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匯現代服務業發展論壇」側記
本報記者 王田勻 通訊員 徐煒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既是中央對上海的一貫要求,也是上海推進「四個率先」、實現「四個中心」戰略的重要內容。南匯在發展現代服務業中該做些什麼?在「聚焦』兩港』——上海南匯現代服務業發展論壇」上,專家和南匯區政協委員們如是說:
寫好空港新城
大文章
區政協委員、上海祝橋新鎮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阮菊明認為,南匯空港新城管委會已成立,倉儲區、保稅區已啟動,A15連接機場南出入口高速在建設中,機場二、三期改擴建工程進展順利,以空港白領工作、居住、生活為主的40多萬平方米的「航空聚星城」已在實施中,湯臣超5星級賓館也已明確落戶。可以說,南匯空港新城核心區雛形已初步形成。現在要做的是,如何依託近鄰國際機場的各項綜合優勢,打造具有現代化特色的空港新城。他認為,南匯空港新城可按扇狀輻射形態,以南出入口為核心,以10公裡為半徑,規劃核心區、輻射區、關聯區三大區域。形成與臨港新城成為南匯比翼齊飛的兩張翅膀。建設一個集商貿、科技、文化、旅遊、娛樂一體化、多元化、國際化的現代臨空服務業集聚區。依託「兩港開發」,努力形成現代臨空服務業高地、臨空高技術產業高地、臨空人才集聚高地,打造一個國際化的現代空港新城。
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銳軍說,據國際機場協會(ACI)研究調查數據,每100萬航空旅客運輸量相當於產生1.3億美元的經濟收益,空港每增加10萬噸航空貨物,將創造出800個工作崗位,空港規模愈大,航線航班愈多,對地區經濟的貢獻愈大。
因此,在國內的北京順義、天津濱海、廣州白雲、深圳寶安、大連甘井子區、成都雙流以及上海長寧區也都藉助空港優勢規劃建立臨空經濟區,形成臨空產業聚集發展的良好態勢。未來浦東機場不僅是國際大型航空樞紐機場,而且是「空港城」的概念,商業零售、地產、會展、物流非航空主營業務的貢獻率將由目前的30%升至70%以上。鑑於南匯的臨空產業正方興未艾,他建議,要提前科學規劃產業構成和布局,完善臨空產業鏈,建設臨空經濟區,從而使臨空經濟的規模和結構得到極大提升。
讓南匯成為浦東的「新浦東」
上海財經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何建民教授認為,旅遊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內容之一,南匯旅遊業有著優越的區位優勢:一是坐擁「兩港」,二是面向海洋。桃花節經過17年的完善提升,已初步打造形成了具有濃鬱南匯本地特色的旅遊節慶模式,成為南匯的重要品牌,在上海旅遊節慶市場獨樹一幟。除此以外,還有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東海大橋、國內最大城市景觀的人工湖——滴水湖、上海最東南端的地標——南匯嘴觀海公園、浦東地區唯一現存的千年古鎮——新場、5A級的上海野生動物園、中國的「哥根霍夫」——上海鮮花港、華東地區最大的濱海高爾夫俱樂部、中國首座風電科普館等。但南匯旅遊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旅遊資源分布較散,缺乏充分整合、整體包裝和統一推廣,景區(點)之間缺少聯動開發;旅遊產業規模偏小,直接旅遊收入只佔全區GDP的1%左右。旅遊業受季節性因素制約明顯,桃花節、鮮花港都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造成南匯旅遊業的季節性波動和淡旺季不均。
為此他建議,要加強聯動開發,整合南匯旅遊資源,對現有旅遊企業進行扶持,幫助企業做大、做強。重點開發十大旅遊資源:以臨港新城為代表的現代城市景觀資源;以滴水湖、島為代表的水上景觀資源;以洋山港和東海大橋為代表的海港景觀資源;以濱海旅遊度假區為代表的濱海度假資源;以上海野生動物園為代表的動物景觀資源;以桃花村、世外桃源、書院人家為代表的農業旅遊資源;以上海鮮花港和康南花卉園為代表的花卉園林景觀資源;以上海桃花節為代表的節慶旅遊資源;以新場古鎮為代表的民俗鄉村旅遊資源;以主題街區、名品村為代表的休閒娛樂資源。讓南匯成為上海的後花園,成為浦東的「新浦東」。
建立有特色的物流基地
全球一百強企業之一的卡特彼勒,在2004年底,將北亞物流中心和產品再製造基地設立在臨港,成為臨港地區第一個投資建設、並且第一個投入運作的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物流項目。談起選址,卡特彼勒物流(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鍾曉鳴認為,上海港將實現從餵給港向樞紐港的轉變;毗鄰浦東國際航空港和洋山深水港;在洋山港開港前夕,浦東鐵路一期工程開通;上海港與武漢港、南京港、江陰港和溫州港的結盟;江海兩用平底貨櫃船的建成,實現了洋山港與長江的「無縫轉運」;上海長途客運南站的運行;浦東國際機場的擴建……空運、海運、河運、鐵運、陸運,「五管」齊下,互相融合,對於跨國集團建立區域物流基地,具備其它城市無法比擬的突出優勢。
目前南匯物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物流基礎設施,現代物流技術和本土物流企業相對落後。區政協委員、上海百歲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嚴世平提出,南匯物流業應該依託洋山深水港的新建、浦東國際空港的二次開發等重大契機,將發展重點放在口岸物流(洋山深水港為港口物流),把主要功能定位於國際中轉、國際採購、國際配送、加工貿易。
上海水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藍蓀則從細化和完善物流業的角度提出,南匯要加強食品物流建設,打造我國食品業的新形象。
他認為,現階段上海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帶來巨大的食品需求。消費者對食品的要求不斷提高,食品品牌、新鮮優質和營養保健功能成為必備條件。
南匯是上海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地,食用農產品佔全上海生產總量的20%左右。南匯的果品業是南匯農業的支柱。南匯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化、產業化、現代化,都需要依靠先進的食品物流。他建議,在南匯建立專業化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實現產、供銷各環節的密切合作,逐步建立起緊湊的一條龍生產、加工、營銷體系。尤其在食品配送方面,突破冷藏冷凍關,滿足食品行業苛刻的保管條件和保鮮程度的要求。打造中國食品行業「健康,綠色」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