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張良駁酈生之計,紀信捨身替漢王,劉邦兵敗無奈棄成皋

2020-12-23 湯姆貓唱歌

漢軍大獲全勝,韓信慶功宴賞三軍。席間,諸將都誇獎韓信神機妙算,個個佩服得五體投地。韓信卻道:「現在雖然大局已定,唯獨有一謀士李左車不知去向,此人不除必有後患,諸位若能為我活擒此人,必定重賞。」諸將受命四處張貼告示,重金懸賞捉拿李左車。

過了數日,果然有人抓住了李左車,韓信當即賞金千兩,隨即招入李左車。諸將原以為韓信會將他斬首示眾,誰知,韓信不僅下座相迎,還親自為其鬆綁,仿佛弟子拜見師父般,格外禮貌,並且輕聲問:「我想要北上攻燕,東向伐齊,請您指教怎樣才能獲勝呢?」李左車皺著眉說:「我是亡國之徒,怎敢在將軍面前班門弄斧,你還是另請高明吧。」韓信又說:「百裡奚沒有能挽救虞國的滅亡,反而輔助秦王成就了霸業,這不是他獻給虞的計策拙劣,獻給秦的計策巧妙,而是用與不用、聽與不聽才導致的不同結果。要是陳餘聽從了你的計策,恐怕我早就成為階下囚了。現在我虛心求教,請求你不要推辭才好。」

李左車這才說道:「將軍一路過關斬將,威震天下,各處都爭相投靠,這是將軍的長處。但是久經戰爭,將士本來就勞頓疲憊,現在將軍又欲引兵攻打燕、齊,而這兩國城池堅固,將軍若是久攻不下,到時糧少兵疲,這恐怕是將軍的短處。自古以來,良將用兵都要用長擊短,切忌以短擊長。」韓信忙問有什麼應對之策。李左車說:「將軍不如養兵蓄銳,犒賞軍士,鼓勵軍心。另一方面派遣說客,向燕王詳細說明利害關係。燕王懼怕將軍的聲威,不敢不從,等到燕王從命,便可向東攻齊,到時齊國孤掌難鳴,豈會不亡?」韓信拍手稱妙,當即厚待李左車,並讓他留在自己身邊。

韓信派一名說客前往燕國,不久說客回信說,燕王懼威願意投降。韓信立即便派人報知漢王,並請求加封張耳為趙王。漢王大喜,聽從韓信的建議封張耳為趙王,另命韓信帶兵攻齊。接著漢王又接到出使九江的使者書信,說已說服九江王英布,數日後便會來降,漢王大喜。接著,漢王派人到關中催辦軍糧,準備與楚兵大戰一場。碰巧丞相蕭何派遣許多兄弟子侄,押著糧車運到滎陽,漢王大喜:「丞相此舉真是雪中送炭啊!」當下把這些人招入軍中,將蕭氏子弟量能錄用。

可是從關中轉運糧草艱難,不能隨時接濟,漢軍只能依靠敖倉的積粟來充當軍糧。敖倉本有韓信遣將佔據,直到韓信北徵,敖倉委任大將周勃駐守,又撥曹參協助,非常重視。項王多次攻打滎陽都沒有得手,範增獻計說:「漢王能固守滎陽無非是靠著有敖倉糧運,想要攻下滎陽,必定先要拿下敖倉,斷絕他們的後路。」項王立即派鍾離昧率兵萬人,去截敖倉糧道,幾番突襲,把漢軍運來的軍糧搶去大半。周勃聞訊趕來已是人去糧空。項王於是大舉西行,向滎陽進發。

滎陽城內缺糧數日,漢王寢食難安,召入酈食其向他詢問計策。酈生說:「項羽傾國前來,銳不可當。為大王著想,應該分封六國諸侯牽制楚軍,使其孤立,方可脫困。從前商湯放桀,仍封夏朝的後人;周武滅紂,亦封股朝的後人;直到秦橫掃六國,斬草除根,所以才招致滅亡。諸侯得封必定感恩戴德,前來助陣。」漢王大喜:「此計甚妙,立即傳命刻印,煩勞先生向各國諸侯傳達我的命令。」酈生得意告退,催促速鑄六國王印。

張良入見漢王,漢王顧不上用飯,立即招呼張良:「子房來得正好,有一事與你商議。」張良入座,漢王又說:「最近有人獻計說分封六國後人牽制楚國,不知此計是否可行?」張良忙說:「是誰為大王出的主意?此計要是可行,恐怕難成大事。」

漢王不覺大驚,忙把酈生所言轉告張良。張良拿起筷子說:「我用筷子向大王說明利害。從前湯武放逐桀紂,仍然封他們的後代,是因為湯武能掌握他們的生死,所以用不殺來彰顯他的恩德。現在大王自問能控制項羽的性命嗎?這是一不可行;武王入股,釋放囚犯,重修比幹的墳墓,現在大王能做到嗎?這是一不可行;武王大開糧倉,散盡錢財救濟窮人,現在大王能做到嗎?這是三不可行;武王戰勝股商回國,改裝戰車為步輦,收起兵器,表示誓不復用,現在大王能做到嗎?這是四不可行;放馬回歸自然不再乘坐,大王現在能做到嗎?這是五不可行;放牛回歸桃林,不再使其運送軍器,大王能做到嗎?這是六不可行;況且天下豪傑離開故鄉,拋家棄子投奔大王,無非是想日後成功,希望封得尺寸土地,現在大王分封六國,哪還有土地封給諸豪傑?這樣還不如回去侍奉舊主,大王將來依靠何人共奪天下?這是七可行;假如楚國不強盛也就罷了,倘若依舊強盛,六國新王必定折服於楚,大王又怎能強迫楚國稱臣呢?這就是八不可行。有此八害,難道還能成就大事嗎?」聽完張良之言,漢王竟將口中飯食噴出大罵道:「酈生無知,差點壞了本王大事。」即令左右傳命火速銷毀印信。

漢王憂心時局,恐怕堅守困難,就依陳平計用重金賄通楚人,流言反間,嫁誣鍾離昧等,使項王猜疑。又遣使與項王議和,願意以滎陽為界,東面歸楚,西面歸漢。項王不答應,不過看到漢使前來,就順便派個使臣藉機到滎陽探個虛實。哪知被陳平瞅著機會,設計成一個現成的圈套。

楚使拜見漢王,漢王已由陳平指導,佯裝醉酒,迷迷糊糊地對付數語,楚使不便多言,即由陳平帶入客館。陳平走後不多久,便有一班卜役抬進牛羊雞豚及美酒佳餚,向廚房走去。楚使心想莫非漢王格外優待我,要以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款待我。不一會兒陳平走進來問及亞父起居,並詢問有無亞父的書信。楚使回答:「我奉項王使命,為和議而來,並不是亞父所派來的。」陳平聽罷,冷淡地出去了,不一會兒,就有人到廚房小聲說:「他不是亞父派來的,怎麼配享用太牢。」楚使聽到不禁驚愕。等到中午過後,才見有人來請用膳。楚使一看,無非是些粗茶淡飯,連丁點兒肉絲都不見影,不由怒上心頭。本想拒絕不吃,無奈飢腸轆轆,只好胡亂吃了幾口。不料菜中帶著臭味,酒也是酸的,使者越看越惱,不禁扔下碗筷,拂袖而走。

楚使一口氣跑回軍營,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項王,並且說亞父私通漢王,不得不防。項王大怒:「我前幾天早有耳聞,但自認為他還是老成可靠之人,今日所見,他果然是個叛徒。」說完,就想要殺死亞父,左右連忙勸住:「沒有真憑實據,大王切不可操之過急。萬一是敵人的圈套,那我們就得不償失了。」項王只好暫時咽下了這口氣。

此事唯獨範增還蒙在鼓裡,見項王為和議而把攻城的事情停了下來,免不得暗暗著急,只好再次面見項王,請求迅速攻下滎陽。項王心疑範增,默默不言。範增急忙說道:「古人云,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鴻門宴時,未殺劉邦已是放虎歸山,現在天賜良機,把他困在滎陽,若要再次使他逃脫,一旦卷士重來,我們恐怕後悔都來不及了。」項王被範增一再逼問,便勃然大怒道:「恐怕滎陽城沒攻下,我早就命喪你手了。」

範增自然摸不著頭腦,忽然想到項王平日從沒說過這樣的話語,想必是聽信了讒言,因此也忍耐不住道:「大局已定,希望大王好自為之,不要中了敵人的詭計,我年老體衰,恐怕不能再侍奉大王左右了,希望大王恩準我回歸故裡。」項王也不挽留,任範增徑直離去。一路上,範增想到項王竟聽信讒言把自己的拳拳忠心視如糞士,便茶飯不思,夜不能寐,最終一病不起。起先還是背部隱痛,後來惡化成背疽(毒瘡)。不多日,背疽爆裂,流血不止,最終不治身亡,壽終七十一歲。當時已經是漢王三年(前204年)四月中了。

項王聽說範增在途中死去,不覺傷感後悔起來。心想劉邦陰險設計害我左膀右臂,我與他勢不兩立,不破滎陽誓不罷休。隨後召進鍾離昧等人,好言撫慰,並且囑咐他們用力攻城,立功候賞。鍾離昧等人倒也感恩,便領命更加奮力殺敵。滎陽城內的將士連日抵禦早已筋疲力盡,再加上糧道斷絕,儲備糧草將盡,即使陳平、張良再聰慧過人,面對此景也無可奈何。漢王焦慮異常,只好在眾將土面前,說盡各種激勵的話,鼓舞大家的鬥志。

漢將紀信密見漢王,說:「敵軍四面包圍,想要脫困實非易事,臣甘願假扮大王出城投降,好讓敵軍放鬆防備,然後大王可趁機逃脫。」漢王問:「假如我按照將軍的計策衝出重國,那你豈不是很危險?」紀信又說:「大王如果不聽我的,一旦敵軍攻入,到時玉石俱焚,我即使戰死又還有什麼意義呢?假若犧牲了我一人,可以保全千萬人的性命,那我死得其所。」漢王還是遲疑不決,紀信索性拔劍威脅:「我知道大王不想我死,可是這種危急時刻若不依我,那我不如現在就死。」說完就要自刎。漢王連忙下座攔住,邊哭邊道:「將軍的忠心,日月可表,但願上天保佑我們共同度過劫難。」後又召入陳平商量計策,陳平說:「紀將軍的行為令人佩服,但還要再添一計,以保周全。」隨後,便由陳平寫了降書,派人送與項王。

項王得降書,等至黃昏,不見城中有什麼動靜,轉眼到夜半,才見東門打開,湧出一隊人馬,走得極為緩慢,細細一看是許多老人和婦女,其他方位的守兵也過來看熱鬧。說也奇怪,城裡的人好像走不完似的,讓人看得都累了,這正是陳平為漢王拖延時間所設的計謀。就這樣到了天快亮的時候,才見來了一乘龍車,上面端坐著一位王者。車近楚營就是不見漢王下車,項王急令左右打起火把環照車中,一看此人並非漢王。項王頓時大發雷霆,命令左右燒毀來車,可憐那紀信端坐車中活活被燒死了,就這樣,一縷忠魂灰飛煙滅。

項王急於攻城,不料城門緊閉,城上又布滿守兵。原來漢王趁亂從西門溜走,只留周苛等駐守城池。城中兵糧雖少,但是周苛誓死固守,振作士氣,連番投石射箭,致使楚軍不敢靠近城池。這時又有人來報說漢王在關中徵兵,要向宛城、洛陽進發。項王恐劉邦再次攻打彭城,於是下令撤軍南行。

項王移兵至宛城,見漢兵固壘而守,多次挑戰不見漢兵迎戰,氣得暴跳如雷。忽然探子來報,說魏相彭越渡過睢水殺死了楚將,氣勢十分囂張。項王大怒道:「可惡的彭越,待我先去取了他的狗命,再來活擒劉邦。」說完拔營向東攻打彭越去了。項王怒氣難平,沿途遇到彭越的士兵,便如豺豹一樣兜頭亂咬。彭越哪裡能夠抵擋,只好退回睢水向北逃奔。項王追趕不及,又打算攻打漢王,便派人立刻探聽漢王的蹤跡。現在漢王已由宛城轉入距滎陽不遠的成皋與英布會合。項王接到確切消息,便引兵西進,順路先攻打滎陽。

滎陽城內,仍由周苛等駐守,幾人都認為項王一時不會再次攻打回來,所以防備鬆懈。哪知楚兵突來,進攻比前次還要兇狠。可憐幾位將軍招架不住,最後淪為項王的階下囚。項王憐惜幾位將才,想要收為己用。可忠臣不事二主,幾位將軍誓死不從,項王只好令人推出去斬首示眾。

項王進逼成皋,軍情傳入成皋城內,漢王不免驚心。心裡想滎陽失守,成皋恐怕也難守了,哪裡還會有第二個紀信再來為自己替死呢?因此同夏侯嬰從北門逃走了。等到諸侯得知漢王已經離去,都不願留下,陸續出城追隨而去。英布孤掌難鳴,索性也棄城北走。項王白白撿了個便宜,佔領了成皋。

相關焦點

  • 紀信為什麼會成為城隍爺?劉邦是怎麼報答紀信後人的呢?
    紀信,一個不起眼的人物,卻改變了楚漢戰爭的結果。公元前204年,楚漢雙方在滎陽相持對峙。項羽切斷漢軍糧道,將滎陽城團團包圍。而劉邦在滎陽城內彈盡糧絕,在束手無策之際,身材和長相與劉邦相似的紀信挺身而出,建議劉邦用詐降之計逃出滎陽。
  • 劉邦的替身紀信,如果沒有他,也就沒有後來的劉邦
    ,項羽終於清醒地意識到,他所分封的這個表面謙恭的漢王才是他真正的威脅。時間已經推移到公元前204年,事實是明擺著的,劉邦一日不逃離這裡, 就多一分危險——再多些時日,就是在等死了。這時候,劉邦的部將紀信對他說:『不能再這樣熬下去了,我請求大王允許我為大王騙楚兵,大王正好可以乘機暗中出城。劉邦答應了。這一夜,滎陽城的東門走出許多美女,跟在她們身後緩緩走出的,是兩千名士兵。楚兵見漢兵走出,趕緊圍上,準備襲擊。
  • 城隍爺真有其人,紀信開漢,沒他也成不了劉邦
    編輯:程倩   在劉邦和項羽爭霸的期間,陳平的反間計、紀信的忠心耿耿、張良精於布局等都為劉邦最終的成功起到了不可少的作用。尤其是在滎陽之時,漢王陷入楚的包圍,如果不是紀信假扮劉邦,向項羽詐降,最終捨車保帥,也許當時劉邦就被俘的。
  • 撲朔迷離的紀信替死事件
    我們知道,紀信挺身而出的替死,為兒子紀通掙得了一個侯爵的頭銜。讓我們從《漢書·高帝紀》中把紀信替死前後發生的事情簡單羅列一下:——漢三年夏四月,項羽包圍滎陽。——漢三年五月,紀信替死,留守的御史大夫周苛擔心牆頭草魏豹反水,殺掉了魏豹。劉邦逃走後,出兵宛、葉,吸引項羽南下,而彭越在下邳大勝楚軍,項羽又東進前往救援。
  • 【隴上人物】 紀信
    原標題:隴上人物 紀信  紀信,春秋時紀侯之後裔,以國為姓。紀信的故裡有多種說法。據《天水通史人物卷》記載「紀信,成紀人」。  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劉邦率軍至鹹陽後,採納了樊噲、張良的意見,封閉了秦朝的府庫,把軍隊撤到灞上。
  • 劉邦帳下一人長相與他相似,後來假扮劉邦為其解圍被項羽活活燒死
    紀信作為漢國的開朝元老,曾是鴻門宴參與者之一,跟隨劉邦南徵北戰立下不少功勞,劉邦統一全國之後,在慶功宴上,想起慘死的紀信,決定封他為督城隍,並把他的家鄉改名為劉邦原來的封號—漢王,那為何在漢軍中功勞不是最大的紀信能得到劉邦如此對待呢?
  • 紀信挺身而出的替死,為兒子紀通掙得了一個侯爵的頭銜
    這就奇怪了,首先紀信又成了紀城,更重要的是,這段話說得很明白,紀信的老爸是戰死在好畤,而不是滎陽。好畤是劉邦暗度陳倉後第二次擊敗章邯的地方,「雍王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戰好畤,又大敗,走廢丘。」好畤在陝西,滎陽在河南,兩地相距好幾百裡路呢!怎麼回事?
  • 走進漢王鎮紀莊村,傳說這裡是劉邦將領紀信故裡,卻沒有紀姓人家
    深秋時節,天氣開始漸漸轉涼,天氣有點陰,今天的目的地徐州銅山區漢王鎮紀莊村,騎電瓶車沿玉帶路往西南騎行,穿過月亮灣,前邊路邊有個大型標誌牌,上面寫有「忠義之鄉,紀信故裡-紀莊」,今天的目的是尋訪紀信故裡是否留有2000年前那段紀信捨身救劉邦而留下的記錄、文物等。
  • 【走近鄭州歷史名人】鄭州城隍爺紀信
    如果說韓非子法家思想加速了秦代大一統的歷史進程,紀信卻也在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歷史事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事情是這樣的:公元前204年,項羽和劉邦正打得不可開交,擁有兵力優勢的項羽圍困劉邦於滎陽城,此時城內糧食緊缺,軍士也筋疲力盡,危急之中,紀信挺身而出,想出了一招「李代桃僵」:他主動求見漢王劉邦,提出由自己假扮劉邦詐降項羽,使劉邦趁亂得以逃脫。
  • 他被後世譽為「漢代孤忠」,為救劉邦,被項羽活活燒死
    紀信向漢王劉邦獻計說:「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事情緊急,臣請戴上大王的王冠,穿上大王的衣服,乘坐大王的馬車,從東門出去,冒充大王向楚軍詐降,大王可微服從西門出城,臣一個人赴死,可保全三軍,漢室可興矣!」
  • 歷史上兩位替皇帝去死的大將,一位被封城隍,一位被忘的一乾二淨
    歷史上兩位替皇帝去死的大將,一位被封城隍,一位被忘的一乾二淨文古曉雲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同年6月,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糧草斷絕,士兵疲憊不堪,徹底走投無路,雖然劉邦採用陳平的反間計,讓項羽與範增反目,逼走範增,當解圍之事依舊一籌莫展!便在這時,劉邦手下一名叫紀信的大將站出來了,對劉邦說:「您把衣服脫下來,我假扮您投降項羽,您趁機跟著百姓出城!」。
  • 楚漢成皋之戰的過程簡介:成皋之戰的結果是什麼
    四月,楚軍圍困劉邦於榮陽。劉邦於危急之際,始行緩兵計,遣使求和,願割滎陽以東予楚;繼施反間計,使項羽猜忌主要謀士範增,致範增憤然辭去。七月,用將軍紀信計,令周苛等堅守城池,以紀信作替身,出東門詐降,自與陳平等趁亂由西門逃離滎陽,經成皋入關。項羽燒死紀信,指揮楚軍緊圍榮陽,佔領劉邦放棄的成皋。
  • 漢高祖劉邦下屬紀信是個什麼樣的人?紀信究竟是怎麼死的?
    漢高祖劉邦下屬紀信是個什麼樣的人?紀信究竟是怎麼死的?漢高祖劉邦在經過最後一戰之後成功的贏得了天下,最為劉邦最大的對頭西楚霸王項羽更是被劉邦逼死在了烏江旁邊,人們都以為劉邦能夠獲得這一切的榮耀,都與蕭何脫不開關係。
  • 考古隊意外挖出紀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開了劉邦真實的為人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農民出身的皇帝,在很多人眼中不過是屁民,結果他們都成就了自己的豐功偉業,我們來說說劉邦,劉邦這個人在外界人的心中是這樣被定義的,說他是奸詐小人,而且無情無義,疑心非常的重,確實貶義更加的多,而歷史上真正的劉邦是這麼一個人嗎?或許我們很多人都錯了,真實的劉邦其實可能是截然相反哦!
  • 河南甘肅兩省攜手舉辦首屆中國紀信文化金石文化拓片題跋展
    紀信最早見於《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公元前204年夏四月,劉邦被項羽圍困於河南滎陽城中,漢王請和,項羽不允,範增又力勸項羽不要再失良機殺掉劉邦。五月,滎陽城內糧草殆盡。將軍紀信獻計說:「事已至此,臣請戴王冠,穿王服,乘王車,從東門出,假王而詐降楚軍,大王則微服走西門,率夏侯嬰、樊噲諸將,馳走成皋;令御史大夫周苛、魏紂、樅公守滎陽,是臣一人死,三軍可全,漢室可興矣!」劉邦從其計。紀信乘坐王車駛出東門,直赴楚營。而劉邦卻率數十騎從西門逃走。紀信車到,當項羽見到車裡坐的不是劉邦時,惱羞成怒,命軍士將紀信投入油鼎活活燒死。
  • 劉邦走投無路時,其將軍紀信卻做了這樣一件事!
    公元前二零四年,項羽率領大軍圍困滎陽,意圖對劉邦趕盡殺絕,以除後患。項羽先派兵幾次切斷漢軍的甬道,奪走了漢軍的糧食,漢軍的處境每況愈下,劉邦此時已被楚軍圍困了兩年又四個月,滎陽城內糧食斷絕,漢軍士氣低下,疲憊不堪,這次劉邦註定在劫難逃!
  • 紀信一個四川人到蘇北鬧革命,最後把自己鬧成了河南人的城隍老爺
    這個小人物就是紀信。《漢書·高帝紀》中是這樣記載的——五月,將軍紀信曰:「事急矣!臣請誑楚,可以間出。」於是陳平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楚因四面擊之。紀信乃乘王車,黃屋左纛,曰:「食盡,漢王降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樅公守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