具,逐漸演變成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吹糖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它不僅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其中也蘊藏在幾代人的記憶中。早年間,各地街頭巷尾少不了做這種生計的人,他們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吹著糖人,甚至是集市廟會都不會錯過。民間有三種製作糖人的工藝: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而老北京多數以吹糖人和畫糖人為主,其中吹糖人的工藝最複雜。
  • 博物館裡吃「西岐湯餅」 傳承非遺文化
    在這裡,還有中國第一座以博物館形式融合周代禮樂文化、青銅文化的主題餐廳,在具有周文化精髓的青銅器博物館裡用餐,仿佛穿越幾千年,與青銅器對話,一碗岐山臊子麵也變成考古資料中的「西岐湯餅」,沉浸式的用餐體驗帶遊客重回周文化的世界。  一位來此旅遊的遊客表示,這幾年,博物館文創非常火,特別是故宮的文創產品和文化IP符號,如年初故宮的「太后火鍋」就引發了不少熱議。
  • 體驗「京彩」生活 傳承非遺文化
    體驗「京彩」生活 傳承非遺文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4-10 07:10 來源: 新華社 4月9日,在北京西城區京彩瓷博物館,學生們了解京彩瓷的相關知識。
  • 南寧米粉製作技藝傳承基地掛牌成立 非遺文化接地氣
    市民在米粉博物館體驗手工石磨米粉漿記者 程勇可 攝老友粉、幹撈粉、生榨粉、酸粉、滷菜粉……每天一碗粉,南寧人的生活有滋有味。6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南寧米粉製作技藝》傳承基地在位於長湖路的粉之都米粉博物館掛牌成立。 此次傳承基地掛牌也開啟了南寧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宣傳展示活動的序幕。
  • 廣東佛山三維動畫再現歷史 傳承非遺文化凝聚民俗情結
    圖片來源:佛山市博物館  拜北帝、看巡遊、賞非遺、聽粵曲……盛大的民俗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參與。和往年不同的是,在盛大的春祭儀式舉行前,佛山首播了三維影視片《佛山祖廟北帝出巡》,再現當年的祖廟北帝出巡盛況。
  • 領略光影藝術傳承非遺文化 煙臺皮影戲欣賞體驗活動圓滿收官
    領略光影藝術傳承非遺文化|「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煙臺皮影戲欣賞體驗活動圓滿收官12月19日下午,煙臺市青少年宮舉辦了
  • 30名小學生走進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感受家鄉非遺魅力
    賞非遺 聽非遺 學非遺 30名小學生走進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感受家鄉非遺魅力 本報訊 (記者 金莉莉 通訊員 李新朋)傳承非遺,從娃娃抓起。6日,我市30名小學生走進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開展「遇見非遺,匠心傳承——我是小小講解員」體驗活動,近距離感受家鄉非遺的魅力。
  • 文化匯演邂逅展品推新,德州2萬餘件產品亮相博覽會
    9月17日,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濟南西部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會期5天。本次參展,德州展區共計有42家企業20000多件產品參展,在推陳出新的同時,文化演藝和體驗活動相繼上演,為參會人員全面推介德州,展現德州文旅發展。
  • 非遺融入景區 助推活態傳承
    近年來,安徽省積極推進文旅融合,大力開展非遺進景區工作,結合五一、十一、黃梅戲展演周等重大節假日和重大活動,組織地方特色文化演出團隊走進景區,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屆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第四屆展覽展出了包含來自全國30個省區市獨具特色的國家級與省級非遺項目200餘個,來自故宮、安徽、遼寧、山東、福建等5家博物院(館)的優秀文創產品1000餘件,引起「轟動」。
  • 「非遺+旅遊」遊玩體驗好去處!
    具體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後)↓↓↓非遺旅遊體驗基地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無錫市惠山古鎮蘇州太湖園博園>張家港市鳳凰景區唐閘古鎮湯家巷歷史文化街區江蘇省雜技團揚州486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區中國醋文化博物館洋河酒廠文化旅遊區南京博物院非物質文化遺產館2008年,「建湖雜技」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傳承民俗文化 福建少兒體驗傳統「蓮花燈」手工製作
    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為了讓少年兒童了解福建民俗文化,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自2019年1月起,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攜手福建民俗博物館開展「小手傳承民俗,匠心潤養童心——少兒民俗手工藝製作體驗系列活動」。
  • 民俗節慶,如何在融合中傳承文化根脈
    原標題:民俗節慶,如何在融合中傳承文化根脈一場主題為「體驗傳統節令 傳承文化根脈」的非遺嘉年華吸引不少遊客。新華社發觀眾在「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展」的「數字非遺」展區了解京劇臉譜。新華社發6月7日,人們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古城古運河道上划龍舟。新華社發端午節北京民俗博物館非遺嘉年華現場。
  • 當六一遇上非遺,瑞安公園路既感受文化又體驗未來!
    隨後,位於公園路的瑞安非遺館及玉海實驗中學公園路校區臨街4個非遺(民辦博物館)專題館相繼舉行開館儀式。同時,詒善祠塾內的傳統醫藥及傳統美術技藝類項目、塔兒頭牌坊口的傳統飲食類項目、玉海美術館內的非遺文創企業同步開展各類體驗活動,來自溫州地區各縣(市、區)的特色非遺項目現場展示了溫州的多彩非遺文化。
  • 傳承多彩文化 創享美好生活 龍珠社區舉辦非遺遊園活動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搭建社區居民的互動交流平臺,倡導「社區共享共建」的理念。近日,龍珠社區結合民生微實事項目,在桃源村三期歲寶門口舉辦"傳承多彩文化,創享美好生活 "為主題的非遺遊園活動,社區黨員群眾等200多人參與活動。
  • 廣西近千名師生體驗傳統民俗 感知壯鄉非遺文化
    原標題:廣西近千名師生體驗傳統民俗 感知壯鄉非遺文化   學生體驗竹竿舞。 鍾欣 攝 俞靖 攝   5月2日,由廣西南寧山豐原研學機構聯合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舉辦的「守望非遺文化研究旅行」活動在廣西南寧市劉圩鎮田野牧歌山豐原研學基地舉行,來自南寧市的近千名中小學師生現場體驗民俗活動,感知壯鄉「非遺」文化。
  • 非遺瑰寶齊保護,民族文化「童」傳承
    本次活動是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的公益活動,由廣州市婦女聯合會主辦,廣州市兒童活動中心承辦,羊城晚報教育發展研究院、荔灣區青少年宮、荔灣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協辦,活動吸引了約100名羊城小市長、羊城晚報學生記者、非遺小使者和家長參與,這也是第十二屆「羊城小市長」當選後公益履職的第一站。
  • 濟南社火臉譜非遺傳人「授藝」華裔青少年 傳承中華文化
    濟南社火臉譜非遺傳人「授藝」華裔青少年 傳承中華文化 2017-12趙曉 攝   中新網濟南12月14日電 (趙曉)濟南侯氏社火臉譜第六代傳人侯志新14日在山東省文化館,為15名紐西蘭華裔青少年面授社火臉譜繪製「機要」。侯志新在現場教授華裔青少年給臉譜上色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