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紀信挺身而出的替死,為兒子紀通掙得了一個侯爵的頭銜。
但是查閱《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大嘴發現這樣一段記載:「父城以將軍從擊破秦,入漢,定三秦,功比平定侯,戰好畤,死事,子侯。」
這就奇怪了,首先紀信又成了紀城,更重要的是,這段話說得很明白,紀信的老爸是戰死在好畤,而不是滎陽。
好畤是劉邦暗度陳倉後第二次擊敗章邯的地方,「雍王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戰好畤,又大敗,走廢丘。」
好畤在陝西,滎陽在河南,兩地相距好幾百裡路呢!
怎麼回事?
讓我們從《漢書·高帝紀》中把紀信替死前後發生的事情簡單羅列一下:
——漢三年夏四月,項羽包圍滎陽。
——漢三年五月,紀信替死,留守的御史大夫周苛擔心牆頭草魏豹反水,殺掉了魏豹。劉邦逃走後,出兵宛、葉,吸引項羽南下,而彭越在下邳大勝楚軍,項羽又東進前往救援。
——漢三年六月,項羽打退彭越之後,再度西進,攻克滎陽。
毛病來了。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上寫得很清楚,「漢三年七月,王出滎陽,八月,周苛、樅公殺魏豹」。
項羽攻破滎陽殺周苛必定是發生在周苛殺魏豹之後,魏豹被殺是八月的事情,也就是說,直到這時候,滎陽仍然沒有失守。《漢書》為什麼說劉邦在漢三年六月滎陽就被攻克了呢?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項羽面對岌岌可危、幾乎可以一鼓而下的滎陽,為什麼沒有動手,而是被牽著鼻子到處跑,要知道打下滎陽,再攻破成皋,也就是虎牢關,河洛地區就唾手可得了。
仔細翻閱《史記·高祖本紀》和《史記·項羽本紀》,都只描述了事情的先後過程,在具體時間上沒有詳細提及。
班固想詳細描述事件發生的順序,卻鬧出了個BUG。
大嘴在百度貼吧上看見一篇長文,旁徵博引,詳細分析了整個事情的不合理之處,最後得出結論:司馬遷在黑劉邦,紀信替死事件很可能根本不存在。
我的觀點是:第一、紀信的事情是存在的,但班固弄錯了具體的時間。第二、紀信和紀成(紀城)很可能不是同一個人。紀信為劉邦做替身,死在了滎陽,紀成跟隨劉邦暗度陳倉,戰死在好畤,所以,紀通可能並不是紀信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