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書法家文徵明書法欣賞

2021-02-07 書法易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也作璧),徵明是他的字,後來又改字徵仲,祖籍衡山,自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齋名停雲館。長洲(今蘇州)人,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順利。明清時代,凡經過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亦即所謂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員歲考時,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歲 ,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五十四歲時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故稱「文待詔」。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

  早年因為字寫得不好而不許參加鄉試,因而發憤圖強,終於成為詩、文、書畫方面的全才。繪畫方面,與弟子成為「吳門派」,「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又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書法各體無一不精,尤其以行書、楷書為人所稱道,在當時名重海內外。文徵明享年90歲,年高望重,門生有多,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志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文徵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後來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文徵明的嶽父,又是文徵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徵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 在文徵明22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徵明一身。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 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 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

  文徵明的小楷特別精細工整,主要來源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端莊,風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歲以後的小楷,尤其見功夫。他的傳世墨跡很多,有小楷《前後赤壁賦》、《顧春潛圖軸》、《離騷經九歌冊》;行書有早期的《南窗記》,中期的《詩稿五種》,晚期的《西苑詩》。他的所有的作品,都筆筆工整,即使是快到九十歲時,也是如此,這在我國書法家中是極為少見的。

  文徵明是「吳門畫派」的領袖人物,對吳門書風影響很大,他的兒子文彭、文嘉在書法上也很有成就,其中文彭還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師。

文徵明 《「喜雨」七言詩扇》行草書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一雨蕭然萬瓦鳴,好風如水坐來生。涼聲入夜驚圍屋,秋色明朝寒滿城。郊外共知農事足,裡中爭說長官清。野人何以酬佳興,自汲新泉破茗烹。喜雨書似顧楨一笑。徵明。

【資料來源】《上海博物館藏明清書畫扇面》


文徵明 《行書「剡藤湘竹」七言詩軸》 347.9×90.8cm 常州博物館藏(1959年劉國鈞先生捐贈)

  釋文:剡藤湘竹巧裁將,珍重瓊華出尚方,四海清涼初拜賜,一時懷袖摠生光。最憐明月難捐棄,即有仁風可奉揚。真覺自天題處溼,墨痕狼藉露華香。徵明

  本幅可謂巨幅巨作,用筆一絲不苟,提按頓挫痕跡清晰,氣勢連貫,章法有度,盡顯端莊不凡,乃為其晚年力作。

【資料來源】《常州博物館50周年典藏叢書-書法》

文徵明 小楷《草堂十志》各縱23.2、橫28.4釐米。故宮博物院(轉自中國硬筆書法在線網)

  這件草堂十志,字跡清秀、婀娜多姿,亦是其傳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此件冊頁縱二十三點二釐米,橫二十八點四釐米,鈐有乾隆、嘉慶、宣統內府鑑藏印,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文徵明《跋右軍十七帖》

文徵明 《行書五言律詩》 紙本立軸 191x72.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書風奔放,乃為人作溪山欲雪圖所賦詩。

【資料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網站

文徵明《小楷歸去來兮辭》紙本楷書 13.7×16.1釐米 嘉靖三十年(1551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片由可嘉提供)

  款署:「辛亥九月十一日,橫塘舟中書。徵明。時年八十又二。」鈐「徵」、「明」印。「辛亥」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文徵明時年82歲。

  《歸去來兮辭》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著名篇章,反映了他棄官歸隱田園後的心境。文徵明在晚年不止一次抄錄過此篇辭賦,從這種反覆的書寫而又刻意精心的創作態度中不難看出作者晚年閒適平淡、頤養天年的平和心態。


  作者雖以小楷抄錄長篇,但卻無界格,更顯其平易自然、清逸俊雅、空靈流動的特點。其筆法雖出自《黃庭經》、《樂毅論》,顯得清俊儒雅,但結體的方整緊勁、字勢的修長俊逸又受歐書的影響。通篇字體的大小、間距、行氣無不貫通一氣,瀟灑自然,精細嚴謹,無一懈筆,這對於一位高齡老者來說尤為難得。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記文氏早晚必書小楷一篇為日課,可見其積學功深。


  此件作品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氏所書《前後赤壁賦》卷相比,雖因創作年代不同而筆法有異,但均為文氏小楷書傑作,反映了作者不同時期的小楷書風貌。


  此頁與趙孟頫、鄧文原等人的作品同入《元明人書冊》中。清代大收藏家安岐曾收藏,並將之收入《墨緣匯觀》法書卷下。 ( 撰稿人:張彬 2009年12月)

【資料來源】故宮博物院網站

文徵明《小楷離騷經九歌卷》(局部) 紙本 縱23.0釐米 橫263.0釐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高島菊次郎氏寄贈)

文徵明《草書七絕詩軸》 縱109.6釐米 橫30.6釐米 蘇州博物館藏(圖片來自《中國書法》2007.8)

  釋文:玉泉千尺瀉灣漪,天鏡分明不掩疵。老去嘗思泉畔坐,莫教塵土上鬚眉。徵明

  此為蘇州博物館藏「聯璧奇珍」之一,即集明代吳中書畫大家沈周《行書五律詩軸》、文徵明《草書七絕詩軸》、祝允明《樂志論草書軸》、唐寅《行書七律詩軸》四大家書法字軸成一堂。書畫鑑藏家錢鏞藏有祝允明晚年草書《樂志論》軸,後其妻舅吳湖帆又陸續贈與尺幅相近的文徵明草書軸及沈周行書軸,遂倡議再配以唐寅字幅,則集明代吳中書畫大家字軸成一堂。沈字軸固以難求,更何況唐字軸,遑論尺幅相匹!所幸《過雲樓書畫記》著錄有唐寅行書軸。錢經與過雲樓後人顧公碩商議,各出所藏,合成一堂,以為完璧,捐獻蘇州博物館,遂有此聯璧奇珍。

【資料參考】蘇州博物館網站

文徵明《跋祝允明草書赤壁賦冊》

文徵明《行書七律詩軸》 紙本 122×59.6cm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扇開青雉兩相宜,玉斧分行虎旅隨。紫氣氤氳浮象魏,彤光縹緲上罘罳。幸依日月瞻龍袞,偶際風雲集鳳池。零落江湖儔侶散,白頭心事許誰知?徵明

  此件為《憶昔四首次陳魯南韻》之三,作品在筆風上突出了重用筆結體,具有風格秀勁婉麗的特色。

【資料來源】上海博物館網站



文徵明《致四叔公、五叔公札》冊頁 紙本楷書 23×12.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款署:「侄壁頓首再拜堇上。四叔公、五叔公二位尊親先生丈丈。」本頁書信札一封,應屬酬謝類。按名款「壁」,當為文徵明更名以前所寫。文徵明於明正德六年(1511年)42歲時改名為徵明,字徵仲。


  此書札因寫與長輩,故字跡工整,書法端健挺拔,瘦勁精勻,流露出「險勁瘦硬、崛起削成」的歐陽詢書意。文徵明22歲時從李應禎學書,所以此書又蘊涵了李應禎「入筆尖峭,鋒稜外露」的筆意。如王世懋評價:「初名壁時,作小楷多偏鋒,太露芒穎。」此札頁是難得的一件文氏早年的書法作品。 (撰稿人:傅紅展 2009年12月)

【資料來源】故宮博物院網站

小楷前後赤壁賦

小楷醉翁亭記 紙本 軸 縱53.5公分 橫28.6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江蘇長洲人。本名壁,字徵明,後來以字代名,別號停雲生、衡山居士。詩文書畫俱工,與沉周、唐寅、仇英共稱為明四大家。其書初學宋元,後法晉唐,各種書體無一不精。

  文徵明是十六世紀明代中葉蘇州畫壇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藝術家。在鑑賞與臨習古代書蹟上,他下了許多工夫,並從其中獲得新的創作力量。此作精整挺秀,如世人評王羲之書「鐵畫銀鉤」者,為文徵明八十二歲(一五五一)時候的小楷書,後有長跋談到當時書法上的體驗,與書歐陽修《醉翁亭記》的原由。歐陽修從韓愈的文章得到啟發,文徵明也希望從鑽研王羲之的書蹟中,追求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一般,冰清玉骨的質感。

【資料參考】臺北故宮博物院網站

行書《立春進賀》七律立軸

  釋文:玉殿千官拜冕旒,紫衣京兆在前頭。四時盛德初臨木,先日嚴寒已送牛。氣轉蒼龍當法駕,風回明庶動宸遊。聖王和令思行慶,次第頒恩下九州。徵明

欣賞名家書法請關注書法易微信號:shufayi,在文本框中

輸入 ?或help 將獲得書法易目錄導航,如:?

輸入 @關鍵詞 將推送相關書法作品,

如:@歐陽詢 千字文,微信將推送歐陽詢的千字文作品到你手機

每天關注書法易,更多名家書法任您欣賞。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精品欣賞
    其中元代以前書法藏品155件,本人優中選優秀,精中求精,重點介紹其中的22件書法精品。一、王羲之《遠宦帖》此帖為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信札。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山東臨沂。王羲之被後世尊稱 「書聖」,是東晉最著名的書法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
  •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田孝德書法品鑑
    自幼隨父親修習書法,於1996年拜著名高僧,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資深書法家,道生法師為師,系入室親傳弟子。在高師的指導下,書法精進,尤其小楷與隸書最為擅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領導幹部網書畫研究院雄安分院暨雄安海友書院副院長;中國鄉協藝術發展中心雄安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吳海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藝術家等職務。
  • 著名書法家柳佑平書法作品欣賞
    柳佑平,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禮書畫院院士、那蘭陀佛學院教授、中國將軍部長書畫院高級院士美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書法家劉炳森的入室弟子、現任職於中央電視臺微電影頻道擔任藝術總監,作品曾被國家領導人個人收藏,以及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外交部和外國領事收藏
  • 明代帖學盛,「館閣體」興——淺談明朝書法特點及書法名家
    明代帖學盛,「館閣體」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書法的發展。明代書法,前期主要是繼承元代書風,中期,祝允明和文徵明書風佔主導地位,後期董其昌書風成為主流。董其昌號稱明代書法之集大成者,與邢侗、米萬鍾、張瑞圖並稱明末四大家。
  • 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何裕書法作品欣賞
    甘肅省政協六屆委員,甘肅詩詞學會理事,甘肅省老年大學書法教授,蘭州市老年大學書法系系主任,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甘肅分會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甘肅省美術家協會理事。200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教育部授予「二十一世紀有突出貢獻的老書法家」稱號。
  • 書法家趙孟頫行書《前赤壁賦》秀麗妍美,極盡書法藝術之美
    書法家趙孟頫行書《前赤壁賦》,結字秀麗妍美,極盡書法藝術之美。我比較喜歡趙孟頫和文徵明的行書《前赤壁賦》,也許非常適合我的風格,看了多遍愛不釋手,閒暇之時也會臨摹,確實是不錯的學習法帖。
  • 硬筆書法字帖:文徵明小楷《落花詩冊》,適合手機欣賞臨摹
    文徵明,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尤善書法,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非常擅長行書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 明代書法家洪珠故居成棄屋 曾為嶽王廟題字
    洪珠的墓志銘是林俊撰文、鄭嶽篆額、文徵明書丹,堪稱三絕碑杭州嶽王廟墓道前的「盡忠報國」是他所題,大才子文徵明為他書寫墓志銘N本報記者 黃凌燕 文/圖本報訊鮮為人知的是,明代中葉莆田人洪珠在杭州西湖嶽王廟墓道前方照壁上,也為嶽飛寫下「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但記者尋訪發現,明代書法家洪珠位於莆田黃石林墩的故居早已成棄屋,只剩下一個空殼。故居荒草叢生圍牆內,露出的屋頂缺瓦斷脊;圍牆外,新立的「洪珠故居」石碑是這座宅第唯一完好的物件。
  • 金川書法家——荊立忠書法作品欣賞
    荊立忠書法作品欣賞荊立忠,畢業於天津工會學院藝術系書法專業,副研究館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金昌市康頤老年大學書畫室主任,金川區美術館特聘書法教師。書法作品獲中國書法最高獎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中國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銅獎,入展第二十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全國第七、八、九屆書法篆刻展等全國書法展20多次。曾在《書法導報》「精英出場」、「隴軍書陣」,《甘肅書法》「隴上名家」欄目刊發專題介紹。有《對創造書法美的幾點認識》《沁園春 探月》《登岱六首》等百餘篇(首)書畫論文、評論、詩詞散見於各類報刊。
  • 80後女書法家楊薇,楷書《四時讀書樂》欣賞,線條圓潤筆力飽滿
    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書法就是一位學習顏體和柳體的女書法家,他就是楊薇。他是80後的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的書法是將顏真卿之雄渾,歐陽詢之險峻,柳公權之剛勁,褚遂良之秀逸融為一體,從而使自己的正楷書法作品呈現出一種內秀外美的獨特風格。下面就是楊薇的書作《四時讀書樂》,如果您喜歡這段內容,請點讚關注轉發。
  • 湖南青年書協副主席、十大青年書法家,美女博士王佳寧書作欣賞!
    這幾天在網絡上看到了一篇關於女書法家王佳寧的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王佳寧女士的書法越來越像她博士導師王冬齡先生了。大家都知道,王冬齡先生的「亂書」與醜書是畫了等號的。自然而然,對王佳寧女士的書作也是罵聲一片,那麼,王佳寧女士的書作到底如何?咱們一起來看看!
  • 石開書法欣賞 這位古稀高齡書法家的字耐人尋味
    石開書法欣賞二:「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攀登」  詩詞書法 石開隸書作品《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作品來源:易從網   此幅作品集詩境美與書法美於一身,堪稱佳作。  石開書法欣賞三:「似蘭斯馨 如竹高風」  題畫詩 石開隸書作品《似蘭斯馨 如竹高風》作品來源:易從網
  • 渾然天成、巧奪天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魯洪林書法作品欣賞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名家工作室助教,北京琉璃廠書院副院長。魯洪林先生自幼喜愛書畫,臨帖多年,筆耕不輟,在長年累月對書法的鑽研中,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風格。書法作品的結構布局很重要,整齊劃一的布局,固然標準卻缺乏美感,呆板乏味。魯洪林先生在書法布局上,盡顯功力,不同的書體,使用不同的布局,產生不一樣的美感。
  • 著名書法家「梁炳倫」2019-2020書法精品欣賞
    梁炳倫:字澄一、玄鈺,號逸廬主人,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入展得主。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深造於中國人民大學書法系碩士研究生課程;中國國家畫院沈鵬先生訪問學者,沈鵬先生精英班學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省、重慶市中小學書法教育教材編委專家、清華大學名家書法工作室助教。
  • 著名社會評論家司馬南,11幅書法作品欣賞,網友:書法家的水平
    司馬南司馬南的書法可以說是集柳公權骨力,趙孟的厚重,梁詩正的架構和靈動於一身。書寫筆力剛柔相濟,結字清晰疏朗。我們從司馬南的書法作品裡可以看到,司馬南先生是臨過帖的,功底也很深厚。說句毫不客氣的話,比某些書法大師不知強了多少倍。如何判斷書法的好壞,小編認為,除了草書以外,其餘書體的第一感觀是能認識、整潔、流暢。這樣的字才能和大眾的審美處於同一地平線,很多大師堅持把字寫得不認識就是書法,那麼這樣的字的普及是非常低的,路邊的廣告搞一個不認的字,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書法好壞的定義應該是人們看著舒服就是好字!
  • 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看當代書法家隸書創作
    ——易從網隸書書法作品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它所顯示的磅礴的表現力是無可比擬的,中國書法僅以黑白、點線為表現手段,成為「東方藝術美學的核心」、「中國文化核心中的核心」,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成功的訣竅在於書法的美學構成。本文整理了當代擅長寫隸書的三位書法家手寫書法作品,一起來欣賞吧!
  • 明代書法大家王寵,行草書法欣賞,氣息高曠疏靈,古意婉麗遒逸
    王寵行草書法創作《晚曉詩冊》欣賞:晚。翠竹紅霞霽景口,周天日月見雙懸。解衣盤礴龍鱗石,露頂蕭疏玉屑泉。多病馬卿真慢世,長齋蘇晉欲逃禪。書者介紹:王寵(1494-1533),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江蘇蘇州)人。邑諸生,貢入太學。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詩文聲譽很高,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 日本的國名匾額,其實出自明朝書法家
    於是就有人提議到中國,尋找能擔此重任的書法家,為此推薦了當時在明朝名滿天下的姜立綱,為日本題寫了國名,中國書法家姜立綱欣然同意,所交付的作品讓他在日本被譽為「一代書宗」。當時的日本人每每誇這幅巨匾說,「此中國惠我之至寶也」。
  • 古代書法名家隸書作品欣賞
    隸書是我國五大書體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中華傳統書法藝術中佔據重要的地位。隸書最早出現於秦代,盛行於漢唐,於宋代開始逐漸衰弱,到清代隨著古文字中興、北派書法崛起而逐漸復興。秦代至明代1400多年的歷史上,我國出現了大批擅寫隸書的名家,但有墨跡傳世的名家不多。本文逐一展現他們的書法作品,供大家欣賞。
  • 上善若水書法作品欣賞 當代書法家上善若水誰寫的好
    (原標題:上善若水書法作品欣賞 當代書法家上善若水誰寫的好) 生命中