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下屬紀信是個什麼樣的人?紀信究竟是怎麼死的?

2020-12-23 雲紅說歷史

漢高祖劉邦下屬紀信是個什麼樣的人?紀信究竟是怎麼死的?

漢高祖劉邦在經過最後一戰之後成功的贏得了天下,最為劉邦最大的對頭西楚霸王項羽更是被劉邦逼死在了烏江旁邊,人們都以為劉邦能夠獲得這一切的榮耀,都與蕭何脫不開關係。蕭何是劉邦能夠一統天下的最大的功臣,但是我們大家都忘了一個人,這個人讓劉邦避免了被火燒死,最為可敬的死明明是必死的結局,他卻選擇了代替劉邦去死。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世人所熟知的漢高祖劉邦,如果沒有這個人剩下的一切都是空談,劉邦在那場災禍中根本無法倖存。這個人就是紀信。

紀信早在秦國的時候就做過縣令。隨著後來劉邦一步步的發展下去。劉邦身邊的很多人也為世人所熟知,其中包括張良,韓信,蕭何,陳平等人。但是這個紀信卻是沒有幾個人聽說過。因為他太不出名了。但是就算這樣也無法掩蓋紀信的功勞,在西漢之後卻流傳出了很多詩詞來紀念這個紀信。這其中有「誑楚言降樂受烹,重圍得脫漢基成。論封無爵死無傳,幸有唐碑為發明。」還有:「紀信生降為沛公,草荒古壘想英風。漢家青史緣何事,卻道蕭何第一功。」

當時秦末時期各地紛紛起兵反抗秦朝,劉邦也是沒有意外,在劉邦最初起兵的時刻,紀信對劉邦十分看好,就放棄了自己的縣令的職位,去幫助劉邦起義,成為了劉邦坐下的一員將軍。在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爭霸中,兩個人有過約定誰先進入關中誰就可以稱王,雖然當時的劉邦前線進入灞上,當時的秦王子嬰沒有反抗的念頭,直接出城選擇了投降。劉邦很順利的就進入了鹹陽,本來劉邦直接打算就此稱王。但是呢當時劉邦身邊有張亮這些人,張亮他們讓劉邦嚴守函谷關,並且把軍隊帶回了灞上,並且還把秦朝的國庫直接封閉,還讓自己的士兵老老實實的遵守紀律不要騷擾普通百姓。就這樣百姓對劉邦十分看好。等到項羽帶領著自己40萬軍隊趕來的時候,劉邦那時的軍隊只有10萬而已,就這樣項羽對劉邦嫉妒而且氣憤,打算用一場鴻門宴來結束劉邦的性命。當時參加鴻門宴的人有劉邦,樊噲,張良,紀信這些人。

正常鴻門宴可謂是出處隱藏這殺機,項莊在舞劍的時候想要殺死沛公,但是這個時候項伯出現了,幫助劉邦爭取了一個喘息的機會。緊接著張良就讓樊噲去劉邦身邊守護劉邦,就在樊噲利用自己大口吃生肉的時候,項羽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劉邦就借著這個機會逃走了。在路上紀信,樊噲,陳平這些人寸步不離的守護方才返回了灞上。在項伯的勸解之下,項羽慢慢放下了對劉邦的殺心。還將很多封地分給了劉邦,並且把劉邦封為了漢王。

但是事情沒過多久,又經歷了兩年修養項羽發兵攻打漢軍,滎陽城當時非常危險,不但沒有援軍到來,而且糧食也不多了。就這樣紀信給劉邦出了一個辦法,讓劉邦給項羽遞交投降書,說今天要從東門逃走。然後由自己扮作劉邦從東門逃走之時,真正的劉邦從西門逃走。就這樣劉邦從西門逃走,而紀信被在西門等候的項羽直接抓住,看在這麼忠心的份上,項羽想要勸降紀信,結果紀信抵死不從,最後被項羽燒死了。真是讓人感慨!

相關焦點

  • 撲朔迷離的紀信替死事件
    好畤是劉邦暗度陳倉後第二次擊敗章邯的地方,「雍王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戰好畤,又大敗,走廢丘。」好畤在陝西,滎陽在河南,兩地相距好幾百裡路呢!怎麼回事?讓我們從《漢書·高帝紀》中把紀信替死前後發生的事情簡單羅列一下:——漢三年夏四月,項羽包圍滎陽。——漢三年五月,紀信替死,留守的御史大夫周苛擔心牆頭草魏豹反水,殺掉了魏豹。劉邦逃走後,出兵宛、葉,吸引項羽南下,而彭越在下邳大勝楚軍,項羽又東進前往救援。
  • 紀信挺身而出的替死,為兒子紀通掙得了一個侯爵的頭銜
    這就奇怪了,首先紀信又成了紀城,更重要的是,這段話說得很明白,紀信的老爸是戰死在好畤,而不是滎陽。好畤是劉邦暗度陳倉後第二次擊敗章邯的地方,「雍王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戰好畤,又大敗,走廢丘。」好畤在陝西,滎陽在河南,兩地相距好幾百裡路呢!怎麼回事?
  • 城隍爺真有其人,紀信開漢,沒他也成不了劉邦
    危機關頭,為保護漢王劉邦,不得不由身形及樣貌都與劉邦十分相似的紀信,在危時時刻來假扮劉邦,向項羽詐降,可這麼做紀信的結果就只有被俘。   資治通鑑中有所記載,紀信讓陳平在夜裡將兩千餘人放出東門,在東門製造混亂,吸引大部分的楚軍來圍攻。紀信則乘上漢王的車,並且在車上鋪張黃蓋,左邊豎立著漢王的旗幟,向楚軍高呼道,食盡糧絕,漢王降楚。
  • 劉邦的替身紀信,如果沒有他,也就沒有後來的劉邦
    時間已經推移到公元前204年,事實是明擺著的,劉邦一日不逃離這裡, 就多一分危險——再多些時日,就是在等死了。這時候,劉邦的部將紀信對他說:『不能再這樣熬下去了,我請求大王允許我為大王騙楚兵,大王正好可以乘機暗中出城。劉邦答應了。這一夜,滎陽城的東門走出許多美女,跟在她們身後緩緩走出的,是兩千名士兵。楚兵見漢兵走出,趕緊圍上,準備襲擊。
  • 紀信為什麼會成為城隍爺?劉邦是怎麼報答紀信後人的呢?
    紀信,一個不起眼的人物,卻改變了楚漢戰爭的結果。公元前204年,楚漢雙方在滎陽相持對峙。項羽切斷漢軍糧道,將滎陽城團團包圍。而劉邦在滎陽城內彈盡糧絕,在束手無策之際,身材和長相與劉邦相似的紀信挺身而出,建議劉邦用詐降之計逃出滎陽。
  • 劉邦走投無路時,其將軍紀信卻做了這樣一件事!
    公元前二零四年,項羽率領大軍圍困滎陽,意圖對劉邦趕盡殺絕,以除後患。項羽先派兵幾次切斷漢軍的甬道,奪走了漢軍的糧食,漢軍的處境每況愈下,劉邦此時已被楚軍圍困了兩年又四個月,滎陽城內糧食斷絕,漢軍士氣低下,疲憊不堪,這次劉邦註定在劫難逃!
  • 【隴上人物】 紀信
    在這緊急關頭,紀信和樊噲、夏侯嬰、靳強四人力保劉邦從小路飛快逃出,返回灞上,脫離了險境,使劉邦轉危為安。其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屯軍漢中。後又北上還定三秦,紀信均隨劉邦轉戰。  公元前205年春,劉邦以項羽擅自弒殺義帝(初伐秦時為眾將所立)為由,出關中向東討伐項羽,從此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雙方長期在河南一帶激戰不已。
  • 【走近鄭州歷史名人】鄭州城隍爺紀信
    鄭州城隍爺紀信漫步鄭州最有代表性地名「商城路」,一組造型精緻的明清建築格外引人注目——此乃鄭州城隍廟是也。逛過鄭州城隍廟的人很多,知道鄭州城隍廟供奉「城隍爺」為漢代大將紀信的人卻有限。如果說韓非子法家思想加速了秦代大一統的歷史進程,紀信卻也在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歷史事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河南甘肅兩省攜手舉辦首屆中國紀信文化金石文化拓片題跋展
    紀信最早見於《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公元前204年夏四月,劉邦被項羽圍困於河南滎陽城中,漢王請和,項羽不允,範增又力勸項羽不要再失良機殺掉劉邦。五月,滎陽城內糧草殆盡。將軍紀信獻計說:「事已至此,臣請戴王冠,穿王服,乘王車,從東門出,假王而詐降楚軍,大王則微服走西門,率夏侯嬰、樊噲諸將,馳走成皋;令御史大夫周苛、魏紂、樅公守滎陽,是臣一人死,三軍可全,漢室可興矣!」劉邦從其計。紀信乘坐王車駛出東門,直赴楚營。而劉邦卻率數十騎從西門逃走。紀信車到,當項羽見到車裡坐的不是劉邦時,惱羞成怒,命軍士將紀信投入油鼎活活燒死。
  • 紀信一個四川人到蘇北鬧革命,最後把自己鬧成了河南人的城隍老爺
    劉邦藉口上廁所,「招樊噲出,置車官屬,獨騎,樊噲、靳強、滕公、紀成步,從間道走軍,使張良留謝羽。」這裡,「紀信」成了「紀成」,原因可能是紀信,名信,字成。《漢書·項羽傳》、《史記·高祖本紀》裡都沒有寫到這個細節,但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清楚地寫著「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
  • 逆襲】西充縣紀信故裡文旅遊開發項目正式開工
    前殿大門門楣上懸掛一塊鎏金大匾,上書「漢將軍廟」4個大字。門的兩邊掛著一副木刻描金對聯,其對聯曰:殺身成仁,決意盡忠扶漢業;捨身取義,一心效命出滎陽。近日,西充縣紀信故裡文旅遊開發項目,在紀信故裡西充縣關文鎮紀公廟村正式開工。
  • 紀信故裡重建「忠義祠」 四川西充打造中國忠義軍魂文化研學聖地
    紀信慷慨赴死「思將軍兮,允忠且義……」啟動儀式上,紀公廟香菸繚繞,紫氣升騰,來自成都、南充等地的專家、學者和當地群眾一道,對紀公廟供奉的紀信將軍進行憑弔、祭拜、上香。祭拜紀信紀信何許人也?紀信(公元前?~前204年),今西充縣關文鎮紀公廟村人。
  • 考古隊意外挖出紀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開了劉邦真實的為人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農民出身的皇帝,在很多人眼中不過是屁民,結果他們都成就了自己的豐功偉業,我們來說說劉邦,劉邦這個人在外界人的心中是這樣被定義的,說他是奸詐小人,而且無情無義,疑心非常的重,確實貶義更加的多,而歷史上真正的劉邦是這麼一個人嗎?或許我們很多人都錯了,真實的劉邦其實可能是截然相反哦!
  • 走進漢王鎮紀莊村,傳說這裡是劉邦將領紀信故裡,卻沒有紀姓人家
    深秋時節,天氣開始漸漸轉涼,天氣有點陰,今天的目的地徐州銅山區漢王鎮紀莊村,騎電瓶車沿玉帶路往西南騎行,穿過月亮灣,前邊路邊有個大型標誌牌,上面寫有「忠義之鄉,紀信故裡-紀莊」,今天的目的是尋訪紀信故裡是否留有2000年前那段紀信捨身救劉邦而留下的記錄、文物等。
  • 四川西充:紀信故裡「文旅+」融合項目奠基開工
    ,西充文旅系統相關負責人,以及中國(紀信)忠義文化智庫專家委員會成員等參加項目奠基開工儀式。,也是紀信童年、少年生活的美麗故鄉(秦末漢初巴郡閬中縣高陽裡)。這裡尚存有兩處大型歷史名勝遺址(遺蹟),明朝嘉靖年間修建的九坪寨山寨堡,清朝乾隆8年修建的紀信將軍廟。另外的遺址(遺蹟)還有:紀信少年時放馬的「走馬嶺」、習武射箭的「放弓埡」、馳騁賽馬的「躍馬坪」、藏身歇馬的「龍馬洞「、劉邦賜封紀信家人的「皇糧地「、「皇糧坡「、漢皇派欽差大臣尋訪紀信家人走過的「望鄉臺「、「歇馬橋「等。
  • 紀信:足智多謀,為了大局能犧牲自己後人所敬仰
    這個人的名字叫紀信,他是秦朝時的縣長。大多數人只知道張亮、蕭何、韓信、樊噲、陳平、周波和其他人關於劉邦背後的開國英雄。很少有人知道他,但是西漢以後有很多關於他的詩,比如南宋學者徐俊:「匡楚言的音樂被環繞。關於無爵無傳的死亡,幸運的是唐碑被發明了。
  • 說歷史:張良駁酈生之計,紀信捨身替漢王,劉邦兵敗無奈棄成皋
    漢王憂心時局,恐怕堅守困難,就依陳平計用重金賄通楚人,流言反間,嫁誣鍾離昧等,使項王猜疑。又遣使與項王議和,願意以滎陽為界,東面歸楚,西面歸漢。項王不答應,不過看到漢使前來,就順便派個使臣藉機到滎陽探個虛實。哪知被陳平瞅著機會,設計成一個現成的圈套。
  • 士為知己者死,危急時刻紀信用什麼辦法挽救劉邦於危難的呢
    在秦末漢初英雄輩出的年代,提起紀信這個名字,也許知道的人並不多,但在那個時代的歷史發展中紀信卻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大漢帝國的建立者劉邦在與項羽楚漢爭霸之時的危急時刻,就是紀信捨生忘死的付出才換來了劉邦的一線生機,那麼紀信當初是怎麼做的呢?
  • 漢中旅遊,探尋一座千年古墓,墓主身份非同尋常,他救過劉邦的命
    紀信廟裡,莊嚴肅穆紀信,秦末人,楚漢戰爭時為漢將。在鴻門宴上,沛公在危急之時起身入廁,紀信同樊噲、靳強、滕公等遂乘機護送其安全返回;滎陽突圍時,紀信假裝漢王出降,讓劉邦逃生,結果他被項羽活活燒死。可以說,漢高祖劉邦的性命,就是將軍紀信捨身換來的。劉邦稱王后,就封紀信為城隍。柳林的當地群眾,為了紀念紀信,就在這裡修建紀信墓和城隍廟。據資料記載,當年柳林城隍廟的規模很大,在漢中地區很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