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成皋之戰的過程簡介:成皋之戰的結果是什麼

2020-12-23 驅動中國

八月,劉邦派曹參、韓信奉命開闢北方戰場。九月破魏,後九月破代,三年十月擊滅趙軍主力。劉邦亦遣兵一部渡河水,攻克河內(即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朝歌(今淇縣)、安陽(今安陽南)、邯鄲(今屬河北),接應韓信。項羽此時始察漢軍意圖,幾次遣騎兵渡河爭奪趙地,均被韓信擊退。十二月,被龍且擊敗的英布潛行至滎陽,協助劉邦防禦。

項羽全力發動攻勢,多次切斷甬道,使漢軍乏食。劉邦聽酈食其之言,欲遣使復立六國貴族後裔,以分散楚軍力量,被張良阻止。後納陳平之謀,遣奸細散布流言,離間項羽上下關係。四月,楚軍圍困劉邦於榮陽。劉邦於危急之際,始行緩兵計,遣使求和,願割滎陽以東予楚;繼施反間計,使項羽猜忌主要謀士範增,致範增憤然辭去。七月,用將軍紀信計,令周苛等堅守城池,以紀信作替身,出東門詐降,自與陳平等趁亂由西門逃離滎陽,經成皋入關。項羽燒死紀信,指揮楚軍緊圍榮陽,佔領劉邦放棄的成皋。劉邦在關中徵得新兵,本欲東進,被轅生諫阻,乃依其言引兵經武關(今陝西商南南)出宛(今河南南陽)、葉(今葉縣南),以吸引楚軍,減輕榮陽一線漢軍壓力。項羽率主力南下,漢軍堅壁不戰。

劉邦派灌嬰和靳歙深入楚軍後方斷楚軍糧道,灌嬰、靳歙進展迅速率騎兵突襲滎陽、陽武到襄邑糧道,另外深入到魯下,在魯下大破項冠楚軍 ,另讓彭越加強對楚後方的襲擊,彭越不失所望,擊敗項聲、薛公攻佔了要地下邳,直接給楚都彭城造成威脅。劉邦趁機北上大破終公楚軍收復漢軍放棄的成皋, 而丁復同時也在葉擊破楚軍。

八月,項羽擊敗彭越,在滎陽徹底彈盡糧絕以凌厲攻勢拔滎陽,烹周苛,[7] 進攻成皋。劉邦出成皋北門,渡河水北去。隨後漢軍再次放棄成皋,楚軍拿下成皋後乘勢西進,被漢軍阻於鞏縣(今河南鞏義西南)一帶。八月,劉邦率原屬韓信指揮的漢軍臨河水北岸,欲與項羽交鋒,復納鄭忠之言,深溝高壘,堅壁不戰。同時,命韓信在趙地組建新軍擊齊;遣盧綰、劉賈率兵2萬渡白馬津(今滑縣東),深入楚地,協助彭越擾楚後方。九月,項羽聞彭越等攻下睢陽(今商丘南)、外黃(今蘭考東南)等17城,大驚,復領兵東歸。臨行,留大司馬曹咎守成皋,囑其謹慎勿戰。劉邦欲捨棄成皋以東地區,專力屯守鞏縣、洛陽。酈食其極力諫阻,勸劉邦乘楚軍無暇西顧之機收復滎陽,佔據敖倉,攻奪成皋,控制用兵要地,相機破敵。又自薦遊說田廣,使其附漢。劉邦從其計。四年十月,連續數日遣士兵辱罵曹咎,激其出戰。曹咎領兵出城,渡汜水,欲與漢軍交鋒。劉邦趁其半渡,揮軍猛攻,大破楚軍,再次收復成皋。曹咎及司馬欣、董翳皆自殺。劉邦遂率漢軍駐於廣武(今榮陽北),取食於敖倉,並圍楚將鍾離眜於滎陽。

項羽迅速攻下梁地十餘城,得知成皋再度易手,急率主力西進,解榮陽之圍,然後屯軍廣武,與漢相持。十一月,聞楚齊聯軍覆滅於濰水,乃使說客至齊,遊說韓信反漢聯楚,三分天下,遭拒絕。八月,項羽得知隸屬於韓信的灌嬰率部南下,馳騁於彭城附近,慮及己方少食寡助,士卒飢疲,乃與漢盟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屬楚,西屬漢。九月,項羽將彭城之戰中擄獲的劉邦妻、父送還,引兵東歸。

漢二年(前205年)五月,劉邦退到滎陽一線收集殘部。這時,劉邦的部下蕭何在關中徵售到大批兵員補充前線,韓信也帶部隊趕來與劉邦會合。漢軍得到休整補充後,實力復振,拜灌嬰為中大夫,統率騎兵,在滎陽以東大敗乘勝追擊的楚軍,將楚軍成功地遏阻於滎陽以東地區,暫時穩定了戰局,並派隨何說降九江王英布。滎陽及其西面的成皋,南屏嵩山,北臨河水(黃河),汜水縱流其間,為洛陽的門戶,入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次年四月起,漢、楚兩軍為爭奪該地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漢二年六月, 劉邦派酈食其勸說魏王魏豹降漢,遭到魏豹的拒絕,八月,派曹參與韓信攻打魏國,俘獲了魏王魏豹。後九月,漢軍平定代國,斬殺了代相國夏說。漢三年十月,劉邦派原常山王張耳收復趙國故地,韓信與張耳一同前往,陳兵井陘,把趙國的主力引向趙國北部,劉邦趁趙國南部空虛,離開滎陽,北渡黃河,攻克河內,從南面進攻趙國,接著攻克了朝歌(今淇縣)、安陽(今安陽南)、邯鄲(今屬河北),當邯鄲失陷,在井陘與漢軍對峙的趙軍主力進退兩難,張耳與韓信在井陘大敗趙軍,趙將戚將軍逃跑至鄔縣(今山西省介休縣),被曹參斬殺。趙王歇逃到襄國,張耳與韓信追擊,劉邦亦從邯鄲北上攻打襄國,漢軍南北夾擊,攻破襄國,殺掉了趙王歇。項羽遣騎兵渡河爭奪趙地,被漢軍擊退。

漢三年十二月,韓信與張耳留下在趙國繼續作戰,劉邦返回滎陽。此前英布被隨何策反,項羽派龍且攻打英布,英布戰敗,與隨何回到了滎陽。劉邦召見英布,英布起初不高興,後來見劉邦安排的好,英布又高興起來,使人返九江收兵,使者人緣不錯,收攏數千人歸漢,劉邦也分兵給了英布,然後一路到成皋。

劉邦據守滎陽,取敖倉之食,與項羽對峙,雙方進入相持狀態。項羽多次派兵切斷漢軍的糧道,漢軍糧草供應不上,劉邦遣使與項羽求和,願割讓滎陽以東給予楚國,項羽不同意。劉邦採用陳平之計,遣奸細散布流言,離間項羽君臣之間的關係,範增遭到項羽的猜忌,憤而離去。

JINYAO

相關焦點

  • 楚亡漢興:下邑之謀的四層解讀和四點啟示
    韓信開闢北方戰場,擒魏、取代、破趙、協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為漢王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包圍,打下半壁江山,多虧了張良的力諫與下邑之謀。其四,漢王正面拒敵,牽制項羽。劉邦扼守滎陽、成皋,正面吸引項羽,守險不戰,消耗楚軍,以待側翼發展,積小勝為大勝,轉弱為強。上述「下邑畫策」的四大要點,是放眼楚漢相爭全局的一個總體作戰方略。
  • 山崎合戰簡介,山崎合戰過程與結果
    關於這次戰爭的詳細內容在山崎合戰簡介中有著詳細的記載,那麼山崎合戰簡介中是如何介紹這次戰爭的呢?山崎合戰簡介中對於這次戰爭介紹的比較詳細,在本能寺發生兵變之後,羽柴秀吉馬上回到京畿之內和毛利家和解,之後又徹夜回到了姬路城之內,兩天之後命令淺野長政作為先鋒官向京都進軍,之前在有岡城的守軍們都紛紛加入了軍隊,這樣一來秀吉的軍隊人員就達到了四萬多人。
  • 楚漢相爭時,劉邦中了項羽一箭沒死,從此象棋多了條規定
    劉邦劇照 成皋之戰 公元前204年,楚軍包圍了滎陽,劉邦因敵不過項羽,便派人向項羽求和。在臨行前,他囑咐留守成皋的部將曹咎:防守好成皋就行,無論如何不要與漢軍交戰。漢軍得知此事後,為了激曹咎出來,紛紛跑到城門外叫罵。
  • 說歷史:張良駁酈生之計,紀信捨身替漢王,劉邦兵敗無奈棄成皋
    李左車皺著眉說:「我是亡國之徒,怎敢在將軍面前班門弄斧,你還是另請高明吧。」韓信又說:「百裡奚沒有能挽救虞國的滅亡,反而輔助秦王成就了霸業,這不是他獻給虞的計策拙劣,獻給秦的計策巧妙,而是用與不用、聽與不聽才導致的不同結果。要是陳餘聽從了你的計策,恐怕我早就成為階下囚了。現在我虛心求教,請求你不要推辭才好。」
  • 曹操贏得「官渡之戰」只因用對兩人,一君子和一小人
    官渡之戰示意圖曹操之所以能以少勝多,關鍵一計就是用奇兵偷襲袁軍在烏巢的糧草大營,造成袁軍人心渙散,最後不攻自破。那麼這一計策又是誰獻上的呢?就是袁紹手下的謀士——許攸。官渡之戰是由袁紹主動發起的,袁紹是在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佔河北全部之地後於建安四年六月,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收取許都,統一北方。此時,曹操的處境不容樂觀,除了北方的袁紹外,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有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就算是暫時依附的劉備也並非對曹操全心全意。
  • 曹操在官渡之戰取勝的原因是許攸的獻計嗎?荀彧:你這樣想就錯了
    公元199年,曹操圍困盤踞在徐州治所邳城的呂布軍,呂布向河內郡太守張揚求援,於是張揚率軍攻救呂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張揚卻被自己的部下楊臭照刺殺,楊臭照準備率軍投靠曹操,結果被張揚派的另一名將、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出身的賊人媯固所殺,媯固殺了楊臭照率軍進駐射狗。
  • 官渡之戰曹操戰將並未損失 赤壁之戰損失4人
    在三國三大戰役中,其中有兩場戰役就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而這兩場戰役決定了三國的命運。官渡之戰決定了曹操的霸主地位,赤壁之戰決定了天下局勢的一統還是三分。那麼,在這兩場戰役中,曹操都損失了哪些猛將呢?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可以說是決定曹操命運的一戰,此戰若贏了,那麼曹操就是整個東漢末年的最強諸侯,財富美女取之不盡。若是輸了,那曹操將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從此再無翻身的機會!而此戰也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曹操穩操勝券。
  • 許由的投降,改變了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的局面
    在此之前,皇甫嵩就奉命前往關中地區平定王城之亂,當時處於絕對的優勢,董卓當時帶著大軍前往,建議皇甫嵩積極進攻,但是皇甫嵩認為,他們駐守的陳倉城雖然小,但是也比較堅固,王城的軍隊一時是打不下來的,而王城的軍隊如果被困在堅城之下,久之師無功而返,就會亂了陣腳。所以,皇甫嵩認為這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辦法。
  • 大唐開國之戰
    十一月遂克之。同年十二月即遣李孝恭下山南(今漢水流域諸地),及分遣使者徇巴蜀下之。翌年(618年)五月遂廢隋恭帝而自稱帝。當此之時,薛舉與其子仁杲突起隴西,東向謀攻奪長安,欲與李淵爭天下,因在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展開攻防之戰。涇州之戰,自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起,苦戰至十一月,始擊破薛仁杲,乃盡有隴右之地。武德二年五月又擒涼王李軌,而盡有河西之地(今甘肅武威至敦煌等地)。
  • 白藤江之戰起因是什麼 經過與結果又如何
    ‍‍   白藤江之戰之戰結果中,南漢方面損失非常慘重。南漢方面的水軍在白藤江流域遭到吳權軍隊的伏擊,大船全部沉水,士兵或者被淹死,或者被吳權的水軍乘坐小船殺死。南漢的主帥劉弘也戰死。  白藤江之戰結果中,吳權方面大獲全勝。吳權的軍隊不僅打敗了矯公獻的軍隊,而且還打敗了南漢的軍隊,使得南漢的軍隊撤出了靜海地區。吳權在白藤江一戰中只用很小的損失就剿滅了南漢軍隊。
  • 楚漢爭霸時期,張良說只要得到三個人就可打敗項羽,果真如此嗎?
    最後,更是在垓下之戰中直接率兵擊敗項羽,迫使其棄軍突圍。彭越:長期在項羽背後開展遊擊戰,迫使項羽與劉邦議和秦末天下大亂之際,彭越也收攏招納了一支千人軍隊,一直在鉅野澤附近活動。項羽西入關中之後,彭越的軍隊已經多達萬人,卻始終沒有歸屬。
  • 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發生在什麼地方?
    公元200年,東漢建安五年,發生在官渡(今河南鄭州中牟縣東北)的這場袁紹和曹操兩大割據勢力之間的官渡之戰,是東漢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曹操以劣勢兵力以弱勝強,大敗袁紹,從此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大一統的情懷:漢初平異姓諸侯王之戰是第二次統一戰爭
    秦末硝煙、楚漢爭霸,至公元前202年劉邦汜水稱帝,中華大地再次迎來了一個統一王朝——大漢帝國。但是,漢高祖要成就始皇帝的偉業、漢帝國要成就秦帝國的輝煌,劉邦及其一眾沛豐將領,他們也要完成一次統一戰爭:平異姓諸侯王之戰。大一統或許是個偶然。
  • 船來客往「玉門渡」,三英戰呂布「虎牢關」
    虎牢關有3000多年的歷史,南連嵩嶽,北臨黃河,古時唯有一深壑幽谷通往洛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虎牢關,又名古崤關、成皋關、汜水關,此關南連嵩嶽,北臨黃河,西扼洛陽,東控開封,它被稱為「一裡之厚,而動千裡之權」,「鎖天中樞,三秦咽喉」,當東西交通之要衝。這就是汜水河,由南向北滔滔而流,注入黃河。
  • 西漢七國之亂原因、過程和結果:這就是一場互相比蠢的內部叛變
    本來說好了是九國一起幹,結果只來了七個。七個也行,但有四個卻在山東殺來殺去,還有一個直接被摁回老家出不來。真正動手的就吳國和楚國這兩個傢伙。而這兩個傢伙,別說函谷關,就是成皋滎陽也沒打到,困在梁國把自己給餓垮了。01.西漢王朝的對手是誰要知道對手,先要知道目標。劉邦建立的這個西漢王朝到底要實現什麼目標?目標來自傳承、王朝需要對標。
  • 自由之戰2怎麼下載 自由之戰2 ios版
    導 讀 自由之戰2怎麼下載,下面就分享自由之戰2 ios版,喜歡本作的玩家們趕緊來看看吧 自由之戰2ios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柳)
    首戰就斬殺了袁紹兩員大將的曹操軍士氣如虹,曹操也志得意滿,開始與袁紹合戰。然而,被袁紹殺了個大敗。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根據《三國志·魏書·袁紹傳》記載:合戰,太祖軍不利,複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