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這條騎樓街,有說不完的故事

2021-01-12 玉林日報

容縣是廣西最大的僑鄉,千年歷史文化古鎮楊梅鎮享有容縣「僑中之僑」的美譽。楊梅鎮總人口近6萬人,楊梅籍海外華僑華人卻有4萬多人,80%—90%家庭都有僑的關係,有所謂「國內一個楊梅鎮,海外一個楊梅鎮」之稱。

現在,楊梅鎮的楊梅街村還保留著不少具有濃鬱南洋風格的騎樓,形成了一條騎樓街。這些騎樓建於清朝時期,為當年楊梅籍華僑從東南亞返鄉所建,距今已有近兩百年歷史。

日前,記者前往這條承載百年歲月的騎樓街,在青磚樓房和木房子間感受老圩鎮的魅力,感懷歷史的滄桑變化。

現狀

仍保留著整條騎樓式街道的格局

從楊梅街村村委會走到楊梅鎮的老圩,只有短短20米的距離,卻仿佛穿越了100多年光陰,突然置身於東南亞國家的街道。老圩上的騎樓多為兩層到四層,兩層高的正面牆體多為木板、木窗;而三、四層高的則為青磚牆,牆面窗頭上方多有各種雕刻、壁畫,手工十分精緻。不少騎樓保存完好,仍有人居住,一樓的鋪面也處於經營狀態。

騎樓的外牆記錄下歲月的痕跡。

在老圩中央,兩棟青磚結構的樓房尤為顯眼。一棟兩層高,大門前面是一個足有兩米寬的拱門,拱門兩邊是灰沙柱子,呈花瓶狀。上方拱形部分用青磚砌成。拱門的上方,是一個用青磚砌成的長方形,上面所寫文字已模糊,疑為騎樓一樓店鋪的名字。二樓有三個拱形窗戶,每個窗戶都有歐式弧形窗頂線。樓頂的設計則為一個正三角形,兩邊各是一個葫蘆的造型。看上去,有點像外國的教堂。整棟樓房的外牆長滿了苔蘚和蕨類植物,滄桑感十足。據楊梅街村的村委會主任盧祥琪介紹,在這些樓房牆柱外面,原來還有用灰沙砌成的排水管,可惜由於年代久遠,不少都已毀損,不復存在了。

目前仍保留著整條騎樓式街道的格局。

一些木房子也保留完好。

與這棟樓房相鄰的是一棟建築風格大體相同的三層高樓房。二、三層每層都有並排三個窗戶,每個窗戶上面也都有弧形窗頂線。左邊灰沙排水管的上面部分還保留著。樓頂的護欄上,有一排英文字母「N」式的裝飾。整棟樓看上去仍非常結實。

除卻這些青磚砌成的騎樓外,還有木房子,一般只有兩層高,但結構風格各異,有的二樓只開一個大門,有的則開兩個小窗,還有的中間為花格子窗,左右兩個小窗裝著窗頁。柱子都是青磚砌成。其中一棟木房子的門口,還懸掛著民國時期的門牌。

歷史

一度因匪患搬遷,後在原址恢復興旺

楊梅舊圩屬楊梅鎮楊梅街村村委會管轄,分為圩頭三、圩頭、圩邊、圩尾二、圩尾五個村民小組。建築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共有房子200多幢1600多間。據相關史料記載,楊梅老圩曾是楊梅鎮上最熱鬧的集市,也是容縣除了容城鎮外第二大商貿集散地,同時也是楊梅鎮和附近鄉鎮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水運中心。現在旅居美國的容縣楊梅籍華僑楊劍鋒曾寫過一篇題為《情系楊梅圩》的回憶文章。其中一段如是寫:「上世紀八十年代時,楊梅圩還非常熱鬧,每逢日期尾數為三六九就是圩日,也就是趕集的日子,附近楊梅鎮的村莊三德、紅石、六蔭和六別的民眾都會聚集到楊梅圩來趕集;其他鄉鎮如六王、靈山、黎村、楊村、石寨和容城的群眾也會來楊梅圩做買賣。那時候的楊梅圩,人來人往,人挨著人,除了楊梅供銷社各種商店,還有從圩頭排到圩尾的各種商販。」

據盧祥琪介紹,楊梅圩以前叫「楊勝」,早在明末清初時就形成了集市。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還是容縣第二大商貿集散地。但在清朝末年,這條圩鎮曾一度「消失」。因為這裡地處容縣梅江河畔,非常興旺,引起了一夥強盜的注意。他們選擇在一個集市日,集結100多人馬對這裡進行洗劫,整條街市都被洗劫一空。末了,這夥強盜還一把火將這裡全燒了。老圩從此衰落,商戶再也不敢在這裡經營了,選擇在距離舊街兩三個公裡遠的梅江河邊搭帳篷經營。10多年後,容縣楊梅鎮出了一個姓封的舉人,他覺得楊梅老圩是興旺之地,於是在這裡買地建了幾間鋪面,經營日雜百貨。僅僅幾個月時間,這幾間鋪面便由原來的無人問津到門庭若市,生意相當興旺。於是,原來在老圩經營的商戶紛紛效仿,遷回老圩經營。

後來,當年一些華僑從東南亞返鄉後也開始在街道兩邊買地建房,建築均為騎樓,漸漸形成了現在的騎樓街。對此,《容縣誌》有如是記載:「楊梅圩長500米共200多間店鋪,初建於清朝康熙中期,距今約三百年,光緒年間曾重修,至今仍保留著整條騎樓式街道的格局。」

未來

打造成景點,發展鄉村旅遊經濟

騎樓屬於中國南方獨有的一種建築特色。騎樓街,就是街道兩旁的樓式店鋪,在臨街的前樓之下,統一留空兩三米店面,作為與左右店鋪之間連通的樓道,樓道上懸著的樓閣,就騎在各自臨街的樓柱上,成為騎樓。整條街道連接起來,就成為一條騎樓街,既可以實現商住兩用,又可讓行人在其間行走時避風雨、防日曬,特別適合嶺南炎熱、多雨的亞熱帶氣候。

裝飾精美的騎樓。

「楊梅老圩的騎樓立體展示了容縣僑鄉文化的歷史起源和時代變遷,可謂是一座華僑文物博物館。」楊梅街村的村支書梁國初表示,目前他們打算將騎樓打造成景點,發掘本土文化,發展鄉村旅遊經濟。他說,楊梅街村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自被列入廣西傳統村落名錄以來,村兩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2019年先後投入160多萬元建設農家樂、觀光亭、文體廣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和安裝路燈,同時還種植了桃花、紫薇花、黃花風鈴等各種花樹。如今的楊梅街村,儼然成了一個大花園。「倚借著騎樓街這樣的特色景點,我們村的旅遊業一定能發展起來,成為村裡的支柱產業。」梁國初信心滿滿地表示。

原標題:容縣楊梅老街保存著一批南洋風格的騎樓,為華僑返鄉所建,距今有近兩百年歷史 這一條騎樓街 有說不完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欽州騎樓老街,這裡的鄉愁故事你可懂?
    >欽州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對欽州最深刻地記憶莫過於欽州騎樓老街,每條街道,每條巷子,都寫滿了歲月的滄桑。走進一至五馬路、中山路一帶的欽州老街,兩邊騎樓隔街對望,似乎在訴說著老城區的滄桑。騎樓街歷經近百年的風雨洗禮,承載著老街的故事,留下了許多文化烙印。
  • 容縣的楊梅鎮有楊梅嗎???
    容縣的楊梅村有楊梅嗎這個問題有待考證反正記者走鄉村就沒發現
  • 【丹霞夜讀】走進百年東街之騎樓的故事
    舊騎樓。馮春華 攝 騎樓的風情 要了解騎樓的歷史,我市畫家、韶關學院美術學院教師朱廣新的油畫作品《百年東街》,是一個最形象的回憶。這幅畫反映的是百年東街的一個修理匠的生活片斷,平凡中見不凡,庸常中見偉大。作品以紮實的寫實功底,細膩、精緻地還原了歷史,反映了現實。真實的東街騎樓、木門、手工修理匠。
  • 清晨的鋪前騎樓老街,猶如待字閨中幽雅的少女,等著你來欣賞
    清晨,行走於文昌市鋪前鎮的勝利街,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條百年騎樓老街的風土人情!,有著一條百年多悠久歷史的騎樓老街,也就是鋪前鎮勝利街,這條長400來米具有南洋風格的騎樓老街,如同待字閨中幽雅可人的秀氣少女、靜待於瓊州海峽出海口,等著你來欣賞接近它。
  • 騎樓老街,海口的名片,獨具特色的南洋風情建築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惟有老街,搖曳著,彼時溫暖婆娑的日影,寧靜清涼的月影,搖曳著故事的斑駁影像。騎樓老街,海口的名片,獨具特色的南洋風情建築,古樸的廊柱、露臺、窗楣、浮雕,帶給人們優雅的古韻和藝術的美感。
  • 廣西有座城市「很廣東」,保存著全國規模最大的百年騎樓街
    在領事署旁還能看到「還我河山」石碑,敘述的是當年梧州百姓驅逐英國領事人員、收購回領事署、以及建立河濱公園的故事。梧州騎樓,就是這座城市的歷史記錄者,騎樓訴說著延綿不絕的故事,一代代梧州人歷經千帆後的淡然
  • 這條快絕跡的騎樓街,濃縮了半個世紀的廣州
    置身於這條車水馬龍的街道,一片百年前的原始風貌在眼前呈現:,唯獨中山六路800多米長的騎樓街仍舊保留,才使得我們現在仍能一窺廣州民國時期中山路原來的舊貌。儘管現在的熱鬧已經不復當年,但每天仍有不少因情懷而來的人。
  • 珠海鬥門舊街:一條舊街,記錄了珠海的多少過往故事-榮光騎樓中
    滄桑巨變,現在保存有鬥門舊街,曾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鬥門古街是以前鬥門鎮的商業街,珠海市目前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清末民初風情古街,全長500多米。鴉片戰爭之後,鎮內常有船隻來往於香港、澳門、廣州等地,商賈來往甚多,每逢墟日,墟內車水馬龍,農副產品購銷兩旺。許多外國商人看中鬥門鎮,紛至沓來在鬥門鎮投資經商,使墟鎮街道洋貨充斥。
  • 珠海鬥門舊街:一條舊街,記錄了珠海的多少過往故事-榮光騎樓中
    滄桑巨變,現在保存有鬥門舊街,曾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由於商貿業發展迅速,當時墟鎮舊街的建築已滿足不了商貿業發展的需要,所以,由加拿大建築工程師嘉理慰等人統籌規劃、設計,博採歐美各國古典建築之精華,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陸續建起布匹店、百貨店、中藥店、米鋪、錢莊等,沿街建築基本採用南方特色的「騎樓」結構,蔚為壯觀。珠海的歷史痕跡還是很多,而且大多集中在南宋末年發展起來的。
  • 菜菜遊中國 海南省海口 騎樓老街 南洋風情
    水巷口與中山路水巷口街因河流流經街口而得名。西側是海口最早的渡口碼頭。1924年河流被填,修築成道路。那座名為「水巷口」的標誌性騎樓形狀像一艘輪船,各國國旗在騎樓頂層飄揚,騎樓裡卻另有乾坤,裡頭有一家充滿藝術氛圍的書店——國新書苑,一旁是「海南南洋騎樓老街風貌展示館」。
  • 海口騎樓老街區裡,有條「寶藏小街」,晚上逛好吃又好玩
    接著分享海口見聞,來海口的遊人,一定會去騎樓老街,這裡是海口這座城市最靚麗的名片。夜遊騎樓老街區,別有風味。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享有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美譽。緊鄰騎樓集散廣場的就是水巷口街,相比大名鼎鼎的中山路,這只是一條不起眼的小街,但水巷口街卻是海口最早的騎樓街區,整個騎樓老街區就是從這裡延伸開來的。
  • 海口著名景點騎樓老街,這裡有復古的建築,一起來回味它的故事
    相信各位小夥伴近期都有去遊玩的想法,前段時間也是和朋友去了海南海口,所以才有了許多素材跟各位小夥伴們分享,今天要跟各位小夥伴們分享的旅遊景區是位於海口市的著名景點,名叫騎樓老街。我們都說,它算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景點,因為這個地方承載了太多有關這個城市的故事,我的小夥伴們告訴我說,這個地方真的值得我們大家用心去觀賞。當我們大傢伙第一次騎樓老街的時候,還被這裡的建築物所吸引著,但隨著一路上的遊玩和觀賞之後,才被這裡的人文以及美食折服。行走在騎樓這條街上面的時候,總會看到海南人民在這裡喝茶聊天,生活是如此愜意。
  • 海寧城中心這條老街大變樣!小青瓦坡屋頂+騎樓!新打卡點~
    海寧這條老街有了新變化!(先上組圖感受一下)這條從去年開始動工的老街即將要改造完畢馬上要和大家見面啦跟著發布君先睹為快吧~城中心老街大變樣這條老街就是位於硤石街道的西南河街。△改造前自2019年8月開始,中心城區品質提升工作正式啟動,西南河街商鋪也被納入了改造的規劃中。如今的老街初見新貌,立面改造工程騎樓主體已基本完成。一起來看看這條街的變化吧~「變美了!商鋪變得優雅了!」
  • 海口傾力打造的騎樓小吃風情街「失寵」
    中國發展網訊 近日,海南省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發布公告稱,海口騎樓小吃風情街未通過2019年及今年7月開展的兩次景區檢查覆核,而且整改落實不到位,存在較嚴重的經濟糾紛,處於關門歇業狀態,因此取消其3A級旅遊景區資格。
  • 阿拉木圖的這條街,有趣、有範兒、有故事
    著名的圖列巴耶夫街位於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市。這是一條擁有歷史和故事的漂亮街道。這條街的曾用名有「噴泉街」「謝爾蓋波爾斯卡婭街」,之後為了紀念作曲家穆坎•圖列巴耶夫,街道名稱改為圖列巴耶夫街。這條街上曾經居住過很多知名人物,作家、化學家、政治家、歌手等等。他們住過的房子幾乎都是故居。
  • 街·味道丨都是平凡的快餐店,為什麼韶關人偏喜歡去這條街吃飯?
    人的生活離不開吃飯,無論是酒店裡奢華的宴席,或是「網紅」餐廳的「網紅菜」,甚至街邊一碗麵,一碗粥,一份炒粉,但是,這條街的味道,再尋常不過的人間煙火氣,偏偏卻深受街坊幫襯……早在封建時代,當時的韶州城尚有城牆,此間有座城門,原名「湘江門」。
  • 最有「兩廣」特色美食街,兩側騎樓別具一格,街上老友粉名氣超大
    中山路,這條路在中國重名的機會太大了,但凡是中國稍微大一點的城市,幾乎都能找到一條叫這個名字的道路!雖然重名的機會很大,但是叫中山路的道路大致都會有一個特點:但凡哪個城市有叫中山路的道路,一般都是這個城市的重點旅遊街道,或是美食街,或是購物風情街!
  • 走完廣州這條最浪漫的長街,我用了72年
    問起廣州有哪些文藝小資的地方,現在的年輕人十有八九回答的都是:東山口、沙面、沿江路。然而,當年廣州最具浪漫、小資的角落,其實藏在中山六路這條800米的路上。」……這些頭銜都在向我們述說著,中山六這條路上有著說不盡的故事。
  • 假期可以打卡廣西這條小眾線路
    如果你喜歡廣西這種水墨般的山水景色地貌,又害怕密密麻麻的人海,那麼你完全可以避開上面這些地方,行走下面這條線路你完全可以體驗一樣的風景。首先這些地點的景色完全可以與灕江山水及北海景色相媲美,其次就是這些地方即使假日遊客也不多,你完全可以自由自在的穿行期間享受難得的靜謐與美景,也完全可以在自己心儀的某個地點小住下來慢慢享受,過一個詩意般的假期。
  • 廣州網紅文藝拍照的打卡新聖地,「最美騎樓街」 閃亮登場
    永遠的鄉愁,世界的廣州 在廣州,我們都知道,有一條叫做「上下九」的商業街,那裡還有條騎樓街叫恩寧路,恩寧路已成為老字號一條街,一磚一瓦都凝結著歲月的痕跡,被稱為「廣州最美老街」,成為廣州歷史城區文化旅遊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