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是廣西最大的僑鄉,千年歷史文化古鎮楊梅鎮享有容縣「僑中之僑」的美譽。楊梅鎮總人口近6萬人,楊梅籍海外華僑華人卻有4萬多人,80%—90%家庭都有僑的關係,有所謂「國內一個楊梅鎮,海外一個楊梅鎮」之稱。
現在,楊梅鎮的楊梅街村還保留著不少具有濃鬱南洋風格的騎樓,形成了一條騎樓街。這些騎樓建於清朝時期,為當年楊梅籍華僑從東南亞返鄉所建,距今已有近兩百年歷史。
日前,記者前往這條承載百年歲月的騎樓街,在青磚樓房和木房子間感受老圩鎮的魅力,感懷歷史的滄桑變化。
現狀
仍保留著整條騎樓式街道的格局
從楊梅街村村委會走到楊梅鎮的老圩,只有短短20米的距離,卻仿佛穿越了100多年光陰,突然置身於東南亞國家的街道。老圩上的騎樓多為兩層到四層,兩層高的正面牆體多為木板、木窗;而三、四層高的則為青磚牆,牆面窗頭上方多有各種雕刻、壁畫,手工十分精緻。不少騎樓保存完好,仍有人居住,一樓的鋪面也處於經營狀態。
騎樓的外牆記錄下歲月的痕跡。
在老圩中央,兩棟青磚結構的樓房尤為顯眼。一棟兩層高,大門前面是一個足有兩米寬的拱門,拱門兩邊是灰沙柱子,呈花瓶狀。上方拱形部分用青磚砌成。拱門的上方,是一個用青磚砌成的長方形,上面所寫文字已模糊,疑為騎樓一樓店鋪的名字。二樓有三個拱形窗戶,每個窗戶都有歐式弧形窗頂線。樓頂的設計則為一個正三角形,兩邊各是一個葫蘆的造型。看上去,有點像外國的教堂。整棟樓房的外牆長滿了苔蘚和蕨類植物,滄桑感十足。據楊梅街村的村委會主任盧祥琪介紹,在這些樓房牆柱外面,原來還有用灰沙砌成的排水管,可惜由於年代久遠,不少都已毀損,不復存在了。
目前仍保留著整條騎樓式街道的格局。
一些木房子也保留完好。
與這棟樓房相鄰的是一棟建築風格大體相同的三層高樓房。二、三層每層都有並排三個窗戶,每個窗戶上面也都有弧形窗頂線。左邊灰沙排水管的上面部分還保留著。樓頂的護欄上,有一排英文字母「N」式的裝飾。整棟樓看上去仍非常結實。
除卻這些青磚砌成的騎樓外,還有木房子,一般只有兩層高,但結構風格各異,有的二樓只開一個大門,有的則開兩個小窗,還有的中間為花格子窗,左右兩個小窗裝著窗頁。柱子都是青磚砌成。其中一棟木房子的門口,還懸掛著民國時期的門牌。
歷史
一度因匪患搬遷,後在原址恢復興旺
楊梅舊圩屬楊梅鎮楊梅街村村委會管轄,分為圩頭三、圩頭、圩邊、圩尾二、圩尾五個村民小組。建築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共有房子200多幢1600多間。據相關史料記載,楊梅老圩曾是楊梅鎮上最熱鬧的集市,也是容縣除了容城鎮外第二大商貿集散地,同時也是楊梅鎮和附近鄉鎮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水運中心。現在旅居美國的容縣楊梅籍華僑楊劍鋒曾寫過一篇題為《情系楊梅圩》的回憶文章。其中一段如是寫:「上世紀八十年代時,楊梅圩還非常熱鬧,每逢日期尾數為三六九就是圩日,也就是趕集的日子,附近楊梅鎮的村莊三德、紅石、六蔭和六別的民眾都會聚集到楊梅圩來趕集;其他鄉鎮如六王、靈山、黎村、楊村、石寨和容城的群眾也會來楊梅圩做買賣。那時候的楊梅圩,人來人往,人挨著人,除了楊梅供銷社各種商店,還有從圩頭排到圩尾的各種商販。」
據盧祥琪介紹,楊梅圩以前叫「楊勝」,早在明末清初時就形成了集市。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還是容縣第二大商貿集散地。但在清朝末年,這條圩鎮曾一度「消失」。因為這裡地處容縣梅江河畔,非常興旺,引起了一夥強盜的注意。他們選擇在一個集市日,集結100多人馬對這裡進行洗劫,整條街市都被洗劫一空。末了,這夥強盜還一把火將這裡全燒了。老圩從此衰落,商戶再也不敢在這裡經營了,選擇在距離舊街兩三個公裡遠的梅江河邊搭帳篷經營。10多年後,容縣楊梅鎮出了一個姓封的舉人,他覺得楊梅老圩是興旺之地,於是在這裡買地建了幾間鋪面,經營日雜百貨。僅僅幾個月時間,這幾間鋪面便由原來的無人問津到門庭若市,生意相當興旺。於是,原來在老圩經營的商戶紛紛效仿,遷回老圩經營。
後來,當年一些華僑從東南亞返鄉後也開始在街道兩邊買地建房,建築均為騎樓,漸漸形成了現在的騎樓街。對此,《容縣誌》有如是記載:「楊梅圩長500米共200多間店鋪,初建於清朝康熙中期,距今約三百年,光緒年間曾重修,至今仍保留著整條騎樓式街道的格局。」
未來
打造成景點,發展鄉村旅遊經濟
騎樓屬於中國南方獨有的一種建築特色。騎樓街,就是街道兩旁的樓式店鋪,在臨街的前樓之下,統一留空兩三米店面,作為與左右店鋪之間連通的樓道,樓道上懸著的樓閣,就騎在各自臨街的樓柱上,成為騎樓。整條街道連接起來,就成為一條騎樓街,既可以實現商住兩用,又可讓行人在其間行走時避風雨、防日曬,特別適合嶺南炎熱、多雨的亞熱帶氣候。
裝飾精美的騎樓。
「楊梅老圩的騎樓立體展示了容縣僑鄉文化的歷史起源和時代變遷,可謂是一座華僑文物博物館。」楊梅街村的村支書梁國初表示,目前他們打算將騎樓打造成景點,發掘本土文化,發展鄉村旅遊經濟。他說,楊梅街村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自被列入廣西傳統村落名錄以來,村兩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2019年先後投入160多萬元建設農家樂、觀光亭、文體廣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和安裝路燈,同時還種植了桃花、紫薇花、黃花風鈴等各種花樹。如今的楊梅街村,儼然成了一個大花園。「倚借著騎樓街這樣的特色景點,我們村的旅遊業一定能發展起來,成為村裡的支柱產業。」梁國初信心滿滿地表示。
原標題:容縣楊梅老街保存著一批南洋風格的騎樓,為華僑返鄉所建,距今有近兩百年歷史 這一條騎樓街 有說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